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病理学改变

    作者:陈文静;李瑞玲;徐高磊;李雪;崔占军;邓锦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owth factor,VEGF)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1].另一方面,当发生创伤性脑损伤时,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缺血缺氧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就是会导致血管再生,血管再生因子和血管再生抑制因子共同调控血管再生过程.VEGF是迄今发现的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病理条件下,可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再生[1].另外,还有研究表明,VEGF还可以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是主要的刺激因子[2].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起源于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所在区域内含有大量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这些内皮细胞调控着干细胞的增殖,但是在体外,这些内皮细胞又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转化成为神经元[3].内皮细胞主要分泌松弛因子(EDRF),组织因子(TF),VEGF等.其中VEGF是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因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向南;肖永胜;樊嘉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近几十年对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肝癌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左右.肝癌是在环境序贯作用下由一群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遗传不均一的细胞群,肝癌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的微环境在肝癌研究中日益被重视[1-2].正确认识肝癌微环境并把握肝癌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认识肝癌起始、演进和转移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在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HSCs也是构成肝癌微环境的主要间质细胞,本文拟对其在肝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肝炎病毒对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许成文;吴瑞庭;盛兰敏;柯爱琴;巫善明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都可以引起染色体的损伤,在生物因素中病毒可以导致染色体的改变.病毒可以插入宿主细胞中的DNA,使病毒基因存留于细胞之中,使染色体组型不稳定,从而可以导致细胞转化、染色体进一步损伤,甚至造成癌肿的发生.常见的如腺病毒12型、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DNA病毒均可造成染色体的改变[1].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可能的分子机制

    作者:赵兴;徐剑炜

    现代外科的发展将使人类替换体内任一组织的梦想变为现实.软骨属于增殖能力极弱的终末细胞,自1743年Hunter提出软骨一旦破坏即不可自身修复以来,软骨组织的修复一直无理想方法,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理想的种子细胞获取是软骨组织工程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是研究多的两类种子细胞来源,具有较大的潜力,在体内外培养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因子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时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雷帕霉素对肺癌A549细胞球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詹晓峰;涂小云;赵记华;叶小群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肺癌干细胞球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肿瘤干细胞培养液培养肺癌A549细胞球,并采用FCM法检测细胞球中CD133+ CD44+细胞的比例.应用20、50和100 ng/mL的雷帕霉素分别干预A549细胞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对磷酸化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表达的抑制程度,选出佳抑制浓度.应用佳浓度的雷帕霉素干预A549细胞球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hospho-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p70S6K) 和磷酸化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phospho-4E binding protein 1,p-4EBP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ox2、Oct4、CD133和Nanog的mRNA水平.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干预1~7d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第14天时细胞球的大小.结果: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A549细胞球,FCM法检测该细胞球中CD133+ CD44+细胞所占百分率为(75.0±8.7)%.20、50和100 ng/mL的雷帕霉素均可抑制p-mTOR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100 ng/mL的抑制效果好.100 ng/mL雷帕霉素干预A549细胞球24 h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vimentin、p-STAT3、p-p70S6K和p-4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Sox2、Oct4、CD133和Nanog的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 0.05).雷帕霉素干预A549细胞球,在第3~7天时显著抑制细胞生长,第14天时细胞球体明显减小.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A549细胞球的细胞增殖、成球能力及上皮-间皮转化,它可能是通过mTOR-STAT3和p70S6K等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 端粒酶在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甘德秀;马儒林;庞雅琴;林忠宁;魏青;吴大伟;庄志雄;陈雯

    目的:利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模型阐明端粒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导入法,使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H-Ras癌基因、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编码的早期抗原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中稳定地表达,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细胞转化特征.结果:端粒酶的激活虽然能延长细胞的寿命,但不能使细胞永生化.如果细胞同时表达端粒酶和SV40编码的大T抗原(large T antigen,LT),细胞就能获得永生化.在此永生化细胞株中导入H-Ras癌基因以及SV40编码的小T抗原(small T antigen,ST),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表现为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并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与原代细胞相比,永生化细胞株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改变,而恶性转化细胞的畸变率明显增加.此外在转化细胞和几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阻抑人端粒酶的特异性siRNA,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少软琼脂上形成的克隆数目.结论:细胞永生化是癌变过程的必要阶段,端粒酶的激活不仅是细胞永生化的重要环节,而且在维持肿瘤细胞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

  • EB病毒的BARF1基因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宋立兵;李隽;曾木圣;张玲;廖雯婷;李满枝;郑美莲;汪慧民

