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和血钙浓度的变化

    作者:王淑芳;张莉;李国慧;张雯雯;王亚平;耿斌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雌孕激素水平及血钙浓度变化.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治的70例围绝经期BPPV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来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性激素6项即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睾酮、泌乳素及血钙的浓度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下降比例的比较采用x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组性激素6项下降的人数比例中雌二醇(91%)、孕酮(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8.13、10.28,P值均<0.05).研究组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3.18±31.45) pmol/L比(64.92±31.52) pmol/L,(0.64±0.48)nmoL/L比(1.02±0.60) nmol/L,t值分别为6.238、8.566,P值均<0.05].研究组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卵泡刺激素和血钙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1±13.13) U/L比(27.21±10.19) U/L,(0.49 ±0.20)nmol/L比(0.49±0.15) nmol/L,(0.56±0.42) nmol/L比(0.73±0.62) nmol/L,(64.25 ± 31.44) U/L比(60.38±29.97) U/L,(2.28±0.17) mmol/L比(2.32±0.21) mmol/L,t值分别为13.427、14.876、7.505、12.090、7.532,P值均>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BPPV患者性激素6项中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 求实创新促进眩晕基础与临床研究共同发展

    作者:孔维佳;刘波

    自2006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办全国听力和前庭医学专题学术会议(贵阳),修订、制定并发表"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 1-2]以来,我国耳源性眩晕临床工作发展迅速,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尚存在不足之处,正确认识国内眩晕领域的研究现状将有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

    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一、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 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两种位置试验的眼震特征

    作者:温超;王巍;徐开旭;刘强;李姗姗;韩曦;陈太生;林鹏

    目的 分析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HSC-Cup)患者在滚转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中的眼震特征.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164例入组,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iasis,HSC-Can)124例,HSC-Cup 40例.应用视频眼震图仪分别记录BPPV患者滚转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所诱发的眼震,比较分析其在各试验头位诱发的眼震方向、强度等参数特征.结果 124例HSC-Can患者滚转试验均诱发出与转头方向一致的水平眼震,患、健侧的水平眼震强度分别为(41.3±20.1)°/s(均数±标准差,下同)和(21.9±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9,P<0.05);40例HSC-Cup患者滚转试验均诱发出与转头方向相反的水平眼震,患、健侧的水平眼震强度分别为(12.9±6.4)°/s和(29.1±9.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6,P<0.05).124例HSC-Can患者中120例在Dix-Hallpike试验左右悬头位记录到与转头方向一致的水平眼震,患、健侧的水平眼震强度分别为(15.1±10.0)°/s和(9.4±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5),与滚转试验诊断结果一致性达97%;40例HSC-Cup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左右悬头位均记录到与头位方向相反的水平眼震,患、健侧水平眼震强度分别为(5.3±2.8)°/s和(13.9±4.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9,P<0.05),与滚转试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达100%.结论 HSC-Cup患者在滚转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均能诱发出特征性水平相眼震,Dix-Hallpike试验也可以用于HSC-Cup的初步定位.

  • 360°滚转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单希征;孙勍;马丽涛;李娜;李红云;赵龙珠

    目的 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治疗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23例患者(92%)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采用Epley手法复位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9例患者(91.5%)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应用x~2检验(,x~2=0.1173,P=0.7319)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能有效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成功率及效果与Epley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舒适度优于传统方法 .

  • 2118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观察

    作者:尹时华;韦顺莲;舒竞铖;刘渊

    目的:收集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2118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2118例BPPV患者分别应用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于诊治后随访6个月。结果①2118名患者中男971例(45.85%),女1147例(54.15%);年龄8~87岁,发病平均年龄(49.36±11.73)岁,后半规管BBPV 2005例(94.66%)、水平半规管BBPV 88例(4.16%)、上半规管BBPV 14例(0.66%)、混合半规管BBPV 11例(0.52%)。②有1366例后半规管BPPV行传统Epley法治疗,639例行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治疗,两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0.6%、89.8%,远期(半年)有效率93.8%、95.8%,两组远期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93,P>0.05);水平半规管Barbecue和Gufoni治疗,首次有效率92.7%,远期(半年)有效率98.6%;上半规管Epley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混合型半规管联合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③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9.39%,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8.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65,P>0.005)。④复发患者回院治疗率,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为100%,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为18.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865,P>0.005)。⑤复发患者复发1~2次的所占比例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及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分别为43.4%、71.2%,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两组分别为56.6%、27.9%。两组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2.34,P<0.01)。结论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远期疗效好,手法复位是BPPV患者的佳的治疗方法。

  • 手法操作在门诊快速诊疗27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张凤;李伟

    目的:手法操作在门诊快速诊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2.1~2013.07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的278例典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利用手法操作系统诊疗,在门诊治疗后不住院,治疗后1天回访,1次治愈231例,1次治愈率约84%,2-3次复位治愈的47例,占16%,7天回访治愈100%,无一例失访。手法操作治疗效果好。结论手法操作在门诊诊断和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可靠、且简便快速。

  • 老年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及其疗效的研究

    作者:张永斌;孙勍;彭新;周玲玲;孙悍军;单希征

    目的:观察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老年特发性BPPV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238例特发性BPPV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n1=118例),年龄<60岁为青中年组(n2=120例),每组按伴或不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等)分成两个亚组,对耳石复位疗效及其复发率进行比较(每组均评价伴或不伴基础疾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治愈。两组患者疗效相近,伴有基础疾病对其疗效无影响(P≥0.05)。分别进行1月、3月、6月、12月随访,老年组和青中年组BPPV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系统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老年组可达到青中年组同样的疗效,但相对青中年组,老年组BPPV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

  • 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田从哲;荣桂源;王平;高永平;李进让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 改良李氏复位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2.5%(37/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7.5%(35/40),复发2例(5%);Semont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0%(36/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5%(34/40),复发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李氏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近(P>0.05),且操作更简洁,过程迅速,可在临床应用.

