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皮质切开术在加速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晓丹

    牙颌畸形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可诱发牙周、牙体等多种口腔问题,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颅面发育、口腔功能、面部美观和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为改善口腔的功能和美观寻求正畸治疗.然而传统正畸治疗周期长,往往需一年半到两年才能完成.且与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牙槽骨和牙周组织生理性改建能力下降,正畸周期可能更长,是阻碍患者求治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如何缩短正畸时间,安全、有效地加速正畸中牙齿的移动就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课题.

  • 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佘杨杨;农晓琳

    目的 评价行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0只,根据加力时间不同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实验侧行下颌单侧第一磨牙骨皮质切开术,对照侧不切开,两侧同时进行正畸加力.按不同加力时间处死,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 第1、3、5、7、14天实验侧牙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侧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能加快牙移动速率.

  • 骨皮质切开术式加快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颖

    目的:确定一种既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易于开展,又有效加快正畸牙移动的骨皮质切开术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Beagle犬9只拔除两侧第二前磨牙,并随机选择其中一侧为骨皮质切开实验侧,另一侧为传统正畸方法对照侧,常规加力2周,固定保持4周后测量支抗牙移动牙移动距离;定期拍摄X线片和进行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移动牙固定4周时松动度普遍小于I度;实验侧移动牙加力2周平均向远中移动3.12mm,对照侧移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1.77mm(P﹤0.001),实验侧支抗牙平均向近中移动0.41mm,对照侧支抗牙平均向近中移动0.36mm(P﹥0.05);双侧均未出现牙根吸收及牙髓活力异常。结论:骨皮质切开术可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未见牙根吸收、骨质缺损、牙齿松动、支抗丧失等副作用。

  •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大鼠正畸牙移动中M-CSFmRNA,ANKLmRNA,OPGmRNA的研究

    作者:何欣;周玉玲;贾静;张栋梁

    目的:观察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ANKL(核激活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steoprotegerin(骨保护蛋白)在大鼠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5只,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组Ⅰ:选择性骨皮质切开术组;组Ⅱ:传统牙齿移动组;组Ⅲ:混合组,剩余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用镍钛螺旋拉簧施加约60g力近中移动上颌实验侧第一磨牙,在第一磨牙颊腭侧行打孔式骨皮质切开术,分别在加载第7、14、21、28、42d颈椎脱臼处死取材,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MxPro-Mx3000P软件对取材进行分析.结果:组Ⅲ的破骨细胞主要调节因子和生化标记物: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ANKL(核激活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与组Ⅰ和组Ⅱ相比增加,暗示组Ⅲ骨吸收活跃.组Ⅲ与组Ⅱ相比,呈现出独特的牙槽骨改建模式:藕联的RANKL和OPG促进牙槽骨改建.结论:正畸牙齿移动初期骨皮质切开术加速了牙齿移动,改变了早期骨代谢状态,破骨活跃,支持区域性骨代谢加速学说.

  • 成人拔牙矫治联合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主观感受研究

    作者:王雪东;张杰铌;柳大为;栾庆先;周彦恒

    目的 该研究旨在评价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反应,并探讨术后早期在正畸排齐整平阶段的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成人患者15例,常规减数四颗前磨牙,行双颌前牙区唇舌侧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利用调查问卷分析患者术后一个月内的主观感受;记录排齐整平阶段的矫治时间.结果 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多集中在术后2天,主要表现为口面部肿胀、疼痛;排齐整平阶段平均时间(4.1±1.0)月.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后肿痛可在短期内恢复,短期内可完成牙齿的排齐整平.

  • 大鼠颌骨骨皮质切开术后骨小梁三维结构的改变

    作者:庄丽;屈克勤;周玉玲;张栋梁

    目的 探索骨皮质切开术后牙槽骨骨小梁的结构改变规律.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0只,在其左侧上颌第一臼齿近远中牙槽骨施行骨皮质切开术,右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7、14、21及42天使用活体Micro-CT进行扫描,获得大鼠上颌牙槽骨以及牙齿的影像学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4天大鼠牙槽骨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42天又显著升高至比术前更高的水平(P<0.01).各项三维结构的指标均显示先疏松后致密的趋势.结论 大鼠颌骨骨皮质切开术后,骨质疏松发生在术后14天前,以后逐渐致密,到术后42天已达到比术前更致密的水平.

