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作者:王爱民;杨斌;刘巧;杨先旭

    患者男,58岁.左腹股沟反复起红斑、糜烂伴瘙痒8年,于2004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腹股沟出现红斑伴瘙痒,曾多次就医,以"湿疹"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外用,皮损可减轻,但易反复;随后皮损逐渐扩大,伴糜烂及渗出,但未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 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

    作者:鞠强;夏隆庆;孙建方;李仪芳;林彤

    报告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患者男,38岁.背部、肩部出现多发性扁平丘疹、结节及斑块8年.皮损为正常肤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胶原纤维变厚、增殖,弹性纤维减少.诊断为发疹性皮肤胶原瘤.

  • 面部双侧鲜红斑痣伴太田痣1例

    作者:万春雷;孙传寿;曾招林

    面部双侧同时出现鲜红斑痣及太田痣临床上并不多见.2003年10月我科诊治1例双侧颜面鲜红斑痣伴双侧太田痣患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鲜红斑 太田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1例

    作者:徐祖森;蔡华华

    报告Wiskott-Aldrich综合征1例.患儿男,出生54 d,全身皮肤出现红斑20余天,脱屑10余天入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异常;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液培养见肠球菌生长.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患儿出现惊厥,后死亡.

  • 早期先天性梅毒1例

    作者:谢火华

    患儿男,出生1d.系第1胎,胎龄35+5周,顺产娩出,无胎膜早破,出生时羊水清,无脐带绕颈,出生体重2.3kg.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136 次/min,呼吸68次/min,神清,反应好,哭声弱,呼吸略急促.

    关键词: 梅毒 先天性 早产儿
  • 类似红癣的花斑癣1例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患者男,38岁.左腋下有一边界清楚的淡红斑伴轻度瘙痒1年,于2004年3月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患病以来曾不规则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既往无系统性疾病.皮肤科检查:左腋下有一直径2 cm大的棕红色斑,边界清楚(图1),红斑上有细小而容易刮除的鳞屑.鳞屑经10%氢氧化钾溶液溶解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短杆状的菌丝和少量聚集的圆形孢子(图2),诊断为花斑癣.给予患者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每日2次,连续使用3周后电话随访,患者皮损已消退.3个月后再次随访,皮损无复发.

    关键词: 花斑癣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作者:单慧;劳力民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起源于真皮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作者:毕新岭;陈洁;阎明;顾军

    患者男,42岁.因发热17 d,头痛、呕吐10 d,于2004年8月11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患者于2004年7月23日外出旅游后出现咽痛、咳嗽、发热,体温38.5℃,7月28日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咽痛、咳嗽好转,但出现头胀痛,以双侧颞部为重,并出现2次非喷射性呕吐,未予以特殊处理.8月5日头痛、呕吐加重,出现烦躁,不能行走,8月11日在神经科诊治,给予降颅压、补液对症治疗.脑脊液检查抗酸杆菌抗体阴性,印度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图1),脑脊液真菌培养见隐球菌生长,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滴度为1:128,为进一步抗真菌治疗转入我科.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

    作者:刘越阳;张欣;童璐;李铁男;李冬梅

    患者女,36岁.因颜面、双上肢反复起红斑,伴关节疼痛6年,加重15 d,于2003年9月17日收入我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颜面、双上肢起红斑,伴四肢关节疼痛、脱发、发热;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ds)-DNA抗体阳性;尿蛋白(+++),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两次在我院住院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泥松1 mg/(kg·d)],并先后联合应用过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病情控制后给予泼尼松15 mg/d维持治疗.15 d前无明显诱因颜面皮损明显增多,四肢关节疼痛加重,遂来我科就诊.既往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史2年.

  • 血小板严重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吴国选;伍津津;吴先林;毕建军;沈利群

    患者女,19岁.因发热、颜面红斑、四肢乏力1周,于2003年4月2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四肢乏力,全身酸痛.面部出现红斑,呈片状,散在分布,直径1~3 cm,伴有轻度瘙痒,并逐渐扩大,呈对称性,日晒后皮损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青霉素、复方丹参等药物治疗(具体用量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口腔溃疡,伴疼痛,皮损进行性加重.手、足末端出现红斑、斑丘疹、紫癜、瘀斑,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SLE.

  • 先天性甲肥厚Ⅱ型一家系调查

    作者:齐焕英;邢玉梅;张建中

    先证者男,22岁.因全身囊肿伴趾甲增厚10年,于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发现20只甲均增厚,呈褐色.12岁左右发现面部出现粟粒大白色丘疹,不痛、不痒.2年后颈侧亦出现同样皮损.17岁时全身突发绿豆大高出皮面的白色丘疹和结节,质硬,渐增大成囊肿.6年前双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甲开始变薄,毛发正常,平素手、足多汗.父母非近亲结婚.

