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VFM 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PCI 前后收缩期左心室的涡流特征

    作者:刘蕊;纳丽莎;刘丽文;马斌;周丽;郭建英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 4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VFM涡流模式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室内涡流横纵径、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比较急性下壁梗死患者与正常人及其PCI术后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左室涡流纵径增大(P<0.05),横向位置靠近后侧壁,涡流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下降(P均<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后1个月涡流纵径小于术前(P<0.05),横向位置靠近前间隔侧,涡流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涡流变化有其一定特征,PCI术后涡流相关参数较术前有改善,VFM可作为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其PCI术治疗前后心腔内血液流场变化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楼秋英;冯国和;张邢炜;胡侠翔;吴红斌;张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入院后行急诊PCI,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定期家访、电话回访、来院复诊等方式进行持续护理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访和复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与自身基线相比,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下降,两组不同时间段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存在不同。通过护理干预在1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在3个月时开始出现差异,6个月、12个月时均值差异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明显,服药依从性佳。结论: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提高疗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

  •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欣蕾;于水;马晶

    目的:调查"互联网+"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初次行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104例.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的康复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冠心病相关知识得分.结果:T1、T2、T3干预组患者完成随访人数分别为42、37、39,对照组患者完成随访人数分别为33、26、24;出院时、T1、T2、T3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15±0.89)分、(6.12±0.84)分、(6.21±0.89)分、(6.49±0.80)分,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19±0.87)分、(5.52±0.75)分、(5.73±0.77)分、(5.77±0.73)分;入院时、T1、T2、T3干预组患者康复相关知识得分为(64.85±5.41)分、(70.91±7.53)分、(80.75±5.83)分、(88.87±6.17)分,对照组患者康复相关知识得分为(64.37±6.22)分、(69.11±7.28)分、(70.39±5.50)分、(71.41±5.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 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然;刘庚;张敏

    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具体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评价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欣蕾;于水;马晶

    目的:调查"互联网+"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初次行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104例.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的康复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冠心病相关知识得分.结果:T1、T2、T3干预组患者完成随访人数分别为42、37、39,对照组患者完成随访人数分别为33、26、24;出院时、T1、T2、T3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15±0.89)分、(6.12±0.84)分、(6.21±0.89)分、(6.49±0.80)分,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19±0.87)分、(5.52±0.75)分、(5.73±0.77)分、(5.77±0.73)分;入院时、T1、T2、T3干预组患者康复相关知识得分为(64.85±5.41)分、(70.91±7.53)分、(80.75±5.83)分、(88.87±6.17)分,对照组患者康复相关知识得分为(64.37±6.22)分、(69.11±7.28)分、(70.39±5.50)分、(71.41±5.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 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然;刘庚;张敏

    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具体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评价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比伐卢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中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董敏;刘新林

    目的 评估比伐卢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凝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确诊STEMI患者87例行直接PCI治疗,随机分为肝素组(n=42例)和比伐卢定组(n=45例).术中监测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并测定术前及术后1h凝血指标,分析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术后随访30 d观察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主要试验终点为严重出血及MACE事件包括(死亡、再梗、缺血性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术中两组抗凝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dMACE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比伐卢定组2例牙龈出血,肝素组牙龈出血3例,血尿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此外肝素组1例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icytopenia,HIT).结论 比伐卢定可安全的应用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抗凝,抗凝效果不劣于普通肝素,但出血的风险更低,且避免了HIT的发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观察研究

    作者:赵艳辉;朱智明;高连如;李田昌;陈宇;曹毅;裘毅刚;张宁坤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arrhythmia,RA)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比较有无RA患者住院和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急诊PCI且血管重建成功的STEMI患者134例,分为RA组(89例)和无RA组(45例)2组。结果 RA组较无RA组相比,下壁心梗及术前TIMI 0级血流所占比例高、术前白细胞高,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短,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低(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病史患者RA发生率低(均P<0.05);下壁心梗(OR=3.617,95%CI:1.536-8.519,P=0.003)、术前TIMI0级(OR=2.477,95%CI:1.626-3.682,P=0.000)、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短(OR=1.144,95%CI:1.049-1.249,P=0.002)是RA的危险因素。在院及术后1年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院期间,RA组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病史患者RA发生率低;下壁心梗、术前TIMI0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短是RA的危险因素;RA可增加STEMI患者在院期间致命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不影响在院和术后1年总的MACE发生率。

  • 多普勒组织成像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长福;徐勇;杨庭树

    目的 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用于心肌梗死(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随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86例MI住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PCI术,分为PCI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及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术后1个月较术前即有明显改善,S波速度与EF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且比EF的敏感性更高.DTI二尖瓣环四点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增大;常规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患者整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短期内得到改善;DTI技术观测AMI患者的心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作为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有力补充.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尤炎丽;陈士芳;李转珍;王宏运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精神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行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1周,干预组经运动评估,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院内增量康复运动并出院后康复运动干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F>27.394, P<0.001),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2.681, P<0.05);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上升(F>10.394, P<0.001),干预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2.671, P<0.05),两组环境领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0.568, P>0.05)。干预组术后12个月内心绞痛(12.8%vs.29.2%)与再梗死(0 vs.10.4%)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持续康复运动可改善患者长期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延时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作者:李志;雷锐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延时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采用比伐芦定治疗)与普通肝素组(采用肝素治疗),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0 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比伐芦定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延时应用比伐芦定可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的效果优于肝素治疗.

