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电棘波识别和噪声消除的小波变换方法

    作者:用卫东;李英远

    研究了利用二进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识别脑电信号奇异点如棘波和消除噪声的方法,该方法在较好保留原脑电信号奇异信息的同时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进一步讨论了信号与白噪声的奇异性指数的区别,以及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沿各变换尺度传递的不同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区分信号中的奇异点和噪声,能准确识别奇异点的位置.这种奇异性识别技术在信号的特征提取和消除噪声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基于脑电样本熵和小波熵的麻醉深度监测

    作者:丁正敏;熊冬生;陈宇珂;张兴安;窦建洪;谌雅雨

    目的:通过研究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特征,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计算时间等方面讨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采用两种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样本熵和小波熵)对30例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每位病人清醒状态、轻度麻醉状态和中度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均有明显差异.相同脑电信号的样本熵的变化阈值较小波熵的变化阈值大.结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均可以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和计算时间等方面考虑,使用样本熵算法的效果优于小波熵算法.

  • 基于能量特征和模糊熵的睡眠自动分期

    作者:杨芳;李涛

    目的:为实现有效睡眠自动分期,提出一种基于脑电能量特征和模糊熵的睡眠分期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进行脑电信号去噪,再利用FIR带通滤波器提取脑电信号的特征波,获得能量特征,并提取脑电信号的模糊熵,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能量特征值和模糊熵值随着睡眠状态的变化而不同,睡眠各期可以根据特征值的不同而得到有效区分,通过对1 140个脑电信号样本进行睡眠分期,得到的平均准确率为88.45%.结论:基于脑电能量特征和模糊熵的睡眠分期方法简单、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电Lempel-Ziv复杂度分析的预处理

    作者:张志琴;张佃中

    目的:探究脑电序列预处理的方法,并研究预处理所导致的脑电序列的Lempel-Ziv复杂度的差异.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去掉脑电序列中易受干扰的低频部分,再通过滤掉脑电序列中的奇异值以达到对脑电序列预处理的目的.选取一段受干扰的脑电子序列,通过图像具体的显示预处理的过程中脑电子序列的变化.对每个受试者.挑选出同一脑电序列中受干扰与未受干扰的脑电子序列,分别计算预处理前后二者的Lempel-Ziv复杂度.任意挑选一段子序列,画出其预处理前后的Lempel-Ziv复杂度曲线.利用统计检验分析预处理所导致的脑电子序列的差异.结果:这种预处理有效地滤掉了脑电序列的噪声干扰和奇异值.统计检验的结果显示:本来具有踢显差异的受干扰与未受干扰的脑电子序列,预处理后,二者几乎没有差异了.并且受干扰的脑电子序列预处理后的Lempel-Ziv复杂度接近未受干扰的脑电子序列预处理后的Lempel-Ziv复杂度.结论:对脑电序列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预处理能有效地消除脑电序列中的干扰,同时较好的保留了脑电序列中的有用信息.

  • 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病规律的研究

    作者:华荣;段艳锋;杨晓

    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以下简称卒中后EP)指继发于脑卒中后因卒中本身导致的癫痫发作,按首次发作时间可分为早期发作和迟发性发作(以下简称早发和迟发):前者指卒中后两周内出现者,后者指两周后出现者[1].按照以后是否再次出现癫痫发作可分为继发性癫痫发作(仅发作一次不再发作者)和继发性癫痫(发作后多次发作者)两种[2].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国内报道约为5%~15%[3]其中以老年人发病率高.由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其发病规律对于预防发作,减少发作时患者本人的损伤及社会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病的时间、病位、发病形式、脑电图表现及诱因预后等情况论述其规律性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 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脑氧代谢和数量化脑电图的变化

