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340例

    作者:刘仲杰;邢婕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消痤一号煎剂口服、洁黄洗剂外用的方法治疗寻常痤疮3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共400例,诊断标准及分类法根据《临床皮肤病学》(赵辨.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33—834)中的寻常痤疮制定。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0例,男104例,女236例;年龄14~36岁,平均(21±5)岁;病程15天~13年,平均(3.0±1.5)年。

  • 中医七方十剂及其应用

    作者:田辰;史海霞

    七方十剂分类法是中医方剂分类的代表方法,对后世的科学分类起到了先导作用.对方剂分类法的掌握能更容易把握方剂的应用.

  • 前列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Ⅲ型前列腺炎110例

    作者:李喜顺;洪永贵

    根据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分类法,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属于Ⅲ型前列腺炎,占前列腺炎总数的90%~95%.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盆腔区域的疼痛或不适,大多数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自2004年6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中药前列逐瘀汤配合经直肠微波照射治疗CPPS,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15例淋巴组织疑难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洁;赵彤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一直是困扰病理医师的问题.WHO结合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点4方面的资料,经过病理和临床学者的广泛长期讨论,形成WHO(2001)淋巴瘤新分类[1].

  • 中国西北地区和毗邻中亚诸国以及外蒙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斯氏白蛉Phlebotomus(Larroussius) smirnovi Perfiliew,1941

    作者:冷延家

    目的进一步证实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的"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和"吴氏白蛉"是斯氏白蛉的异名. 方法对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的"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和"吴氏白蛉"标本与包括同模标本在内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的斯氏白蛉标本以及在内蒙新捕获的中国标本做了分类学的详细对比研究,查清了这一白蛉的全球地理分布结果在冷延家、Lane及Lewis(1987)所做研究的基础之上,取得更加详实的证据,依据当代白蛉分类学进一步地证明了"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和"吴氏白蛉"应是斯氏白蛉[P. (La.) smirnovi Perfiliew,1941]的同物异名.对中国这一蛉种的澄清,开辟了国际共用有关此蛉科研成果和防制经验的的道路. 结论斯氏白蛉1941年发现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它的分布连续地自中亚向东,经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内蒙直达外蒙.中国的"吴氏白蛉"首先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之西的新疆发现,而且它连续地分布在此二盆地的东西两侧.这一事实否定了Artemiev和Neronov (1984)认为吴氏白蛉是斯氏白蛉自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向东在横过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的迁徙过程中,演化而形成为独立的新种"吴氏白蛉",而后才进入中国和蒙古的假说.

  • 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对山西省淋巴瘤分布特点的分析

    作者:王晋芬;王云中;陈振文;Taylor Clive R

    目的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析山西省恶性淋巴瘤的分布特点.方法重新阅读HE切片,选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bcl-6、CD(1α、3、4、5、7、8、10, 15、20、23、30、43、56、68、79α和99)、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上皮膜抗原(EMA)、 IgD, κ, λ、潜伏膜抗原(LMP)1、PAX5、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和Vs38C;原位杂交方法标记EBER RNA.按照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对山西省肿瘤医院存档的447例淋巴瘤组织标本重新分类.结果 447例淋巴瘤中,385例(86.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2例(13.9%)为霍奇金淋巴瘤(HL).68.3%NHL为B细胞来源,30.6%为T和NK细胞来源,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仅占3例(0.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的类型(35.1%),其他依次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un,12.0%)、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1.7%),滤泡性淋巴瘤(FL,8.6%),前体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7.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4.2%),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3.6%)和套细胞淋巴瘤(MCL,2.6%).263例B细胞淋巴瘤105例(39.9%)表达免疫球蛋白轻链,包括52例κ和53例λ.263例B细胞淋巴瘤14例表达LMP-1,14例表达EBER;119例T和NK细胞淋巴瘤6例表达LMP-1,19例表达EBER,NHL中LMP-1和EBER表达具有不一致性.62例HL37例(59.7%)一致表达LMP-1和EBER RNA,包括7例富于淋巴细胞型HL、11例混合细胞型HL和19例结节硬化型HL.结论所搜集到的山西省DLBCL的比率类似于美国、拇罄恰⑷毡竞秃現L的比率明显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 涎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分类诊断价值和存在问题

