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节育环致回肠坏死的病例讨论

    作者:成正军;郑乃国;饶华;刘平静;韩兰;傅移山;罗亚

    对节育环致回肠坏死的病例讨论如下.1 病历摘要女,52岁.因腹痛伴反复呕吐1 d于2009-05-07入院.2009-05-06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胀痛,呈游走性,呕吐2次,呕吐胃内容物,解稀黄大便2次.经抗炎、制酸、解痉无缓解.

  • 多沙唑嗪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兔离体肠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作者:王凤玉;栾国栋;任雷鸣;吴志刚;王雪

    指肠收缩力分别为(0.75±0.44)、(0.71±0.22)和(0.87±0.58)g,与用药前收缩力[(3.81±0.66)、(4.12±0.66)和(3.96±0.74)g]或蒸馏水的收缩力[(3.87±0.70)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多沙唑嗪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回肠和回肠纵肌收缩频率及十二指肠收缩频率和幅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左旋多沙唑嗪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 2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回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甘楚明;何秀兴

    女性生殖器先天异常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畸形,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理功能[1].我院从1997年以来用带蒂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治疗2例先天性阴道缺如患者,效果满意.自从腹腔镜技术介入妇科手术后,我院在2005~2008年间实施了32例腹腔镜回肠代阴道手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硝普钠对组胺所致离体豚鼠回肠H1效应的影响

    作者:赵蕊;楼宜嘉;赵轶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组胺(His)对离体豚鼠回肠生理活动的共同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将离体回肠段固定于含95% O2和5% CO2台氏液恒温测试系统中(37℃),分别给予硝普钠(SNP,15、150、1500 μmol*L-1)或SNP+硝苯地平(Nif,25、50、100 nmol*L-1),作用30 min,再累积加入不同浓度的His(0.01~10 μmol*L-1), 以平衡生理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曲线,观察SNP和Nif对His引起的回肠H1效应的影响。结果 ①SNP可增强低浓度His(0.01~0.1 μmol*L-1)引起的回肠H1效应,随His浓度增高,SNP的增强作用减弱;②去台氏液中外钙,有或无SNP存在时的His H1效应均呈减弱作用,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别;③Nif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is引起的H1效应,并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NP增强H1效应的作用。结论 SNP可增强离体豚鼠回肠His H1效应,该增强作用可能与回肠平滑肌细胞的外Ca2+内流有关。

  •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

    作者:刘沛;吴鑫;朱雨泽;唐琦;方冬;李学松;郝金瑞;周利群

    目的:探讨应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的9例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0岁.中位输尿管损伤长度为20 cm,范围13~25 cm.常见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原因为泌尿外科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2例,普外科手术1例.9例患者均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术后留置输尿管内双J管1~2个月.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其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情况,采用Clavien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03 ~394 min,平均(278.1±68.8) min,估计出血量为10~1 000 mL(中位数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8±7.5)d.4例(44.4%)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Clavien Ⅰ~Ⅱ级轻微并发症,其中不全肠梗阻3例(33.3%),近端吻合口漏1例(11.1%).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8例(88.9%)患者术后肌酐水平较术前相比有所改善或稳定.随访过程中3例(33.3%)患者出现轻度肾积水,但无明显症状亦不需特殊处理;1例(11.1%)患者发生短期泌尿系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未发现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回肠代输尿管术是一种可选择的尿路重建方式,尤其对难治性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其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72例回顾

    作者:魏常胜;伍冀湘;梁杰雄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的经验,比较全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临床病理资料共72例.结果 7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外阴形态良好,人工阴道柔软湿润,有皱襞,富有弹性,阴道宽2.5~4.0 cm,深15~18 cm;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为120 min,腹腔镜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短为105 min,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血管蒂回肠袢是较好的人工阴道组织替代品,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阴道成形方法.

  • 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在胃肠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长聚;李林浩;崔伟;董汉光

    目的对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应用于胃肠道重建术中的临床前景做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等指标及方法,对7例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患者作代胃功能观察.结果回盲肠间置代胃术的回盲瓣有良好的抗胃食管反流作用.结肠有充分的容量,是一个良好的贮存袋.保留的幽门具有良好的抗碱性反流和防止胃排空过快作用.结论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是理想的、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法.

