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侧唇裂同期修复唇鼻畸形的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陈可琼;黄伟龙;刘玉生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唇裂发病率为1‰[1],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单侧唇裂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发生,还有部分采用单纯唇裂修复术的患者术后继发鼻畸形,必须通过二期手术矫正,于其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传统唇裂手术主张将唇裂修复及鼻畸形矫正分期进行,患者年满12周岁后行鼻畸形矫正为宜[2],以规避早期鼻畸形修复造成的鼻软骨发育不全风险。但随着同期唇鼻畸形修复手术临床经验的积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研究者对早期行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予以认同[3,4],认为术后配合序列治疗能大限度地减轻瘢痕及面部损伤[5,6],提高整体美观度,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其对鼻软骨的发育影响情况需予以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为深入分析单侧唇裂同期修复唇鼻畸形的远期效果,选取54例唇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改良 M illard法单侧唇裂修复手术联合同期Bardach法鼻畸形矫正手术方案,现报告如下。

  • Millard术式中"C"瓣在修复单侧唇裂中的新应用及临床研究

    作者:何志超;侯翌杰

    目的:针对单侧唇裂修复后鼻小柱延长不够,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中"C"瓣的应用,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探讨一种修复单侧唇裂的整复方法.方法: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将"C"瓣向下旋转并同期整复患侧鼻翼,通过对复位后的口轮匝肌与健侧口轮匝肌的重新缝合完成整复手术.结果:改良术修复的55例患儿,除6例鼻底遗留瘢痕外,其余均无明显瘢痕,鼻小柱大部分得到延长,且鼻翼畸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此改良术式能大限度延长单侧唇裂患者鼻小柱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使唇裂术后效果更趋自然.

  • 新生儿唇裂术的意义

    作者:穆友安

    先天性唇裂的修复,传统的观念是出生后6~12个月为佳手术时机,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迫使医生必须考虑到如何提早修复的时间.我自1995年以来实行新生儿唇裂修补术60例,小年龄为出生后12小时,大年龄为出生后72小时,均为单侧唇裂,伴有前齿槽裂25例,伴有Ⅱ度颗裂16例,无一例发生意外.

  • 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对单侧唇裂儿童及其家属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樊婷

    目的:观察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对单侧唇裂儿童及其家属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将我院84例单侧唇裂儿童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双向综合心理支持辅助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儿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erth希望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并观察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DS评分(t=-7.329,P<0.001)、SAS评分(t=-4.875,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Herth量表中对现实以及未来积极态度(t=3.749,P<0.001)、与他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t=2.465,P<0.05)、采取积极行动(t =3.014,P<0.0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CL-90中精神病性(t=-2.038,P<0.05)、躯体化(t=-3.502,P<0.001)、偏执(t=-2.129,P<0.05)、强迫症(t=-2.173,P<0.05)、恐怖(t=-2.580,P<0.05)、人际关系敏感(t =-2.952,P<0.05)、敌对症(t=-3.123,P<0.05)、抑郁(t=-2.480,P<0.05)、焦虑(t=-4.187,P<0.00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GQOLI-74量表中物质生活状态[(t =4.431,P<0.001),(t=4.462,P<0.001)]、社会功能[(t=4.152,P<0.001),(t=5.162,P<0.001)]及心理健康[(t=3.274,P<0.01),(t=2.643,P<0.01)]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x2=3.977,P<0.05).结论:在单侧唇裂儿童围术期给予双向综合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患儿及家属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希望水平,同时提高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功能性解剖单侧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矫正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海如;吴蕾;华春清;张涛;唐梦霓;卞晓蓉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修复时进行功能性解剖口轮匝肌重建并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唇部功能、外形的恢复以及减少术后鼻畸形再次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08年3月到2010年3月在我科手术的单侧唇裂合并有鼻畸形的患者109例,患者手术年龄为3~10个月,平均5个月.术式采用交大法加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法,同时鼻畸形修复时采用Tajima切口,术后一周佩戴用鼻模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结果根据鼻孔的对称性、鼻翼是否扁平、鼻小柱是否倾斜、鼻尖是否挺立等项拍照后判断疗效,分为良中差3级,其中良70例,中35例,差4例.结论在单侧唇裂修复时进行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同期鼻畸形矫正术,可取得患者唇鼻部术后较满意的效果,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及后期手术的难度.

