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束动电色谱法测定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作者:

  • 134 胶束动电色谱法分析生药白术中苍术烯丙酯Ⅲ

    作者:

  • 姜黄素Pluronic F127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胶束化行为的NMR分析

    作者:张峻颖;余霜;张雷;徐雪;朱孝云;吴春勇;黄罗生

    目的: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 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染料木素胶束制备工艺

    作者:何礼;韩瑞伟;唐晓飞;张悦;王丽丽;郭欣;阎雪莹

    目的:优化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染料木素MePEG-PLGA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方法:先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的初步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以染料木素在有机相中浓度、MePEG-PLGA在有机相中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和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经效应面法预测较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设计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后得到的优化处方制备的样品包封率为84.43%,载药量为2.63%,平均粒径为63.7 nm.结论: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的优化染料木素MePEG-PLGA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的增溶作用

    作者:伍飞臻;杨立基;张琪;薛鸿娇;杨兆祥;普俊学;蔡铮

    目的:考察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蒿甲醚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胆酸盐溶液及胆酸盐/脂类混合胶束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考察的肠道中胆酸盐包括牛磺胆酸盐(TC),牛磺脱氧胆酸盐(TDC),牛磺鹅脱氧胆酸盐(TCDC),甘氨胆酸盐(GC),甘氨脱氧胆酸盐(GDC)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外源性脂肪的水解产物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用于评价食物中脂肪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结果:pH对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H 2~12)中的溶解度96.0 ~ 109.6 mg·L-1.混合胆酸盐能明显增溶蒿甲醚,当胆酸盐达到生理浓度(15 mmol·L-1)时,蒿甲醚的溶解度增加了近4倍.各单一胆酸盐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不尽相同,其中TC和GC的增溶作用较小,而TDC,TCDC,GDC与GCDC增溶作用均较强.加入外源性脂类(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能进一步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结论:蒿甲醚在进食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肠道中的胆酸盐与外源性脂类均能显著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 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

    作者:马晓星;韩翠艳;刘畅;隋小宇;袁橙;黄海涛

    目的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葛根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mPEG-PCL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聚合物胶束;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经L9 (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胶束的佳工艺.结果 薄膜分散法制备聚合物胶束的佳工艺为聚合物与药物比例100∶1,水相体积25 ml,水化温度50℃.三批样品平均包封率为(35.5±2.12)%.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胶束工艺可行,成型性好,粒径均匀.

  • 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

    作者:邓联东;孙多先;董岸杰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被广泛用于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几种制备方法,介绍子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

  • 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口腔速溶膜的制备、表征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于超;肖云芝;徐平华;戴领;韩晋;袁海龙

    该研究制备了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的口腔溶吸膜,考察了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利用口腔速吸膜固化前后的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性系数、膜剂的外观形态、崩解时限以及葫芦素B在小鼠的体内药效学性质.该研究中制备的速溶膜外观呈均匀的淡黄色,可以在30 s内完全崩解,固化后的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在室温下储存120 d后,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性系数分别是(43.36±2.12)%,(108.82±5.28) nm,(-34.18 ±1.07)mV,0.088 ±0.012;未固化的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则分别是(41.26±2.22)%,(181.82 ±4.48) nm,(-30.67 ±0.81)mV,0.092 ±0.012.包封在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后,葫芦素B溶解度明显提升.相较于葫芦素B混悬液,包封在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中葫芦素B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提升.利用口腔速溶膜固化前后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对小鼠肿瘤的抑制率没有明显改变,分别是(93.17±0.43)%,(93.24±0.21)%.实验结果说明说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可以有效提高葫芦素B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利用口腔速吸膜固化后胶束稳定性明显提高且葫芦素B的药效学性质没有明显改变.

  •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的甘草增助溶特征研究

    作者:陶叶琴;唐闻汉;刘金玲;邓凯文;贺福元;周逸群

    探讨不同“印迹模板”中药成分群对甘草超分子增助溶能力的影响,为解释中药成分群间的增助溶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油水分配系数(logP)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亲水亲油能力,以浸膏得率表征甘草对单味中药或复方的增助溶作用,经MCI,logP,浸膏得率分析得出甘草对不同分子社会增助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的MCI与log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16;加甘草后,大部分中药的浸膏得率增大,且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浸膏得率的变化值与logP的变化值、MCI的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0.405;8个复方的MCI与logP相关系数为0.937,且甘草对除防己黄芪汤外的其他7个复方中药均具有增助溶作用.这说明甘草的增助溶作用主要是通过“印迹模板”自主作用形成超分子而改变被增助溶成分的亲水亲油能力;中药成分的MCI与logP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可作为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特征的重要参数,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来探究中药增助溶作用切实可行,这将为单味药剂型改革奠定基础.

