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台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性校正

    作者:李桂彩;曹娟;肖静坤

    目的:达到不同的生化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等不同)对同一份标本的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 9-A文件的要求,以Roche P800生化分析仪及Roche原装配套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测定程序为标准检测系统(参比系统);用LEADMAN多项标准液的标示值校准"MT-100+/中生试剂"的检测系统为A检测系统;用病人新鲜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品,LEADMAN多项标准液经标准系统准确度传递后,其标示值转换为实际校正值,再用此值校正"MT-100+/中生试剂"系统为B检测系统.在上述三个检测系统上同时测定40份病人血清的葡萄糖(G1u)、尿素(UREA)、肌酐(Cr)、a-淀粉酶(AMY)[浓度覆盖整个可测范围].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偏倚评估、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检测系统测定的指标与标准系统测定的比较,相对偏倚均大于5.0%(绝对值),其线性回归不理想,但相关系数(r)均>0.975.B检测系统测定的指标与标准系统测定的比较,相对偏倚均小于5.0%(绝对值),其线性回归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0.结论:两台不同的生化分析仪对同一份标本的测定结果存在偏差,用新鲜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品来进行仪器比对、校正、准确度传递,保证了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从而满足了临床需要.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杨海涛;祁述善;沈向前

    目的通过研究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非曲美他嗪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QTcmax,QTcmin和QTcd的变化.另设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QTcmax和QTcd较正常人增大,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QTcmax和QTcd均有显著减少(P<0.01).其中以曲美他嗪治疗组更明显.同时,两组间比较,治疗后QTcmax和QTcd有显著差异(P<0.01),曲美他嗪治疗组减少更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QTcmax和QTcd较正常人增大,曲美他嗪通过缩小QTcmax而减少冠心病患者QTcd.

  • X线衰减校正对提高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价值

    作者:胡硕;雷萌;罗湘建

    目的探讨X线衰减校正是否能提高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制作模型模拟人体的心脏、组织、肝脏或肠道,40例患者,分别常规进行不带衰减校正的心肌灌注显像(普通心肌显像)和带X线断层衰减校正的心肌显像,用entegra软件对采集的原始图象进行重建处理,获不带衰减校正的心肌影像(NC)和带衰减校正的心肌影像(AC).在各壁心肌划感兴趣区(ROI),计算平均计数值和相对计数值(R),分别比较这两种计数值在AC和NC之间的差别.结果心脏模型和40例受检者的AC各壁心肌ROI的平均计数值明显高于NC,t=4.17,P<0.001;对于不带干扰因素的心脏模型和受检者,AC和NC中各壁心肌的R值相接近;时于有组织衰减等干扰因素的受检者,其心肌的前壁或下壁,AC的R值明显高于NC,P<0.05;侧壁、间壁心肌其R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前壁近心尖部,AC的R值明显低于NC,P<0.05.结论X线衰减校正能有效校正因组织衰减或其他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对无干扰因素的心肌显像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前壁近心尖部,有校正过枉现象.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干扰校正

    作者:张源;罗文鸿;李慧

    研究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干扰校正方法.通过对测定过程中的干扰研究,建立了一种数学校正干扰的标准加入法基体匹配工作曲线.用本法分析健康儿童血铅及脐带血铅,线性范围为0~90 ng/L,相关系数为0.99997,灵敏度为8.6 pg/1%信号,检出限为4.8 pg.与一般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相比较,测定血铅线性斜率大,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 CKD-EPI方程与中国人校正简化MDRD方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中的研究

    作者:宋艳芳;张奇峰;张红;闫淑芳

    近年国内外资料表明,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病死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和防治率低.随着CKD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公众和非肾脏病专科医师意识到CKD已是公共卫生问题,其社会效应不容忽视.

