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作者:靳玉洁;黄茂;杨路平;李小平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脑瘫合并言语障碍患儿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做基础治疗和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做头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1~3岁与3~6岁患儿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疗效显著。

  • 中药浴辅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作者:郝静;隋晓峰;王新强;郭洪磊

    目的:观察中药浴辅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结论: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药物的体表吸收、水的温热、浮力作用等,促进肢体代谢、改善血液供应,降低肢体敏感性,以调节肌张力,提高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中药浴
  • 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刘芳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过程中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收治脑性瘫痪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过程中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显著。

  • 新生儿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转归及智能随访

    作者:包生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新生儿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84例,进行2~3年的追踪随访,观察其预后及智能发育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粤西地区90例脑性瘫痪病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易生

    目的:调查分析粤西地区脑瘫的病因、相关因素及诊治经过,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脑瘫患儿病史(胎次、胎龄、性别、产式、出生窒息史、诊治经过、现状)和母孕期情况、家属作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多渠道调查,并查阅相关病案记录,整理、归纳、分析.结果:90例脑瘫中农村患儿是城镇患儿的2.3倍,农村男女积极与不积极治疗比较X2=5.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见高危因素为:①窒息;②早产和(或)低体重;③过期产等.还与不积极诊治、母孕期营养差、不重视、经济差等因素有关.结论:全社会都应大力支持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增强防病治病意识.大力宣传男妇平等、孕产健康、分娩安全、新生儿筛查和保健等知识.积极防病治病,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残疾发生,提高病儿生存质量,并落实医疗保险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使社会更加和谐美满.

  •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赵碧翠

    脑性瘫痪是非短期可以治愈的疾病.脑瘫的治疗目标并非使病变完全恢复正常,仅是力求功能尽量正常化,属于康复范畴,康复治疗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器械辅助治疗、中医针灸、按摩治疗、高压氧治疗、水疗与中药熏蒸等.

  •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研究

    作者:丁霞;冉丹丹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脑性瘫痪儿童对其进行MRI检测,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其MRI特征.结果:早产儿常见类型为痉挛性双瘫,足月儿主要类型为偏瘫与失调型.120例患儿的MRI异常率为89.17%,两组患儿的MR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产儿组的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与失调型脑瘫M R I异常率分别为94.87%、75.00%、100.00%、66.67%与100.00%,足月儿组的分别为85.71%、100.00%、94.12%、89.47%与75.00%;双瘫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徐动型主要以基底节病变为表现类型,失调型主要与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有关,偏瘫型主要以单侧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类型;MRI异常主要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利用MRI对脑瘫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的明确患儿脑瘫类型,具有重要作用.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尚华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在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下肢脑性瘫痪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护理管理204例

    作者:尚燕

    目的:总结收治的204例下肢脑性瘫痪患经矫形手术治疗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依据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随访的197例患者中,疗效满意.结论:下肢脑性瘫痪患者矫形手术治疗后的护理管理,能有效的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对照分析

    作者:王风梅;石磊;王新华

    目的:对脑瘫患儿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求中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方法: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脑瘫患儿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显效率为94.6%,对照组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中药辅助治疗增加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功能恢复.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中药治疗
  • 脑瘫患儿10例的语言训练方法

    作者:刘萍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脑瘫患儿在语言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评价.结果:10例患儿都有所改善.结论:语言训练对有语言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是有效的.

  • 高压氧、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疗效分析

    作者:苏治龙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常并发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常见的有智力低下,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已普遍开展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中重度HIE合并有颅内出血者是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单纯等待高压氧往往丧失治疗佳治疗时机.我科从2005年12月~2008年1月,对我科经临床及CT证实为HIE的患者30例,采用高压氧、脑活素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栋方;李平甘;孟哲;刘木金;何展文;梁立阳;罗向阳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对小儿脑性瘫痪(CP)的治疗效果.方法 22例患儿均予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治疗组56例,其中29例免疫正常患儿给予NGF治疗(NGF组),27例免疫异常患儿给予NGF并联合注射IVIG(NGF+IVIG组),两组同样予综合康复治疗,均为 2~3个疗程,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7%,NGF组、NGF+IVIG组有效率分别为82.8 %和88.9 %,康复组有效率为54.5 %,NGF组、NGF+IVIG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GF治疗脑性瘫痪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应用简单,毒副作用少;对于脑部髓鞘化不良脑瘫患儿可考虑联合IVIG治疗.

  • 国内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雪桦;韩玉昆

    早产儿在我国的发生率为5.0 %~6.4 %[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有报道,早产儿存活者中的10.0 %~20.0 %仍有不同程度的伤残[2].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早产儿中有5.0 %~15.0 %长大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25.0 %~50.0 %遗留有严重的认知和行为缺陷,如智能低下、发育迟缓和学习困难等[3].这些患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 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格;关长吉;韩维田;李宏图;李学付;冯文华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本省病残儿数据库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992例脑性瘫痪患儿和627例后天伤残儿童做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脑性瘫痪组患儿分娩方式异常(26.3%)、异常分娩(44.3%)、母亲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1.4%)、母亲孕期感染(23.5%)、母亲孕期服药(13.1%)、妊娠合并症(31.6%)、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32.5%)和有烟酒嗜好(55.3%)与对照组(6.7%、11.8%、0.6%、10.0%、4.3%、19.9%、10.4%和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异常、异常分娩、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母亲孕期服药、孕期感染、妊娠合并症、父亲工作接触化学物质及烟酒嗜好进入模型.结论 在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孕前用药、感染、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及患病等情况下,建议不要受孕,一旦受孕应当进行产前诊断和孕期诊断.

