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37例住院患者梅毒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史桂兰;汪小蓉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梅毒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的危害,许多无症状的感染者更容易被忽视.

  • 单一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探讨

    作者:刘虹;洪苏玲;杨玉成;刘鸿翔;申迹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对化粉、真菌等呈强阳性的患者12例(B组),健康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各组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IL-4、IL-10、IFN-γ、TGF-β1和特异性IgE(sIgE)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30例P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83.3%(25例),显效率60.0%(18例),无效率6.0%(2例).(2)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进行990次脱敏治疗,1例发生全身反应,共发生2次,总发生率0.2%(2/990).14例发生局部反应,共发生14次,总发生率1.4%(14/990),局部和全身反应均较轻.(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IFN-γ、TGF-β1治疗后升高,但没有恢复到健康对照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而IL-4、IL-10降低,但比健康对照组高;s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岁格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并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特异性抗体发生交叉抗原反应,这为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通路交叉作用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作者:丁健;李丹;林纳;王小众;王承党;吴婷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397、p130cas Y410和ERK总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使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使用RNA干扰降低FAK表达,观察FAK低表达对交叉反应和胃癌侵袭增殖的影响.结果 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在刺激前后无变化(P>0.05).Fn刺激后,ERK总酪氨酸磷酸化增强了2.90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2.36倍(P<0.05),24 h MTT值升高了1.68倍(P<0.05);EGF刺激后,FAKY397磷酸化增强了2.75倍(P<0.05),p130cas Y410磷酸化增强了4.33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1.50倍(P<0.05),24 h MTT值分别升高了1.76倍(P<0.05).转染FAK siRNA组细胞,FAK Y397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30倍(P<0.05);Fn刺激后,ERK总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66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37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的0.63倍(P<0.05);EGF刺激后,p130 Y410磷酸化只有对照组的0.49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48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0.77倍(P<0.05).结论 EGFR和整合素信号在胃癌细胞中发生交叉反应,FAK是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阻断FAK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两条信号通路引起的胃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 HCV高变区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研究

    作者:赵军;李靖;陈昊;舒翠莉;高蓉;李伯安;何卫平;迟淑萍;程云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特点.方法针对中国人群HCV HVR1位中6个较保守的AA位点设计并合成多肽表位,从中筛选活性好的肽1、5、6、7构建含4条多肽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将HCV HVR1串联模拟表位表达载体对小鼠股四头肌直接免疫,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抗体的产生,并将免疫血清与一系列基于本室对HVR1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合成的多肽进行反应,分析免疫血清对这些多肽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免疫血清同编码的各合成肽都有较好的反应性,其中对肽1反应好.免疫血清同合成的4条HVR1全序列多肽及其他非编码HVR1多肽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基因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引起表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此串联表位设计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对HCV HVR1合成肽有较好的交叉免疫反应.

  • 兔抗乐果抗血清制备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目的:对制备兔抗乐果抗血清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生产乐果的中间体硫磷酯与1,4-二氨基丁烷反应合成乐果半抗原,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将合成的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6次.制备抗乐果的抗血清.用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用同接竞争ELISA检测与其他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结果:通过偶联,获得免疫原和包被原,半抗原与BSA和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3∶1和11∶1.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的抗乐果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256和1∶128;与氧化乐果的交叉反应率为23%,与其他所测结构类似的农药交叉反应率均小于2%.结论:通过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乐果的抗血清,但其抗血清效价较低,与制备检测试剂盒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 与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反应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张宗辉;奚弟荣

    目的 了解食品中能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染色形态鉴别、血清学及生化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对食品风险监测205件样品中检出2种(3株)肠道杆菌能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结论 肠杆菌科、弧菌科某些种属细菌可携带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相同或相关抗原,故在鉴定这些杆菌时除依血清学外,还应加用生化试验等检测作出后判定.

  • 虾、蟹交叉过敏原的研究

    作者:王彩霞;黄建芳;向军俭;孙一帆

    目的 分析不同虾蟹过敏原组分间的交叉反应,探讨交叉过敏原在虾、蟹等甲壳类过敏食物检测、诊断和疫苗设计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20例虾过敏患者血清和制备的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8株单克隆抗体( mAbs),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凡纳滨对虾、日本沼虾和梭子蟹的交叉过敏反应及它们的主要交叉过敏原.结果 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日本沼虾和梭子蟹分别能与85%、85%和75%的虾过敏患者血清IgE特异性反应;间接竞争ELISA的结果显示,3种虾蟹粗提液均可显著抑制虾过敏患者血清IgE与凡纳滨对虾蛋白的结合,大抑制率分别93%、84%、60%;8株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的mAbs与日本沼虾和梭子蟹的Western blot和间接竞争ELISA反应中,6株mAbs可与日本沼虾和梭子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000蛋白反应.结论 凡纳滨对虾、日本沼虾和梭子蟹之问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具有多个交义过敏原,其中原肌球蛋白是主要的交叉过敏原.

