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癌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胞因子及硒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曙民;张春玲;李连青;韩存芝;荆洁线;朱庆义

    目的探讨多种病毒及支原体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胞因子和微量元素硒(Se)含量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75份非宫颈癌患者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R、TNF的含量;荧光光度技术检测血清中硒(Se)元素含量.结果在195份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中,病原微生物感染阳性者为166份(85.1%),其中16,18和35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60份(30.8%);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5份(2.6%);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60份(30.8%);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份(2.1%);EB病毒感染3份(1.5%);人巨细胞病毒感染6份(3.1%);沙眼衣原体感染11份(5.6%)和解脲支原体感染17份(8.7%).对照组75份正常宫颈组织中病原微生物感染阳性者为15份(20.0%),其中,16,18和35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份(4.0%);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份(6.7%);EB病毒感染1份(1.3%);沙眼衣原体感染3份(4.0%)和解脲支原体感染3份(4.0%).62份宫颈癌和36份正常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356.44 U/ml)和肿瘤坏死因子(=373.48 pg/ml)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硒含量(=0.058 mg/ml)比对照组水平低(P<0.05).结论山西宫颈癌的发病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尤其16,18和35型人乳头瘤病毒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较高,同时伴有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升高与硒元素的低下.

  • 共表达HPV16型E6和E7突变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免疫效果的观察

    作者:职慧军;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骆卫锋;梁雨;阮力

    目的构建用于子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E6和E7重组痘苗病毒实验性疫苗株,并对其抗肿瘤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共表达HPV16 E6和E7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该病毒免疫C57BL/6小鼠后,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PCR结果显示,重组病毒VmE6E7的TK基因内插入了分别由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H6和7.5 K表达的ME6和ME7-1基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rVmE6E7在C57BL/6小鼠体内可诱发E6和E7特异性抗体产生,被免疫小鼠能够抵抗HPV16 E6E7转化的同系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获得1株用于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实验疫苗株,为进一步研制人用HPV16型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 Nr-CWS对TC-1细胞致瘤作用的影响及抗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赵健;詹少兵;李雪倩;周玲;杨英捷;廖秦平

    目的 探讨Nr-CWS对含HPV16型病毒基因的TC-1细胞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对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的清除效果.方法 SCID小鼠分别注射TC-1细胞形成肿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60 μg/ml和120 μg/ml Nr-CWS,观察肿瘤生长的情况.临床选取45例单纯HPV感染者使用Nr-CWS 1个月、3个月后再次检测HPV,分析Nr-CWS对生殖道HPV感染的清除效果.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两组用药组的肿瘤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59.1%和84.2%;三组瘤重用秩和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实验结果显示用药后3个月HPV检测转阴23例(51.1%),型别减少9例(20%),无效13例(28.9%);治愈率与自然转阴率31%相比较,X2检验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r-CWS对HPV16型病毒基因的TC-1细胞荷瘤鼠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临床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 石家庄地区5092例女性HPV感染基因型分析

    作者:彭园园;赵丽娟;高虹;张艳华

    目的 探讨石家庄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09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亚型检测.结果 1902例患者感染HPV,总感染率为37.4%.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2.54%,居前5位的HPV基因亚型依次为HPV16、58、52、53和18.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1.67%,主要基因亚型为HPV6和11.单一感染1229例(24.1%),双重感染448例(8.8%),多重感染225例(4.4%).HPV感染以≤40岁的年轻女性为主(76.2%),≤25岁患者HPV感染率高(47.9%).结论 HPV16、HPV58、HPV52、HPV6和HPV53感染在石家庄地区为常见,总体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地域分布特点.