    作者:刘英志;王世端;宋振瑞;王明山;王爱娟

    目的观察低温CPB期间丙泊酚加深麻醉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及数量化脑电图(Q-EEG)参数(BIS、SEF)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实验,n=15):丙泊酚2~5 mg/(kg·h);Ⅱ组(对照,n=15):不静注丙泊酚,其他麻醉用药两组相同.分别在下列CPB前(T1)、降温至33℃(T2)、低温稳定期(T3)、复温至33℃(T4)以及CPB结束后20min(T5)五个时点测定SjO2、CEO2、Ca-jO2、BIS和SEF值.结果两组SjO2在降温期(T2)均升高、CEO2和Ca-jO2降低(P<0.01).复温时(T4)Ⅰ组的SjO2、CEO2和Ca-jO2较复温前(T3)无显著改变.而对照组(Ⅱ组)SjO2显著降低(P<0.01),CEO2和Ca-jO2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Ⅱ纽)比较Ⅰ组复温期(T4)的SjO2显著升高(P<0.05)、CEO2和Ca-jO2显著降低(P<0.05).BIS和SEF在CPB中均降低,且随着鼻咽温度(TNP)变化同向改变.CPB前后BIS、SEF无区别.两组间BIS、SEF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可以减轻CPB复温期SjO2下降以及CEO2和Ca-jO2升高,从而减轻脑氧供需失衡.加深麻醉有利于改善复温期脑氧合.在低温体外循环中BIS、SEF能反映CPB中脑氧代谢水平,麻醉深度进一步加重.但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 不同脑电熵指数水平下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孙海涛;孙莉;薛富善;王海;张国华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关键词: 脑电 麻醉 监测 老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60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钟玉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名儿童多动症(简称MBD或ADHD),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智力正常,但因注意缺陷而常伴有学习困难.

  • 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比较

    作者:刘民强;石浩文;马明飞;何艳玲;刘丽;何仁亮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术中采用丙泊酚全麻可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由于多数医院门诊麻醉相关设备常较简陋,目前麻醉医师主要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体动反应及自主神经活动等判断麻醉深度, 围术期可存在镇静不足或过深, 产生术中知晓或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 意识指数 (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为反应大脑意识水平的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目前鲜见其在门诊麻醉应用中的相关报道. 本试验拟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探讨 IOC 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

  • 基于脑电的非线性参数近似熵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及进展

    作者:王冰舒

    麻醉是当今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深度过浅会造成镇痛不全、术中知晓、体动等现象,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麻醉过深则使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内的生命器官功能出现严重抑制,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脑功能损伤,严重者会成为"植物人"无法苏醒.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尤为重要[1].

  • 腹型癫痫一家3例

    作者:翁立坚;包满珍;李伟中;陈璇

    我院儿科门诊近年收治腹型癫痫一家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10岁.于1994年1月开始出现发作性脐周轻度疼痛,每天3~4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数秒~2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后偶呈嗜睡,无意识丧失,曾多次驱蛔虫,但腹痛无缓解,体查无异常发现,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示各区以弥散性θ活动为主节律,过度换气见频繁爆发同步对称短至长程(长达21秒)慢活动,左顶枕区间散在尖波及尖慢波综合.

  • 开关电容滤波器MAX7403在微型脑电生物反馈仪中的应用

    作者:

  • 64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李潮

    1998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散发性病毒性脑炎64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情况及脑电图分析

    作者:孔琴;李明

    惊厥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常见而严重的症状,现对2000年6月~2002年3月收治的HIE出现惊厥的新生儿31例进行临床分析.

  • 不同心理特质对生物反馈作用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波;傅贤;吴丽;刘红英;李又福;张伟劲;李现亮;高庆春

    目的 研究不同心理特质对生物反馈作用效果的影响,探讨生物反馈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心理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30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特质,总共分为四个组(每组均包含同样的30名受试者).每个组内以量表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类标准,分为高分亚组和低分亚组,各个组内的人数比为:SLS (12:18)、SCL-90 (15:15)、SDS (12:18)、SAS (16:14),分别对比亚组之间生物反馈后16个脑区的脑电心电互近似熵(Cross-ApEn)差别.结果 以SLSI分组的两亚组之间,高分亚组的全脑所有脑区的脑电心电Cross-ApEn均高于低分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SCL-90、SDS和SAS分组,高、低分亚组间各个脑区的脑电心电Cross-ApE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SLSI测定的各种心理应激,其可以影响生物反馈的效果.而SCL-90、SDS和SAS所体现的心理特质对生物反馈影响不大.生物反馈可能通过提高脑电心电间的Cross-ApEn,减弱大脑对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减轻心理应激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干扰.