  • 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短肽体液免疫学特性

    作者:姜波玲;肖长义;袁太宁;叶红;王雅琴;黎家华;黄利鸣

    目的 探讨一段位于HPV L1 C-末端、长3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的体液免疫学性质而进行此实验.方法 以此序列为基础人工合成短肽,以该短肽免疫小鼠和兔,获得抗血清,通过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含HPV6b,16及18 L1的细胞裂解物、重组蛋白或HPV阳性临床标本进行反应.结果 抗短肽抗血清能与含HPV6b,16及18 L1的细胞裂解物、重组蛋白发生针对HPV L1的反应,能使HPV6和16阳性的临床标本呈现阳性反应,而抗HPV16及抗重组HPV16 L1抗血清对此短肽的反应则较弱.结论结果表明由该保守序列短肽诱导的抗血清具有一定的型间交叉反应特征,这一特性可能对研究检测用广谱HPV L1抗体有一定的意义.该序列短肽抗血清对不同型HPV L1反应的差异性及抗血清对多型别HPV L1的反应是否具有中和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抗大田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作者:胡乐琴;柳俊秀;王权;何培民

    制备了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人工抗原大田软海绵酸-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物( OA-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经初筛、复筛和亚克隆,筛选到1株可稳定分泌抗O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H4.对抗体效价、亚型、特异性、敏感性进行免疫学鉴定与分析.结果抗体亚型为IgG2b;腹水效价为1∶1.28×106;50%抑制质量浓度为2.852 ng/ml;低检测限为0.45 ng/ml;电泳结果显示抗体,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与OA同系物PTX1、GYM、SPT1、YTX交叉反应率为0.结论制备的OA单抗效价和特异性均较好,可用于OA的免疫学检测.

  •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抗原研究

    作者:宇捷;张明霞;金家贵;韩景芳;杨春

    目的:阐明大肠杆菌不同菌株的外膜蛋白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性和外膜蛋白抗血清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中的交叉保护价值.方法:选择大肠杆菌J5株进行实验研究.采用Triton-EDTA提取Triton不溶物质获得J5外膜蛋白,肌肉途径免疫制备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通过ELISA方法,定量测定J5外膜蛋白抗血清与8株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免疫交叉反应:用治疗性注射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的方法,对4株具代表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6h后的小白鼠进行被动保护试验.结果:(1)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与8株大肠杆菌外膜提取物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2)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对致病型大肠杆菌和侵袭型大肠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对产毒素型大肠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结论:大肠杆菌菌属中不同菌株的外膜蛋白之间广泛存在交叉反应抗原,其抗血清对该属致病性菌株感染具有一定的交叉被动保护价值.这一结论为研制临床免疫制剂和疫苗提供了一定基础.

  • 油菜花粉与蒿草花粉存在交叉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飏;陈德宇;吕晓雅;李燎;陈文碧

    目的:证实油菜花粉和蒿草花粉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和交叉反应.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及考马斯亮兰染色分析两种花粉蛋白质组份;用Dot-ELISA交叉测定两种花粉豚鼠抗血清中IgG抗体.结果:油菜花粉显带16条,分子量在9~97kDa之间;蒿草花粉仅显带6条,分子量在11~67kDa之间.Dot-ELISA检测发现两种花粉提取液均能与相应豚鼠抗血清发生反应,且两种花粉抗原与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油菜花粉与蒿草花粉提取液蛋白质组份差异较大,前者更复杂;但二者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可发生交叉过敏.

  • 抗α-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作者:魏万贵;王莉;白云峰;龚毅;顾鸣;朱坚;韩伟;关嵘

    目的:制备抗α-玉米赤霉醇(α-ZER)的单克隆抗体(mAb), 建立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α-ZER及其同系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结合O-羧甲基羟胺法和EDC法制备α-ZER-BSA偶联物, 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夹心ELISA测定mAb Ig亚类;按Beatty法计算亲和常数;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用直接竞争ELISA检测mAb与α-ZER的同系物、己烯雌酚、 19-去甲睾酮、链霉素及氯霉素等的交叉反应;绘制α-ZER标准品竞争抑制曲线, 检定抗体的灵敏度.用该抗体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对37份动物肝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并与HPLC检测结果比较.结果:紫外线扫描证明, α-ZER-BSA偶联成功.实验获得8株可稳定分泌抗α-ZER mAb杂交瘤细胞株, 其中1株(4E5)分泌的mAb效价较高, 为5.142×107, 其Ig亚型为IgG1.该mAb能特异识别α-ZER及其同系物, 而与其它常用兽药无交叉反应.建立了α-ZER直接竞争ELISA, 从HPLC确认为阴性的37份样品中, 筛出8份阳性样品.结论:利用mAb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 适合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α-ZER及其同系物的快速筛选.

