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作者:韦毅;秦吉秀;唐瑜;唐文诗;黄旺金;李红艳

    目的 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以及口两者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每次鼻饲前吸吮无孔橡皮安慰奶嘴,每次5分钟,8次/天;口腔按摩组在鼻饲喂养前20分钟按摩5分钟,每日1次;口腔运动干预组联合应用前述两种方法;无干预组予早产儿常规治疗护理.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比较4组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点的口腔运动功能.结果 首次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按摩组3组正常型态评分均高于无干预组(P<0.05),联合使用组失调型态低于无干预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非营养性吸吮组2组正常型态评分高于无干预组(P<0.05).组间比较,首次经口喂养时,联合使用组失调型态评分低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按摩组(P<0.05).结论 应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进行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两者联合应用均可促进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联合应用在改善早产儿吸吮能力方面略优于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单独应用.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燕茹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早产儿(胎龄<33周)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经口喂养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经口喂养时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喂养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如应激反应、疲乏、吸吮吞咽无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产生积极影响,即能显著增强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提高其喂养进程和效率,还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

  • 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作者:白美丽;傅晓丹;罗小婷;吕俊英;陈晓春

    目的 研究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早产儿开始完全喂养矫正时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矫正时胎龄、进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的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减少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质量快速增长,增强喂养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田旭;易莉娟;曾子;帅婷;王燕;宋国敏

    目的 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OMI)用于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of Registration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中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合格研究、主题相关研究和综述的参考文献.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查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后,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软件估算各结局指标需求信息量(required information size,RIS).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5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减少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MD=-4.03,95%CI(-5.22,-2.84),P=0.00]、缩短住院时长[MD=-3.64,95%CI(-5.57,-1.71),P=0.00]、提高喂养效率[MD=0.81,95%CI(0.36,1.27),P=0.00]及摄入奶量比[MD=0.14,95%CI(0.06,0.21),P=0.00],然而在改善早产儿体重方面,口腔运动干预并未显示特殊优势[MD=-17.54,95%CI(-151.34,116.26),P=0.80],敏感性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证实各结局指标的合并结果可信.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林明晓

    目的:研究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和早期经口喂养,对照组患儿仅采用早期经口喂养,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经口喂养效果以评价口腔运动干预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完全经口喂养平均时间为24.71±5.3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28.57±6.41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8,p<0.01);观察组患儿喂养效率为10.07±0.68mL/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0±1.01mL/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4,p<0.01);观察组患儿喂养成效97.38±4.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48±5.8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1)。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可以缩短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作者:刘巧红;池丽霞;唐景芝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后应用口腔运动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出生后24h内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非营养性吸吮)和观察组(口腔运动干预),每组患者41例.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影响情况、吸吮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全亲喂率(56.10%)、纯母乳喂养率(69.29%)以及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1.43±0.18)个/min、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6.73±3.03)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全亲喂率(56.10%)、纯母乳喂养率(69.29%)以及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2.94±0.11)个/min、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12.04±3.16)s;观察组的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15.20±1.29)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26.72±1.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差异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吸吮能力,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率.

  • 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树艳;于燕;刘文红;刘海娟

    目的 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1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给予口腔运动干预,主要内容为口腔按摩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矫正胎龄比对照组短1.9周,进展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5.2d和2.4d,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加速增长,提高喂养效率和成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

    作者:陈富兰

    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欠缺,经口喂养困难大.口腔运动干预采取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唇、颌、舌、咽等与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口咽部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可促进婴儿吸吮、-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协调功能的发育,可改善早产儿营养期的喂养表现,提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同时还可减少溢奶现象的发生,更能提高早产儿下颌的稳定性,对患儿缩短管饲时间,提前到达经口喂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阐述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口腔运动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徐苏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3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口腔运动干预,主要以口腔刺激(OS)和非营养性吸吮(NNS)相结合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及住院时间、体质量增长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矫正胎龄时间、由管饲到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明显提高早产儿的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阎淑君

    从口腔运动干预的理论基础、早产儿的喂养特点、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式对喂养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口腔运动干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琳;张胜男(综述);孙静(审校)

    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显著升高[1-3]。2012年,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1.1%,我国的早产儿数量仅少于印度,居全世界第2位[4]。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后不能够有效地吸吮或吞咽,或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开支[5]。有报道称,从管饲喂养到完全奶瓶喂养的过渡需要10~14 d,过渡时间的延长与住院时间的增加有关[6-7]。住院期间,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困难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其儿童期早期继续存在,表现为厌恶经口喂养和长期的喂养困难。国外许多文献报道了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近年我国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口腔运动干预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 , 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笔者着重就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实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作者:彭娟

