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O变化与肝硬化进程中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唐晓丹;范红;龙毓灵;王芸;秦海春

    近年研究发现,NO与肝脏疾病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血清NO代谢产物NO-2/NO-3测定,分析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宽度、HA、Ⅳ型胶原间的关系,以了解NO在肝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肝硬化组42例,为我院1998年8月~2000年6月收住院的患者,全部均为乙肝后肝硬化(乙肝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5月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8例,B级19例,C级15例.另设正常对照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8岁.

  • 黄芪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作者:玛尔比亚·麦麦提斯地克;侯天禄;热阳姑丽·阿巴白克力;艾尼·阿不都热依木;成扬

    [目的]研究黄芪汤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伴有轻度-中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黄芪汤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中药安慰剂(1/10剂量的黄芪汤颗粒),黄芪汤组予以黄芪汤颗粒剂,疗程均为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腹部超声检查、胃镜、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①血清白蛋白:黄芪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部超声检查:黄芪汤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镜检测:黄芪汤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医证候积分;黄芪汤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汤可有效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可以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中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评价

    作者:孙继佳;张蕾;邵建华;严广乐;苏式兵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中药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运用贝叶斯分类识别算法,构建中药疗效预测模型.结合中西医临床指标,对180 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例中药组和安慰剂组的疗效分别进行统计、评价和预测分析.结果:贝叶斯分类算法预测显示:中药扶正化瘀片在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Child-Pugh积分上有一定效果,这与中药组和安慰剂组间的Child-Pugh积分的统计检验结果相一致.结论:运用贝叶斯方法建立的疗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中药疗效预测和评价,可以为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 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佶伟

    目的:探讨清营汤加减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营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肝功能、凝血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凝血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清营汤可有效降低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3例

    作者:张革

    1 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了肝硬化难治性腹水(RA)23(男17,女6)例,年龄33~68(平均41)岁.其中22例为乙肝后肝硬化,3例为乙醇性肝硬化.所有病例均经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腹部B超检查而确诊.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B级7例,C级16例.诊断标准是指药物治疗后腹水消退不满意或经穿刺排放腹水后用药物仍不能防止腹水复发者,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尿少20例,呕血、黑便3例,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5例,腹水实验室检查18例为漏出液,5例为渗出液.所有病例均绝对卧床休息,限制进水量在500ml~1000mL/d左右,每日口服安体舒通40~100mg,分2次,每3 d补充人血白蛋白10g或新鲜冰冻血浆200mL.

  •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建涛;王书园

    目的:深入研究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中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在治疗之后,从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中可看出,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和拉米夫定观察组与治疗前的Child—Pugh评分相比较,均存在明显的改善,且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从两组的生化水平,PTA以及HBV—DNA特阴率方面上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无论运用阿德福韦酯还是拉米夫定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欧阳祖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对乙肝后肝硬化辨证标准的研究

    作者:李毅;刘艳;寇小妮;汶明琦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特征、证候规律,完善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2)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症状指标;(3)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分析,筛选出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的主次症状;(4)初步拟定出乙肝后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等5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并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乙肝后肝硬化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减少了偏倚,提高证候标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

    作者:李毅;刘艳;寇小妮;汶明琦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提示:气(阳)虚是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机.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要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等;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等;脾虚湿盛证主要症状: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膨隆、下肢无力、尿少等.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组合规律研究

    作者:刘艳;李毅;许永攀;王小平;寇小妮

    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及次要症状指标,为该病的中医辨证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得出该病的基本中医证候,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证的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聚类分析得出5类中医基本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脉弦数等,次症:烦躁易怒、渴喜冷饮等;肝肾阴虚证主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五心烦热等,次症:口燥咽干、花剥苔等;肝郁脾虚证主症:情绪抑郁、脉弦、便溏等,次症:苔薄白、胃脘胀痛等;脾虚湿盛证主症:苔白腻、头身困重、脉濡缓等,次症:脘腹胀满、口腻等;脾肾阳虚证主症:脉沉细弱、舌淡胖边齿痕、畏寒肢冷等,次症:苔白滑、尿少等.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的主要及次要症状,为该病中医辨证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的因子分析

    作者:刘艳;李毅;王小平;寇小妮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分类及分布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型的分布依次为血瘀证(21.01%)、脾气虚证(16.30%)、肝郁脾虚证(14.49%)、湿热内蕴证(13.41%)、脾虚湿盛证(12.32%)、脾肾阳虚证(11.59%)、肝肾阴虚证(10.87%).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有7类,以血瘀证、脾气虚为常见.

  •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徐心;周娟;徐金锴;李国威

    目的: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对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可 能的机制.方法:选择4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住院患者,比较脾切除门奇 静脉断流术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 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2周,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水平自术前的 (13.55±4.55) mU/L降至术后的(9.85±1.35)mU/L(P <0.01).术后ISI由术前的-4.1±0.2 升至-3.6±0.4,而HOMA - IR由术前的5.5±2.1降低至3.3±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血清瘦素自术前( 14.0±9.88) μg/L降至术后(10.68±6.04) μg/L(P<0.05),血 清TNF-α自术前(381.6±69.5) ng/L降至术后(325.3±48.7) ng/L(P <0.05).结论 脾切除门 奇静脉断流术能缓解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病肝糖代谢紊乱.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秦靖;张树琴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用免疫酶法对细胞因子分别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2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75±1.25)pg/ml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 ,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28±33.52)、(47.383±52.882)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CD4+、CD8+细胞的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50.938±159.1)、(198.125±107.61)/μl,经统计学处理,CD4+、CD8+与正常人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 一例肝硬化腹水伴阴囊水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周晶京