  • 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HPV16-E7重组痘苗病毒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骆卫锋;梁雨;阮力

    目的选出适合于治疗性疫苗研制的HPV16 E7突变基因.方法对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E7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所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达突变型ME7-1(24G26G)的重组痘苗病毒VmE7-1与表达野生型E7的VwE7相同,可诱发特异性抗体和CTL的产生,明显推迟成瘤时间并且保护部分小鼠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而表达突变型ME7-2(24G26G91G)的重组痘苗病毒VmE7-2免疫小鼠后难以有效的激发细胞免疫反应,在抗肿瘤移植实验中也不具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E7突变基因ME7-1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HPV16治疗性疫苗的研制.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锐;赵健;朱丽荣;尹玲;张岱;陶霞;温宏武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7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下行多点活检,并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析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15例CIN患者HPV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HPV16、58、52、33、31;CIN2+(包括CIN2/CIN3/原位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CIN2+)患者中前五位依次是HPVI6、58、33、52、31;其中CIN2+中细胞学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患者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33和18型阳性致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031(P=0.000)、2.375 (P=0.000)和1.598(P =0.027).宫颈脱落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伴随HPV16、58型阳性,发生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139(P=0.000)和2.096(P=0.025).宫颈脱落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伴随HPV16、33、52型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774(P =0.000)、3.368(P =0.000)和1.747(P=0.034).结论 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指导细胞学阴性、ASCUS和LSIL患者临床处理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当HPV16型阳性时.

  • 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健;杜海军;廖秦平

    目的 探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La细胞,并将细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加入Nr-CWS的终浓度值至3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利用MTT法分别于24 h~120 h(1~5 d)检测细胞活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生长差异.加药7 d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处于周期各时相的比例,比较两组细胞DNA合成差异.同时进行Scid鼠体内抑瘤实验,将HeLa细胞接种Scid小鼠皮下,待呈现肉眼可见肿块后,按临床剂量在研究组肿瘤部位注射Nr-CWS,对照组注入等量PBS,比较Nr-CWS对HeLa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比较显示:两组在不同时间点A490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抑制HeLa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中,研究组中处于静止期(G0~G1)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增殖期(S+G2~M)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研究组肿块体积和重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有抑制作用.

  • 人乳头瘤病毒18型融合蛋白和重组痘苗病毒联合免疫的效果评价

    作者:赵莉;任皎;冯靖;庞正;黄盼盼;赵颖;谭文杰;阮力;田厚文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HPV18)融合蛋白和重组痘苗病毒联合免疫诱发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水平.方法 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HPV18L231-600E7E6融合蛋白与表达HPVI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rVV18E7E6)联合免疫C57BL/6小鼠,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ELISA和假病毒中和实验分别对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组诱发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进行评价.结果 HPV18L231-600E7E6融合蛋白/CpG佐剂初免、重组痘苗病毒rVV18E7E6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方式可以诱发小鼠产生强水平的T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并能检测到低水平中和抗体.结论 以HPV18L231-600E7E6/CpG初免、重组痘苗病毒rVV18E7E6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策略诱导了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可作为治疗HPV18型慢性感染和宫颈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候选疫苗.

  • 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研究

    作者:李玮;吕杰强;鲁意

    目的 研究HPV混合感染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近五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病理学检查且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的女性患者,提取样本的DNA,PCR检测HPV的基因分型.结果 在收集的1325例患者中共有755例患者(56.98%)感染HPV,其中非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中有154例(37.84%),低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中有152例(47.64%),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中有270例(64.28%),宫颈癌患者全部感染(100%);在所有感染HPV的患者中,HPV16型为常见,之后依次是18型,68型和58型;其中有42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约占总感染人数的56.03%,其中HPV16型和HPV68型混合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的提高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率.结论 HPV的混合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紧密相关,其中HPV16型和HPV68型可以显著的增加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基因突变体表达蛋白的稳定性和抗原性分析

    作者:职慧军;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骆卫锋;梁雨;阮力

    目的筛选适合于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制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定点诱变技术对E6和E7基因进行改造,得到几种E6和E7基因的突变体;构建成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E6与E7的重组痘苗病毒,对这些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E6和E7蛋白的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E6蛋白第50位氨基酸的突变、E7蛋白第24和26位氨基酸的突变都不影响蛋白的稳定性和抗原性,但E7蛋白第91位氨基酸的突变使E7蛋白的稳定性和抗原性大大减弱.结论证实了E7蛋白C-末端的锌指结构对E7蛋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 人乳头状瘤病毒 L1壳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家良;陈文虎;孙爱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L1壳蛋白表达对宫颈病变的进展及宫颈癌的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共259例,根据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结果不同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103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9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3例和鳞状细胞癌(SCC)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23种亚型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1壳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PCR和L1壳蛋白表达结果均呈阴性。病例组NILM、ASC、LSIL、HSIL和SCC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23.3%、69.2%、83.3%、87.0%和100%,HPV-PCR阳性上述患者高危型 HPV ( HR-HPV )的构成比分别为79.2%、92.1%、96.7%、100%和100%。NILM、ASC、LSIL、HSIL 和 SCC 患者 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31.9%、63.8%、17.4%和0%。结论随宫颈病变的进展HPV感染率和HR-HPV构成比升高,提示本地区HPV感染率和HR-HPV构成比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密切相关。 L1壳蛋白检测阳性率随病变早期表达呈上升趋势,晚期呈明显下降,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随访指标。

