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疗效比较

    作者:陈丽莉

    目的 比较定时定量气道内间断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等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6月入住我院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此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对照组用气管内定时定量间断湿化法,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做统计学分析.根据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疗效结果,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的例数为0例,而对照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总例数为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气管内间断湿化法.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微泵持续湿化的护理

    作者:曹红梅;丁昌兰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与间断湿化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气管内间断滴注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湿化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性气管内湿化.

  •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田景华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气管切开息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法.结果:试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痰培养阳性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以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及肺感染的发生.

  •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巫瑞;李晓军;李小妹;冯思芳;尚东;邱丽;王改平;严馨;吴娟宁;杨娟

    目的:良好的气道护理是安全有效人工气道治疗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设计比较微量注射泵持续和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护理对收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care unit ,RCU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收住该院RCU的AR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二组,即持续湿化组和间断湿化组。持续湿化组中,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向气管导管内注入湿化液5~10ml/h。间断湿化组中,手工注射湿化液3~5ml ,1次/1~2h。每日由独立研究护士直接观察气道湿化效果、送检痰培养以及统计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气道护理费用。结果二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湿化组的日均吸痰量和次数明显低于间断湿化组,气道湿化良好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间断湿化组。二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湿化组在拔管时间日均气道护理时间以及日均气道护理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组。结论应用微量泵可明显改善RCU中ARF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并减少气道护理负担。

  • 智能输液控制器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作者:张红;田敏;侯凤珍;刘荣霞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更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方法 将110例呼吸衰竭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具有加温控速功能的智能输液控制器持续滴入0.45%氯化钠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2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智能输液控制器湿化气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间断湿化法,同时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 微量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唐丽红

    目的 比较气管内微泵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60例气管切开患者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60例气管内间断滴注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湿化果优子传统的问断性气管内湿化.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比较应用体会

    作者:雷美兰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将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法.结果:通过对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实验组在形成痰痴、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痰培养阳性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痰痴形成、气道出血及肺感染的发生.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孔响方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1].我科于1997年1月~2004年4月对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湿化2种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作者:吴玲;武冬冬;朱洁;倪明珠;高国昀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某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液泵持续呼吸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冯献凤;单长春

    将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气管切开后,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持续与间断湿化气道40例效果比较

    作者:孙竹珍;周丽华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40例大面积烧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在术后湿化气道时分别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和注射器间断湿化两种方法.现将气道湿化效果观察对比报告如下.

  • 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赵玉萍;张继敏;李学美

    目的:研究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与传统间断湿化法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间断湿化法.结论:与传统间断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使痰量减少,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比较

    作者:陈晓艳;曹玲;仲悦萍

    目的 比较间断氧气雾化法、持续氧气雾化法、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37例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B组42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法,C组41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法.比较三组患者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湿化满意率及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A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0.012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效果较好,可保证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氧气雾化法次之,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相对较差.

  • 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效果比较

    作者:姜英

    目的比较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0例气管切开病人应用输液管持续湿化,对照组50例用气管内间断湿化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管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莫锦萍;谢春雷;李春霞;黄维明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 气管切开后镇痛泵持续与间断湿化效果比较

    作者:崔彩萍;廖婵娟;卢卫宁

    目的 4040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 效果.方法40将6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为注射器间断推注法湿化,观察组32例为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滴注湿化法.结果40两组湿化效果比较,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40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滴注湿化法可明显减少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 发生,省时省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作者:芦良花;孙明明;孟辉

    目的比较间断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临床效果.方法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两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从四方面比较,持续性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方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间断湿化法.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何秀琳;何艳红;王丽萍;段伟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

  • 两种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术后初期病人的影响

    作者:范仉金;张超;张芳;徐建梅

    目的:探讨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后初期病人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将气管切开病人3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9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入气道湿化,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方法湿化即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术后第一、三、五天分泌物粘度,吸痰频率以及第七天继发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湿化效果理想,未发现痰痂,对照组痰液粘稠并发现4例痰痂;吸痰频率第一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天开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继发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0,对照组为11.11%.结论:气管切开初期宜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以减少肺部感染,避免痰痂形成,保证病人安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