  • 准确检测HCG-β的简易方法

    作者:蔡祥址;严东成

    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中,HCG-β与人体其它糖蛋白类激素如LH等无交叉反应,比HCG更能准确地反映血、尿中的实际水平,因而倍受临床亲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浓度高于线性范围的标本,由于其检测周期较长(需置室温过夜),不便进行复检.通常的做法是检测者对每份标本均采用不同稀释浓度进行多管检测,以取舍恰当结果进行报告,这样做便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近一年的探索,笔者找到了一条能简易而准确地检测HCG-β的捷径.

  • 胎儿无瘢痕愈合中机械力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楚珊;任丽虹

    哺乳动物的皮肤创口愈合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过程,多种信号通路和各类细胞间相互的交叉反应参与其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Hess就发现胎儿的皮肤创口可快速愈合,随后的研究证明一定胎龄的哺乳动物在皮肤损伤后可发生无瘢痕愈合.这一发现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十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对成体和胎儿创伤愈合的过程进行了比较.因此,对无瘢痕愈合机制更加全面地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新的瘢痕治疗策略.对于成年哺乳动物,研究证明机械力可影响皮肤损伤后的瘢痕形成.胎儿皮肤本身独有的生理特性,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可与生物力学作用共同构成其特殊的微环境,影响瘢痕的形成.尽管如此,胎儿皮肤创面的生物力学作用却常常被忽略[1].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生物力学作用于瘢痕愈合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HIV-1与HIV-2交叉反应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

    作者:于国龙;刁丽梅;李杰;林鹏;鄢心革;林萍;张玉润

    目的 分析HIV-1+2蛋白印迹试验中HIV-1确证阳性同时出现HIV-2带型样本的基因亚型.方法 将HIV-1+2确证试验中同时出现HIV-2带型的样本,通过基因诊断确认是否为HIV-2共感染;同时扩增HIV-1gag,env基因段,通过测序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具有HIV-2带型的HIV-1毒株的基因亚型.结果 在34份出现HIV-2带型的标本中,基因诊断发现均为交叉反应,并非HIV-1和HIV-2共感染.出现交叉反应的毒株中以AE亚型为主,占73.5%(25/34),BC重组和B亚型分别占17.7%(6/34)和8.8%(3/34).结论 HIV-1+2蛋白确证试验中HIV-1确证阳性,同时出现HIV-2带型的阳性样本,并非HIV-1和HIV-2共感染,而是交叉反应.出现交叉反应的HIV-1毒株以AE亚型为主.

  • 沙眼衣原体重组口服活疫苗的体液免疫学特性

    作者:白光春;李元;薛莹;李别虎;范雄林;马文煜

    目的 检测所构建的沙眼衣原体(Ct)重组疫苗株口服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将所构建的重组菌以 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只的剂量,口服免疫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 于免疫后第2,7,14, 21,28,35和42 d各取1组,采集血清、小肠肠腔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 分别以D型Ct和 鼠伤寒杆菌临床分离株为抗原,检测各组血清、小肠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中特异性IgG,IgA和IgM. 取抗D型Ct血清IgG阳性标本和阴道冲洗液IgA阳性标本,分别用于检测与C型Ct的交叉反应. 结果 在血清标本中,有抗D型Ct和抗鼠伤寒杆菌特异性IgG和IgM,在小肠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中有抗上述两种抗原特异性IgG和IgA. 抗D型Ct IgG阳性血清标本和IgA阳性阴道冲洗液标本与C型Ct均有交叉反应. 结论 所构建的疫苗株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Ct特异性IgG及IgA产生.(潘伯荣)

  • 同时口服伤寒Ty21 a疫苗和注射Vi荚膜多糖疫苗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免疫应答

    作者:张怡田(摘);石乐琴(校)

    由于现有的口服全菌体伤寒沙门菌Ty21 a和注射Vi荚膜多糖疫苗的保护效力很不理想,也没有抗副伤寒或非伤寒沙门菌( NTS )血清型的疫苗,应该探讨新的方法。由两个伤寒疫苗诱导的免疫学机制主要针对不同的结构。作者研究了同时使用这两种疫苗是否会提高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和抗其他沙门菌交叉应答。

  • 含有P spA家族1和2的双价结合疫苗具抗广谱肺炎链球菌菌株和伤寒沙门菌的潜力

    作者:张丽芝(摘);石乐琴(校)