  • 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张李巧;栾立标;吴炎;王冬梅

    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鳞-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 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 ±0.008)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 载有槲皮素的PEG-PE胶束对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应

    作者:吴金花;段金虹;许海燕;杨先达

    目的:探索载有槲皮素的PEG-PE聚合物胶束( M-Q)能否在体外逆转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 MCF-7 ADRr)的耐药性。方法将PEG-PE聚合物与槲皮素混合制备脂膜,加0.9%氯化钠注射液形成胶束,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表征其尺寸分布,并将其和阿霉素与MCF-7 ADRr细胞共孵育72 h,用MTS方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PEG-PE聚合物胶束能有效运载槲皮素,其包封率高达74%以上,平均粒径为11.11 nm左右,与游离槲皮素相比, M-Q能在体外更大程度地逆转MCF-7 ADRr细胞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性( P<0.05),且PEG-PE胶束自身对靶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载有槲皮素的PEG-PE胶束在逆转肿瘤耐药性方面具有应用潜能。

  • 荷钆硬脂酰壳寡糖的制备及其在胰腺癌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炜华;郑双双;姚秀忠;杜斌;翁伟宇

    目的 制备荷钆硬脂酰壳寡糖(COSSA-DTPA-Gd),评价其胶束性质、细胞毒性、体外弛豫率和在胰腺肿瘤中的MR成像效果.方法 利用酰化反应合成硬脂酰壳寡糖,再枝接螯合剂DTPA并与Gd3+螯合得到终产物.采用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等测定产物胶束性质;噻唑蓝法测定产物细胞毒性;在MR上测定体外弛豫率,评估其在原位胰腺肿瘤成像强化中的效果.结果 合成的COSSA-DTPA-Gd在水中可自发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为(5.12±0.43) μg/ml,外观近似球形,粒径(58.3±5.7)nm,带正电荷,含钆量为330.31 μmol/g.产物的细胞毒性与市售对比剂马根维显相似(P>0.05),24 h内细胞存活率>85%.COSSA-DTPA-Gd的体外纵向弛豫率为8.23 mM 1·s-1,静注后对胰腺肿瘤的成像效果优于马根维显,肿瘤周边首先强化,肿瘤内部渐进性强化.结论 COSSA-DTPA-Gd胶束对比剂对胰腺肿瘤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 泊洛沙姆多柔比星偶联物胶束抗肿瘤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吴燕;吴诚;孙昌正;赵应征

    目的 制备泊洛沙姆多柔比星(阿霉素)偶联物(DOX-P)胶束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核磁光谱法考察泊洛沙姆多柔比星偶联物胶束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热分析,DSC)观察聚合物的Tm和TC.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术观察人肺腺癌细胞A549对DOX-P胶束的摄取量,MTT法比较游离DOX和DOX-P胶束对A549/DOX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核磁光谱法证实多柔比星处于胶束核心,DSC表明DOX-P 的Tm和TC降低,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均支持胶束能够增强耐药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吸收,MTT法表明DOX-P胶束对耐多柔比星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DOX的毒性大于游离多柔比星.结论 所制备的DOX-P胶束偶联成功,体外抗肿瘤活性良好,且能克服A549/DOX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 尼美舒利缓释片溶出介质筛选和释放机制的研究

    作者:贺绍珑;高春生;常新义;王玉丽;单利;王慧娟;杨美燕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尼美舒利缓释片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尼美舒利缓释片,并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 80)制备尼美舒利胶束,考察缓冲液种类、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对尼美舒利平衡溶解度的影响,探讨缓释骨架片体外释放机制。结果与结论在pH 1.2的盐酸溶液、水以及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CTAB的增溶能力强,SDS和Tween 80次之;在pH 9.0的Tris缓冲液中,CTAB浓度达到1%时,尼美舒利的平衡溶解度达到谷值。尼美舒利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的高低顺序和平衡溶解度的结果类似,且药物的释放速率与时间成正比。

  • 星形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丹;赵燕军;王征

    星形聚合物胶束是一类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它具有独特的分枝结构,所形成的单分子胶束具有理想的粒径和稳定性,可使难溶性药物有效增溶,降低药物毒性,延长体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星形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通过在聚合物表面接枝功能基团可产生靶向释放效果,聚酯结构的星形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本文对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理化性质、载药优势、制备方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聚合物纳米粒和胶束的主动靶向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珺;方晓玲

    聚合物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载药量高的优点,通过修饰能主动靶向于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本文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粒实现主动靶向的途径,包括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糖类、叶酸、转铁蛋白、多肽等配体修饰.聚合物纳米粒作为主动靶向制剂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 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的制备与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安宁;谢鹏;王敏;温洋;孙严;刘可柔

    目的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情况.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评价载药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情况;考察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经尾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粒径均一,成球状或类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5.6±15.1) nm,PdI为0.152±0.05,Zeta电位为(-24.6±2.9)mV;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在0.5% SDS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累积释放81.5%;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4.41±0.41)h和(6.38±0.81)h,AUC分别为(86.17±4.08)和(142.21±7.82) mg·(L·h)-1.结论 塞来昔布载药胶束与塞来昔布乙醇溶液相比,延长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有望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核交联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敬谋;吴家忠;王新石;金一

    核交联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新型的递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提前释放,提高胶束稳定性,可将药物有效地传递到治疗部位,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大多数药物以物理包埋或者通过聚合物化学共价的方式存在于胶束内.由于聚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具有多样性,以及机体内微环境特有的性质,可制备出具有环境响应性、主动靶向作用的核交联聚合物胶束,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核交联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 胶束传递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刁媛媛;韩曼;陈大为;高建青

    肿瘤多药耐药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大障碍.研究采刚药物传递系统如胶束、脂质体、纳米粒等,以逆转多药耐药,显示其安全可靠,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药物传递系统中的聚合物胶束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结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物传递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晓兰;张波;刘永军;张娜

    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polymer-drug conjugated micelles,PDCM)作为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具有多种优势,可以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小全身毒性,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等.而且,也可以用含有多种功能基团的聚合物来制备多功能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本文介绍了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的概况及各种多功能修饰的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综述了聚合物药物结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15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