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改进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远玲;张秋蓉

    目的:观察持续改进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23例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29例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持续改进护理前后护理人员PICC相关知识及处理能力改进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感染发生率。结果持续改进护理实施后,本院肿瘤科护士PICC理论知识及感染处理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PICC感染发生率为13.82%,观察组PICC感染发生率为3.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应用持续改进护理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和消除护理不当导致的 PICC相关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 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作者:杨云容

    隆德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顺利通过自治区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的靓点,受到评审者的高度称赞.其管理措施:(1)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对各医院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进行补充和调整,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三级管理体系上下互动,层层把关,确保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效实施.(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特别是岗前教育,使之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并积极监督、检查和指导.

  • 产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作者:吕春华;张桂云

    为提升产科感染质量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检查、督导为契机,采用卫生部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的方法,达到提高产科医院感染管理目的.1健金组织机构建立院科两级负责制,建立责任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并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 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作者:任爱兰

    为提高医院门诊输液室感染质量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检查、督导为手段,采用卫生部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的方法,达到提高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目的.1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医院感染部门和科室两级负责制,并根据输液室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逐项实施.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赵晓利;刘建芳;里焱

    目的 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与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时监测、改进,CAUTI感染率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16.81‰降低至2011年第一~三季度的10.85‰、10.32‰、10.28‰,呈持续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结论 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ICU的CAUTI发生率.

  • JCI评审中感染控制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

    作者:李运萍;潘丽杰;肖红;周文莉;董颖;王俐;于国平

    目的 JCI认证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引入JCI评审标准,创造有利于患者安全的文化,降低患者和员工医院感染的风险,持续改进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使感染控制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法 引用JCI评审标准感染预防与控制(PCI)章节和相关章节中的标准、衡量要素,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文件和所有工作流程,医院形成了质量体系定期自我评估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培训JCI标准内涵,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感染控制优先监测项目进行持续改进,以先进的感染控制理念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一次通过JCI评审,医院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品质得以提高,员工感染控制意识得到增强;通过不断地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手卫生依从率得到提升;感染控制质量持续改进、螺旋式提高;完善的质量持续改进框架引导流程的改进,对持续降低存在于临床过程和医疗环境中感染的风险因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JCI标准是一套结构完整且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使每例患者获得清洁、安全、受关注、受尊重和感到满意的服务,使就医群体和社会公众对医院关心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信任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医疗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 实施过程控制持续改进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顾萍;袁咏梅;丁晓萍;鲁菊英;张燕萍;许波银;姜燕南

    目的 为了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探索ICU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以ICU感染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质控点,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实施早期目标干预.结果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过程管理模式的实施,持续改进了ICU医院感染管理内涵质量,使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由2004年的87.2%上升至2006年的95.3%,降低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过程管理模式是预防为主的、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方法.

  • 品管圈活动在刮宫吸引管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作者:徐嬉平

    目的 调查分析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改善刮宫吸引管清洗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清洗合格率.方法 建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刮宫吸引管清洗流程进行改善,并计算施行品管圈活动前后清洗合格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前后,刮宫吸引管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7.3%和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施行品管圈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管腔器械刮宫吸引管的清洗质量.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作者: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秦建;翟智超;董海蛟;王聪

    目的 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CSSD质量管理,保证无菌物品供应零缺陷.方法 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责任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设定质控重点,制定PDCA循环改进方案,将2011年1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PDCA组,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对照组,每组各96份资料,对两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监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呼吸管路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分别为99.0%、95.5%、98.0%、97.5%、97.0%、l00.0%,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改进,CSSD人员整体素质、服务品质、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大幅提高.

  • 医学生实习期职业暴露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武文青

    目的 凋查医学生职业暴露的分布情况,提升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 应用TQM理论和方法,针对要因制定一系列对策,通过培训和行为干预,逐步提高实习医学生职业暴露知识,减少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医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4.44%上升至于预后的82.25%,锐器伤发生率由28.02%降低至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医院实习的医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和持续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医学生职业暴露发生.