    目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探讨其运用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护理组开始喂养时间为(8.7±0.7)d,完全喂养时间为(14.7±0.9)d;对照组开始喂养时间为(16.3±1.1)d,完全喂养时间为(21.6±0.6)d;对比发现护理组经口喂养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91.4%,8.6%;对照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68.6%,31.4%。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喂养不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口腔运动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张少燕;郑文霞;房晓祎;陈满儿;王玉贞

    目的:通过观察口腔运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情况,以探讨口腔运动对VLBWI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9例住院ⅥLBWI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9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并行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和开奶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时间比较.结果: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为(2.06±0.31)g,对照组为(1.86±0.22)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体重增长(0.74±0.32)g,对照组(0.51±0.3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干预组胃潴留、腹胀与呕吐三方面的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留置胃管时间(29.96±11.59)d,对照组(35.93±14.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奶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时间(26.22±13.28)d,对照组为(32.97±14.97)d(P<0.05).结论:在VLBWI经口喂养困难过渡期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措施能使其缩短留置胃管天数,更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促进体重增长,并能降低并发症,对VLBWI喂养产生积极作用.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

    作者:陈喻萍;梁丽清;陈丹;汤菊妹;谢映梅;洪维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出生24 h内入住NICU、胎龄≤33周的早产儿,采用非概率性方便抽样法,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观察组(n=56),采用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干预方法辅助喂养;双数为对照组(n=57),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开始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周)、完全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周)、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相应胎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相应胎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

  • 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吸吮能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灿然;张莲玉;章容;张玲萍;刘元玲;吴谢敏

    目的:通过口腔运动干预,观察早产儿生长发育临床指标及胃肠相关激素的变化,以评估口腔运动干预临床运用价值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腔按摩组,非营养性吸吮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组.根据研究方案规范给予临床护理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功能监测情况,包括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tolitis,NEC)发生率;各组临床指标监测情况,包括第7 d体重增长,第14 d体重增长,入院第20 d喂养效率(mL/min);出生后14 d胃肠道功能相关激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干预组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早产儿体重均增长明显(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升高(P<0.05);与非营养性吸吮组相比,口腔按摩组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组的体重增长明显,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入院第20 d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进奶效率均明显提高(P<0.05);与非营养性吸吮组比较,口腔按摩组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组喂养效率增加(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可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其作用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使早产儿营养适应更好以改善其吸吮能力和胃肠道功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作者:李琳琳;陈京立;崔国凤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60例早产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每天1次喂养前给予5 min的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仅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随访两组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瓶喂原因.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出院3个月时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1个月时两组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有积极意义.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

    作者:陈喻萍;谢映梅;洪维;陈丹;梁丽清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出生24 h内入住NICU,胎龄≤33周的早产儿,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56例,采用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干预方法辅助喂养;双数为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1)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两阶段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2)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良、喂养良好比率;(3)喂养期间发生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例数.结果 (1)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完全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摄入奶量比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喂养期间出现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早产儿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

  • 口腔运动干预对喂养困难早产儿进食能力的改善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晓芸;何敏斯;陆春梅;尹欢欢;侍孝娟;朱默

    目的 观察口腔运动干预(OMI)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进食能力的改善,探讨胎龄及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结果与OMI次数是否存在关联并确定影响OMI次数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2月选取89例完成GMs拍摄并接受OMI后自行经口进食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4周和≥34周两组,同时将GMs评估结果归纳为三个类别,分别统计比较两组间、各类别间OMI次数.以OMI次数为应变量,胎龄、出生体重、治疗起始周龄、GMs结果、是否伴随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和其他系统障碍、以上伴随障碍的合计个数为自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OMI次数增多的高危因素.结果 胎龄<34周组顺利完成新生儿科医生要求奶量前所需的OMI次数比≥34周组更多(P<0.05).GMs表现越好的早产儿OMI次数越少,反之,GMs表现较差的早产儿OMI次数较多.结合临床表现分析,显示早产儿GMs评估结果越差、胎龄越小、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是导致OMI次数增多的高危因素,校正决定系数为0.34.结论 胎龄是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一个影响因素;早产儿GMs表现不佳提示可能同时存在喂养困难;伴有消化系统症状也是导致OMI次数增多的高危因素.

  •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对早产儿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春燕;周丽英;韩梅盈;申青华;贾焕荣;许平

    目的 分析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15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后两组均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Sandra Fucile所采用的口腔按摩方法,1次/d,连续14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CV)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表现、喂养进程和喂养结局,以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分别于生后3、6月龄时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结果 到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干预组的矫正胎龄(PMA)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干预开始第10、14天干预组PIOFRA Scale-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658,P=0.02),不同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60,P<0.001).干预组除干预开始后第14天的评分和第10天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3月龄时接受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0,P=0.03).6月龄时接受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x2=10.52,12.10,P<0.01).结论 早产儿经口喂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监护病房内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够缩短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时的表现.

  •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秀环

    目的:探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并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接收并应用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3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与摄入奶量比均高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高于观察组的14.0%,(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口腔运动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喂养效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