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GAL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肾损害中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韩雪晶;林文华;王晓冬;敬锐;刘菁晶;宋振国;贾克刚

    目的 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4至8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1例.用酶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2、4、8、24、48 h血肌酐值;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2、4、8、24h血NGAL值及术前、术后8和24h尿NGAL值.将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在入选患者中按1∶4比例选取未发生对比剂肾病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01例患者中发生CIN的患者8例,发病率为3.98%.ROC曲线分析发现,各时段血NGAL中术后2h、8h血NGAL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9,术后2h血NGAL的AUC为0.928,95%可信区间(CI)0.800 ~0.985,以109 ng/ml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100%;术后8h血NGAL的AUC为0.945,95% CI0.824~0.992,以96 ng/ml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7.5%.各时段尿NGAL中术后8h尿NGAL的AUC大为0.969,95% CI0.859 ~0.999,以91 ng/ml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100%.结论 血、尿NGAL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早于血肌酐,可作为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体会分析

    作者:黄瑞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受PC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情绪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干预选择方向.结果 观察组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综合满意度,降低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治疗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国亮

    目的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益气化瘀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韩永继

    目的 分析益气化瘀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采取益气化瘀汤(本院制剂)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益气化瘀汤(本院制剂)治疗,组方:五爪龙、三七、丹参、红景天、仙鹤草;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QLQ-C30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益气化瘀汤(本院制剂)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 SYNTAX积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高阅春;玉献鹏;何继强;李全;陈方

    目的: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Global Risk Classification(GRC)对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的预测作用,并评价三种积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置入Cypher 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的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共1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三种积分系统,并根据3分位数值分别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PCI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评价三种积分系统对患者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评价三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90例患者中,失访10例,失访率5.3%,随访中位数为29.4个月,29例观察到MACCE,MACCE发生率18.5%.SYN-TAX积分低分(≤20.5)、中分(21.0~31.0)及高分组(≥31.5)的主要MACCE发生率分别为9.1%、16.2%及30.9%.临床SYNTAX评分低分(≤19.5)、中分(19.6 ~29.1)及高分组(≥29.2)的主要MACCE率分别为14.9%、9.8%及30.6%.GRC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7.8%、14.2%及4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三种积分系统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SYNTAX积分AUC =0.667(95%CI=0.564 ~0.770,P=0.004),临床SYNTAX积分AUC=0.636(95% CI=0.519 ~0.753,P=0.020),GRC预测PCI术后MACCE的能力(AUROC=0.617,95% CI=0.512~0.736,P=0.046),三者都显示对MACCE有预测价值.结论:三种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左主干/3支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可作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多枝病变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永和;张维君;周玉杰;赵迎新;葛海龙;杨清;成万钧

    [目的]:评价盐酸曲美他嗪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多枝病变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术进行部分血运重建的老年患者73例,根据置入支架后服用曲美他嗪与否分为2组:盐酸曲美他嗪组(20mg,3次/d,口服)38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统计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后心绞痛分级(CCS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于开始服药治疗前以及服药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2组患者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曲美他嗪组:5.3%(2/38),常规治疗组:14.3%(5/35),P<0.05;盐酸曲美他嗪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心绞痛CCS级别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盐酸曲美他嗪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状动脉多枝病变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盐酸曲美他嗪可减少其术后心绞痛的发作,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左心功能.

  • 国产比伐卢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程宇彤;王茜;陶英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95例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n=49)和比伐卢定组(n=46),其中肝素组脱落3例,比伐卢定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各剔除6例.根据分组不同术中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或肝素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5 min、首次用药后30 min、停药后1h及6h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首次给药5min后和30min后的ACT达标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后ACT值迅速升高,2组5min和30minACT达标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比伐卢定组ACT值下降迅速,用药结束后1hACT值较肝素组显著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6h,2组ACT值下降至与基线相当,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用药后5 min、30 min和1h,ACT值的标准差均大于比伐卢定组.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抗凝效果,其作为抗凝剂用于PCI术中安全有效.

  • 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吕强;张崟;刘新民;聂绍平;杜昕;贾长琪;吴学思;马长生

    目的:探讨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使用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股动脉PSA患者11例,经徒手压迫或超声指导下压迫失败后,在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结果: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8~75岁,平均(61±13.4)岁.6例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5例发生于支架植入术后.8例为单纯PSA,3例为复杂多腔型PSA.11例均采用徒手压迫,平均每例2次,4例还采用了超声指导下压迫,均未成功.平均于PSA发生(3.4±0.5)d后采用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凝血酶治疗,使用剂量(385±126.5)U,10例首次治疗成功(90.9%),即刻闭合瘤腔,1例多腔复杂PSA注射凝血酶后部分闭合.患者出院时PSA均闭合,无一例发生动脉血栓、感染及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是一种治疗PSA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CD14+单核细胞活性氧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

    作者:王喜福;叶明;王劲松;王旭;王娱;朱小玲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在拮抗急性心肌梗死单核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丹参多酚注射液400mg静点,此后每日1次,持续7d.入院时及治疗7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单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ELISA等方法检测单核细胞活性氧ROS、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单核细胞Toll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另取30例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7d末,两组患者单核细胞ROS、血浆MCP-1及TLR4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7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单核细胞ROS、血浆MCP-1及TLR4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通过抑制CD14+单核细胞TLR4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单核细胞过氧化损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单核细胞引起的炎性损伤.