  •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筱;徐莉;江久汇;梁成;吴佳琪;王宪娥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18~30岁,观测前牙和前磨牙共72颗,216个位点,于排齐牙列后关闭间隙前行改良(超声)骨皮质切开术,并植入磷酸三钙骨材料.观察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及牙龈生物型等牙周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2、4、8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术前与术后各观测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手术前后中位数均为0;牙龈退缩手术前后中位数均小于2 mm,术前薄龈型牙齿占74% (53/72),厚龈型牙齿占26% (19/72).术后1、2、4周时角化龈宽度[分别为(5.7±1.3)、(5.8±1.3)、(5.6±1.4) mm]均显著大于术前[(5.1±1.4) mm] (F=12.087,P =0.000),术后8周时角化龈宽度为(5.1 ±1.2)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结论 初步证明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是安全的.

  •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佳琪;徐莉;梁成;邹薇;白云洋;江久汇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治疗时间及矢状方向上牙齿移动模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0例,其中10例于牙列排齐后行骨皮质切开术,并植入植骨材料(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组),10例行常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照组).取治疗前(T1)、牙列排齐时(T2)和关闭间隙时(T3)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排齐时间(T2-T1)、关闭间隙时间(T3-T2)和术前正畸排齐和关闭间隙总时间(T3-T1)的差异;对T1和T3时间点的上颌数字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分析术前正畸阶段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上的移动模式.结果 在未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排齐整平阶段,两组排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骨皮质切开术后,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组关闭间隙时间[(5.4±1.5)个月]比对照组[(14.5±4.0)个月]少(9.1±4.1)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组术前正畸排齐和关闭间隙总时间[(12.5±2.5)个月]比对照组[(18.8±4.2)个月]少(6.3±4.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正畸阶段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组上颌中切牙远中移动(2.89±1.48) mm,对照组远中移动(3.10±0.95)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骨皮质切开术组上颌磨牙近中移动(2.17±1.13) mm,对照组近中移动(2.45 ±1.04)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能明显缩短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时间,并且在术前正畸过程中对前后牙矢状方向上的移动模式无影响.

  • 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及牙根影响的锥形束CT观察

    作者:吴佳琪;江久汇;徐莉;梁成;李翠英;徐筱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improved corticotomy,IC)对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和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C的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72颗牙齿纳入研究,采用锥形束CT结构重叠法,测量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后(T1)和上颌牙列间隙关闭后(T2)锥形束CT上颌前牙根尖水平的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和总厚度以及牙根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差异;按照Sharpe分级,判断牙根吸收程度.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根尖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由T1的(2.32±0.71)、(1.89±0.83)和(2.28±1.08) mm增加到T2的(2.68±1.48)、(2.47±1.02)和(2.41±1.40) mm,其中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两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harpe分级,12例患者72颗牙齿中69颗牙根吸收为1级,2颗为2级,1颗为3级.结论对于本组前牙移动量较大的减数患者,IC使其唇侧牙槽骨骨量有增加趋势,且绝大多数牙齿的牙根吸收为Sharpe分级的1级.

  • 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发展状况

    作者:张洁;郑之峻;徐卫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比例也相应增加.传统的正畸牙齿移动速度较慢,通常每个月牙移动约1 mm,矫治往往需要持续2年才能完成.在临床接诊过程中很多错合畸形患者因疗程较长选择放弃.成年患者牙槽骨及牙周组织的改建能力相对青少年患者较弱.如何实现更安全高效牙齿移动,深受广大学者关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很多,其中骨皮质切开术作为可以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手段,其加速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现就骨皮质切开技术的发展史、加速牙齿移动的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 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溅萍(综述);马佳君;张锡忠(审校)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正畸医师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治疗时间。骨皮质切开后快速牙移动的理论基础与局部加速现象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可以使正畸治疗时间缩短为传统治疗时间的1/2~1/3,并且牙根吸收减少,牙槽骨量增加,且复发较低,适用于大部分错牙合畸形。尽管骨皮质切开加速牙移动有诸多优点,但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 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钰宇

    目的 探讨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例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均实施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记录每名患者的矫治疗程及实施骨皮质切开术后前牙内收时间,在治疗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BCT的拍摄,根据CBCT获取的数据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 6名轻度骨性Ⅱ类错矜畸形患者经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后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矫治疗程19~26周,平均值(23.75±5.32)周;术后前牙内收至正常位置的时间3~4周,平均值(3.24±0.76)周.经治疗后,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软组织及硬组织指标情况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实现了患者前牙的整体内收,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后,有效缩短患者矫治疗程及术后前牙内收至正常位置的时间,实现了患者前牙的整体内收,患者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颜面部整体形态美观度明显增强.