    作者:吕炳建;祝佳;高力;谢磊;许敬尧;来茂德

    目的分析涎腺疾病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形态学特点和准确分类,探讨涎腺FNAC的诊断价值和存在问题.方法回顾113例涎腺FNAC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类诊断,并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FNAC失败2例,诊断非肿瘤12例、肿瘤99例(良性肿瘤82例,恶性17例).富于细胞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相似,鉴别诊断困难.腮腺淋巴上皮癌与未分化型鼻咽型鳞状细胞癌转移完全一致,鉴别需结合临床分析.与组织学比较发现,FNAC误诊3例,分别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诊为"少量异型细胞"和淋巴上皮癌疑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FNAC区分良、恶性准确率97.4%(110/113),良性病变99.0%(95/96),恶性肿瘤88.2%(15/17).总体分类准确率90.3%(102/113),特异性91.9%(102/111);良性病变准确率91.7%(88/96),特异性92.6%(88/95);恶性肿瘤准确率82.4%(14/17),特异性87.5%(14/16).结论 FNAC诊断涎腺良、恶性病变敏感、可靠,可提供准确的分类诊断,但诊断某些肿瘤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证实.

  • 根据WHO新分类对49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肖畅;苏祖兰;吴秋良;郜红艺;方建晨;夏忠军;管忠震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淋巴瘤新分类标准的实用性.方法复查1992-2003年500例既往经病理诊断为NHL的病例,观察其形态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定性和分类,对其中156例有随访的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500例中,493例NHL,其中B细胞肿瘤69.0%,T和NK细胞肿瘤29.8%;前六位常见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非特殊型周围T细胞淋巴瘤(PT-un)、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及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青少年中常见为LBL、DLBCL及Burkitt淋巴瘤.在本组病例中,LBL在所有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FL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报道.不同类型NHL的生存情况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与SLL的预后佳,LBL与PT-un的预后差,DLBCL与FL介于前两组之间.按WHO推荐的两种方法划分的FL不同级别之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WHO2001新分类实用性强、便于掌握,各亚型的形态学、免疫学指标可靠,结合临床能较好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但是,建议国内同行对FL的判断及分级标准进一步审定.

  • 不同肺腺癌分级评分系统在Ⅰ期肺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丁粉干;刘标;张新华;徐艳;余波;章如松;何燕;马恒辉;陆珍凤;周晓军

    目的 评估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国际多学科肺腺癌分类(2011年版)分级评分系统(新分类分级评分系统)在Ⅰ期肺腺癌预后判断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其与WHO分级系统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外科治疗的Ⅰ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新分类为基础进行组织学分级(新分类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参照Sica等提出的分级评分的方法对这些病例进行评分(新分类评分),同时对病例按WHO分级系统分级,并分析各分级和评分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新分类分级评分系统与WHO组织学分级系统存在相关性(P =0.000),新分类分级(P =0.000)、新分类评分(P=0.000)以及WHO分级(P=0.020)均与总生存期存在负相关性,肿瘤的组织学级别或评分越高,生存期越短.以新分类分级(P=0.028)和评分(P =0.028)系统划分的各组患者间总生存期差异明显优于WHO分级系统(P=0.020).另外与WHO分级系统(P =0.855)和新分类分级系统(P =0.073)相比,新分类评分系统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具有明确的正相关性(P=0.011),评分越高,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越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 =0.004)、临床分期(P=0.000)、WHO分级(P=0.020)、新分类分级(P =0.000)、新分类评分(P=0.000)、脉管侵犯(P=0.021)和复发转移(P=0.000)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P =0.014)、新分类分级(P =0.047)、新分类评分(P =0.043)和复发转移(P=0.018)为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WHO分级和脉管侵犯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新分类分级评分系统与WHO分级系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WHO分级系统相比,以新分类为基础的肺腺癌分级评分系统对预测肺Ⅰ期腺癌的复发转移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够反映其预后.

  •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369例病理形态观察--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应用体会

    作者:张彦宁;周小鸽;张淑红;王鹏;张长淮;黄受方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在B-NHL诊断中的价值,评价2001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的可行性.方法依据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369例B-NHL重新诊断分型.结果 369例B-NHL确定了11个类型,未观察到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中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9例,51.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55例,14.9%),滤泡淋巴瘤(39例,10.6%).发生于淋巴结者占42.8%(158例),结外为57.2%(211例).单纯HE形态诊断对比形态结合免疫表型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80%,免疫组织化学可将B-NHL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近20%.结论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分类系统的进展和争议

    作者: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陈璟

    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分类系统包括异型增生/原位癌和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系统,近年CIN在分CIN Ⅰ、Ⅱ、Ⅲ3个级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义不能确定的基底细胞异常(BAUS)和CIN(无法定级别)等范畴.随着宫颈细胞学TBS系统的推广,在有的国家出现了以两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取代CIN分级的趋势.赞成使用两级分类系统的学者认为,严格区分CIN和湿疣有时比较困难,这些病变均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其病变构成了一个谱系,应将它们包括在一个以形态学分类为主的系统中,尤其是在活检中使用两级别分类法,可使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诊断保持一致,有利于临床医师处理.

