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尿酸的关系

    作者:朱晓东;司马国旗;戴利菊;季巍伟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白蛋白、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收集记录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吸烟等病史.结果 BPPV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脑梗死史、脑出血史、吸烟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增高与老年人BPPV发病具有相关性,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理论探讨

    作者:杨晓凯;郑炎焱;杨晓国;陈晓素;林一均

    目的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外半规管良性阵法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步骤的意义.方法 建立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并3D打印,通过对外半规管复位方法的模拟演示和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复位方法各步骤的意义和不足.结果 翻滚复位法自患侧卧位开始向健侧翻身,步骤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俯卧位再回到坐位是必要和足够的,Gufoni复位法实际上是翻滚复位法的简化,并无方法学上的优越性,而Appiani复位法仅对于壶腹嵴耳石脱落可能有作用.结论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复位方法进行模拟演示,分析各步骤是否合理,探讨对复位方法评估和改良是可行的.

  • 强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诊疗指南的临床指导

    作者:刘博

    眩晕是普通人群常见的症状,1年患病率为5%,成年人发病率为1.4%[1].眩晕症状是临床医师每天都可能面对的普遍问题,准确的鉴别、合理的治疗是控制眩晕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核心环节.为规范临床医师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并获得优良的诊疗结果,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和神经科学会制定了一系列临床指南,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受关注的焦点;同样由于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发病机制不清、诊断困难等特点也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孙利兵;杨捷;郑智英;于文永;王斌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探讨

    作者:翟秀云;刘博;张玉和;徐岩;张祎;孙甜甜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BPPV诊治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时美娟;张颖;吕哲;路虹;韩海霞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等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作者:谢记发;刘谦虚;熊彬彬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能引起位置性眩晕的内耳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外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是第二常见的BPPV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自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就HC-BPP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Epley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朱德民

    应用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其中女14例,男7例,病程2天至12年,21例中,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5例,左侧6例。治疗方法:病人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治……

  • 26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前庭适应治疗仍有价值吗?

    作者:

  • 262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因素

    作者: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张桂敏;朱红;邵相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疾病,常累及后半规管。其眩晕的特征是持续时间短(30~60s),潜伏期7~8s,呈阵发性发作,多在早晨刚睡醒时发生,常有头位突然运动诱发,如翻身、坐起、仰头等。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证明行BPPV复位操作法并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位置性眼震。对43例无明显眼震的BPPV行改良的半规管耳石复位术,其结果与具……

  • 第十三届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通知

    作者:

    耳聋、耳鸣、眩晕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更因其庞大的患者群体和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由于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而致临床诊断与治疗困难,听力眩晕相关疾病已成为当前耳科学、神经科学、骨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为提高内耳病的诊疗技术,促进医院间的学术交流,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眩晕中心将继续围绕“加强合作,规范诊治,改善预后”的主题,定于2016年5月27~30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三届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力求为各位同道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听力眩晕疾病领域前沿理念、开展学术交流和分享临床经验的优质平台。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专题演讲、病例讨论及技能培训的方式,分享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代表的内耳病、慢性病和情绪障碍对听力眩晕疾病影响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及宝贵临床经验。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关注此领域研究进展的各位同道莅临参加研讨,并就临床诊疗中的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学习期满将颁发结业证书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

  • 突发性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杨伟炎;韩东一

    目的 了解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眩晕门诊及耳内科病房中心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0例突发性聋患者(包括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发病情况,并与同期183例原发性BPPV相比较.结果 本组突发性聋病例并发BPPV为19.0%(40/210);40例患者均为高频感音神经性聋或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聋.本文40例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出现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1周内.继发性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数都于1~2次就诊后治愈.结论 突发性聋继发的BPPV是临床常见的现象;继发于突聋的BPPV与原发性BPPV都是以后半规管BPPV多见,并与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的疗效相似.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特点研究

