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鹏;李瑞晟;王虹;任映;孙海芸;杨金铎;王蓬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和骨架蛋白Sh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10mg· kg-1·d-1)、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1·d-1),正常对照组为相同背景非转基因小鼠.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行为学检测,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或P<0.05).PSD-95和Shank1免疫组化,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姜黄素干预组有所恢复.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SD-95的蛋白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PSD-95的蛋白表达条带均比对照组小鼠明显变细、颜色变浅(P<0.01);姜黄素干预组小鼠海马PSD-95的蛋白表达条带均明显增粗、颜色加深(P<0.05).结论:姜黄素增加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shank1和PSD-95表达,改善APP/PS1双转基闵小鼠突触的结构和可塑性,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姜黄素对AD双转基因小鼠的Aβ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

    作者:冯慧利;樊惠;党惠子;陈晓培;任映;杨金铎;王蓬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3月龄APPswe/PS1 dE9双转基因小鼠干预6个月脑内Aβ40,Aβ42和Aβ42寡聚体-ADDLs的变化,探讨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0 mg·kg-1·d-1)和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mg· kg-1·d-1),正常对照组采用的是同月龄同背景的C57/BL6J小鼠,于3月龄开始连续灌胃6个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Aβ40,Aβ42和ADDLs的阳性细胞及分布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均观察到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0,Aβ42和ADDL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免疫组化结果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P<0.05),Western blot见显著减低(P<0.01);姜黄素高剂量组Aβ40,Aβ42和ADDL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均减少,中剂量组显著减少(P<0.01),低剂量组Aβ40和Aβ42蛋白表达也减少.结论:姜黄素连续干预6个月仍可以显著减少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海马Aβ40,Aβ42和ADDLs的表达,姜黄素是否可以通过下调Aβ40,Aβ42和ADDLs的表达,影响Aβ级联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k-hep-1抗癌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伟章;张碧鱼;陈宏远;张黎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k-hep-1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DAPI核染色法和细胞周期分析法,检测姜黄素对Sk-hep-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对Sk-hep-1细胞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xL)和耐药基因(DRG2和MD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抑制Sk-hep-1细胞增殖呈量效关系.姜黄素处理组肝癌细胞Sk-hep-1,HepG2和Hep3B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正常肝细胞Chang's liver无明显凋亡.姜黄素处理组Sk-hep-1细胞周期发生变化,G_0/G_1或G_2/M期细胞比例增多.姜黄素处理组Sk-hep-1细胞耐药基因MDR1 mRNA水平显著下降,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k-hep-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推测可能是通过下调MDR1 mRNA的表达而起作用.

  • 姜黄素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郭立达;焦振霞;宋瑛;滕文华;刘钊;刘敬泽

    目的:探讨姜黄素促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0 ~20 mg.L-1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姜黄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PI单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检测Bax,Bcl-2,Caspase-3,Bcl-xL 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增殖,呈现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能使LoVo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呈现典型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姜黄素能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RT-PCR检测显示姜黄素可促进细胞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抑制Bcl-2,Bcl-xL 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激活Bax表达、抑制Bcl-2和Bcl-xL表达而活化Caspase-3的信号通路有关.

  • RAW264.7细胞中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卢德赵;林韬琦;沃兴德;王萍儿;周云;杨贞

    目的: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研究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和经过25 μmol.L-1姜黄素处理的RAW264.7细胞蛋白质经荧光染料Cy3,Cy5标记,与等量Cy2标记的内标混合后在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后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DeCyder6.5软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ATP合成酶,MHC class Ⅱ,肌球蛋白轻链,细胞色素b5表达量增加,而磷酸二酯酶4D,eIF-3,Hnrpf蛋白,波形蛋白,核仁磷蛋白1,Ran结合蛋白1表达量降低.结论: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十分复杂,是其增强细胞抗炎、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胆固醇转运,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积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分化及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AKT及p-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党惠子;李瑞晟;王虹;任映;孙海芸;杨金铎;王蓬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又称PKB)和磷酸化的丝/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即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0 mg·kg-1·d-1)、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1·d-1),选取同月龄同背景的非转基因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中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AKT和p-AKT阳性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与姜黄素高、中剂量组AKT和p-AKT阳性细胞均有明显恢复(P<0.05,P<0.01),其中姜黄素中剂量组p-AKT阳性细胞数增加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姜黄素可以使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中减少的AKT和p-AKT细胞有所恢复,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AKT及其磷酸化过程,从而进一步调节PI3 K/AKT途径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D作用.