    阴囊水肿出现的原因很多,全身及局部因素都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白蛋白低及腹内压高是引起阴囊水肿主要的原因.由于水肿阴囊皮肤变薄及尿液浸渍,此部位易发生破溃感染加重病情,不仅患者痛苦,而且增加了护理难度.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乙肝后肝硬化大量腹水伴阴囊水肿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住院40d,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 血管生成素2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娜娜;王晓燕;张石玉;赵成光;蒋波;赵海燕;朱季军

    目的 血管生成素2(Ang-2)是一类内皮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其功能主要参与病理性血管损伤与重建.本研究将探讨Ang-2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2例,另选取同期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92例作为对照.血清中Ang-2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ng-2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Ang-2明显上升(P<0.001);同时,随着肝功能Child分级提高,血清中的Ang-2也显著增加.纳入研究对象血清Ang-2含量与肝脏纤维指标HA、PC-Ⅲ以及Ⅳ-C呈正相关(P值均<0.001).根据血清中Ang-2含量排序,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三等分,Ang-2水平越高,患有肝硬化的比例越高(T1-T3,24.6%、44.3%、80.6%,P<0.001及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P<0.001).ROC工作者受试曲线显示,Ang-2具有良好地判断肝硬化的能力,AUC为0.795(95%CI 0.732-0.859,P<0.001).结论 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Ang-2在乙肝后肝硬化中的水平变化,支持Ang-2作为乙肝后肝硬化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血小板参数改变的意义

    作者:林春暖;邱杰文

    为初步评估乙型肝炎病人血小板参数改变的意义与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对近2年来我科部分住院病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慢性重型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病人其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0.01),提示血小板参数明显下降的病人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初步评估肝脏损害程度及判定病人出血倾向有重要指导意义。

  • 肝硬化伴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作者:詹东昂

    患者男,58岁,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低热伴头痛2周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1周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改善。患者有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史13年,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6年。入院查体:T 38.0℃,BP 98/64 mmHg, R 20次/min,P 86次/min,神智清楚,颈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略饱满,肝未及,脾肋下3 cm可触及,质中,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入院诊断: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月24日查血示:白细胞7.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3%,红细胞4.53×1012/L,血红蛋白153 g/L ,血小板87×109/L;碱性磷酸酶93 U/L,总胆红素40.8μmol/L,白蛋白30.3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4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 U/L;钾3.27 mmol/L,钠131.8 mmol/L,氯97.8 mmol/L,钙1.98 mmol/L,葡萄糖4.79 mmol/L,尿素4.5 mmol/L,肌酐76.3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 抗原阴性,乙肝E 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HBV DNA<1000 IU/mL。上腹彩超检查示: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疑诊病毒性感染,给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 d。7月25日患者发热持续,头痛加重,遂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7月27日患者体温较入院时上升,达39.3℃,伴寒战、肢冷、肌肉酸痛,头痛剧烈。无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查血示:白细胞7.3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红细胞4.57×1012/L,血红蛋白155 g/L,血小板70×109/L。胸腔彩超检查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量少不宜定位。颅脑MRI 检查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加用左氧氟沙星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联系做 PPD 试验。患者仍持续发热、头痛,体温呈上升趋势。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诊断:头痛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血管性头痛?建议行头部MRA加MRV检查、脑电图、腰穿细胞学生化检查助诊。7月29日查结核抗体阴性,PPD 试验阴性;免疫全套检查示:抗核抗体阴性(<1∶100),抗双链 DNA 阴性,抗核提取物抗体(nRNP/SM)阴性,SM 阴性,SSA阴性,R0-52阴性,SSB 阴性,scl-70阴性,JO-1阴性,着丝点 B 蛋白阴性,核小体阴性,组蛋白阴性,核糖体 P 蛋白阴性。无伴发结核、结缔组织性疾病证据。7月30日查血示:白细胞7.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64×109/L;钾3.06 mmol/L,钠127.8 mmol/L,氯94.2 mmol/L,钙2.02 mmol/L,葡萄糖5.26 mmol/L,尿素6.4 mmol/L,肌酐83.9μmol/L。患者仍持续发热伴头痛、寒战,体温高达38℃以上。患者联系转上级医院诊治。出院诊断:(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跟踪随访,患者转院后查脑脊液常规:透明无色,不凝固,脑脊液pH 值8.4,密度1.022,细胞数1.7×108/L,总蛋白1.61 g/L,白蛋白1.53 g/L,球蛋白0.11g/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92 U/L,乳酸脱氢酶37.0 U/L,葡萄糖2.84 mmol/L,肌酸激酶4.1 U/L,胆碱酯酶108.0 U/L,乳酸4.79 mmol/L,腺苷脱氢酶4.50 U/L,钾2.56 mmol/L,钠145.7 mmol/L,氯108.9 mmol/L。脑脊液抗酸染色未检出结核杆菌,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真菌培养报告发现新型隐球菌。遂给两性霉素 B 治疗后获病情控制,其后给氟康唑治疗至临床治愈。

  • 门脉高压症并发肛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作者:彭友;罗定存;林乐岷

    患者男,44岁.因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入院.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功能Child B级.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肛直肠静脉曲张[1](anorectal varices,ARV)破裂出血4次.

  •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怀兵;胡咏梅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80例我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人,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实验组A组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照组B组单纯的西医恩替卡韦用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脏基本功能变化以及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一般生理功能治疗后疗均有明显恢复,但A组在ALT和AST方面对照组效果更佳明显,不良反应小;对HBeAg影响上,A组、B组两年后HBeAg阴转率分别为85.0%、55.0%;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地不同,A组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中西医苦参素与恩替卡韦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较单纯的使用西医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更明显。

  • 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作者:娄宇琳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分析两组负面心理、护理满意度.结果:负面心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显著,既可缓解负面心理,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14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