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纤溶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云辙;李震中

    目的:研究纤溶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2月住院的70例患者依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AS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t-PA及PAI-1含量检查,行t检验,并对研究组的纤溶因子指标分别与颈动脉IMT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颈AS组的血液PAI-1、t-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PAI-1、t-PA含量与IMT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且颈AS患者的PAI-1及t-PA含量与IMT有直线相关关系.

  • 血栓前状态指标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丹;张锋;陈海迎;胡仙清;胡雪艳;张红萍

    目的 检测凝血、纤溶系统、血小板活化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URSA患者108例及健康体检人员10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采用ELISA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小板第四因子(PF4)、P选择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Fg、D-D、tPA、PAI-1、PF4和P选择素水平均增高(均P<0.05);流产次数≥3次组Fg、D-D、tPA、PAI-1、PF4和P选择素水平高于流产次数2次组(均P<0.05);早期流产组PF4和P选择素水平高于晚期流产组(均P<0.05).结论 检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Fg、D-D、tPA、PAI-1、PF4、P选择素等指标,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 冠心病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如刚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包括凝血65例,抗凝52例,纤溶功能43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 小儿单纯性肥胖PAI-1基因4G/5G多态性分析

    作者:毛霞;马沛然;吕晓霞;牛峰海;寻文龙;汪翼;韩秀珍

    目的:分析小儿单纯性肥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及其与血循环PAI-1水平变化的关系,探讨儿童期肥胖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和有无与之相关的遗传倾向.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81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PAI-1含量,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肥胖儿童血循环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升高(t=5.084,P<0.01),PAI-1 4G/4G、4G/5G、5G/5G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变化(X2=1.708,P>0.05),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t分别为2.117和2.612,P均<0.05).结论:肥胖儿童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PAI-1基因4G/5G多态性无明显相关,但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更易致纤溶活性降低.

  • PAI-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辛萍;申黎艳;郑春喜;姜靖;隋菊英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2D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基因型及分布频率,探讨PAI-1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34例T2DM患者,对照组为39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技术检测各组人群PAI-1基因多态性,两组人群血浆PAI-1含量检测采用美国USCNLIFE 原装人PAI-1 ELISA试剂盒,酶标仪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两次平行测定取均值计算样品PAI-1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24.127,P<0.001;χ2=7.312,P<0.05).观察组4G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6.280,P<0.05 ).观察组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0.7,P<0.01),观察组内比较4G/4G者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4G/5G和5G/5G者,有显著性差异(F=21.02,P<0.001).结论 PAI-1基因多态性与T2DM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4G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子.

  • 封闭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在自然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玲娟;赵伟;苏亚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封闭抗体(B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在自然流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比浊方法对89例自然流产患者以及92例人工流产患者的血清,分别进行BA及PAI-1水平检测.结果 与人工流产组比较,自然流产患者BA阳性率显著降低,而PAI-1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并且自然流产次数≤2次患者,BA阳性率为8%,而自然流产次数≥3次患者BA阳性率显著降低,仅为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I-1水平在自然流产次数≤2次患者为(76.43±7.45) ng/ml,而在自然流产次数≥3次患者显著增高为(101.19±13.3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及PAI-1对自然流产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梗塞患者甘油三脂与纤溶活性异常的研究

    作者:王敏莲;文芳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高甘油三酯与纤溶系统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酶法,对51例脑梗塞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血高TG、高PAI-1,与低t-PA含量变化为脑梗塞患者异常变化特征,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塞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生物学因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华;蒲传强;门保忠;周定标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内PAI-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PAI-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多,且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PAI-1与颈AS发生有关.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杨林花;董春霞;王凤芝;刘秀娥;侯丽虹;马艳萍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化,并对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纤溶指标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AI-1的含量、PAI-1/t-P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I-1的含量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显著为高.但t-PA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无显著降低.患者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纤溶及抗纤溶水平均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纤溶-抗纤溶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建平;刘亮;杨粟毅;叶晓斌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凝血纤溶活性因子及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于入院后当日对ACS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的VWF,ATⅢ,t-PA,PAI-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ACS组与对照组VWF与ATⅢ、t-PA与PAI-1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随访6月左右,观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患者的血浆VWF,t-PA,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者血浆VWF,PAI-1水平较未发生者高(P<0.05,P<0.05),ATⅢ水平较未发生者低(P<0.05).同时,两组VWF与ATⅢ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P>0.05),而t-PA与PAI-1均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P<0.05).[结论]VWF、ATⅢ、t-PA,PAI-1等参与ACS发病机制,AC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纤溶功能紊乱以及内皮功能损害.因此,上述因子水平的监测对于ACS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并且,适当应用抗凝药物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有助于ACS的合理临床治疗.

  • PAI-1的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李光梅;洗志霞;邓舒静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结果流产组患者的血浆PAI-1为(9.12±0.92) ng/mL、正常妊娠组为(6.67±0.91) ng/mL、正常对照组为(5.74±0.88) ng/mL,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流产组高,正常对照组低。结论育龄妇女血浆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若过度增高,应警惕胎盘血供异常以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脂肪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祝烨;黄德嘉

    脂肪聚集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肥胖相关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其中一部分为传统意义上的激素,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等;另一些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相同,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脂肪组织通过脂肪因子与许多器官、组织,如心血管、肝脏、肌肉、胰腺等进行对话,从而广泛地影响和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各种功能.本文将脂肪因子的作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开搏通、氯沙坦对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纤溶活性变化的影响

    作者:唐兵;周兴文;刘世玉;张鑫;速晓华

    目的:探讨压力对纤溶活性的影响及纤溶活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可能关系,探寻ACEI及AT1拮抗剂减少心肌梗塞再发生的机理.方法:用发热底物法测定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变化以及肼苯达嗪、开搏通、氯沙坦应用后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腹主动脉缩窄后,随颈动脉压力升高,PAI-1活性升高,t-PA活性降低,纤溶活性降低;应用肼苯达嗪、开搏通、氯沙坦在有效降低压力同时,PAI-1活性降低,t-PA活性提高,纤溶活性提高,且开搏通及氯沙坦改善纤溶活性的作用更明显,此作用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别;由此推论压力与纤溶活性密切相关,有效降低压力,提高纤溶活性.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纤溶系统有潜在的内在联系,ACEI及AT1拮抗剂均能提高纤溶活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