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吸入混合酸雾中毒死亡一例

    作者:林洁;杨国瑾

    患者男,44岁,在某铜材公司从事酸洗工作.2006年11月14日上午9时多患者在进行铜丝酸洗作业时,挂钩上的铜丝断裂,致捆扎的铜丝掉入酸洗池内.

  • 长期接触小剂量酸雾的作业人员健康调查

    作者:郭亮;杨红霞;孙建娅

    目的 了解某冶金行业酸洗等工种接触酸雾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钢铁企业2001-2004年车间工作场所的H2SO4、HCl、HNO3、HF进行监测,并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除H2SO4的2001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各年度的各种酸雾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各工种作业人员牙齿酸蚀症检出率28.53%,且以酸洗工(34.84%)和蒸馏工(28.75%)检出率较高,与辅助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均值以酸洗工、防腐工较高,与蒸馏工和辅助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酸雾可引起作业人员牙齿酸蚀症和鼻甲肥厚,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并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必要.

  • 湖北省电力公司变电站蓄电池室作业人员肺功能及牙酸蚀病等口腔疾患的调查

    作者:毕成琼;罗磊;刘克俭;王全胜;刘富强;金彦

    目的 调查分析变电站蓄电池室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及牙酸蚀病等口腔疾患,为制定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4-2015年,随机抽取湖北省电力公司26所变电站蓄电池室,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与检测,并对295名蓄电池室作业人员和153名办公室人员进行健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各变电站蓄电池室平均酸雾质量浓度为(0.537±0.317) mg/m3,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2 mg/m3);相比偶尔和从不佩戴口罩者,蓄电池室经常佩戴口罩的作业人员呼吸道症状和牙痛、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均较低;蓄电池室作业人员整体牙龈炎、龋齿和牙齿松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人员的牙酸蚀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FVC、FEV l%和MMEF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电站蓄电池室作业人员长期接触低质量浓度酸雾,对呼吸道有慢性刺激作用,牙酸蚀病及鼻咽口腔疾患发生率增高.建议企业应注重应用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监控管理系统,尽量降低空气中酸雾质量浓度和人员接触时间,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佩戴的管理.

  • 奶粉中蛋白质样品消化方法的改进

    作者:杨翠英;王小杰;杨增;石磊泰

    蛋白质样品消化是奶粉样品检测的关键环节,国标法采用凯氏定氮瓶消化样品,取样量、试剂消耗量均较大,所需时间长(1个样品近5 h),消化过程产生的酸雾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本文采用测砷瓶加回流管在电热板上砂浴消化样品,可减少取样量,克服凯氏定氮瓶样品消化的不足,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现报告如下.

  • 职业性酸雾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邓蕾

    目的:研究总结职业性接触酸雾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方法:抽取我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某电镀液工厂职工3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职工接触酸雾作业时间分为,研究组150例接触酸雾时间超过1年,对照组150例接触酸雾时间不足6个月,比较体检项目中牙酸腐蚀和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牙酸腐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检查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性酸雾接触会引发接触人员牙齿、肺功能等遭到损伤,需要加强工人职业防护.

  • 某民营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作者:李明;王建华;李倩;李树青

    目的 调查某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提出建议.方法 依据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采用定量分级法、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结果 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率51.85%,噪声超标率46.16%,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酸雾和噪声.部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后期应关注工艺设备的改进,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 一起急性氢氟酸中毒调查

    作者:徐卫良;何一专;陈平良;罗进斌;羊涛;马福云

    2004年5月6日上午9时,我市某化工厂F22车间F236工段在停产检修过程中,管道意外发生高浓度(99%)氟化氢喷泄,人员在撤退过程中接触大量氟化氢酸雾,发生一起氢氟酸双眼、头面灼伤合并急性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 一氧化氮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

    以前,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气体,因为它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之一,能损害人和动物的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可造成酸雾和化学烟雾.但是,自1987年"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被证实为和NO同质以后,人们对NO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对NO的研究也因此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点,1992年,美国杂志将它评为年度分子.十余年来的研究表明,NO不但具有独特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理和临床作用.

  • 职业接触酸雾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李敏;张丽华;黄丽蓉;梁晓阳;何振锋

    目的 探讨职业接触酸雾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为保护职业接触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省某电镀液生产工厂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氯化钡比色法检测车间硫酸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采用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盐酸浓度,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三氧化铬(接Cr计)TWA.接触组为接触酸时间1年以上的某电渡液生产工人275名,并选择同厂工龄1年以上的非职业性接触酸人员98名为对照组,按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比较2组的健康状况.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盐酸、三氧化铬水平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接触组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等阳性体征发生率及肺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牙酸蚀、牙齿结石、牙龈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即使工作场所酸雾的水平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也会对接触者呼吸道、眼、牙齿等造成损害,应加强防护措施.

  • 微波消解法测定化妆品中砷

    作者:何越菲

    砷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比色法、原子荧光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等,但消解方法比较传统,都采用湿式消解,干灰化的方法 [1], 费时、费电、试剂消耗大、酸雾重.近年兴起的微波消解在样品前处理中以快速、分解完全、元素无挥发损失、酸消耗少、较少污染环境等优点,日益受到实验工作者的青睐 [2]. 本文报道用梯度升压微波消解样品,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砷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