  • 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明磊;杨秀慧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效果的观察

    作者:任丽娟;赵晓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中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及干预前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桂玲;张晓萍;马琳

    目的:分析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后有无并发急性左心衰分组,其中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n=68),术后未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n=130).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疾病史、既往史,并予以分析.结果:高龄、高脂血症及既往卒中史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相关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与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龄、高脂血症及既往卒中史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相关危险因素,且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与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呈正相关,PCI术前需加以重视.

  •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止血方法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屈虎;简立国;李高宇;丁同斌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脉造影(CAG)的血管止血器与人工按压方法止血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心内科行PCI术或CAG的患者1 651例,根据血管止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4组,AngioSeal组(354例)、Perciose组(350例)、人工按压组(587例)和桡动脉止血器组(360例),比较4组患者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仅人工按压组出现4例主要血管并发症;Angioseal纽、桡动脉止血器组和Perclose组血管痉挛、迷走神经反射与血肿、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人工按压组(P<0.05):Angioseal组、桡动脉止血器组和Perclose组血栓、血管闭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按压组(P<0.05);Perclose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人工按压组(P <0.05);Angioseal组动静脉瘘、动脉夹层发生率低于人工按压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3,95%CI:1.02~1 05,P<0.01)、女性(OR=2.05,95%CI:1.59~2.65,P<0.01)和高血压(OR=1.67,95%CI:1.24~2.24,P<0.01)是患者发生次要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OR=0.95,95%CI:0.91~0.99,P <0.01)和肌酐清除率(OR=0.97,95%CI:0.96~0.98,P<0.01)是发生次要血管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器械止血法显著降低了股动脉入路后的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与股动脉穿刺比较,桡动脉穿刺同样显著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获益的预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赵皎皎;郭兵妹;刘聪聪;张燕;赵琳;祝筠

    目的 了解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能获益的预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63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决策参与期待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仅21.57%的患者认为PCI不能治愈冠心病.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和医患关系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相信PCI能够治愈冠心病,信息知识来源于网络的患者更倾向于相信PCI不能够治愈冠心病.结论 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对PCI存在错误的获益预期,预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及PCI信息知识来源有关.

  •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心脏压塞的护理

    作者:康洪彬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心脏压塞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在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时,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压;穿刺后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讲解,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患者顺利完成了心包穿刺引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状况良好.

  • 存活心肌检测对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东野

    存活心肌是心肌缺血后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特点为经治疗其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从而逆转左心室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效果得到临床公认,而存活心肌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前瞻性检测存活心肌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及相关指南的制定,存活心肌对冠心病患者PCI和CABG决策的影响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的Meta分析

    作者:李亚如;赖金胜;丁莉娟;高东来

    目的 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Ovid、Medline数据库自1997年1月至2016年7月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将CIN的发病率作为主要终点.结果 8项RCT纳入本研究,纳入病例数1269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 mg)治疗能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P<0.0001).结论 CAG/PCI术前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 mg)治疗可以降低正常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率.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应变评价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心肌灌注与收缩功能改变

    作者:钱建芬;汤裕华;林银康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结合二维应变(2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情况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周内行RT-MCE,按照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再灌注良好组、无灌注组和再灌注减弱组,采用Qlab软件计算出各组心肌的充盈速度和心肌的血容量.3组术后3个月复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及应用2DS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Rs),并将3组LVEF和SRs进行比较.结果 心肌再灌注良好组术后3个月LVEF为(0.60±0.06)%,较术后1周LVEF(0.54±0.05)%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2,P<0.01).术后3个月时,心肌灌注良好组LVEF、左心室心肌SRs分别为(0.60±0.06)%、(-0.96±0.35)s-1,无灌注组分别为(0.41±0.08)%、(-0.43±0.14)s-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9、3.214,P均<0.01);心肌灌注减弱组LVEF、左心室心肌SRs分别为(0.53±0.05 )%、(-0.59±0.31)s-1,与无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09、2.418,P<0.05).结论 PCI术后心肌灌注改善与否可以反映心肌功能恢复的趋势,而2DS可较好地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1385 条记录 4/70 页 « 12345678...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