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个种植体即刻负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东望;刘亚林;张剑明

    种植义齿具有小巧、舒适、美观、不损伤牙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常用的牙缺失修复方法,但是其较长的治疗周期,尤其是种植手术和修复之间3~6个月的骨愈合等待时间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问题,笔者对下颌后牙单个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的修复方法,缩短了种植治疗周期,报告如下.

  •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孝英;彭诚;郭奕;孙维娥;陈晓英;王东

    目的:研究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需强支抗矫治的患者22例,年龄18~25岁,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试验组于上颌双侧腭侧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用口外弓支抗,治疗前后采用X线对头颅片进行测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U1-NA(mm:3.08±1.18 vs 8.15±3.05)、U1-SN(101.90°±3.50° vs 117.90°±6.05°)较治疗前减小,U1-L1(123.98°±5.78° vs 103.89°±8.95°)较治疗前增大(P<0.05)。对照组:治疗后U1-NA(mm:5.01±1.34 vs 9.12±2.13)、U1-SN(101.90°±3.97° vs 114.87°±7.69°)较治疗前减小,U1-L1(126.01°±3.12° vs 112.98°±5.98°)、U6-PtPNS(mm:21.45±2.43 vs 18.36±2.19)较治疗前增大(P<0.05)。试验组U1-L1(19.48°±8.90° vs 13.01°±5.90°)数值改变量大于对照组,U6-PtPNS(mm:0.90±0.29 vs 3.78±0.12)数值改变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需要强支抗时,可应用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

  • 硫酸软骨素A与Ⅰ型胶原复合材料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作者:樊洪;陈治清

    种植体表面的性质是影响骨结合的主要因素[1].为了促进种植体与骨的结合,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改性,如对种植体表面进行酸碱处理、羟基磷灰石涂层、吸附蛋白及生长因子等,以提高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2].

  • 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戴东晓;李伟;于静;赵暖;翟秀英;侯晓薇

    目的 探讨建立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下颌骨骨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 使用Pro/ENGINEER wildfire( Pro/E )2.0软件建立包含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下颌骨骨块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work-bench 1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单元划分及初始应力的验证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含有上部结构的牙种植体及下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的大小、形态及尺寸与实体情况完全一致,应力分析与以往报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结果亦相一致.结论 应用pro/E 2.0软件的自适应功能可建立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期力学分析提供准确、灵活、快速的平台.

  • 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重建上颌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建生;赵建江;刘琼

    目的 评价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种植义齿修复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1例11颗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义齿修复后存在软组织严重退缩影响美观的病例,所有患者从腭部获取游离结缔组织联合冠向复位瓣技术进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软组织.以手术后1年为基线,临床评估软组织愈合情况,种植义齿牙龈曲线、修复体与天然邻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结果 11颗种植义齿术后红色美学明显改善.追踪观察1~4年,临床效果稳定.结论 采用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腭部游离结缔组织重建种植义齿修复后软组织缺损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其长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Ⅳ类骨质中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深度对周围骨应力的影响

    作者:李英;焦艳军;张强;刘夏青

    目的 分析Ⅳ类骨质条件下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深度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为平台转换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T扫描以及Mimics10.01、Solidwork2007等软件实体建模技术,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14.0建立按包含平台转换种植体及上部结构和中切牙牙冠的Ⅳ类骨质的有限元模型,并按照四种不同植入深度装配,分析垂直100N及斜向100N两种加载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不同加载下,种植体周围骨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平台与皮质骨接触区,随植入深度加深,从牙槽嵴顶向下转移,减轻了牙槽嵴顶负荷.在植入牙槽嵴顶下1mm时大Vonmise应力有效降低.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大Vonmise应力显著高于垂直载荷下的应力大小.结论 临床中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时应将颈部平台置于牙槽嵴顶下皮质骨中.在Ⅳ类骨质中低于牙槽嵴顶1mm有利于减轻种植体颈部边缘牙槽骨负荷.

  • 种植体不同螺纹底部形态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梅双;董福生;董玉英;任贵云;张旭东;李建英

    目的 探讨种植体螺纹底部形态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为种植体的设计与临床选择提供生物力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螺纹底部形态分别为凹面和平面的种植体在受水平向、垂直向力时骨界面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在水平和垂直向加载条件下,螺纹底部形态为凹面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小于底部形态为平面者,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结论 螺纹底部形态为凹面的种植体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可做为临床设计和选择种植体的参考.