  • 丛状血管瘤1例

    作者:张贤

    患者女,16岁.左膝关节出现暗红色斑块伴疼痛6年,于2004年8月就诊.6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膝关节处有数个散在分布的粟粒大红斑,摩擦后有轻微刺痛感,未予诊治.皮损逐渐扩大、增多、隆起,并融合成斑块,斑块向外扩展,中央渐凹陷.皮损颜色渐演变成暗红色,有自发性疼痛,遇冷或局部摩擦可诱发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用过多种抗生素及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因无效而来我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血管瘤 丛状
  • 播散性表浅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1例

    作者:张大维;黄俊;王琳;李利

    患者女,38岁.20年前不明原因颜面部出现数个角化性环形皮损,呈浅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大,皮损数目逐渐增多,颜色也逐渐加深,且累及四肢,鼻梁部皮损部分融合,有时伴有轻度瘙痒.其母和一胞兄有同样皮损,分别于63岁、44岁死于肝癌.

  • 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例

    作者:郭汇生;辛崇美;任相录;杨鲲鹏

    患者女,57岁.因右小腿屈侧、臀部出现斑块伴瘙痒及轻度疼痛23年,于2003年11月来我院就诊.23年前患者右小腿、臀部等处皮肤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紫褐色斑疹,边缘隆起,质较硬,嗣后面部等处亦出现类似皮损.臀部、小腿处皮损逐渐扩大、融合,呈疣状增生,伴轻度瘙痒,坐时局部有压痛感.多次在外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斑块型
  • 奈韦拉平引起药疹8例

    作者:闫会文;伦文辉;刘彦春;杨民;徐克沂

    随着抗艾滋病规范化治疗的开展,由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正逐渐增多.我科自2003年3月开始使用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胶囊、奈韦拉平片(上海迪赛诺公司)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其中有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了由奈韦拉平片引起的药疹,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药疹 奈韦拉平
  • 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陈晓红;袁伟;张信江

    报告1例以皮肤肿瘤为首发表现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女,8岁.右侧鼻翼出现肿块3个月余,伴进行性增大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示局部淋巴结不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有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45RO(+),CD20、HMB45、CK、CD30和CD68均阴性,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 包皮汗管瘤2例

    作者:关杨;肖尹;纪华安;薛丑文;李鹏

    例1.男,26岁.包皮出现丘疹3个月,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04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包皮散在粟粒大红色丘疹,表面有光泽(图1).患者否认有非婚性生活史.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多数扩张的汗腺导管(图2),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汗管瘤.诊断为汗管瘤.

    关键词: 汗管瘤 阴茎
  • 面部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作者:许芸;李科;李慎秋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复发性破坏性皮肤溃疡,临床上较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脓皮病 坏疽性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

    作者:艾勇

    患者男,20岁.出生时即发现左面部有一浅褐色斑,右面部3枚淡红色斑,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左面部浅褐色斑表面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斑点,右侧面颊部红斑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褪色,无破溃和出血,无自觉症状,于2001年8月就诊于我科.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面部见一1.5 cm×3.0 cm大浅褐色斑,近椭圆形,境界清楚,斑片上散在数十个米粒大深褐色斑点,表面光滑,无鳞屑;右侧面颊见3枚大小不一淡红色不规则形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图1).根据左面部典型的色素性损害及右面部典型的血管性损害,诊断为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 小汗腺汗孔瘤1例

    作者:尚淑贤;吴信峰;林彤;吴小强;冯华;赵建斌;夏隆庆

    患者女,37岁.因左眼内眦下方暗红色肿块3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3日来我院就诊.3年前患者左眼内眦处出现一褐色斑,自用药水点涂(药名不详),效果不佳,皮损缓慢增大、隆起.近2个月皮损迅速增至鹅卵石大小,不痛不痒,无出血,遂于2004年9月28日入住我院外科治疗.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消瘦,睡眠、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精神、体力佳.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汗孔瘤 小汗腺
  • 婴儿带状疱疹1例

    作者:胡阳;孙越;王国江;张海清;朱光斗

    患儿男,10个月.其母诉10 d前患儿左手拇指指端红肿,逐渐加重,并出现脓疱.3 d前患儿左手及左侧胸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水疱,在外院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头孢呋辛等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04年6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患病后哭闹不止,不发热,睡眠、饮食、两便均正常.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正常.平时喜吮拇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未出过水痘.其母怀孕期间,以及家人近期均未患水痘和带状疱疹.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婴儿
  • 先天性甲肥厚Ⅰ型一家系调查

    作者:尤墩宇;李诚让;张广富

    报告先天性甲肥厚1个家系,2代共有3人患病,3例患者均有甲增厚、掌跖角化、掌跖多汗,局部摩擦可发生水疱和毛发稀疏等典型表现.先证者手、足背弥漫性角化过度,18只甲营养不良.