  • 宫颈癌组织中eIF-4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郑婷华;华王茜;杨小杰;韩炜;周钰昆;郑韦

    目的 分析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IF-4A在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本科2012年2月~2015年3月行手术治疗或行病理活检后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患者8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Ⅱ级及Ⅲ级)4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级)40例,以及本科相同时间段子宫肌瘤患者经全子宫切除术、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eIF-4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不同级别的宫颈内瘤变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的病理及临床分级、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eIF-4A蛋白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0.0%)、CIN Ⅰ(52.5%)、CIN Ⅱ和Ⅲ(77.5%)、宫颈鳞癌组织(81.8%),其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递增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74,P<0.05),其线性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 =65.810,P<0.05).eIF-4A蛋白表达在CIN Ⅱ和Ⅲ期组织与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2,P>0.05).eIF-4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无关(x2=0.779,P=0.377);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有关(x2=8.042,P=0.018);与其临床分期有关(x2=6.765,P=0.009).结论 eIF-4A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在宫颈癌起始过程即发挥了作用.

  • 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hTERT、p21waf1和Ki67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赵富玺;孙瑞芳;王晋芬;陈向伟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与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在130例宫颈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1)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及hTERT、Ki67表达在CINⅡ~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O.05),浸润癌也显著高于CIN(P均<0.05),CIN三级之间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p21wafl仅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HPV16感染及Ki67表达与hTERT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r=0.339;P<0.05,r=0.398);HPV16感染、hTERT及Ki67表达与p21wafl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r=-0.337;P<0.05,r=-0.248;P<0.05,r=-0.446);HPV16感染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任茁;吴宏伟;宋杰

    目的 对北京15例宫颈癌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和E7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E6和E7基因突变特征,并探讨宫颈癌病变中HPV16的感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HPVl6型E6和E7基因扩增引物,采用PCR法扩增15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和E7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进行序列测定.通过Sequencer、Bioedit、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E6和E7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15例宫颈癌中8例鳞癌检出E6和E7基因,检出率为8/15.2例腺癌、1例腺鳞癌和其他4例鳞癌中均未检出HPV16 E6E7 DNA.8例鳞癌中的4例检出的HPVl6为亚洲类似株,在E6基因178位(T→G,D25E)和E7基因647位(A→G,N29S)发生突变;另外4例为欧洲类似株,其中1例(BJ16)的HPV16在E6基因335位点发生突变(C→T,H78Y).结论 HPV16是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宫颈鳞状细胞癌HPV16感染的发生频率较腺癌和腺鳞癌高;E6基因178位点可能是区分亚洲株和欧洲株的重要位点;E6基因178位点和E7基因647位点是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可能导致HPV16致癌能力发生改变.

  • 宫颈透明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作者:郭一帆;刘爱军;王晓莉;吴晓舟;宋磊;刘宏图

    目的 探讨宫颈透明细胞癌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 提取1例37岁宫颈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蜡块中的DNA,通过巢式PCR方法检测其中HPV感染情况.结果 该患者肿瘤切除组织高危型HPV18型阳性.结论 利用巢式PCR方法分型检测宫颈透明细胞癌中的高危型HPV型别,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均较高.

