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岭南心血管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령남심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9688
  • 国内刊号: 44-143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林曙光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鸿涛;曾秋棠;李裕舒;王祥;李大主;毛小波;毛奕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初次确诊为ACS 85例,对照组41例,未应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44例,用替罗非班治疗,测定其可溶性CD40配体、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 替罗非班试验组血清可溶性CD抗原40配体、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疗效

    作者:刘建平;何国祥;景涛;仝识非;冉臂力;李永华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前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233例,共有靶血管251支,闭塞时间(20±10)个月.226例(226/251,96.9%)的237处靶病变(237/251,94.4%)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66枚.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未成功7例:造影提示病变类型均为旁路侧支血管丰富型或多处长的弯曲病变,其中2例闭塞时间有5年以上,另5例未开通患者中有2例因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而终止操作.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85.4%.心功能改善率79.6%,5年生存率88.9%.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关键在于熟练的操作技术、合理的器材选择及仔细评估病人和动脉闭塞病变状况;开通闭塞动脉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郁小迎;孙兰;王芳;魏文;唐小梅;陈宗宁;顾明标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3例的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增高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 动态血压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的作用

    作者:李大玉;杨国顺;陈爱中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稳定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病门诊患者162例,每日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及氢氯噻嗪25 mg,平均疗程8周,用药前及服药8周后复查动态血压,并行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心脏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提示,与用药前比较,服药8周后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下降29 mm Hg(1mm Hg=0.133 kPa)和17 mm Hg,脉压差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压昼夜波动更有规律(P<0.05);与用药前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射血分数增加,尿微量白蛋白和心率变异性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稳定的降压作用和靶器官保护效应.

  • 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的心律失常

    作者:朱少辉;孙芸芸;钱明阳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73例心电图资料,了解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的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分析封堵器类型、缺损大小及有无膜部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33.0%(90/273),其中传导阻滞占68.9%(62/90).国产和进口封堵器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小于5 mm组和不小于5 mm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8%、49.4%(P<0.05).结论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传导阻滞为主.室间隔缺损大小和有无膜部瘤是影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作者:古筱茹;梁颖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100例,血尿酸410~530 μmol/L,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50例,口服氯沙坦50 mg/d;氨氯地平组5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平均治疗8周,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结果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氨氯地平一样有效,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5.2%(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氨氯地平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

  • 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疗效随访观察

    作者:李瑜辉;罗建方;周颖玲;李光;黄文晖;陈纪言;谭宁

    目的 评价肾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3月~2003年12月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20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住院期间、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的病人血压、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记录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病人的临床不良事件.结果 208例共254条肾动脉成功放置了支架,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9%.随访期血清肌酐从术前(189±6) μmol/L,下降至(146±5) μmol/L(P=0.007),血压从术前(163±12)/(101±9)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36±11)/(76±7) mm Hg(P=0.02).结论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

  •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甲林;杨丽霞;齐峰;王先梅;郭传明;任丽;李明秋

    目的 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 卡维地洛联合阿托伐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黎红;罗初凡;梅卫义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和心功能影响.方法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分为3组:常规组16例;卡维地洛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联合用药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3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均高于治疗前,而3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联合用药组的肱动脉改善较卡维地洛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卡维地洛可改善其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缩小心腔径.这些效应在联合阿托伐汀治疗时更为明显.

  •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麻醉管理

    作者:张日英;邓劲松;韦华;李波;李家胜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75例、年龄4个月~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采用静脉和吸人复合全麻及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复温后常规给予多巴酚丁胺、硝普钠及米力农,停体外循环后适当过度通气维持稍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搏,顺利停体外循环辅助,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前超声提示5例有心室水平双向分流的患儿术后2 d拔除气管导管,其余患儿均于术后1 d拔除气管导管,全组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保证前负荷足够的前提下,体外循环前保持一定的肺循环阻力、体外循环后降低肺循环阻力并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的关键.

  • 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糖尿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金光临;刘幼文;员凤英;刘强;曾蘩芳;左辉华;师姗姗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00例,在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药物组,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术后6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的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率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时,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降低,而替米沙坦组下降更明显(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86例,两组支架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米沙坦组晚期管腔丢失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 替米沙坦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并可减少其介入术后晚期管腔的丢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病儿血镍的变化

    作者:杨超;曾国洪;王慧深;张智伟;王树水;梁旭霞

    目的 研究儿童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堵闭术前和术后血镍浓度的变化.方法 2006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行房问隔缺损封堵术52例,年龄3~14岁,使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5例,使用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7例,采用酶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质谱法(ICP-MS)测量血镍.结果 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24 h和第1个月,血镍均有明显升高.在第1个月时达到高值,第3个月后开始下降,6~9个月回到堵闭前水平.结论 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血镍暂时升高,随着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形成,血镍可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微;张波;吕田;周旭晨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心力衰竭60例,心功能正常对照患者30例,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相关分析,并随访半年.结果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水平在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高于对照组(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88,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61,P<0.01);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大于1 mg/L病人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大于1 mg/L病人(P=0.039).结论 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早期的肾功能异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但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也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宁;熊华峰;刘怀昌;严俊儒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高血压肾损害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各30例,除给予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外,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 mg/d,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在给予缬沙坦80 mg/d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汀10 mg/d.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50 d肱动脉血压、血脂、肝功能、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结果 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缬沙坦组有明显下降(P<0.05),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仅有轻微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仅有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均降低,但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 单独使用缬沙坦或加用阿托伐汀均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联合用药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