  • 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诱发红皮病2例

    作者:庞晓文;江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早期给予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疼痛和后遗神经痛,但笔者发现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和加重,并发展成红皮病,现报告2例.

  • 毛发红糠疹合并乙型肝炎1例

    作者:丁艳;肖嵘;李勇坚

    患者男,61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出现大片针头至粟粒大红色丘疹,质地较硬,上覆鳞屑,瘙痒甚.曾在外院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病情一度好转,但仍会复发,皮损渐波及双手臂、手背、双下肢及头皮,同时躯干及四肢出现大片红斑,表面脱屑,头皮有较多鳞屑,瘙痒剧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红皮病",予以维A酸类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于2004年6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丙氨酸转氨酶曾高达200 U/L,一直服用保肝药物,就诊前2个月复查丙氨酸转氨酶已降至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一家系调查

    作者:李诚让;朱文元

    报告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的一家系调查,该家系4代人中共有15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多数患者于10岁以后发病,表现为典型的屈侧色素沉着.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突向下延伸呈细丝状或棒状.

  • 斑痣和雀斑样痣伴蒙古斑1例

    作者:左亚刚

    患儿女,12岁.因腰背部、臀部褐青色斑12年,躯干、双上肢褐色斑点和斑片,左侧面部褐色斑点9年,于2004年8月27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腰骶部即有片状淡褐色青斑,无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颜色逐渐加深,且背部出现大片淡褐色斑,斑上散在米粒大褐色斑点,颜色逐渐加深,面积渐扩大,蔓延至双上肢.左侧面部亦出现米粒大褐色斑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发育和智力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双上肢、背部大片淡褐色斑,边界清楚,褐色斑上散在粟粒至绿豆大褐黑色斑,不高出皮面.右腰骶部、臀部大片褐青色斑(图1A、B),皮肤无萎缩,表面无毳毛.左侧面部数十个散在分布的粟粒大褐色斑点.诊断:①斑痣;②雀斑样痣;③蒙古斑.

    关键词: 蒙古斑 雀斑样
  • 非典型疣状皮肤结核1例

    作者:肖媛媛;王爱平;李若瑜;涂平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直接侵犯皮肤,或其他脏器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经血行或淋巴系统传播到皮肤组织引起的皮肤损害.笔者诊治1例被误诊为着色芽生菌病的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现报告如下.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作者:罗素菊;郑焱;张路坤;冯义国;彭振辉;王俊民;李政霄

    先证者女,19岁.因腰部、臀部、双下肢反复起水疱19年,加重1个月,于2004年10月13日至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数天脚趾出现一米粒大水疱,破溃后遗留糜烂面,数天后糜烂面干燥结痂,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后因走路摩擦或搔抓在摩擦部位反复起类似皮损,伴剧烈瘙痒,数日后能自愈,愈后局部遗留萎缩性瘢痕,皮损夏重冬轻.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1个月前搓澡后皮损加重,臀部、下肢出现成批水疱.

  • β-连环蛋白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殷河慧;廖文俊;高滢;高天文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25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皮损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2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作对照.结果:β-连环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皮损中异位表达率为92%,显著高于脂溢性角化病(55%)(P<0.05).结论:β-连环蛋白表达异常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无锡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胡燕;杨莉佳;戴迅毅;张海平;魏聆;华海康;戚稼;孙慧;郑渊;蒋屏东

    为了解无锡地区甲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笔者于2003年3月-2004年8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及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 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迁移研究

    作者:冯爱平;吴艳;刘志香;陈思远;连昕;涂亚庭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D62L、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分布及其在树突状细胞(DC)上的表达.方法:将MF皮损作冰冻切片,行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真皮及表皮内可见大量CLA、CD62L、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共刺激分子表达,CLA的表达细胞明显多于CD62L,由斑块期到肿瘤期,表皮内CLA表达数目明显减少,真皮中CLA、CD62L表达增强.CD83+DC能表达强的共刺激分子,在基底层、真皮和血管内可见CD83+DC表达CD62L,但未成熟DC常表达CLA.结论:MF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发生迁移,参与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 白介素-4、12和干扰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周平玉;熊思东;顾志英;阎春林;徐金华;陆海空;廖康煌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PBMC中的IL-4、12、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转阴情况.结果: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无明显相关性,IL-4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率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梅毒预后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 棘状角皮症

    作者:刘跃华;李远;方凯;马东来

    报告5例多发性棘状角皮症.患者的皮损直径均为0.5~2.0 mm,突出皮面1.0~4.0 mm的似棘状角化性突起主要分布于手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和界限清楚的角化不全柱,其下表皮凹陷,颗粒层变薄或正常,棘层肥厚,真皮无明显异常.超微结构显示角质层细胞内角质透明蛋白颗粒正常,角质微丝排列稍疏松.