  • 低目标血压可能延缓非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

    根据发表于今年3月1日出版的内科学年鉴(美国)上的校正的肾脏病饮食(MDRD)研究长期随访的结果,低目标血压可延缓非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的校正方法及跳数计算

    作者:黄思娟;陈立新;曹午飞;孙文钊;陈阿龙;刘伯基;王彬

    目的:研究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计算修正方法,比较楔形野中心点处手工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对测量结果的剂量/跳数差异。方法对于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6 MV、10 MV光子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水下10 cm处不同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及射野中心点的剂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射野的剂量/跳数。使用加速器输出分割模型手工计算射野的楔形因子,并采用常数因子修正手工计算结果。对手工计算、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下常规二维治疗计划下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和射野中心点跳数的误差。结果以测量结果为标准,校正后,手工计算的楔形因子误差明显减小。其中,6 MV光子线下,60°楔形角下对称野大相对误差由4.2%减小到1.3%,非对称野大相对误差由-4.7%减小到-1.8%。10 MV所有楔形野相对误差由大-3.0%降低到1.1%。手工计算跳数与测量结果对比,对称野相应射野跳数计算相对误差在2%以内,但部分非对称野大相对误差超过5%。比较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其大相对误差小于1.5%。结论使用常数因子可以有效减小输出分割模型计算楔形因子的误差。对于常规二维治疗计划楔形野的跳数计算来说,校正后对称野射野中心点的计算结果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但对于射野边缘与等中心短距离小于4 cm的非对称野来说,需要使用相应的非对称射野处方剂量计算方法,或者采用测量方法或利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的射野跳数。

  • 非遗传4号染色体异常3例

    作者:王鼎;孔舒;郑育红;潘倩莹;丘文君;孙筱放

    孕妇1,25岁,体重49 kg,孕3产0,人工流产2次.末次月经15周后于2011年8月入院作超声检查并唐氏筛查.超声检查提示孕周15+2周,胎儿未见异常.ELISA测定血清中β-HCG、AFP和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结果显示AFP 28.60 U/mL(校正MoM为0.92),β-HCG 171.00 ng/mL(校正MoM为5.23),UE3为1.78 nmol/L(校正MoM为0.65).提示13+18-三体风险为1∶ 58 000,低风险;21-三体风险为1∶ 50,明显高于风险截断值1/250,高风险.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X,t(4;15)(q31.1;p11.2)(图1).夫妻二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 溶血标本一些生化项目校正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者:黎彩鹏;冯建江

    目的 对受溶血影响较大的生化项目进行校正,使结果更加准确.方法 对受溶血影响较大的生化项目如: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酸性磷酸酶(ACP)、钾离子(K+)等,按以下公式进行校正:X校正后=X校正前-X红细胞÷G6PD红细胞)×(G6PD溶血标本-G6PD血清均值)÷G6PD回收率)÷X回收率.结果 对溶血结果进行校正后,与未溶血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用本方法对LDH、α-HBDH、CK、GOT、ACP、K+进行校正是一个可行的方祛,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溶血 生化 校正
  • 年龄校正数字连接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贾林;李瑜元

    文献综述表明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HE)的发病率波动于30%~84%,部分学者认为这一发病率明显高估,是由于现行的诊断标准未能排除年龄、教育等因素影响所致,提倡使用年龄相关的正常值取代现行的"标准"正常值[1,4-6],本文就年龄校正数字连接试验(age-corrected NCT)新概念及其临床应用和存在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 温度依赖的血小板聚集3例

    作者:张丽霞;芮刚;周芸;王宏;陆琳

    患者A,男,76岁,呼吸道感染;患者B,女,57岁,贫血伴IgA升高;患者C,男,76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输液治疗前血常规检测(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日本)血小板结果正常,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后再次检测,室温(25 ℃)血小板减少:36 × 109/L,分别37℃温育15 min后以及温育后用配套稀释液1:1稀释再次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分别为91 × 109/L和86 × 109/L(稀释倍数已校正),而RBC和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 贫血患者校正抗凝剂用量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

    作者:林晓;金正

    凝血四项的检测已经被临床日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出血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肝病、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以及在血栓性疾病和抗栓与溶栓治疗中.

