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作者:韦毅;秦吉秀;唐瑜;唐文诗;黄旺金;李红艳

    目的 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以及口两者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每次鼻饲前吸吮无孔橡皮安慰奶嘴,每次5分钟,8次/天;口腔按摩组在鼻饲喂养前20分钟按摩5分钟,每日1次;口腔运动干预组联合应用前述两种方法;无干预组予早产儿常规治疗护理.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比较4组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点的口腔运动功能.结果 首次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按摩组3组正常型态评分均高于无干预组(P<0.05),联合使用组失调型态低于无干预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非营养性吸吮组2组正常型态评分高于无干预组(P<0.05).组间比较,首次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失调型态评分低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按摩组(P<0.05).结论 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进行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两者联合应用均可促进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联合应用在改善早产儿吸吮能力方面略优于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单独应用.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燕茹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早产儿(胎龄<33周)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经口喂养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经口喂养时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喂养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如应激反应、疲乏、吸吮吞咽无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产生积极影响,即能显著增强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提高其喂养进程和效率,还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

  • 差异性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作者:田爱宁;宋文萍;陈爱兰

    目的 研究差异性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小于对照组,喂养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显著多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2%(P<0.05).结论 差异性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有效缩短患儿经口喂养时间,提高喂养成效及效率,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 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陈建丽;王多德

    近年来,危重新生儿的营养问题,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和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胃肠外营养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999年12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120例出生1 h内测量体重<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作者:白美丽;傅晓丹;罗小婷;吕俊英;陈晓春

    目的 研究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早产儿开始完全喂养矫正时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矫正时胎龄、进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的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减少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质量快速增长,增强喂养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鲁萍;王建平;曹雪宏;余海英;贾玉双;张丽萍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吮吸、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吮吸的不同口腔运动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164例早产儿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53例,接受常规的喂养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组(B组)54例,在喂养前、喂养后各进行一次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每日8次;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吮吸组(C组)57例,在喂养前给予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17 min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每日2次.结果 B组、C组从鼻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及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C组的喂养表现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喂养表现在经口喂养开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到全经口喂养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方案中,非营养性吸吮组和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均能让早产儿缩短进入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喂养表现更优于单纯非营养性吸吮.

  • 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

    作者:章优;童燕芬;厉建英;傅晓丹;陈晓春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新生儿科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11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增加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喂养过渡时间、首次喂养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喂养过渡时间、首次喂养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及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情况,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

  • 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作者:李凤妮;李小容;薛伟世;韦琴;梁洁;李艳青;韦利鲜

    目的:评价母亲声音刺激(MSS)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等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住院早产儿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2次MSS,持续7d。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达到全口喂养的时间,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计算过渡时间、喂养效率、吸吮效率等,记录每日体质量、出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和吸吮效率及实现全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实现全口喂养时的吸吮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S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 GUSS量表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拔管指征的效果评价

    作者:杨志凤;韩强;杜岳;李楠;王昕;解宇琳

    目的 探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与洼田饮水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拔管标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留置胃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A组(60例)、观察B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三组.观察组均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筛查患者吞咽功能,观察A组予15≤GUSS<20分拔除胃管开始经口喂养,观察B组予GUSS评分=20分拔除胃管开始经口喂养;对照组予洼田饮水试验筛查患者吞咽功能,在拔管30 d时比较三组患者的胃管复插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胃管复查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胃管复查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拔管标准优于洼田饮水试验;15≤GUSS评分<20分时拔除患者的胃管或GUSS评分=20分时拔除胃管,胃管复插率、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方面无差异.

  • 乳汁行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作者:李敏

    目的 通过用乳汁代替传统的生理盐水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有望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起到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份入住我科的早产儿,按照非便利抽样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孕周、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乳汁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在补液天数、恢复出生体重、出院体重、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对结果提示:使用乳汁进行口腔运动干预的患儿,各项评价指标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使用乳汁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通过乳汁的嗅觉和味觉刺激,能更快更好的激发患儿进食的欲望,加快实现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进程.

  •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

    作者:宇丽;余佳平;戴昕;刘勇;程国平

    早产儿因低出生体重等自身特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及远期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常伴各种胃肠疾病和并发症致喂养困难,易发生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2].因此,尽快经口喂养,完成从肠外营养至肠内营养过渡,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对早产儿早期微量经口喂养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营养状况、胃泌素分泌和常规生化指标监测,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而缺乏客观定量证据[3~5].

  • 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李正红;丁国芳

    口腔是新生儿知觉的"摇篮",是快乐的初来源,也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健康足月儿可有很多种口腔运动,其中吸吮可分为营养性吸吮(nutritive sucking, NS)和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 NNS).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在采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即称非营养性吸吮.早在19世纪60年代,Wollf即对NS和NNS进行了观察研究[1,2].

  • 早产儿脂肪乳剂的脂质过氧化研究

    作者:常素芳;徐崇民;王琳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出生后初几天,由于胃肠道动力差,经口喂养大多有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因此无法经肠道喂养获取足够的营养,多需使用静脉营养解决早产儿能量摄取的问题.

  • 低血糖症治疗期间糖尿病母儿和小于胎龄儿呼吸代谢的差异

    作者:王健;冯琪

    早期经口喂养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是常用的治疗小于胎龄儿(SGA儿)和糖尿病母儿(IDM)低血溏症的方法,但过量应用葡萄糖后,其氧化代谢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对呼吸和循环是不利的.本实验研究SGA儿及IDM低血糖症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氧消耗量(VO2)及二氧化碳产量(VCO2).

  • 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分析

    作者:曾萍芳;黄海波;周燕

    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把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的早产儿采取传统意义上的鼻胃管喂养方式与N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禁食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过渡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有明显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良好者共27例,占总数87.09%,喂养不良者4例,占12.90%;对照组中18例早产儿喂养情况良好,占总数的62.06%,其中有11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良的情况,占总数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强早产儿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缩短达到经口喂养时间、改善经口喂养表现。

  • 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树艳;于燕;刘文红;刘海娟

    目的 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1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给予口腔运动干预,主要内容为口腔按摩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矫正胎龄比对照组短1.9周,进展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5.2d和2.4d,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加速增长,提高喂养效率和成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李玉坚;周应玲;丘小奎;徐莉葵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预防感染、肠外营养、小剂量金双歧、鼻饲等基础支持治疗,试验组外加口腔按摩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在喂养不耐受、平均留置胃管时间、经口喂养起始时间、3周后体重情况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基础支持治疗上,对早产儿及时实施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等辅助方法,在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吸吮能力中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加快其口腔功能发育的成熟,使其早期建立正常的吸吮能力.

  • 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彩梅;黎清耀;袁碧丹;刘经飘

    目的 :探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住院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周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有效推动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经口喂养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缩短住院天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听、触、视觉以及前庭的多感官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翠;崔丹;王秀美

    目的 探讨基于听、触、视觉以及前庭的多感官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经口喂养干预,观察组早产儿接受听、触、视觉以及前庭的多感官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体质量增长情况、不良反应、经口喂养程度、胃肠道转运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入组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完全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10天时,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时,观察组早产儿胃肠道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听、触、视觉以及前庭的多感官干预能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排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率

    作者:刘真真;张先红;高雄;申玉洁;何莎莎;范娟;刘艳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矫正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经口喂养率.方法:按照PDCA原则拟定改善步骤,根据现状制定目标,采用原因分析、对策方法、效果评价等程序改善住院早产儿喂养现状.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组矫正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的经口喂养率从27.45%提高至71.15%,实施前后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组圈员在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8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住院早产儿经口喂养率,减少鼻饲管喂养时间.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