    目的:探讨EBV-BARF1基因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BARF1,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检测BARF1基因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生长速度,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能力及对裸鼠的致瘤能力.结果:EBV-BARF1基因转染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接触抑制能力,生长速度增快,在软琼脂中形成多个集落,并在裸鼠体内成瘤.结论:EBV的早期基因BARF1能明显地改变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获得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该基因不仅与上皮细胞的早期永生化有关,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及肿瘤形成过程中亦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对EGFR-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后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淑燕;郁佳;方启宇;吕梅君

    小细胞肺癌转化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据报道,小细胞肺癌转化的发生率为2%~14%.目前,小细胞肺癌转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些NSCLC可直接转化成小细胞癌,还是初诊时即为复合性小细胞癌,尚存在争议.报道显示,NSCLC仅有部分病灶发生小细胞癌转化,转化的小细胞癌与原发性小细胞肺癌在细胞形态及蛋白表达上尚未见明显差异,但多有与初始NSCLC相同的EGFR基因突变型;而且,经典的抗原发性小细胞肺癌的放化疗方案对转化的小细胞肺癌一般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小细胞肺癌转化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进行综述.

  • 转录因子叉头框Q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红雁;范方田;刘兆国;田超;沈存思;韦忠红;曹玉珠;孙丽华;郑仕中

    转录因子叉头框Q1 (forkhead box Q1,FOXQ1)是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参与胚胎干细胞和脊椎动物的发育过程.作为转录因子,FOXQ1蛋白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启动子或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并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鉴于FOXQ1与肿瘤具有明显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可作为某些肿瘤预后评估的指标,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通过综述新文献,着重阐述了FOXQ1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与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君君;陈小松;沈坤炜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指肿瘤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高侵袭、转移能力间质表型的过程.EMT与细胞上皮表型标志物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间质表型标志物上调和相关基因表达改变有关.EMT的发生能够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和干细胞特性获得,诱导乳腺癌细胞对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产生获得性耐药.同时研究发现,乳腺癌耐药细胞能够发生EMT,并获得干细胞表型.因此,针对乳腺癌细胞EMT的相关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在肿瘤抗耐药治疗中找到新的策略.本文旨在对EMT与乳腺癌发生获得性耐药之间关系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肿瘤遗传和外遗传控制研究的发展

    作者:徐永华

    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受多种基因控制,而且是多阶段作用的结果.肿瘤由体细胞遗传变化而来的想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直到七十年代后,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证明肿瘤的发生与特异基因的作用有关.肿瘤中的基因变异包括"功能获得"(gain of function)性遗传变化和"功能丢失"(1oss of function)性遗传变化.前者主要是通过DNA病毒,逆转录病毒对正常细胞转化发现的癌基因(oncogenes);后者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分析,细胞杂交,鉴定等位基因丢失而发现的抑癌基因(Suppressor genes).

  • 干细胞转化医学学会在京成立

    作者:科学网

    由中国解剖学会发起的干细胞转化医学学会7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春华担任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等到会祝贺。

  • 2型糖尿病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周晶晶;王一然;王奇金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现有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存在局限性.随着疾病的进展,较多病人虽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甚至胰岛素干预,仍不能长期良好控制血糖和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的目的 ,还存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风险,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包括胰岛细胞、干细胞移植,诱导胰岛α细胞向B细胞转化,或诱导肝细胞转化的细胞治疗为2型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2型糖尿病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5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勤;张德星;王伟铭;周同;陈楠

    近年来,整合素α5β1在器官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激活的Ito细胞整合素α5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认为增多的整合素α5β1对介导细胞激活,并向成肌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转化起重要作用,由此启动了器官纤维化、硬化的进程[1].

  • 蕈样肉芽肿白细胞介素13及其受体表达

    作者:丁承;王平;刘娇;黎钊;李刘雨;刘东银;郑俊惠;沈宏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其受体在蕈样肉芽肿(MF)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经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或)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确诊的MF石蜡组织标本34份,IA期5例,IB期9例,ⅡA期17例和ⅡB期3例.选择正常皮肤组织1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L-13、IL-13Rαl及IL-13Rα2的表达.结果 IL-13、IL-13Rα1和IL-13Rα2表达于各期MF皮损组织的异形淋巴样细胞和亲表皮性淋巴样细胞,IL-13Rα2几乎高表达于所有的MF皮损组织.正常皮肤组织及淋巴细胞均不表达IL-13及其受体.随着MF病程的进展,皮损组织IL-13及其受体表达率升高.IL-13、IL-13Rαl及IL-13Rα2的表达率在Ⅰ期MF皮损(分别为10.00%±3.14%、21.43%±6.88%、31.14%±6.38%)均显著低于Ⅱ期MF皮损(分别为27.50%±11.00%、39.45% ± 9.43%、44.40%±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ⅠA期与ⅠB期之间以及ⅡA期与ⅡB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3及其受体尤其是IL-13Rα2有望成为MF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预判的标志物.