  • 表达HPV18E7E6的重组痘苗病毒构建及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莉;任皎;冯靖;高见;张卉;田厚文;阮力

    目的 构建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对E7E6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去除了转化活性的HPV18E6、E7基因融合,插入痘苗病毒重组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表达HPV18E7E6的重组痘苗病毒,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构建了表达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PCR鉴定及测序表明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相符,正确插入到痘苗病毒TK区域;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免疫后的小鼠可产生E6、E7特异性抗体,但ELISPOT没检测到E7肽库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分泌IFN-丫的阳性反应.结论 构建了一株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可以有效诱发小鼠产生针对E6、E7的体液免疫,但不能诱发产生相应的细胞免疫,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动物模型中HPV18E6E7的细胞免疫特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 单一时间点HC2-HPV-DNA和HPV E6/E7mRNA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文波;姜智南;陈顺美;覃世榕;赵玲军;杨海涛;施丹华;陈雪梅

    目的 研究在单一时间点上的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及HC2-HPV-DNA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就诊的130例患者进行HPV E6/E7 mRNA与HC2-HPV-DNA检测.以TCT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方法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效能.结果 HC2-HPV-DNA检测阳性检出率82.3%(107/130),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检出率40.0%(52/130),两种方法在阳性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5).HC2-HPV-DNA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22.1%、阳性预测值为37.4%、阴性预测值为82.6%;HPV E6/E7mRNA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为65.9%、特异性为73.3%、阳性预测值为55.8%、阴性预测值为80.8%.结论 在单一时间点的宫颈癌筛查中结合HC2-HPV-DNA检测和HPV E6/E7 mRNA检测更具有潜在价值.

  • 1448例妇科患者HPV感染型别分布及临床分析

    作者:方玉才;王秋英;杨燕飞;高晓磊

    目的 分析女性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各年龄段的关系及常见亚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女性HPV 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1448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1448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531例,总阳性率为36.7%,其中高危型HPV468例,占感染率88%,低危型HPV63例,占感染率12%,混合感染HPV122例,占感染率23%,HPV基因型单一感染为77.2%,二重感染为17.9%,三重感染为3.6%,四重感染为1.5%.高危型中未检出HPV35、73、83、MM4型,低危型中未检出HPV43、44型.患者其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58、16、52、33、18、31、53、68、66、51、39、56和59型,低危型依次为HPV 11、6、42型.不同年龄组中HPV感染高峰在50 ~59岁和60 ~69岁这两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78.9%和73.7%.结论 HPV感染型别普遍化,各年龄段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前后及>50岁的妇女更应予以重视,对阳性患者要加强定期随访,HPV基因分型及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合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作者:孙笑非;顾依群;王爱春;王军;谢俊玲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TCT阳性诊断的患者,根据知情同意及自愿的原则,筛选其中HR-HPV检测结果完整,并同时于阴道镜下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共3197例,比较分析HR-HPV检测、T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 入选的3197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慢性炎症占58.6%;湿疣或CIN Ⅰ级占26.1%;CINⅡ-Ⅲ级占14.1%;浸润性癌1.2%;TCT诊断阳性病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ASC-US 21.2%,ASC-H28.6%,LSIL39.6%,HSIL56.2%,宫颈癌72.4%;TCT诊断阳性的病例中,HR-HPV检测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HR-HPV感染率随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显著升高(x趋势=292.354,P=0.000<0.05);随着TCT诊断级别的升高,HR-HPV阳性率显著上升(x2趋势=144.113,P=0.000 <0.05).结论 TCT能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但由于低度宫颈病变的灵敏度较低,会造成一部分漏诊情况的发生.HR-HPV检测与TCT联合能够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 基于分子进化方法研究HPV与子宫颈癌相互关系

    作者:王茜;武兴;毛秀丽;高德红;闫瑞

    目的 阐述不同类型HPV与子宫颈癌的关系,对潜在高危型HPV做出预测,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NCBI等数据库下载已发表的131种不同基因型的HPV序列,构建出HPV基因序列数据集.应用MEGA软件的neighbor-joining法对HPV全基因组及各基因片段数据集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构建出系统亲缘进化树.结果 目前全球HPV根据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可以分为五大类,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型HPV高度聚集在一起.黏膜亲和型HPV各基因片段分析显示,以E6、E7基因区域构建的进化树更接近于全基因组进化树的分布.预测了HPV26、34、53、66、67、97对宫颈癌的发生有潜在危险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不同亚型HPV的数据集,根据分子进化方法分析得到的HPV亲缘性与子宫颈癌的关系与临床相一致,为宫颈癌相关HPV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4109 条记录 6/206 页 « 12345678...20520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