    关键词: 回肠 盲肠 胃成形术
  • 原发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致小肠套叠一例

    作者:孙凯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阵发性腹部疼痛4天,加重伴呕吐一天入院。患者四天前开始出现脐周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放射性。腹痛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不等,未经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一天前腹痛再次发作,伴恶心、频繁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出现黏液血便三次。来院急诊立位腹平片检查提示小肠大量积气。经抗炎、输液症状无缓解,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痛苦表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以脐周部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1×109/L,N83%。L14%。便常规:黏液血便,红细胞满视野。考虑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待查。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排除肠系膜血管病变。再次行立位腹平片检查,发现小肠积气,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气液平面。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末端回肠约40cm肠管套入盲肠。复位后,套入肠管颜色暗红,蠕动消失。距回盲部约30cm处回肠壁对系膜侧可见约3cm瘢痕样变,质硬、不能除外恶性,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行连同末段回肠60cm、回盲部、升结肠、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在内的肠切除术。手术完毕切开肠管,发现疤痕处肠管内有一直径约2cm息肉一个,质硬、边界尚清晰。病人术后经抗炎、输液、静脉营养治疗,恢复良好。病理回报:1小肠息肉样弥漫—结节性黏膜相关淋巴瘤,B细胞来源,肿瘤侵达肌层。2小肠黏膜及肠系膜间质水肿,小肠黏膜下间质水肿伴出血,有三处黏膜坏死及溃疡形成,符合肠套叠改变。3慢性阑尾炎。该患者主要诊断为:原发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拟行进一步化疗及放疗。2讨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是指无浅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白细胞数正常、肝脾正常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约占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1/3~1/4。起源于小肠黏膜下淋巴滤泡,回肠是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下,男女之比为21。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致机体细胞免疫失调关。依大体形态分四型,出现频率依次为浸润型、缩窄型、溃疡型、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措施,应行根治性切除术。要求切除范围有足够长度,病变肠段上下各20cm,包括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术后应行进一步化疗和放疗,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不易为病人和医生重视,往往不能及时诊断,而是在处理肿瘤并发症或其他疾患的腹部手术中被意外发现,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应引起注意。

  • 回肠巨大憩室感染坏死1例

    作者:莫开炯;贾科俊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因持续性脐周疼痛、腹胀、恶心、加重2小时,急诊科以"小肠憩室伴感染"于2010年10月1日收入我科。入院体检:T 36.8℃,P 80次/min,R 19次/min,Bp 14.0/10.0kPa,腹膨隆,腹部未触及肿物,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肠鸣音活跃。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阴性,腰大肌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9 g/L,红细胞5.7×1012/L,白细胞12.8×109/L。尿常规无异常。立位腹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数个气液平面影,考虑肠梗阻。腹部超声发现右下腹4.0 cm×7.8 cm肿物,可见少量腹腔积液。脐周可见肠型,全腹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弱,可闻及气过水声。腹穿抽出血性液。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10月1日下午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脓性液体约400 ml,腹膜增厚充血,探查肝、脾和胃均正常,阑尾已切除残端包埋良好,周围组织无水肿、黏连。回肠下段距回盲部约40 cm 处对系膜缘发现有一与回肠粗细相等、长约8 cm 的憩室,浆膜被覆脓苔,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存在单独系膜血管。憩室尖端紫黑色,无弹性,呈坏死改变,挤压憩室可见腔内脓性、粪臭味液体由尖端穿孔部位溢出。将憩室及相应回肠切除约5 cm,行端端吻合,放置多孔乳胶引流管一根,结束手术。术后恢复正常,住院10日,痊愈出院。

    关键词: 回肠 憩室病 结肠
  • 儿童长段输尿管缺损的重建(附6例报告)

    作者:高莉娟;赵玉伟;陈方;徐茂升;谢华;耿红权

    目的探讨以膀胱肌瓣卷管和回肠间置替代输尿管在小儿长段输尿管缺损重建中的成功应用.方法共收治6例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患儿,其中5例下段输尿管缺损者,行膀胱肌瓣卷管输尿管替代术,1例上段输尿管缺损者行回肠间置输尿管替代术.结果 5例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术后瓣管狭窄,再次手术.6例患儿随访12~30个月,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等检查,患侧引流通畅,肾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膀胱肌瓣卷管法适用于儿童下段或全段输尿管缺损的重建,回肠间置术则既保留了输尿管的连续性,又保留了原有的输尿管膀胱抗返流机制,是上段输尿管缺损重建较理想的方法.