  • 采用闭合切口的鼻中隔软骨移植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作者:林根辉;庄兢;郑胜武;郑清健

    目的 探讨采用鼻中隔软骨游离移植增加鼻小柱的支撑力的方法,来治疗唇裂术后鼻翼塌陷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对28例唇裂术后继发较严重的鼻畸形患者,取中隔软骨约3cm×2cm大小,修剪后将它置于鼻小柱内,后缘与中隔软骨前缘固定,再将患侧大翼软骨抬起,与重建鼻中隔软骨固定.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1年随访,其中25例鼻外观保持与术后拆线时一样,双侧鼻翼高度对称,鼻尖形态好;3例患侧鼻翼略低于健侧,但较其术前也有明显改善,所用患者均对鼻外观满意.结论 该术式效果好,且持久,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 皮下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如和鼻底凹陷

    作者:田孝臣;胡晓春;吕晓杰;陈俊男;马园园;杜群;刘莹;王艺

    目的 探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如和鼻底凹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畸形36例患者,应用患侧上唇皮下口轮匝肌和瘢痕设计并形成"C"瓣和"D"瓣,"C"瓣转移至患侧鼻翼基底,修复鼻底凹陷畸形,同时可以向内、上收紧向下、外移位的鼻翼外侧脚;切缘口轮匝肌于患侧人中嵴处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 "D"瓣向健侧反转再造唇珠,修复唇珠缺如畸形.结果 回顾性研究36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与下唇关系协调.其中28例随访6个月~1年,上唇形态持久、满意.结论 由患侧上唇皮下瘢痕和口轮匝肌构成的皮下组织"C"瓣和"D"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唇珠形态;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上唇形态更加趋于正常,治疗效果确切.

  • 利用鼻底组织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矫治

    作者:李虹;钟宇;罗鹏

    目的 探索鼻底组织瓣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应用Millard术式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时,用患侧鼻孔鼻底组织瓣延长鼻小柱的方法,矫治不同情况的鼻畸形.结果 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53例,皮瓣全部成活,矫治畸形效果良好.其中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无一例差者,无一例皮瓣坏死,优者30例,良者11例.结论 本法利用患侧鼻底较宽、血运丰富的特点,形成鼻底组织瓣,供瓣区直接缝合,切口隐蔽,增添了可利用的组织量,并且与唇裂继发畸形矫治的一般术式相结合并常规应用,根据唇裂继发畸形的特点,形成一种特有术式,特别适用于矫治患侧鼻小柱过短、可利用的组织量不足时的鼻畸形.

  • “L”型硅胶支架矫治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

    作者:谭晓燕;漆淳;史颂民;孙豪;王磊

    目的为了更好地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中鼻尖、鼻翼、鼻小柱的低平,塌陷,偏斜等畸形.方法我们在纠正错位软骨的基础上,利用"L"型硅橡胶鼻模支架对单侧唇裂鼻病人进行了鼻尖部的加固和塑形.结果自1996~2000年8月,选择性地治疗唇裂鼻病人20例,年龄1 6~21岁,经过3个月至4年的随访,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利用"L"型支架及软骨复位纠正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软骨复位的方法,简便易学,支架价廉,易修整,且可同时纠正鼻梁部的发育不良.

  • 红唇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红唇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雁翔;张治平;邓建平;裴春燕;黄伟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红唇肌肉瓣在单侧唇裂修复中恢复红唇正常外观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Millard法修复唇裂,后处理红唇时按固定的定点法切开形成红唇肌肉瓣,再造唇珠,形成唇峰,恢复红唇正常功能及形态.结果 共治疗7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除6例鼻翼扁塌,早期手术的5例患侧红唇轻度上提外,67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所有患者唇峰均下降充分,两侧唇峰及唇高对称,人中形态好,修复的红唇丰满、唇珠明显,红唇过渡自然,瘢痕不明显,形态、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红唇肌肉瓣应用于单侧唇裂的红唇修复,效果良好,简单易行,可以形成一种固定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 自体肋软骨移植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诚;路会;齐彦文;薛志强;曾高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8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切取自体肋软骨,经开放式鼻小柱切口,矫正鼻中隔偏曲,重建鼻部支架结构,肋软骨骨粉填充矫正鼻翼基底下沉畸形,并经上唇切口复位鼻唇部肌肉,恢复口轮匝肌张力平衡,改善通气功能的同时综合修复鼻畸形.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鼻尖、鼻中隔、鼻翼和唇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鼻外形维持良好,胸壁无明显瘢痕形成,鼻腔通气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进行综合修复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鼻中隔软骨移植矫治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

    作者:董立鹏;丛书玲;董方;丁玉虎;李荣强;张晓康

    目的探索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综合矫治的理想方法.方法首先对移位的组织进行完全游离及复位,然后切除偏歪的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及鼻小柱基底偏歪畸形,同时利用切取的鼻中隔软骨,移植于塌陷的患侧鼻翼外侧基底部、鼻孔基底部及鼻小柱部、鼻尖部,实现鼻唇畸形的综合矫治.结果 1994~1999年共矫治32例,随访1~3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鼻中隔的切除和移植,有效地矫正了鼻中隔偏歪畸形和鼻部下段畸形.移位解剖结构的完全游离及复位,是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的基础.