  • 使用四格表χ2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χ2检验是一种用途较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四格表是χ2检验中较简单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的审稿中常发现作者在该校正时未校正,使计算出的χ2值偏大,概率偏低。应注意:(1)1≤理论数(T)<5,n≥40需计算校正χ2值或采用确切计算概率法。(2)T<1或n<40时,改用确切计算概率法。理论数=[行合计(例)×列合计(例)/总合计(例)]。本刊编辑部

  • 葛根素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李雪梅

    患者男,59岁.因头晕、头痛1周于2004-12-12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呕吐、昏迷、抽搐,无眼花、耳鸣、心悸、气促.既往身体健康,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9 ℃,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0 mmHg(10 mmHg=1.33 kPa).一般情况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检查:心率76次/分,窦性心律,校正的QT间期为0.46 s(正常值小于0.44 s).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调脂治疗降低病死率

    作者:

    作者综合分析两项试验资料,其中 365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出院时开始服用调脂药物,17 156例未服用.进行为期 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早期接受调脂治疗的病人,其 30日病死率 (0.5%,17例 ) 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1.0%,179例 ), 危险比 (HR) 0.44[95% 可信限 (CI) 0.27至 0.73, P=0.001]. 6个月病死率 (1.7%,63例 ) 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 (3.5%,605例 ), HR 0.48 (95% CI 0.37至 0.63, P<0.0001). 经校正处方药物选择偏倚后,在出院时开始服用调脂药物仍与 6个月病死率降低显著相关 (HR 0.67, 95% CI 0.48至 0.95, P=0.023). 研究者认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出院后即服调脂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病人的近期病死率.[Aronow HD, Topol EJ, Roe MT, et al.Lancet, 2001, 357 (9262): 1063 1068. (英文 ) 王建国严蓉摘魏建华校 ]

  • 21世纪的急性白血病治疗

    作者:陈运贤

    1 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干(或)祖细胞恶变的异质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同时也是3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与病死率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正常血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某些器官和组织,患者大多起病急骤,有贫血、发热、出血或其它部位浸润的症状.根据我国恶性肿瘤3年(1973年至1975年)死亡回顾调查,白血病校正病死率男性为2.79/10万,女性2.23/10万.

  • GE螺旋CT滑环的调整维护

    作者:丛地民;房殿记

    文章叙述了GE Hispeed CT滑环的结构,探讨了HSDCD Brush Block Assy故障的维护与校正,期望能对医院工程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螺旋CT 滑环 校正
  •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真与假

    作者:刘尊永

    基因治疗系指用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以校正和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从广义上来讲,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之方法,称为基因治疗.

  • 不同检测方案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的校正系数

    作者:魏伟立;张致新

    目的探讨检测不同乙肝标记物对结果的影响,并根据校正系数对结果进行校正. 方法收集汕头市中学生9 395人(1998年)和小学生20 651人(1999年)、幼儿园幼儿1 649人(1998~1999年)和大学生1 272人(1999~2000年)检测"乙肝二对半"结果的统计资料, 分别计算以上4个自然人群的各种检测方案检测结果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然后,按照公式统计各方案的乙肝感染率校正系数. 结果获得某方案的校正系数后,可计算该方案的校正乙肝感染率:某方案的校正乙肝感染率=该方案的乙肝感染率×该方案的校正系数.两个不同检测方案的乙肝感染率欲进行比较,可先计算两个乙肝感染率的校正乙肝感染率,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仅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乙肝流行程度,也可按以下公式计算相对乙肝校正感染率:A方案相对B方案的乙肝校正感染率=A方案乙肝感染率×A方案校正系数/ B方案的校正系数. 结论乙肝感染率校正系数的作用有二:一是了解本方案的乙肝感染率按检测"乙肝二对半"为标准的校正乙肝感染率;其次是通过乙肝感染率校正系数,可使两个以上的不同检测方案的调查的乙肝流行程度可以进行比较.

  • 普通袖带测量大臂围血压的校正研究

    作者:胡飞娥;黎忠于;钟明丽;陈银燕;陈如瑰;黄娟

    目的 研究普通袖带测量大臂围者血压的校正,解决目前普通袖带测量大臂围者血压不准确问题.方法 用普通袖带气囊和匹配袖带气囊测量各种臂围成人的血压,建立普通袖带血压校正的经验公式,校正血压=0.704×[1+0.5sin(22/臂围)]×普通袖带血压,然后使用普通袖带测量大臂围和下肢血压并加以校正作为校正组,而以臂围相匹配袖带测出血压作为匹配袖带组,分析两者差别.结果 校正组血压和匹配袖带组血压平均相差小于5 mmHg,等效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等效(P<0.05).结论 普通袖带血压校正值和匹配袖带血压值是一致的,通过血压校正能方便准确测量血压.

    关键词: 袖带 臂围 血压 校正
417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