  • 空回肠憩室70例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贾林;黄开红;陶中原;李瑜元;吴惠生

    目的探讨空回肠憩室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方法对70例空回肠憩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老年患者占43%,40岁以下患者占34%;约1/3为多发憩室,其中老年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逾半数为症状性憩室病,老年组单纯憩室炎和穿孔发生率略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空回肠憩室以老年人占多数,憩室出血以老年人为主.

    关键词: 憩室病 空肠 回肠
  • 以皮肌炎就诊的回肠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张群群;朱芸;韩智杰;李明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及横纹肌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由恶性肿瘤继发.我们于2007年收治了1例以皮肌炎为首发症状的回肠血管肉瘤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盲肠旁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闫朝岐

    盲肠旁疝(pericecal hernia,PCH)是指盲肠肠管从过大过深的升结肠内侧回肠上方的回结肠隐窝、回盲部下方的回盲肠隐窝和盲肠下后方的盲肠后隐窝等处疝入形成的腹内疝[1].由于PCH较少见,诊断困难,一旦PCH造成了完全或不完全的、单纯或绞窄的梗阻后,如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竟高达75%[2].故临床医生应对PCH有所了解,以利于本病诊治.

  • 盲肠旁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闫朝岐

    盲肠旁疝(pericecal hernia,PCH)是指盲肠肠管从过大过深的升结肠内侧回肠上方的回结肠隐窝、回盲部下方的回盲肠隐窝和盲肠下后方的盲肠后隐窝等处疝入形成的腹内疝[1].由于PCH较少见,诊断困难,一旦PCH造成了完全或不完全的、单纯或绞窄的梗阻后,如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竟高达75%[2].故临床医生应对PCH有所了解,以利于本病诊治.

  • 左卵巢巨大畸胎瘤(术后)回肠外瘘回肠膀胱瘘

    作者:李有柱;刘春安;鲁珏;王红山;许庆文

    病历摘要患者 女,20岁,2007年5月19日因腹腔畸胎瘤于外院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左卵巢-20 cm×25 cm肿物与肠管、大网膜和腹膜广泛粘连,特别与回肠粘连严重(无法分离),考虑为左卵巢畸胎瘤,行左卵巢畸胎瘤+部分回肠切除和粘连松解术,切除约20 cm回肠.术后第5天出现腹痛、腹胀、低热,肛门未排气、排便,腹部立卧位X线片示肠梗阻,从妇科转入普外科治疗.2007年6月4日脐下约6 cm切口处有肠液漏出,予以引流、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抗炎和对症处理,腹痛局限、热退,此后反复出现腹痛和发热,均为引流管引流不畅所致,予以处理后缓解.2007年10月20日小便混浊,类似粪便物,为进一步诊治于2007年11月26日转入我科.

  • 消化病学研究热点与展望

    作者:樊代明

    一、交界处交出的问题凡称"交界处"者,常为多事之地.人体消化道的多个交界处,也常为病变作乱之地.胃与十二指肠的交界处是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回肠与结肠的交界处,即回盲部,是结核、肿瘤和克罗恩病争相发生的地方;胃与食管的交界处是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多发之处.

  • 回肠代全段输尿管术6例报告

    作者:潘翔;陈志光;冯钢;黄细汉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月行回肠代全段输尿管术6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1例护理干预

    作者:王颖利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胃肠道的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目前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上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坏死为特点.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1].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19年1月人住我科的21例新生儿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道如下.

  • 幼儿回肠美克尔憩室出血1例诊治护理体会

    作者:田钰

    1 病例介绍患儿女,2岁.因间歇性血便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血便,暗红色,量20 ml,3~5次/d,每次持续5~7 d,无明显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及其他不适.

  • 高频探头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

    作者:张柳林;陈禄凑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病变累及回肠末端一组淋巴结,症状为发热、腹痛[1],诊断只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而无其他依据,我们选用高频探头对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增加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依据.现将近年我院经超声诊断并治疗后复查证实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709 条记录 8/36 页 « 12...567891011...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