  • 解溪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临床研究

    作者:牛学霞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17例加用解溪穴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活动度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1.18%、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82.36%、5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患儿穴位注射疼痛,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未对本研究造成影响.2组踝关节被动背屈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溪穴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可改善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临床症状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 儿童脑性瘫痪的早期筛查研究

    作者:陶芳标;许进;邓国支;倪进发;张洪波;吴系科;尹惠萍;徐志一

    目的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在城市社区早期筛查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在安徽省两座城市通过社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对8137名婴儿,分别于3、6、9、12月龄时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中的运动里程碑评价作为筛查第一步,有1项运动里程碑发育异常者运用该筛查表的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检查,作为筛查的第二步,其中有1项异常者由临床医生进行脑瘫诊断.结果在一般人群中对4个年龄组婴儿分两步筛查,其灵敏度为 94.1%,特异度为 99.8%,阳性预测值为 48.5%,阳性似然比为 449.3.结论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通过分步筛查策略,可有效地在婴儿期筛查脑性瘫痪患儿,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赢得时间.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筛查 婴儿
  • GMFM66在0~3岁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者:王素娟;史惟;廖元贵;徐秀娟;杨红;邵肖梅

    目的采用Rasch分析法确定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在0~3岁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71例0~3岁脑瘫患儿用GMFM 88项量表进行评估,获得有效样本298个,采用Rasch统计方法筛选出GMFM 73项,同时获得各样本的GMFM 73项分值,通过GMFM 73项与GMFM 66分值之间以及改变分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来判断GMFM 66项在0~3岁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结果GMFM 73项分值与GMFM 66分值高度相关(r=0.9848,P<0.001),不同月龄和类型的脑瘫患儿GMFM 73项分值与GMFM 66分值之间也呈高度相关(r=0.9484~0.9958,P<0.001);在问隔(3.6±1.5)个月后,GMFM 73项的平均改变分值为4.37±4.51,GMFM 66的平均改变分值为4.19±4.29,两者改变分值之间呈高度相关(r=0.8700,P<0.001),GMFM 66的精确度和效应尺度略高于GMFM 73.结论GMFM 66项在0~3岁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脑性瘫痪278例病因分析

    作者:许荣花

    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期一种致残性疾病.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脑瘫患儿278例,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 双胎与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

    脑性瘫痪(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是脊髓灰质炎被控制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身体残疾的主要病因。低出生体重和窒息(胎儿宫内窒息和新生儿窒息)是目前公认的主要的脑瘫危险因素。由于双胎妊娠发生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呈显著上升趋势,双胎又与低出生体重密切关联,这使得双胎与脑瘫关系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近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刘建蒙博士、李竹教授和林庆教授等撰写的“中国脑性瘫痪与多胎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cerebral palsy and multiple births in China)发表于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0,29∶292-299)。这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6-904-06-03)资助的“脑瘫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的子课题,这也是继“中国脑瘫的流行病学研究”(preval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na)之后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二篇论文。  作者于1997年5~6月在长江下游江苏省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苏州、吴县、吴江、昆山、太仓、锡山和江阴7个市(县)进行了0~6岁小儿脑瘫的流行病学调查。脑瘫的诊断标准是:①1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有姿势异常。同时具备①和②或③,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即可诊断脑瘫。论文报道,中国双胎儿脑瘫患病率为9.74‰(95%可信限:6.15‰~13.33‰),是单胎儿脑瘫患病率1.60‰的6.4倍。如果按出生体重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分组,则低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低于相同出生体重组别的单胎儿,而正常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却高于相应的单胎儿;如果按标准正态离差进行分组,则双胎儿脑瘫患病危险性亦大于单胎儿。作者认为:①就出生体重而言,双胎儿与单胎儿是两个不同质的总体。按出生体重的实际测量值分组来比较双胎儿与单胎儿的脑瘫患病率有欠妥之处;②低出生体重可能是双胎妊娠的结局,双胎儿可能通过“双胎-低出生体重-脑瘫”因果链导致脑瘫;③双胎导致脑瘫的危险性随着胎儿的生长而呈增长趋势;④双胎导致脑瘫的可能途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双胎妊娠使胎儿发生各种不利情况的危险性增加,包括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盘血管异常分流和双胎之一死亡等;二是“子宫膨胀学说”,即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膨胀及子宫内拥挤所引发的各种产前和产时不利情况;⑤脑瘫可能的发病机理除了脑部缺血缺氧以外,可能还包括脑部的发育畸形或缺陷。

2806 条记录 2/141 页 « 12345678...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