  • 不同方法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研究

    作者:张国庆;唐月英;陈宇;曾屹生;许亚桦;王丽云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 HSC-BPPV的40例患者,采用汉化的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不同耳石重置法的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改善患者的QOL,汉化的英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作者:张素珍;吴子明;赵承军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追溯复习1999.12至2002.11两年间37例BPPV的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典型发病史及体位试验,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诊断本病.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体位治疗及前庭功能锻炼.结果:10名(27%)患者经治疗后眩晕未再复发;17名(46%)症状减轻、发病次数减少;10例(27%)仍有间歇性发作,经药物治疗持续几小时后好转.结论:虽国内外对BPPV的诊治尚无统一标准,根据临床公认的耳石症理论确诊后,采用药物、体位治疗加前庭功能锻炼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突发性聋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桃根;郑铨艺;柯朝阳;曾凡倩;廖志芳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并发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眩晕、眩晕特点和变位试验结果确诊是否并发BPPV,分析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与同期59例原发性BPPV进行比较.结果 28例全聋型突发性聋并发BPPV,BPPV发病均在突聋后1周内,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而原发性BPPV常见类型是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结论 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其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检测

    作者:蒋子栋;温彦华

    目的 通过对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查,探讨VAT用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耳聋、耳鸣或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资料包括病史,专科检查,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VAT,头颅磁共振(MRI),位置试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13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VAT参数水平增益正常,部分患者的垂直向下的眼震(positional down beating nystagmus,pDBN)通过手法复位消失,经MRI排除其他疾病.2例颅底凹陷综合征(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通过头颅MRI得到确诊,其VAT水平增益增高,手法复位后pDBN不消失.结论 VAT可用以辅助BPPV的鉴别诊断.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综述

    作者:闵密克;韩朝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历史、沿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症。1921年Barany提出:由于各种原因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引起的耳石颗粒及内淋巴液流向位于半规管前部的嵴帽,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引发短暂的水平眼震,并伴随眩晕、呕吐等症状。Dix、Hallpike总结bppv一系列特点,根据其特点:1、自限性(未经治疗常于数天-数月后渐愈)故称之为“良性”;2、与体位变化有关,在1952年提出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个医学术语[1]。1992年,Epley]创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即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的Epley疗法。以往对BPPV认识不足,多数患者被笼统地冠以“眩晕”的诊断,未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研究提示:BPPV是外周前庭病变中发病率高的疾病[3],周围性眩晕的患者中有约20%是BPPV[4]。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

    作者:张天琪;马大勇;刘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发展、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认识越来越多.对此本文将逐一综述.

  • 红外视频眼震检查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应用

    作者:丁雷;刘博

    目的 探讨眼震视图(VNG)应用于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价值.方法 对50例拟诊BPPV患者,在视频眼动观察记录下完成DIX_Hallpike变位及ROLL滚转试验,判别受累半规管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结果 (1)依据眼震特点和方向判断受累半规管[1]:后半规管(PSC-BPPV) 39例,占78%;水平半规管(HSC-BPPV)6例,占12%;前半规管(ASC-BPPV)1例,占2%;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同时受累及4例,占8%;(2)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复位治疗,1周后随访疗效:痊愈4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 眼震视图对BPPV患者眼震情况的客观记录,提高了受累半规管的准确判别率,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可以提供一种更为客观、精确的方法.

  •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预后分析

    作者:龚桃根;郑铨艺;柯朝阳;曾凡倩;廖志芳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伴眩晕以及体位试验的结果分为三组:突发性聋伴BPPV组(13例)、突发性聋伴非BPPV眩晕组(27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65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情况。结果突发性聋伴BPPV组与突发性聋伴非BPPV眩晕组听力损失较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重,且预后相对较差。结论BPPV是突发性聋的不良预后因素,耳石手法复位对BPPV治疗有效。

  • 改良体位限制治疗首诊未痊愈水平半规管管石症疗效初探

    作者:王志斌;张金翠;吴子明

    目的 观察改良体位限制联合Barbecue复位法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首诊2~3次手法复位治疗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按门诊就诊卡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A组为Barbecue复位法+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组,嘱患者睡眠时双枕(头与床面有30°角)平卧和健侧卧位交替.B组为单纯Barbecue治疗组,3天及1周后门诊复查,观察2组疗效,并记录治疗后的伴随症状.结果 A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96.97%,伴随症状分别为19例和9例;B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71.88%和93.75%,伴随症状分别为21例和11例.2组3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1周的治疗效果及伴随症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体位限制是一种治疗首诊未痊愈HC-BPPV管石症的有效方法,收效快,疗效可靠,可作为首诊未痊愈的HC-BPPV管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的补充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可正常体位睡眠.

  • 医源性和噪声前庭损伤性眩晕

    作者:高帆;蒋子栋

    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共同维系身体平衡.当前庭损伤后,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近年来,眩晕疾病的诊治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眩晕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较快,对一些疾病诊治的机制有新的认识[1 ],然而,在眩晕疾病预防方面的认识相对不足和滞后.尤其在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中,包括药物、手术和物理治疗有可能损伤前庭,导致医源性眩晕.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多的暴露在噪声中,在重视噪声性耳聋的防治同时需要关注噪声性前庭损伤.充分认识医源性和噪声前庭损伤性眩晕的特点,不仅减少前庭的损伤,还有助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毕竞韬;刘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目前认为椭圆囊耳石脱落移位至半规管是其发生机制,但耳石脱落的原因尚不明确.由于耳石与骨有相似的成份及生理,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BPPV与骨代谢的关系.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61 条记录 5/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