  • 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骁;林以诺;方丹红;张怀勤;黄伟剑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AS作用及与ADMA的相关性.方法:3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8只,喂食普通饲料)、模型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低剂量姜黄素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 100 mg·kg-1·d-1姜黄素)和高剂量姜黄素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 200mg·kg-1·d-1姜黄素).于实验的第12周末测定血浆TC,LDL-C,NO,内皮素(endothelin,ET),ADMA水平,主动脉组织cNOS活力,同时留取主动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喂食高脂饲料的3组较对照组家兔血浆ADMA和ET水平浓度均有升高(P<0.01),血浆NO浓度、动脉组织cNOS活性降低(P<0.01).姜黄素组家兔血浆ADMA和ET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血浆NO浓度、动脉组织cNOS活性则要高出于模型组(P<0.01),2个姜黄素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姜黄素有可能通过降低血浆ADMA水平,在AS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内皮保护作用.

  • 姜黄中芳姜黄酮的柱色谱制备及波谱鉴定

    作者:王晓玲;赵永春;郭进宝

    姜黄Curcuma longa L.系姜科姜黄属植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及抗肿瘤作用[1].姜黄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和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姜烯、芳姜黄烯、姜黄烯等倍半萜类化合物20余种,姜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癌、止咳平喘及抗生育活性[2-4].

  • 固体分散体提高姜黄素溶出度的研究

    作者:韩刚;王传胜;张永;金光灿

    姜黄素为常用中药材姜黄的主要成分,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1]、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特别是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姜黄素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在体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2],其药理活性研究很活跃,但制剂的研究相对较少.近来文献报道了将姜黄素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可以增加姜黄溶解度的方法[3].作者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

  • 清解退热颗粒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杜勇;刘颖;张小茜

    清解退热颗粒是由大黄、姜黄、蝉蜕、僵蚕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正在申报国家三类新药,并已获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大黄为君药,其中大黄素、大黄酚是其主要成分,文献报道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3],本实验经研究,采用甲醇-水-冰醋酸系统为流动相,其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且更适用于本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另外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姜黄素;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姜黄素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李勇;王蓬文

    姜黄一直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中草药广泛应用,其中姜黄素是姜黄中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抑制蛋白质的聚积等药理作用发挥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以典型的神经变性病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就近年来姜黄素在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姜黄素类化合物在不同品系姜黄根茎内积累规律研究

    作者:李青苗;杨文钰;唐雪梅;张美;周先建;舒光明;赵军宁;方清茂

    研究姜黄素(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3种主要姜黄素类成分在不同姜黄品系根茎内的动态积累规律,为姜黄规范化生产、适时采收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不同姜黄品系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姜黄根茎内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相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可将总姜黄素积累量作为姜黄适宜采收期的评价指标;缅甸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作为高姜黄素含量和高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优良育种材料.

  • 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制剂处方

    作者:李秋萍;戴俊东;翟文文;蒋俏丽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Cur-PIP-S ME DDS),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该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姜黄素和胡椒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Cur-PIPSMEDDS处方;以乳剂的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佳处方组成.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得Cur-PIP-SMEDDS佳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10:60:30),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呈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3 ±0.80) nm,姜黄素和胡椒碱的载药量分别为40.90,0.97 mg·g-1,包封率分别为94.98%,90.96%.研究表明Cur-PIP-SMEDDS可以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期为其剂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尤佳;戴东波;何雯洁;李刚;宋述程;魏颖慧;李范珠;徐秀玲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半衰期短的缺陷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将姜黄素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Cur-LCL)可望改善其水溶性差的问题并有效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该研究以乙醇注入法制备Cur-LCL,考察其理化性质,并以姜黄素原料药(Cur)和姜黄素普通脂质体(Cur-Lips)为对照组,通过体外释放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行为考察Cur-LCL的长循环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r-LCL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10 nm,Zeta电位-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0.25%,2.0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ur-LCL在7,24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48.95%,88.92%,与Cur和Cur-Lips相比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表明,与Cur和Cur-Lips相比,Cur-LCL的AUC显著增大(P<0.01),CL显著降低(P<0.01),且t1/2β延长至2.45 h,分别是Cur的13倍(P<0.01)和Cur-Lips的1.8倍(P<0.01).结果表明,Cur-LCL体内代谢消除显著减缓,具有长循环的作用.