  • 电子牙周探针在牙植体周围组织探诊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周卉;唐志辉;曹采方

    目的 研究电子牙周探针在牙种植体和自然牙的探诊深度检查的可重复性,评价其在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患者54颗种植体的324个位点和54颗对照同名自然牙的324个位点用电子牙周探针分别间隔1小时检查探诊深度两次,将自然牙和种植体检查位点按探诊是否出血分为炎症组和健康组,比较两次探诊深度检查的可重复性.结果 种植体炎症组两次探诊深度分别为2.97±1.24mm和3.25±1.35mm(X±S),第二次检查的探诊深度大于第一次的探诊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比较均未见差异的显著性.结论 电子压力探针在自然牙和牙种植体健康位点的探诊检查中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但用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位点的探诊检查时,其可重复性有所下降,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发展情况时应同时参考其它检查指标.

  • 美学区即刻种植牙槽嵴及唇侧骨壁宽度变化的CBCT研究

    作者:陈淑萍;周延民;李恩洪;黄丽娜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前牙即刻种植后牙槽嵴的宽度及唇侧骨壁的变化.方法 即刻种植患者术后(T1)、术后6个月(T2)、术后1年(T3)行CBCT检查,测量位点包括从种植体肩台到根尖点(0、2、4、6、8mm)的5个距离,测量线与种植体长轴垂直,测量数据包括牙槽骨厚度及种植体唇侧骨厚度.结果 T2-T1为-1.21±0.39mm,T3-T1为-1.42±0.56mm,6个月时唇侧骨壁变化为-1.1 1±0.24mm,占牙槽骨变化的91.73%,12个月时唇侧骨壁变化为-1.26±0.37mm,占牙槽骨变化的88.65%.结论 即刻神植后牙槽骨宽度变化主要在拔牙后的6个月内,其中唇侧骨壁的变化量约占总宽度变化的90%.

  • 下颌第一磨牙种植冠减径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英;鲍萍萍;孙雯;焦艳军

    目的 分析不同颊舌径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冠在不同载荷下,种植体周骨质的受力情况,为临床提供种植冠颊舌径的适合范围.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颊舌径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冠,施加垂直均布、垂直集中、45°斜向的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上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方式的加载力,种植体周围骨质承受应力大小比较:45°斜向>垂直集中>垂直均布;随着颊舌径减小,种植体周围骨质受到的von Mises应力值也相应减小.将颊舌径减小成为原来颊舌径的60%时,种植体及周围骨质受到的大von Mises应力值小;但是应力集中的部位没有改变,均是在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皮质骨内.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冠的颊舌减径能起到降低种植体及其周围骨质应力集中的受力情况,所以在种植修复时,科学合理的优化义齿的颊舌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护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成,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 种植体螺距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梅双;董福生;董玉英;任贵云;张旭东;李建英

    目的 探讨种植体螺距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为种植体的设计与临床选择提供生物力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螺距分别为1.5mm,1.0mm的种植体在受水平向、垂直向力时骨界面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在水平和垂直向加载条件下,螺距为1.0mm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小于螺距为1.5mm者,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结论 螺纹底部形态为凹面的种植体,螺距1.0mm和1.5mm者应力无明显差别;螺纹底部形态为平面的种植体,螺距1.0mm者应力小于螺距1.5mm者,应力分布更均匀,可做为临床设计和选择种植体的参考.

  • 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关闭即刻种植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秀莲;林野;邸萍;李健慧;张宇

    目的 探讨及评估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关闭即刻种植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从2005年7月~2005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接受即刻种植的患者10例,共10个种植体区域,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为26~59岁(平均56.3岁).10例患者均已完成修复12个月以上(24~29个月).临床观察追踪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愈合情况.Verhoeff氏法染色观察移植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学特点.结果 10例患者中未观察到排异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仅1例患者于术后20天时出现软组织伤口裂开,愈合帽暴露,种植体骨结合未受影响,直接安放愈合基台,其余9例均为一期愈合.组织学观察提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有效的关闭即刻种植软组织创面并直接参与了种植体周软组织的愈合.至后一次复查,10颗种植体未观察到松动或脱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稳定,无炎症发生.结论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有效的关闭即刻种植软组织创面,近期效果满意.

  • Ⅱ型糖尿病患者人工牙种植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建生;周磊;张爱华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牙种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病例515例,共植入1335颗种植体,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26例,共植入76颗种植体.结果基台接入前,共54颗种植体失败,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失败6颗,生存率92.1%;非糖尿病病例失败48颗,生存率96.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7个月,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颗种植体失败,累积生存率为89.4%.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生存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低,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生存率临床上可以接受.