  • 子宫平滑肌肉瘤组织学诊断现状

    作者:回允中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有时十分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组织学诊断标准,诊断的难点在于如何辨认和综合分析各项诊断参数,而且仅仅根据组织学所见也很难预测其生物学行为.2003一书中[1]除了将子宫平滑肌肿瘤分为良性(平滑肌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之外,还引入了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平滑肌肿瘤这一诊断,从而废除了传统的两分分类法,应该说这是一个较为重大的进展.

  • CT上脑干及中脑周围池改变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毕东祥;赵永春

    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中,手术前较为准确地判断伤情及预后对抢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探讨CT脑扫描在伤情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本院曾经手术治疗且备有CT片可查的26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按照Hon-Man-Liu提出的脑干及中脑周围池改变的6级分类法(Liu's分级)将所有病例进行分级统计分析,希望能对同类病人的救治有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 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7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玉琢;郭占跃;李兴江

    我院普外科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2例,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28例(占23%),手术治疗94例(占77%).按G011 1986年提出脾破裂四级分类法,Ⅰ、Ⅱ级行脾动脉结扎后脾修补4例;Ⅲ、Ⅳ级90例,行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72例(病理脾6例,刀刺伤12例未行自体脾片移植).本文旨在自体脾片移植能否防治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及减少脾切除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 应用ABC时间分类法提高护士长管理职能

    作者:辛键;黄飞鹰

    护士长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在工作中,有部分护士长整天忙忙碌碌,但科室的护理质量不高,护理问题不断.作为身兼业务和行政双重责任的护士长,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处理好大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呢?一年来,我们应用ABC时间分类法,合理、科学地安排和管理时间,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护理操作技术分类分级研究

    作者:张洁;刘莹莹;张凤兰;刘学奎

    目的:研究护理操作技术的分类分级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及实施护理岗位技术准入和管理,提供初步的信息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邀请100名护理专家运用头脑风暴法罗列现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邀请35名护理专家参与护理操作技术的难度评价;根据护理技术的性质及难易程度不同,将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结果确定了92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根据护理技术的性质不同,将护理技术分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类;根据护理技术的难易程度不同,将护理技术分3级。结论护理技术难度评分符合临床解释,可作为护士分层次、分阶段技术操作培训及制定护理人员岗位技能准入标准的依据。

  • 病人分类法

    作者:

    指以病人分类系统为基础,测算护理需求或工作量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病人的病情程度判断护理需求,计算护理点数及护理时数,确定护理成本与收费标准。病人分类法通常包括两种:一是原型分类,如我国医院采用的分级护理即为原型分类;二是因素型分类,如根据病人需求及护理过程将护理成本分为多项,包括基本需求、病人病情评估、基本护理及治疗需求、饮食与排便、净洁翻身活动等六大类。

  • I/t曲线0.05ms强度值对面神经炎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红雨;王兴林;金小茵;高继停;张茜

    目的本文探讨了I/t曲线方波0.05ms强度值对面神经炎病变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测得的236例面神经炎患者健侧及30例完全性失神经患者的额枕肌额腹、口轮匝肌0.05ms强度值,制定区分轻、中、重面神经炎的标准.采用House-Brachmann标准,随访观察了198例面神经炎患者1-3年的恢复情况.结果 113例轻度面神经炎患者有89%在40天以内恢复,112例恢复到H-BⅠ级;49例中度患者有82%在4-5个月之内恢复;36例重度患者患侧出现提口角运动的潜伏时间为2-5个月,92%有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本方法能较好地区分轻、中、重度面神经炎,为其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郄淑燕;马全胜;米立新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而言,物理治疗的重要目标是使患者重获已丧失的运动技能~([1]).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任务和环境背景,如何借助运动技能分类,循序渐进地改变环境或任务难度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临床上物理治疗师面临的重要问题~([2]).

  •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岩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用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型的分类法,交感型的分类也有报道.Barre-lieou提出的"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认为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改变的一系列症状.

579 条记录 3/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