  • 正交试验法优选郁金的醋制工艺

    作者:石典花;苏本正;孙立立;张军;曲永胜

    目的:优选郁金佳醋制工艺.方法:以内在质量(姜黄素含量)和传统外观质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佳醋制工艺为取净郁金片,加10%的醋,拌匀,闷润10 min,130℃炒制1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郁金醋制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指导醋郁金的规范化生产.

  • 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张李巧;栾立标;吴炎;王冬梅

    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鳞-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 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 ±0.008)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 载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何黎黎;顾健

    制备载姜黄素(curumin,Cur)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采用聚合法制备了MSN,并运用溶剂挥干法和浸渍离心法制备了载Cur的MSN (Cur-MSN),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Cur-MSN形态,测定了Cur-MSN粒径大小和电位.以0.2% SDS溶液为释放介质,研究了Cur-MSN的体外释放行为,并考察了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优化工艺制备的Cur-MSN圆整均一,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特征,平均粒径为75.8 nm,Zeta电位为-30.1 mV;3批Cur-MSN的平均包封率为(72.55±2.01)%,载药量为(16.21±1.12)%.Cur-MSN体外释药行为明显了缓释特征,96 h释放了83.5%;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为19.40 mg·L-1,与Cur的杀伤作用相似.

  • 红细胞膜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

    作者:程潜峰;钱汉清;张定虎;黄莹;沙慧子;刘宝瑞

    该文采用超声法制备一种新型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负载姜黄素(curumin,Cur)红细胞膜纳米粒子(Cur-RBC-NPs).通过比较不同参数制备所得纳米粒子的粒径来优化Cur-RBC-NPs的制备条件,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释放特性、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效果等.结果表明,所制得姜黄素纳米粒子为较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45.7±1.3)nm,包封率为50.65%±1.36%,载药量为6.27% ±0.29%,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体外实验中,纳米粒子能够被肿瘤细胞迅速摄取,Cur-RBC-NPs组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负载姜黄素的红细胞膜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和抗肿瘤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姜黄素抗抑郁作用生物标志物初步筛查

    作者:马致洁;张祎;董捷鸣;于小红;赵小梅;浦仕彪

    该文运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寻找与姜黄素干预抑郁模型大鼠相关的潜在标志物,从而探究姜黄素用于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刺激造模,造模2周后灌胃姜黄素(200mg·kg-1)、文拉法辛(40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灌等体积的1%CMCNa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采集大鼠血清并采用LC/MS-IT-TOF方法对各组血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可能的代谢通路.在分别给予姜黄素和文拉法辛后,CUMS模型组大鼠的抑郁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姜黄素和文拉法辛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通过PCA和PLS-DA分析,经姜黄素或文拉法辛干预后,CUMS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小分子代谢物水平体现出恢复正常的趋势,而且姜黄素组尤为明显;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得到11个与姜黄素抗抑郁功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涉及到7条代谢通路.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确切的抗抑郁作用,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体现,可与阳性药物文拉法辛相比;姜黄素在体内可能是通过影响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互变及醚脂类代谢等发挥抗抑郁功效,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

  • 2种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作者:张迪;许茜;刘珂;许卉

    研究嵌段共聚物材料mPEG-PLA疏水端经Boc-苯丙氨酸(BP)修饰后对所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合物胶束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其制剂处方优化提供试验依据.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单次注射给予载药胶束CUR-mPEG-PLA,CUR-mPEG-PLA-BP和参比制剂CUR的DMSO溶液(n=6),给药剂量以CUR计均为20 mg·kg-1.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刻采集各组动物血样,HPLC测定CUR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0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载药胶束CUR-mPEG-PL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CUR的DMSO溶液相似,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CUR-mPEG-PLA-BP组较CUR-mPEG-PLA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0-00)显著提高,清除率(CL)降低,同时消除半衰期(£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明显延长(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疏水端修饰的共聚物材料mPEG-PLA-BP制备的姜黄素载药胶束体内药动学特性更佳,适于深入研发.

3125 条记录 7/157 页 « 12...45678910...1561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