  • 牙种植体结合上皮形成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作者:刘丽;张烈焚;李乐乐;何福明;高燕

    目的观察牙种植体结合上皮形成过程、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探讨EGFR与结合上皮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Beagle狗牙种植体模型.分别于取材前1天、3天、6天、9天、12天、15天、20天、30天8个时间段各植入4颗种植体.取标本作HE染色及PCNA、EGF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种植术后12天结合上皮开始形成,PCNA、EGFR呈强阳性表达;15天上皮细胞增生趋于平稳,PCNA 表达显著减弱;20天形成类似天然牙的上皮附着,EGFR表达显著减弱.结论纯钛牙种植体周能形成类似天然牙的上皮附着;EGFR表达与种植体周结合上皮的形成密切相关.

  • 即刻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张克豪;莫三心;何巍;罗冬云;潘红;邱晓霞;陈振光;赵庆夏;陈明生

    目的探讨更加完善成熟的即刻种植技术和方法.方法在拔除狗的下颌双尖牙的同时,即刻植入人工种植体,并在牙种植体和拔牙窝间填塞自制的HA-rhBMP2-FS复合材料.以正常牙齿周围牙槽骨作对照,通过X线及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时期和种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及骨整合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种植界面处新骨形成量.结果植入复合人工骨后,种植体4~8周时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种植体骨整合形成,12周时已形成坚实的骨整合,图像分析系统显示骨密度与正常牙周的牙槽骨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即刻种植同期填塞复合人工骨,不仅可增加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并可促进骨整合的形成,是一种可行和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方法.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改良喷砂表面影响牙种植体骨结合形式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德华;刘宝林;吴军正;陈建元

    目的采用已建立的体外研究牙种植体骨界面的三维实验模型,研究改良喷砂表面对种植体骨结合形式的影响.方法以相差显微镜跟踪观察钛片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界面变化;以细胞培养1个月后制取的界面细胞切片观察界面的结合形式及结合状态.结果在引导成骨细胞向钛片移行贴附的能力方面改良喷砂表面与光滑表面无显著差异,但界面处细胞与钛表面的结合形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成骨细胞与光滑表面多为平行排列,而与改良喷砂表面则呈垂直或成角连接.另外,界面处细胞的形态亦存在明显的差别,光滑表面的细胞呈梭形,而改良喷砂表面的细胞则呈圆形、椭圆形,且胞体较大、胞浆丰富.结论改良喷砂表面处理有利于牙种植体的骨愈合、并形成骨纤维垂直连接式的骨结合.

  • 正颌手术配合15枚牙种植体即刻修复1例

    作者:郑光勇;任道普

    牙颌面畸形患者合并有牙缺失,在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常常配合义齿修复来恢复其形态和功能,种植义齿修复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我科收治一例患者,在行正颌手术同时,配合15枚种植义齿即刻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游离腓骨瓣在口腔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毛驰;俞光岩

    游离腓骨骨皮瓣(Fibula osteocutaneous free flap,FOFF)[1~4]日益在临床的应用广泛.1989年,Hidalgo[5]首次报告利用FOFF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全部12例FOFF的腓骨均获得成活,以后,相继有牙种植体应用于FOFF恢复咀嚼功能的报道[6,7].1992年,Hayden[1]介绍了FOFF皮岛的神经支配,使其成为一具有神经感觉功能的复合瓣.本文结合作者完成25例FOFF的临床体会,对此复合瓣的解剖、制备和优缺点作一简介.

  • 下颌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尉尉;孙庚林

    下颌骨参与组成牙、颌、关节系统,是语言及咀嚼活动的杠杆.无论功能和形态,都是全身复杂的骨骼之一.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会引起颌骨内应力和自身的形变,临床情况下,如牙种植体、或重建手术中,外力载荷于下颌骨,都将会影响颌骨的建模与重构.为了确定颌骨受力后的情况,首先要知道它的基本力学性质, 以下就其生物力学性能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游离髂嵴-腹内斜肌瓣在口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毛驰;俞光岩

    以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和静脉(DCIV)为血管蒂的游离髂嵴瓣移植自1979年[1,2]首次被介绍以来,一直是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能提供足够的骨量,髂嵴独特的外形与一侧下颌骨很相象,并且髂骨很适合植入骨结合式牙种植体[3~5].但是,该组织瓣大的缺点是其所携带的皮岛十分臃肿,与骨成分之间缺乏足够的移动性,并且皮岛血供不十分可靠,因此在头颈重建外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了限制.

604 条记录 8/31 页 « 12...567891011...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