    关键词: 角皮症 棘状
  • 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皮损中马拉色菌种的鉴定及其分布情况

    作者:张海平;陶诗沁;杨莉佳

    马拉色菌属是人和温血动物皮肤的常驻菌群之一,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及某些银屑病有关,近年来还有引起甲癣[1]和系统感染的报道.笔者以标准株作对照,用生理生化学和形态学方法对260株临床分离的马拉色菌进行分类和描述,并分析了各菌种在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的分布情况.

  • 槲皮素对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作者:周婧;栗玉珍;杨士华;于淞;赵育桢

    槲皮素(3,3',4',5,7-五羟基黄酮)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蔬菜、水果和植物中,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诸如抗氧化和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免疫功能,以及抗菌、抗病毒等作用[1].笔者主要观察槲皮素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以及经槲皮素作用后B16黑素瘤细胞中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的合成和活性.

  • 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超;冯捷;马慧群;唐智慧;田中伟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U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ACV)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1].内皮素(endothelins,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是两种相互拮抗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神经肽,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对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笔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ACV患者血浆中ET和CGRP水平,旨在探讨ET和CGRP在ACV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内皮素-1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黏附和移行及其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

    作者:马慧军;朱文元;王大光;岳学状;李诚让

    目的:体外研究内皮素-1(ET-1)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MC)黏附和移行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细胞骨架蛋白微丝、微管的形态影响.方法:3种浓度的ET-1作用体外纯化培养的人AMMC,观察其在细胞外基质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上的黏附,以及通过Boyden小室微孔滤膜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对AMMC分别进行罗丹明(红色)和异硫氰酸(绿色)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β微管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种浓度ET-1处理前后AMMC纤维型-肌动蛋白、β微管蛋白形态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促进了AMM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20 ng/mL ET-1作用明显(P<0.01),而200ng/mL时对细胞的黏附不继续增加.但对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上的黏附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ET-1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AMMC通过微孔滤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20 ng/mLET-1可明显促进AMMC胞质中束状应力纤维形成,并集中分布于细胞膜内侧,但对微管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ET-1在体外可以促进AMMC的黏附和移行,其作用可能与诱导束状应力纤维形成和促进其向细胞膜内侧分布有关.

  •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玲玲;闻卫兢;李福秋;刘晓明;王宝玺;朱学骏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临床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冷刺激试验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或瘙痒的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 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创面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惠斌;陈芳

    1997年6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控制血糖、联合整形手术治疗52例糖尿病足溃疡皮肤缺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溃疡 糖尿病 治疗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爱民;黎雯;王玲;杨斌;刘巧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治疗湿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湿疹 甘草酸苷
  • 微型毛胚自体移植治疗特殊部位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谢启旋;陈安丽;周紫莉;黄毅明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有效[1-3],但对发生在特殊部位(眉弓、睑缘、口周等)的白癜风,由于这些部位有毛发生长,皮肤易活动使移植表皮不易固定,皮片难以成活,手术成功率较低.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微型毛胚自体移植治疗特殊部位白癜风,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雪源;冯素英;弓娟琴;许常春;陈敏;宗文凯;贾虹;赵亮

    目的:评价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每日服用异维A酸(泰尔丝);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维胺酯,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治疗2、4、6周,对两组痤疮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皮脂溢出等评分比较.结果:试验组皮损的总评分差值从(0.216 6±0.129 1)分增至(6.246 9±1.182 6)分,对照组则从(0.129 0±0.319 1)分增至(5.629 7±1.448 9)分,两组间痤疮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18%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2.41%和82.75%,二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有23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1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好于维胺酯.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傅强;张秀春;李玉湘;杜丽霞

    笔者于2004年6月-2005年4月采用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8例慢性荨麻疹(不包括人工性及胆碱能性荨麻疹),现对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CD23和白介素-4水平检测