  • 消毒隔离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于萍;杨金玲;曾慧韵

    目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促进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方法利用健全的护理质控网络,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按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结果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了实处. 结论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是做好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关键.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的探讨

    作者:殷积美;LIU Bing-rong;刘巍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在监控管理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达到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目的.方法 查找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每个环节问题,分析影响清洗消毒效果的原因;制定落实持续改进在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具体措施;修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加强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结果 在监控管理中认真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内镜监测灭菌生长均达到合格的标准,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 持续改进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越巍;李静;胡爱香;石月欣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回顾,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化建设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感染控制历史传承的回顾,逐步确立“全院协作,共控院感”的工作愿景,设置医院感染徽志,树立工作目标和方针,创办《天坛医院感染通讯》和《简报》,创建了天坛感控的品牌;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大力提倡引领的文化、激励的文化、服务的文化。结果通过“天坛感染控制宣传周”,评选“院感之星”等活动,树立天坛医院感染控制的文化内涵;用甘特图进行工作管理,通过网络培训普及知识;在工作方法上引入多元文化,以院感历史、专题集邮和摄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专题网页、公邮、二维码等多种途径和科室沟通;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专科化之路,让医院感染问题来自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结论经过医院感染文化建设,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 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陈家琴;戴瑞如;赵晓燕;严爱芳;袁咏梅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持续改进手卫生状况.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改进,共调查医护人员185人,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洗手及手消毒操作和洗手依从性,将结果录入Excel 2003数据库中,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普外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从实施前的55.67%、61.19%、38.82%上升至实施后的95.97%、97.41%、90.55%,实施前后的手卫生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管理的成效分析及持续改进研究

    作者:周歧骥;周惠芳;韦贤;刘承统;何思陆

    目的 探讨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与持续改进情况,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6月(整治前)、2012年7-12月(整治后)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持续改进阶段)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措施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品种数由98种下降至49种;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整治前22.90%、4.21%、65.46%、43.56%、75.19 DDDs/100人天下降到整治后17.30%、1.78%、52.80%、26.73%、46.38DDDs/100人天,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持续改进阶段各项干预指标及门诊用药情况保持良好,但住院使用强度及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仍小有波动.结论 专项整治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临床持续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石月欣;张越巍;程石;周末;蔡卫新;胡爱香;陈贵鹏;李静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通过多重手段的科学管理,使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概念更加清晰,终使医院医疗废物的产生数量更加合理,以达到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的准确性,通过动态监测并发布各部门每月医疗废物清运数量的方式,使各部门及时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2012年7-12月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1年相比下降20.0%,2012年全年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1年相比下降5.8%,2013年全年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2年相比下降10.0%。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管理;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疗废物的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 信息化管理对医院感染上报依从性的持续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伦志坚;梁玉婵;朱洁梅;林穗卿;赵擎宇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专业化公司开发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系统,自动收集防治中心各信息系统的医院感染相关资料,在临床医师端口和医院感染管理端口进行医院感染病例预警,实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审核信息化;同时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制度方面进行相应的更新,将改进后2013年9月-2014年2月与改进前的2012年9月-2013年2月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同期比较,两组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前出院患者26908例,医院感染228例,感染率0.8%,改进后出院患者20760例,医院感染125例,感染率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院感染漏报率改进前为10.40%、改进后为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干预方便了医师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使医院感染管理科与临床医师的交流更加畅通,改善了临床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依从性,但其效能的大程度发挥需要结合相关行政制度尤其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应更新与改进和落实。

  • 定量检测HBV-DNA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李承彬;彭长华;欧阳耀灵

    目的 提高定量检测HBV-DNA质量控制的水平.方法 根据室间质评成绩,论证质量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检验过程进行分析,提出误差源;结合过往室内质控数据从理论上寻找主要误差源;进行比对实验,寻找现实主要误差源及改进的操作方法;确认改进的操作方法.结果 提出了4个主要的误差源,实际存在2个主要误差源;通过改进操作,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CV)由改进前平均9.3%下降为3.3%,室间质评成绩也大幅提高.结论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定量检测HBV-DNA检验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提高.

  • 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作用

    作者:潘文彦;徐建鸣;郑业伟;朱晓玲;张琦;胡必杰;高晓东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IC 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建立IC U患者多药耐药菌预警制度,对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报、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并实施。结果通过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风险预警制度,2013年7月起医院多药耐药菌预防实施对象由2种增至5种,护士对多药耐药菌预防知识知晓率由26.60%增至99.28%,有效预防64.86%预警对象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完善护理部多药耐药菌培训与考核制度。结论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风险预警制度有助于护理人员识别与应对多药耐药菌易感患者,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洁;谈夏阳;刘云娥;檀丽冰;卢敬钗;宋卜;董海铰;郭甲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加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再生无菌器械包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工作中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中采用 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与新的统计技术工具,使活动的全过程在PDC A循环中得到优化。结果再生无菌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由改进前的1.26%降低至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科室满意度由84.78%提高至97.8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了无菌物品不合格率,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工作现场管理水平以及团队的凝聚力。

974 条记录 10/49 页 « 12...78910111213...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