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分平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使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痰或痰液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起的气道堵塞,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 两种湿化液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童柳

    人工气道建立以后,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导致支气管内的粘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作用减弱.因此气道湿化很重要,而气道湿化中选用不同湿化液效果也大不相同.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液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的80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0.45%氯化钠溶液湿化组(观察组)和0.9%氯化钠溶液湿化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液和相同气道湿化方法及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效果优于0.9%氯化钠溶液湿化组,因为0.9%氯化钠溶液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1]而0.45%氯化钠溶液吸入后,对气道无刺激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0.9%氯化钠溶液湿化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文娟;时兢

    目的:观察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人工气道,对照组采用间断注入湿化法,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气道安全可靠,建议推广应用.

  • 气管切开及气道的湿化、吸痰护理

    作者:付丽娜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 气管切开方法采用正规的气管切开.操作方法:皮肤取纵形切口,需要辅助呼吸者切开后气管内放入硅胶带气囊套管.从气管套管内给氧,并给予气道湿化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

    作者:刘旭

    目的:比较间断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湿化、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法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间断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湿化、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结果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出现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

  • 机械加温湿化器在非机械通气下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

    作者:曾碰华;王芬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湿化器在非机械通气下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机械加温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2012年5月~10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面罩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呛咳、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明显低干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械加温湿化器在非机械通气下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中提高了气道的湿化效果,使痰液黏稠度较稀薄,减少了患者的刺激性呛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 探究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作者:周双双

    目的:探究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更优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到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率为0,而对照组感染率为40%.结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作者:吴霞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循证护理理论解决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佳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无气道痰痂现象发生,对气道无刺激.结论: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经济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气道湿化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方法

    作者:许琼

    保持通畅的气道是通气和氧合支持的基本前提,建立人工气道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人工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温化和湿化,能保证人工气道的通畅.本文就人工气道的几种传统湿化方法与加热湿化器电热恒温湿化装置与文丘里面罩结合使用作以综述.

  •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效果

    作者:张东红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率、痰液黏稠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术后5 d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好.

  •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

    作者:雷群芳;杜恒超

    目的:探究氧气射流持续湿化用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40例,实验组予氧气射流持续湿化,对照组予氧气湿化瓶持续湿化;两组患者连续气道湿化7天,对比分析两组气道湿化程度、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气道湿化7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75.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8.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存在80%的患者配合良好,依从性高,对照组中存在65%患者配合良好,依从性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射流持续湿化的气道湿化效果显著,肺部感染率较低,患者的配合度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新进展

    作者:李秋菊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人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通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009~2010年收治气管切开患者26例,探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综述了气道湿化护理、吸痰护理、胸部物理疗法、预防并发症、气管套管的护理以及营养、切口、脱管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新进展

    作者:李秋菊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人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通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009~2010年收治气管切开患者26例,探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综述了气道湿化护理、吸痰护理、胸部物理疗法、预防并发症、气管套管的护理以及营养、切口、脱管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经口咽通气管用输注泵气道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潘艳

    目的:观察置口咽通气管患者用特制输注泵进行持续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置口咽通气管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30例为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液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两组痰液黏稠度于置口咽通气管6小时及12小时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及48小时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频率于置管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和氧饱和度于置管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咽通气管用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氧疗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经口咽通气管间断滴注湿化法.

  • 应用"四早”方案提高化学中毒的救治水平

    作者:金永才

    我院自1985~1999年收治的8批化学中毒病人,由于组织指挥得力,救治中坚持"四早”方案,即早期现场处理;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早期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度吸入中毒病人早期气管切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本组8批化学中毒事故共100例,其中男94例、女6例;年龄大65岁、小24岁,平均25.6岁;在中毒病人中有两批各为21人,少的一批为4人.吸入的毒物是硫酸二甲酯和氨,其中硫酸二甲酯吸人中毒有4批共23人;氨吸人中毒4批共77人.按两种毒物的国家诊断标准分级:硫酸二甲酯刺激反应3例、轻度中毒4例、中度中毒14例、重度中毒2例;氨吸入中毒:刺激反应38例、轻度中毒13例、中度中毒7例、重度中毒19例(其中死亡11人)(表1).本组复合伤56例(眼化学烧伤35例、骨折3例、皮肤化学烧伤18例).

  • 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ICU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

    作者:孟丹

    目的:观察研究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于ICU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经过住院治疗的ICU患者160例,根据在住院期间护理所使用的雾化吸入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和观察组(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每组80例患者,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化痰、排痰情况来观察分析两种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两种雾化吸入在化痰、排痰方面的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的观察组在耐受性,缺氧加重,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低于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在与超声雾化吸入具有同样的化痰、排痰的功效前提下,其耐受性,缺氧加重,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超声雾化吸入,因此,氧气雾化吸入相比于超声雾化吸入更受患者的欢迎,且设备相比于超声雾化吸入价格低,使用方便,是ICU患者气道湿化的首选雾化吸入方式.

  •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的气道管理进展

    作者:丁玉慧;吕美珍;袁杰

    中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加剧,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老年重症病人逐年增加,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照顾,长期卧床而致的坠积性肺炎,吞咽反射和喉黏膜感觉减退容易导致误吸;合理的气道护理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 个性化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作者:李灿花;赵先美

    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人工气道的建立是保证患者生命的首要环节,而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在于气道湿化.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和研究的重点.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选取32例因不同原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湿化护理,效果良好.

  • 格林巴利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

    作者:李春红;李傲阳;刘昕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60例,根据痰液粘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h内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4h内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对策研究

    作者:杨秀萍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切管切开时间分为间断湿化组和持续湿化组,其中间断湿化组为2015年10月-2016年9月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持续湿化组为2016年10月-2017年9月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结果:持续湿化组的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气道出血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间断湿化组(P<0.05).持续湿化组的血氧饱和度在吸痰时、吸痰2min后以及吸痰5min后均高于间断湿化组(P<0.05).结论:持续湿化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护理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732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