  • WHV/myc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基因异常

    作者:刘平;赵志泉;Dominique Bernuau;Gerard Feldmann

    目的探测WHV/myc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有关基因在肝脏中的异常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WHV/myc转基因小鼠肝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c-myc转染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c-jun、c-fos和c-H-ras等基因的表达.结果 c-myc转染基因IGF-Ⅱ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出生后早期的肝脏中异常表达,随后表达水平即降低至不能测出.上述两基因的表达在肝肿瘤形成期重新出现.c-jun、c-fos和c-H-ras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前肝脏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结论 c-myc转染基因和IGF-Ⅱ基因在小鼠出生后早期和肿瘤形成期的异常表达对肝肿瘤的发生和瘤细胞转化表型的维持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c-myc转染基因表达的"沉默"期,一些癌基因在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对日后肝脏肿瘤的形成可能也具有一定作用.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上皮间质转化与卵巢癌耐药

    作者:高倩;张萍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早期缺乏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7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III或IV期)。临床治疗原则是肿瘤切除术,辅以化疗等措施,化疗药物能够抑制手术无法切除的或远处转移癌细胞的生长,卵巢癌一线化疗缓解率高达75%,有效的化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但约70%的晚期卵巢癌对化疗药物耐药,耐药的卵巢癌更易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仅30%[1],探讨耐药机制以及解决耐药问题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关键。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耐药经典的机制是癌细胞长期接触某一化疗药物发生多耐药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MDR)。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与妇科肿瘤密切相关[2,3]。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发生EMT的细胞获得游走性与侵袭性,发生复发。HMGB1促进耐药与EMT过程存在联系,导致耐药肿瘤复发,关于HMGB1及EMT在卵巢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及联系综述如下。

  • 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口咽癌

    作者:

    法国Franceschi等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部分头颈部肿瘤相关,以扁桃体癌为显著。他们采用PCR、原位杂交、基因组Southern印迹法及p53基因分析检测了25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几种HPV。HPV阳性头颈部肿瘤(占25%),可根据解剖部位(如口咽部或扁桃体癌,HPV阳性率为57%)或形态学(如基底细胞样特征,HPV阳性率为82%)确定其特点。而口腔癌HPV阳性率为12%、咽喉癌10%、喉癌19%。研究者认为,HPV病毒与扁桃体癌关系密切,可能是因为扁桃体位于人体内外器官的交界处,易产生化生过程,而且由于内陷的隐窝,扁桃腺上皮细胞面积较大,使病毒易于进入基底细胞,产生强的抗原刺激。另外,淋巴组织可影响病毒转录和细胞转化。鉴于头颈部肿瘤需要较有效和创伤较小的治疗,研究者建议,用HPV疫苗进行治疗。世界癌症研究组织也正在进行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以确定HPV和口腔癌、鼻咽癌以及其他癌症的病因学关系,希望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 红景天主要成分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促增殖转化作用

    作者:陈伟;马小琴;范文玺;周凡

    目的 观察红景天中主要成分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络塞维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Giemsa染色法、MTT法及NO检测法等为研究手段,分析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酪醇、络塞维对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免疫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苷能够促进T/B淋巴细胞的转化及增殖,对外周血白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苷元酪醇(62.5~250μtg·mL-1)能够特异性的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阳性药物组.络塞维则对静止型T细胞向母细胞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不同红景天主要成分在体外会对不同的免疫靶细胞起作用,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免疫活性广泛.

  • 卵圆细胞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何萍;薛玲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的研究是生命科学中又一应用前景广阔的领域,一方面对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可能作为临床细胞移植治疗和人工组织器官构建的种子细胞,在创伤修复、组织或器官功能重建、基因治疗、抗衰老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干细胞与肿瘤细胞有许多共同特点,如具备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及自我更新和无限制增殖的能力,且具有相似的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自我更新[1].目前有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ASC的异常分化有关,并由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卵圆细胞(oval cell)作为肝脏内的干细胞,一直是生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264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