    作者:计莉;孙勍;彭新;饶任东;单希征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视觉和/或本体觉受干扰后的静态平衡功能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132例BPPV患者及124例健康对照者在4种静态平衡测试模式[睁眼状态下站立于坚硬平板上(YEO);闭眼状态下站立于坚硬平板上(YEC);睁眼状态下站立于海绵垫上(HEO);闭眼状态下站立于海绵垫上(HEC)]下动摇总轨迹长(L).结果 不同年龄组和管型的BPPV患者治疗前、后动摇总轨迹长(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BPPV患者动摇总轨迹长(L)高于治疗后.治疗前,老年P-BPPV及M-BPPV患者在YEC和HEC模式下、中青年P-BPPV及M-BPPV患者在HEC模式下的L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老年M-BPPV与对照组在YEC模式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老年P-BPPV及M-BPPV患者在HEC模式下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存在平衡障碍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平衡障碍问题能够得到改善,不过部分患者仍存在平衡障碍问题.积极对这类患者实施复位以及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其平衡功能的康复.

  •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水平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特点分析

    作者:饶任东;张月美;孙勍;彭新;计莉;单希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水平半规管、球囊及椭圆囊功能特点.方法 对40例原发性BPPV患者进行分组,后半规管BPPV组29人,水平半规管BPPV组11人,正常对照组23人,分别对3组观察对象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测试.对原发性BPPV患者的半规管、球囊及椭圆囊功能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BPPV的发生原因.结果 后半规管BPPV组与水平半规管BPPV组冷热试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BPPV组冷热试验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BPPV组、水平半规管BPPV组、正常对照组三者cVEM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oVEMP异常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BPPV与椭圆囊关系密切,这为探讨BPPV患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思路,也有利于更好地评估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并可指导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康复治疗和预后判断.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耳石复位法(CRP)治疗

    作者:杨弋;黄魏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 nystagmus)[1].BPPV在两次发作之间有长短不同的间歇期(数周到数年甚至数十年).

  • 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例

    作者:谢溯江;贾宏博;蒙果;姚钦;郑颖鹃;陈珊;尚璐飞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外周疾病,其特点是头动引起的强烈的位置性眩晕.本文介绍了1例在地面发生HC-BPPV的海军飞行员病例,并对有关的航空医学评估与鉴定进行了讨论.

  • 老年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梓建;魏丽萍;许朝霞;徐豪杰;刘强;罗霓

    目的 探讨老年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老年继发性BPPV患者(继发组,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的临床表现和手法复位疗效,与同期治疗的121例老年原发性BPPV患者(原发组,其中男39例,女82例,年龄60~86岁)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12个月.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继发组占同期全部老年BPPV患者的20.92%(32/153).继发组与原发组性别构成比及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79,P>0.05;年龄:t=0.37,P>0.05).继发组中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率为21.88%(7/32),高于原发组的6.61%(8/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继发组中有5例为双侧半规管发病,发生率为15.63%(5/32);原发组中有4例双侧发病,发生率为3.31%(4/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继发组中首次复位有效率为57.50%(23/40),原发组为82.31%(10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5).继发组中多次复位有效率为87.50%(35/40),原发组为91.54%(119/1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继发组首次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为(3.9±1.3)次,而原发组为(2.1±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5).随访12个月后继发组的复发率为37.50%(15/40),原发组为16.15%(21/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0.05).结论 老年继发性BPPV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常继发于突发性聋及头部外伤;双侧及多个半规管受累率较高;首次复位有效率较低,所需循环次数较多,多次复位后有效率与原发组无明显差异但复发率较高.

  • 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区永康;梁象逢;郑亿庆;许耀东;龚坚;刘伟;丁健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OO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高[1].2000年2月~2002年6月,我科门诊运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 38例,报道如下.

  • 激光后半规管封闭术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例

    作者:林顺涨;孙爱华;田树昌;曹鹏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耳石复位法等保守治疗得以好转或治愈;但对于难治性良性BPPV的患者,治疗较为棘手.作者对1例患者进行后半规管激光封闭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661 条记录 4/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