  • 牵开扩张骨生成技术在治疗后牙严重锁(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李江宁;陈扬熙;王大章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辅助解决后牙严重锁(牙合)的适应症、加力原则等问题.方法对后牙严重锁(牙合)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骨皮质切开术,术后配合正畸力牵引矫治.结果锁(牙合)解决且疗程短,手术部位的牙槽骨密度未有降低.结论牵张成骨术配合正畸力是一种解决牙弓塌陷和后牙锁(牙合)等正畸疑难病例的有效方法.

  • 骨皮质切开术及其辅助正畸牙齿垂直向控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利

    成人患者多伴有牙周、关节等问题,正畸治疗机制复杂、疗程较长,患者不仅对疗效要求高,对正畸治疗的疗程也颇为关注.骨皮质切开术,通过切开牙齿周围的骨皮质,辅助加速牙齿移动,缩短疗程,为成人正畸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与思路.术中辅助植骨,可减轻治疗风险,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骨皮质切开术日趋成熟,作为一种牙周辅助快速正畸技术在国外已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对骨皮质切开术在正畸牙齿垂直向控制中的临床应用、发展、优缺点以及一般临床程序等做一综述.

  • 骨皮质切开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机制研究

    作者:朱绍跃;袁长永;刘宗响;李晓明;王鹏来

    目的:研究骨皮质切开术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的组织学改建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未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骨皮质切开手术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组大鼠行骨皮质切开术,对照组大鼠行对照手术后,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在牙移动0、1、3、7d分别处死2组大鼠各6只.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备组织学切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术可在牙移动第1天及3d后加速正畸牙移动,而牙移动3d时2组大鼠牙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牙移动第3天和第7天,手术组大鼠压力区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压力区RANKL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皮质切开术可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这可能是由于牙周组织中RANKL高表达介导的破骨增强所致.

  • 加速正畸牙移动方法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琳琳;李琥;严斌

    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龋坏、牙根吸收及牙周疾病等治疗风险,是绝大多数正畸医生都关心的问题。目前,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四类。牙齿移动速度取决于牙周骨代谢速率,纵观目前的各类加速方法,均是通过作用于牙周骨代谢通路上的某一环节来加速牙齿移动。本文将对这些方法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骨皮质切开术对大鼠牙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晓琳;王学金;彭巍;李芳

    目的 建立骨皮质切开术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移动速率和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实验组35只行上颌双侧中切牙骨皮质切开术,1周后与对照组35只同时进行正畸加力,空白对照组5只不进行加力.按不同加力时间处死,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2周时牙齿移动距离(3.471 ±0.359) mm,对照组为(1.247±0.198) mm,具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牙周膜内玻璃样变组织的形成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范围缩小,时间缩短.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能够加速正畸牙移动.

  •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燕军;严斌;潘成琼;朱琳琳;程磊;赵春洋

    目的 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临床接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正畸患者48例,男14例,女34例.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辅助扩弓,拔牙患者的前牙内收,修复前正畸治疗的磨牙前移、残冠牵引,根骨粘连牙齿的移动等.结果 在正畸治疗中,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可以解除骨皮质阻力,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增加牙周支持组织及骨覆盖,减少牙根吸收.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不仅可以加速牙齿移动,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正畸临床的一些疑难问题.

  • 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研究进展

    作者:朱琳琳;李明

    近年研究发现骨皮质切开术可以有效加速正畸治疗,该技术以局部加速修复现象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术式在其发展的百年间几经改良.在骨皮质切开的基础上发展出牙周快速成骨正畸,使用这种技术可使正畸治疗时间减少到传统正畸治疗时间的1/3到1/4,增强牙周组织支持,增加骨覆盖,减少牙根吸收,降低复发率.该文综合概述了骨皮质切开发展史,骨皮质切开后牙齿移动的机理与传统正畸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关临床、实验研究.

  • 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小东;刘楠;刘静明

    目的 探讨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需要拔除两侧上颌第1双尖牙的患者进行配对实验.所有样本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正器,以150 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一侧为实验侧,尖牙周围骨质行骨皮质切开术;另一侧为对照侧.观察加力前及加力后第14、28、42、56天时的尖牙移动距离、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结果 加力后第14、28、42、56天,患者骨皮质切开侧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857 ±0.124)、(1.579±0.281)、(2.401±0.385)、(2.719±0.414) mm,大于对照侧的(0.731±0.115)、(1.132±0.314)、(1.830±0.416)、(2.244±0.48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后第56天患者两侧的牙周状况及牙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对正畸牙齿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无影响.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