  • 造影剂肾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鲲;刘文娴;任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CAG或介入治疗患者1 793例,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CIN总发生率为7.81% (140/1 793),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中的老年患者(≥70岁)、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未水化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及基础肾功能不全居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eGFR< 60mL· min-1·1.73m-2、造影剂用量>150mL,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水化是减少CIN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行CAG和PCI的患者CIN率为7.81%,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用量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水化可减少CIN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周立英;赖红梅;戴晓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之间,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分成无复流(慢血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一般临床基线,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等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63例(13.8%)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两组在性别、年龄、族别、出现症状至PCI时间,既往是否存在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等高危因素以及靶血管部位、血管长度及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患者中,无复流/慢血流较血流正常组是增高的.在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1级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组较血流正常组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o结论: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糖尿病病史,术前TIMI血流≤1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可能有关.

  • 依诺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苑飞;吕树铮

    目前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仍常规应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抗凝.但UFH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抗凝效果个体差异大、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高等缺点, 同时由于其抗凝效果的不可预见性在PCI术中需要连续监测凝血时间(ACT).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作者:田晋帆;葛长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大多数冠心病的首选方法,然而,支架作为异物在血管壁内诱发血小板黏附和活化凝血过程,以及支架置入过程中高压扩张和非顺应性球囊的扩张使血管受到的损伤更大,为抗血栓治疗提供了基础[1],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 优化的Culotte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苑飞;宋现涛;柳弘;葛长江;田锐;陈欣;吕树铮

    目的:探讨在Culotte技术中优化再导丝化操作(Re-wire),对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入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Medina分型,1,1,1型分叉病变患者146例,其中78例接受传统Culotte术式治疗(传统组),68例接受优化Culotte术式(优化组).随访12个月,并于术后9 ~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入选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手术操作特征、冠状动脉脉造影随访及12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和终对吻球囊扩张率均为100%,在病变处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上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09例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与传统组相比,优化组分支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LLL)明显降低[(0.32±0.30)vs.(0.20±0.23)mm,P=0.01],分支开口LLL也明显降低[(0.34±0.38)vs.(0.22 ±0.31)mm,P=0.02],分支支架内再狭窄率有降低的趋势(10.9%vs.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Re-wire操作明显降低了Culotte技术在分叉病变分支支架内和分支开口的晚期管腔丢失,取得了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手术成率高,同时并未明显延长病变处理时间.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CD14+单核细胞黏附能力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

    作者:王喜福;张晓岩;叶明;米玉红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CD14+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黏附分子ICAM-1,及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0例)和丹参多酚酸治疗组(15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并急诊行PCI治疗.而丹参多酚酸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点,每日1次,持续5d.入院时及治疗5d末取静脉血6mL分离单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ELISA等方法检测单核细胞CD11 b/CD18、血浆ICAM-1、单核细胞Toll受体4(TOLR4)表达的变化.并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单核细胞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另取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5d末,两组患者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ICAM-1及TLR4水平均较人院前明显降低(P<0.01),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5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ICAM-1及TLR4水平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盐能通过抑制CD14+单核细胞TLR4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这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周忠泉;邓士兵;李建军;颜红兵;易绪英;杨沙宁;杨学新;金立军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22例和氯吡格雷组23例,分别在PCI术前12h内给予替格瑞洛片180mg和氯吡格雷片600mg口服,采用术前和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血流储备分数(E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进行微循环功能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CI术前两组FFR、IMR和CF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疗前数值为协变量,替格瑞洛组疗后IMR、CFR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FF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震;顾承雄;刘长城;方颖;韦华;宋伟

    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并发症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至2012年,PCI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行急诊CABG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6±8)岁.分析围术期并发症和3年随访的临床预后.结果:PCI并发症致心源性休克7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前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14例,ECMO(体外膜肺)辅助5例.发生PCI并发症至外科血运重建的时间为(130±28) min.30例均成功实施急诊CABG.围术期死亡6例,余患者治愈出院.3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者高达83.3%,仅2例出现心力衰竭,NYHAⅢ级,1例猝死,1例死于脑梗死.与出院时比较,3年随访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论:急诊CABG治疗PCI术中严重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尚可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相关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汪云鑫;苏乙花;吴若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前、术后需严格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而随着PCI术的普及,术后血小板减少病例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PCI患者的结局.如何识别血小板减少病因并正确处理对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现笔者报道在临床中遇见1例少见的氯吡格雷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并分析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及处理方法,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勇;吕树铮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值2010年10月,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首次急性STEMI并行PPCI的患者448例.根据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20例和对照组428例.血管造影无复流被定义为:PPCI术中的TIMI血流分级0~2级.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定义为:术前心率≥60次/min,术中心率持续性或一过性< 60次/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结果:PPCI术中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患者20例,对照组428例,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5%.研究共纳入3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罪犯血管是前降支、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年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HGB等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OR =5.615,95% CI:1.266~24.911)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OR=3.082,95% CI:1.176~8.078)可作为预测PPCI术中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可作为预测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认识现状

    作者:赵全明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早期定义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丢失率>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 ~ 50%.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0% ~ 30%),也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安全性,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问世进一步降低了ISR率(10%以下)[1-3].

1385 条记录 5/70 页 « 12345678...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