    先前作者发现,无需添加佐剂,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 PspA)与伤寒沙门菌Vi荚膜多糖结合可增强抗P spA的免疫应答。目前研究由P spA家族1或2的α螺旋区结合到Vi多糖组成结合物用于免疫小鼠,以检测它抗静脉注射的能致死的肺炎链球菌各种菌株的能力。包含P spA家族1成分的结合疫苗对P spA 家族1菌株的攻击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对P spA 家族2菌株的攻击没有保护作用。同样,PspA家族2结合物对PspA家族2菌株的攻击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P spA家族1菌株的攻击几乎没有保护作用。这个结果得到在包被有异源PspA的ELISA 板上观察到的PspA 抗体交叉反应水平低的现象的支持。细胞因子模式显示了对Vi和Vi-P spA结合物的混合性Th1/Th2免疫应答。结果表明,PspA α螺旋区与Vi多糖的结合物增强了其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且基于P spAα螺旋区的疫苗应同时含有P spA家族1和2以实现广泛的交叉保护。

  • 伤寒沙门菌与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质控血清的制备

    作者:陈国怀;赵奋公;赵涛;罗广;王志东;席仲兴

    应用免疫学原理,将伤寒沙门菌O901、H901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制成全菌体抗原,免疫实验兔获取免疫血清.依据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抗原成分的异同性,选择适当的吸收菌除去免疫血清中的交叉反应抗体和类属凝集素,而保留其特异性的抗体.通过对诊断菌液的验证试验,证实吸收充分的免疫血清具有质控血清的特性.具备可靠性能的质控血清,适用于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沙门菌的菌种检定及其效价检测;亦有利于肥达氏诊断菌液的质量控制.

  • 鼠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于国林;王鹏;尹家祥;杜春红;石丽媛;郭英;陈平;吴明寿;黄鹏;钟佑宏;董珊珊

    目的寻找和确定引起特异性不足的因素,实施科学的对策加以解决,真正实现鼠疫的快速诊断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一代的检测技术.方法 (1)研制高质量的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考虑到位点问题要求尽可能多的、针对不同位点的高效价瘤株,构建稳定的"抗体源";(2)利用获得的高效瘤株通过纯系小鼠生产抗体或用无蛋白细胞培基生产抗体;(3)对抗体进行纯化并使其达到"免疫纯水平"并建立提取、纯化工艺,终建立稳定的低成本的无交叉"抗体源";(4)纯化抗原至"免疫纯水平"或"电泳纯水平",建立提取、纯化工艺,终建立稳定低成本的无交叉"抗原源";(5)对新一代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评价,对特异性即实验的准确性做出评价.结果 (1)确定了影响鼠疫免疫学诊断技术特别是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及RIHA)特异性不足的两大因素:a.技术落后,试验中采用的载体不适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假性凝集;b.技术方法中使用的抗原、抗体严重不纯,尤其是制备抗体时免疫动物"自身抗体"的掺入是造成交叉反应更重要的因素;(2)研制并开发出分泌抗鼠疫F1单克隆抗体(F1-McAb)的杂交瘤株164株,并从其中筛选出针对不同位点的高效瘤株6株,经活性鉴定及配对试验形成了4个组合,具高效价和高活性;(3)使用制备电泳技术将鼠疫F1抗原提纯至电泳纯水平;(4)将鼠疫F1-McAb提纯至免疫纯水平;(5)引进、消化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胶体金标免疫层析技术;(6)使用电泳纯的鼠疫F1抗原及免疫纯的鼠疫F1-McAb构建了能自人和动物血液中直接检测鼠疫特异抗体的金标免疫层析技术(GICA)和能自人和动物脏器或穿剌物中直接检测鼠疫F1抗原或鼠疫病原的反向金标免疫层析技术(RGICA);(7)由于采用了纯化的抗原、抗体,提高了标记效果,其敏感性超过IHA和RIHA,阳性检出率在排除了假阳性和交叉反应后依然高出血凝约5%左右;(8)上述两项技术实验室内经44株非鼠疫菌抗血清和90株非鼠疫菌交叉测定、中和试验以及蛋白印迹鉴定(Western blotting)均证实反应特异,基本消除了传统技术存在的非特异反应;(9)经4省(区)不同宿主动物3 168份(其中血清材料2 265份,脏器材料903份)现场标本验证,与实验室取得了一致的结论.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较好地解决了特异性之难题,有效地避免了其它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以及酸、碱和嗜异性凝集素、低温条件等造成的假性凝集,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由于抗原、抗体不纯,特别是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其它病原产生的"自身抗体"导致的交叉反应,该技术操作简便,特别适合现场和边远地区应用,对比传统技术该法不需专业性操作,不需仪器设备,因而乡村医生可自行进行操作并做出诊断.

144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