  • 不通过5种感觉通道情感交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傅一笑;侯枭;覃青;蒙华庆;罗庆华;黄小兰;齐志国;富奇志;杨瑞瑞

    目的:在两个成人情侣(发送者和接收者)间,寻找5种感觉通道之外进行情感交流的脑电活动证据.方法:采用高密度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以不同的情绪视觉刺激材料:中国情绪图片(chinese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CAPS),中国情绪面孔图片(chinese affective face picture system,CAFPS)诱发发送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表现的同时,观察接收者(接受的是无差异的视觉刺激)的ERP表现.结果:在CAPS试验中:对于发送者,负性情绪图片与较中性情绪图片诱发的ERP成分存在显著差异(370~430ms:F=5.478;500~550 ms:F=13.852,P<0.05),与此同时,接受者的ERP在各种刺激条件下的差别:负性情绪图片与较中性情绪图片诱发了更正的晚成分(370~430、500~550、600~800ms:F=3.880、4.776、7.441,P<0.05).在CAFPS试验中:在发送者辨别不同情绪的ERP存在显著差别的前提下,3种情绪条件下接受者的ERP在各时间段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种感觉通道之外,成人情侣间进行情感交流有脑电活动的证据,可能在同时发生,也可能存在延迟效应.交流的内容更趋向于有自我体验的情感内容.

  • 脑梗死继发癫痫28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秦虹;罗勇;唐龙键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986年我国6城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6.4%的老年性癫痫由脑血管疾病引起[1],可见研究老年脑血管病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EEG是确诊癫痫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故研究老年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EEG改变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将2003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老年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EEG分析报告如下.

  • 基于想象左右手运动思维脑电的提取及分类研究

    作者:伍亚舟;吴宝明;何庆华;卓豫;谢奇;张玲

    目的 在基于思维作业的脑-机接口中,探讨如何提取脑电信号特征并对其进行准确有效地分类.方法 对5例受试者进行3种不同思维作业试验,并对每例受试者两种不同思维作业脑电进行组合,随后用确定性自回归模型(fixed autoregressive models,FAR)和自适应自回归模型(adaptive autoregressive models,AAR)提取脑电特征,分别利用Burg's算法得到FAR特征系数和小均方误差算法得到AAR特征系数;后通过前向BP神经网络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利用FAR模型得到的佳分类结果为93.52%,利用AAR模型得到的佳分类结果仅为87.96%.结论 同AAR模型相比,FAR模型可以更好地提取不同思维脑电特征,并在采用合适识别分类算法基础上获得更佳分类效果.

  • 40例交叉擦腿综合征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黄秀华;李丽君;马小燕;李磊

    交叉擦腿动作系幼儿及儿童时期,每周1次或多次出现两腿交叉内收(或为上下移动),并伴有限发直、面色发红、出汗、呼吸粗大、会阴肌肉收缩、产生快感的动作.现将我院神经专科40例交叉擦腿综合征脑电图分析如下.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3例分析

    作者:祝伟

    1病例报告例1,男,5岁.1997年10月21日因发热、头痛、呕吐2周伴神志恍惚3天入院.查体:T 39.3℃,嗜睡,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稍抵抗、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质中、边钝、脾未触及、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阴性.血常规:Hb60g/L、WBC3.0×109/L、PLT30×109/L、外周血未见异常组织细胞及幼稚粒细胞.脑电图示轻度弥散性异常.

373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