  • 单侧先天性唇裂修复手术方法的改进

    作者:李栋梁;谭强;冉亮

    唇裂修复手术除恢复正常的唇高、人中嵴、唇弓及丰满度外,术后切口线的视觉对称效果、唇珠饱满及鼻底的对称程度等,也直接关系到唇裂修复手术的效果.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旋转推进瓣法(Millard法)进行了几点改进,修复了53例单侧唇裂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应用瘢痕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的红唇凹陷畸形

    作者:何成君;王卫东;崔子伟;杨颖;孟庆榆

    唇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为1∶800,男性多于女性[1].临床上对先天性单侧唇裂多采用Tennison或Millard术式修复.无论何种方法,对白唇的修复大多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对红唇的修复则因医者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大相径庭[2].

  • 单侧唇裂患儿鼻形对称性分析

    作者:梁芮;陈建颜;黄炯兴

    目的探讨鼻形二维形态学参数测量方法,确立鼻形对称性评价标准.方法随机选取23例5岁单侧唇裂患儿正面仰角45°照片,应用图像分析软件Osiris和Image J强化鼻形轮廓,进行图像分割,对鼻内孔面积、鼻外形面积及人工几何图形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患侧鼻内孔面积明显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侧鼻外形面积同健侧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患侧鼻翼距离,鼻底距离明显较健侧为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面仰角45°二维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定鼻外形的特征点点距,以此来评价鼻外形的对称性是可行的方法.这一方法为评价鼻外形的对称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能否得到公认尚需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来检验.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

    作者:郑益略;姜婵媛;宋涛;秦邦国;尹宁北

    目的 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 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量牙齿标记点到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距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唇腭裂组上颌骨骨量VM以及上颌骨总体积V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上颌窦体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上颌骨牙弓前段、后段以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 、P3M-P6M⊥CP和A1-P6M⊥C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上颌牙弓突点A1到冠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唇腭裂组P3M点、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大于非唇腭裂组 (均P<0.05);唇腭裂组的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 和A1-P6M⊥CP) 均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P<0.05).结论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和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突度不足;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上颌骨的位置较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明显后移.

  • 健侧弧线手术切口及三维肌肉重建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

    作者:廖明德;刘庆丰;殷国前;韦强;于海生;蒙旭昌;马珂;覃朝

    目的 探讨健侧弧线手术切口及三维肌肉重建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单侧唇裂患者,运用一种新的单侧唇裂修复术进行修复,应用三维重建上唇肌肉解剖,使黏膜、肌肉及皮肤恢复正常的解剖及应力结构,手术瘢痕设计为直线,位于人中嵴的轮廓线上,重建人中及人中嵴,减少术后瘢痕.结果 20例无局部感染、无出血、无复裂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唇弓线连续性良好,形态对称,人中及人中嵴形成良好,手术瘢痕位于人中嵴上,比较隐蔽.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上唇瘢痕明显挛缩,鼻唇部外观恢复良好.结论 这种改良方法定点及切口设计简单,手术后瘢痕少,且在轮廓线上,手术后对称性好,能大程度恢复患者鼻唇外观,手术效果满意,是一种可行的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改良方法.

  • 300例单侧唇裂整复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芙蓉;张书平;丁继芬;刘本中;谢家伟

    我科自1990年至1998年对300例单侧唇裂进行了修复,以传统的下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为基础,适当的增加了一些手术步骤,术后既恢复了上唇的功能与外形,又促进了牙槽部裂隙的逐渐靠拔和上颌骨的发育,为修复腭裂创造了有利条件。经随访观察3~8年,均取得良好效果。

  •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患儿手术前后面部形态的三维分析

    作者:李光辉;封兴华;吴国锋;魏建华;李小东

    目的 利用可见光三维扫描仪分析评价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9年5至6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患儿的I临床资料,共19例,均为一期修复,其中Ⅱ度唇裂7例,Ⅲ度12例.利用3DSS扫描获得患儿手术前、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e Studio 10.0中生成j维数字化模型.在软件中精确测量手术前、后健、患侧鼻小柱长度、鼻底宽度、鼻翼长度等数据,对测得数据以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 无论是Ⅱ度还是Ⅲ度单侧唇裂患儿,其鼻底宽度、鼻基部宽度、鼻翼长度、唇长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度唇裂患儿术后鼻小柱高度、鼻翼口角距的非对称率与正常人群非对称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度唇裂患儿术后鼻小柱高度、鼻底宽度、鼻基部宽度、鼻翼门角距、唇长的非对称率与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患儿术后鼻底封闭,鼻小柱偏斜畸形获得矫治,唇弓形态恢复较好,但患侧唇高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不足,健、患侧鼻小柱高度的不对称仍较明显.Ⅲ度唇裂患儿术后患侧鼻底宽度仍比健侧宽.

  • 单侧唇裂二期人中整形术

    作者:刘世杰

    我们自2000~2002年用自行设计的手术方法行单侧唇裂二期人中整形术5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7~33岁,平均年龄17.2岁.共同临床特征是:单侧唇裂术后,人中凹不明显,患侧无人中嵴,上唇患侧低平,欠丰满.

23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