  • 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周娜;肖学钧

    急性肾衰竭是心脏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综述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

  • 树突状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周茂亮;赵炎波

    树突状细胞是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自1995年于动脉中发现树突状细胞以来,对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很早期血管树突状细胞就被激活.部分细胞直接与T细胞聚集成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其他则移行至淋巴器官激活T细胞.内皮功能改变和血脂紊乱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近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在斑块不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作者:吴金香;沈立芳;吴丽红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室收治由胺碘酮所致的TDP 5例,现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 假性导尿在男性病人心脏介入术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作者:颜海莲;陈玉玲;温作珍;陆佩霞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手术已非常成熟,尽管如此,手术的时间仍难以预计.心脏介入手术检查时间一般仅需要20 min,但复杂病变的治疗时间需2 h或更长:经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行心脏介入手术,常规只需要局部麻醉,术前不用留置尿管.但对于长时间手术的病人,如何解决术中小便问题,我们不断地探讨,发现用无菌易拉口密封袋进行假性导尿,效果非常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戴丽群;唐月嫦;简莉琴;田飞燕;姜洪萍

    目的 探讨奥瑞姆(Orem)自护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行经皮冠心病介入术122例,按手术单双日分为奥瑞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奥瑞姆组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全过程.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结果 奥瑞姆组患者生活自理、舒适度显著提高,并发症、伤口出血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欧晓敏;肖大伟;黄伟哲;谢泽锋;郑育举

    目的 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8只,分为缺血对照组、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后恢复再灌注,观察冉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术后14 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3 d每组各取4只大鼠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 缺血促血小板牛成素治疗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和心肌型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也较缺血对照组减小,血流动力学情况则有明显的改善.且凋亡细胞数量也显著的减少.结论 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卢聪;朱平;吴若彬;王全兴;唐衣

    目的 采用小鼠清洁级近交系Balb/c和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同种、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间心脏移植.方法 在受体小鼠建立颈部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将供体小鼠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小鼠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进行端端吻合,移植后的心脏位于小鼠颈部.血流途径为:受体颈总动脉、供心主动脉、供心冠状动脉、供心冠状静脉、供心右心房、供心右心室、供心肺动脉、受体颈外静脉.供心处于无负荷搏动状态.结果 成功建立37对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37/45,82%).总手术时间为(64±9) min,供心缺血时间为(31±10) min.同种、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间心脏移植存活时间分别为:90 d以上,90 d以上和(6.8±1.2)d.结论 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经济、稳定性强、重复性好,是进行心脏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Balb/c和C57BL/6小鼠品系纯正,是进行心脏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理想组合.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蛋白双向电泳

    作者:杜于茜;余敏;陈君柱;王兴祥;李淑萍

    目的 分析氯沙坦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蛋白电泳结果.方法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氯沙坦干预后高血压大鼠肾的蛋白质,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制作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Imagemaster2D v5.0软件分析蛋白点.结果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氯沙坦干预后凝胶的平均蛋白点数分别为570±48和686±30.氯沙坦干预后有13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表达增强4个,表达降低4个,蛋白点消失5个.结论 氯沙坦作用于高血压大鼠后,肾组织蛋白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为进一步质谱分析奠定基础.

  • 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右冠状动脉开口完全闭塞病变1例

    作者:洪浪;王洪;尹秋林;李林锋;赖珩莉;陆林祥;李彬;黄勤;邱赟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2个月,加重10 d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高时达1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性压低0.05 mV.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0.70,室壁运动无明显异常.

  • 从循证医学看糖尿病与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复杂性

    作者:陈鲁原

    1988~1994第三次美国国家卫生及营养普查表明,60%~70%的糖尿病病人伴有高血压,持续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比例超过80%.而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研究(atherosclerosis risk incommunities study,ARIC)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4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的总病死率是非高血压的糖尿病人群的4~5倍,而脑卒中病死率几乎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倍.美国每年有284 000例糖尿病病人死亡,其中65%死于心血管病.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上一般采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和调脂治疗.心内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在降低心血管病事件方面,哪些处理策略更有价值?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钱明阳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胚胎心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左右心室间的异常交通,形成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根据VSD的部位及其与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毗邻关系,以膜部室间隔为中心,将VSD分成3种类型:①膜周部型:约占VSD 80%,分为流人道、小梁部和流出道型3个亚型:②室上嵴上型:约占VSD 18%,分为嵴内型和干下型两个亚型:③肌部型:约占VSD 2%,分为流人道型、流出道型和小梁部型3个亚型.

  • 冠心病的危险分层

    作者:杨丽霞

    冠心病的基础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在其进展过程中可因易损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的临床表现可以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也可以是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预后差异很大.根据冠心病预后的因素,综合临床资料判断预后,制定治疗策略,都涉及冠心病危险分层.本文分析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和总结专家的临床经验,谈谈冠心病的危险分层.

岭南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