    作者:林能兴;连昕;黄长征;陈善娟;涂亚庭

    慢性荨麻疹患者T细胞功能存在异常,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白介素(IL)-4、sCD23及IgE的异常可能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有关.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是一种新型抗组胺药,我科于2004年1-12月采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sCD23、IL-4水平进行观察和检测,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石学波;周仁恩;赵一栋

    我科于2004年7-12月采用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环孢素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1例

    作者:王南;赵庆利;王慧明

    我科于2004年3月收治1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经阿维A、雷公藤多苷等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加用环孢素(cyclosporine A,CyA)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单纯性痒疹和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萍;赵琛;陈慧;连石;王培中;朱威;张军;赵宇

    我科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单纯性痒疹和慢性湿疹,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进展

    作者:朱振华;骆丹

    沙眼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殖健康,也是发展中国家患者致盲重要的病因.该文主要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尤其是核酸扩增技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感染 诊断
  • 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与皮肤病

    作者:李彦希;郭在培

    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同属多肽类物质,可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趋化炎性因子聚集,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其直接作用于微血管可引起血管扩张、血浆溢出;促进黑素细胞生成,刺激黑素颗粒转运等.这些过程与许多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 坏疽性脓皮病

    作者:顾有守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该文对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见异型、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复习.鉴于过去该病无诊断标准,其诊断一直沿用排除性诊断,故文中重点对该病的诊断进行阐述,并介绍新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脓皮病 坏疽性 诊断
  • 匐形性回状红斑

    作者:李丽;王宝玺;方凯

    患者男,48岁.主诉:躯干四肢皮损2年余.现病史:2年前患者因"颈椎痛、肩周炎"服用布洛芬(芬必得)及中药(具体成分不详)后,右足背出现红色斑点,伴右足疼痛,发热,体温39℃,咽痛,双侧扁桃体增大.用抗生素(药名不详)后热退,但皮损无好转,渐扩散,形成环状,其中央又出现环形红斑,排列成同心圆状.约20d,皮损自行消退,同时右足疼痛消失.嗣后躯干、四肢又出现类似皮损,微痒,病情经过与前类似.3个月后患者开始使用地塞米松5 mg/d,经治疗皮损完全消退,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半年后当地塞米松减至0.375 mg/d时,躯干、四肢又出现类似皮损,伴咽痛.行胸部、腹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曾先后或同时应用过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获得了一定效果,但皮损仍反复发作.自发病以来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红斑 回状 匐形性
  • 头孢呋辛钠诱发银屑病复发1例

    作者:赵淑肖;刘春平;陈强;金萌

    患者女,46岁.因躯干、四肢起红斑、鳞屑1个月,于2004年10月20日至我科就诊.1个月前患者躯干部出现红斑,表面有鳞屑,伴轻度瘙痒,皮损迅速波及四肢.发病前曾因"肾盂肾炎"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共10 d,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药疹",给予阿司咪唑(息斯敏)等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皮损、鳞屑仍增多.1周前外用复方酮康唑软膏(皮康王)后,鳞屑减少.发病1个月来,不断有新发皮疹.患者既往患有银屑病,病程20年,已缓解10个月.1年前曾因"泌尿系统感染",应用过氧氟沙星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其母患有银屑病.体格检查:躯干、四肢可见鳞屑性红斑,钱币大小,圆形或类圆形,其上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相邻皮损部分融合.头皮前发际处亦有类似皮损.手背部注射处有同形反应.诊断:寻常性银屑病.治疗:给予紫珠银屑胶囊及雷公藤多苷片口服,0.1%维A酸霜和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交替外用.1个月后躯干部皮损大部消退,双下肢及头部皮损仅部分消退.

    关键词: 银屑病 头孢呋辛钠
  • 孢子丝菌病1例

    作者:高晖;陈敬;张淑英;刘毅钧;李景云

    患者男,42岁,建筑工人.因右手背结节4个月,于2004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背出现1枚黄豆大结节,不痛不痒,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呈环形,边缘隆起,中央结痂.至入院前1个月,右臂又相继出现2枚类似结节,且进行性增大.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 小疱性类天疱疮

    作者:孙国钧

    1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全身出现粟粒及米粒大水疱伴瘙痒11个月,就诊于我科.患者于11个月前面部、胸部、背部出现粟粒及米粒大水疱,簇集或散在分布,伴瘙痒,并逐渐累及腹部、腰部、臀部及四肢.随之口腔上腭出现米粒大疼痛性水疱,曾服用过抗组胺药、抗生素治疗未见显著疗效.进食海鲜、麦食后皮损不增多.无腹泻和发热,无特殊用药史.患者平素体健,无肺结核和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正常,育一女,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亦无遗传性疾病史.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小疱性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