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韩茂华

    目的:研究比较传统治疗组、溶栓组以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7例的完整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114例、溶栓组121例以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12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3组患者的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及脑卒中与出血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心血管死亡事件及心力衰竭与再缺血发作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接PCI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96.43%,远高于溶栓组68.60%与一般治疗组13.16%,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溶栓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治疗及溶栓,值得临床应用.

  • 易化介入术与直接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作者:李新明;王天松;王圣

    目的 比较直接介入与易化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名,随机分为两组.易化介入组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介入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然后尽快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30 d全因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术前与术后梗死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出血并发症.结果 易化介入组与直接介入组30 d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左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梗死血管开通率易化介入组高于直接介入组[39(59.1%)vs 16(24.2%),P<0.05];术后血管开通率两组相近[63(95.5%)vs.62(93.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采用易化介入与直接介入相比,30 d死亡率、左心功能有改善趋势,而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其预后可能优于直接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作者:李慧;周静;万招飞;高峰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血流持续减少或中断,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AMI做为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早期、快速地再灌注治疗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关键,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随着介入技术不断的进步、临床经验的积累,药物支架的改进,介入治疗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措施.回顾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可以发现,对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获益显著.

  •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慢复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左祖文;谭剑炼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慢复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无/慢复流现象,为观察组;其余25例患者未出现无/慢复流现象,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患者给予那屈肝素钙。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26±7.35)%,对照组为(51.84±6.51)%;观察组18例患者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1,对照组为13例;观察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患者所占比例为84.0%(21/25),对照组为76.0%(19/25);观察组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0%(3/25),对照组为16.0%(4/2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绞痛改善率为88.0%(22/25),对照组为80.0%(20/25);观察组患者术后顽固性缺血发生率为0%(0/25),对照组为8.0%(2/25),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仍处于正常水平,经停药处理后得以恢复。2组患者均未出现腹膜后出血、颅内出血、呕血等,术后均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慢复流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保护心脏功能非常有益。

  • 冠状动脉内注入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海鹏;阮君英;林祖近;陈磊;宋伟;徐玉顺;泮慧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18例,按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116例)。两组均在行直接PCI时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其中大剂量组负荷量为25μg/kg,常规剂量组负荷量为10μg/kg,然后均以0.15μg·kg-1·min-1维持18~24 h。观察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大剂量替罗非班组PCI术后即刻恢复TIMI 3级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率均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2.16%(94/102)比81.90%(95/116),术后2 h ST段回落率:89.22%(91/102)比73.28%(85/116),均P<0.05〕,30 d内再梗死、TVR、总MACE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再梗死发生率:0.98%(1/102)比2.59%(3/116),TVR:0.98%(1/102)比2.59%(3/116),总MACE事件发生率:1.96%(2/102)比6.03%(7/116),均P<0.05〕,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病死率〔0(0/102)比0.86%(1/116)〕、总出血发生率〔1.96%(2/102)比0.86%(1/1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于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为STEMI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 直接PCI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STEMI合并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媛

    目的 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行直接PCI同时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的老年STEMI合并糖尿病病人37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单纯直接PCI的老年STEMI合并糖尿病病人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行PCI术后7 d、30 d、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再灌注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半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病人行直接PCI术后7 d、30 d、18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TMI3级血流率、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术后校正TIMI帧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病人术后半年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MACE发生率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偏低(P<0.05).结论 老年STEMI合并糖尿病病人于急诊行直接PCI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能有效减少无复流现象和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提高心肌再灌注水平,同时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病人行直接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骆世棠

    目的:观察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接受直接 PCI治疗的急性 STEMI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直接 PCI治疗,小剂量组术后于冠脉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μg/(kg· min)静脉泵入维持至术后36 h。大剂量组术后于冠脉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5μg/kg,然后以0.1μg/(kg· min)静脉泵入维持至术后36 h。观察两组术后出血、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组织灌注评价。结果两组总出血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心肌梗死率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χ2=4.151,P<0.05)。两组病人血小板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 STEMI病人行直接 PCI中安全可靠,但疗效仍需进一步确认。

  • 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对照研究

    作者:邵丽莉;刘丽军;信栓力;常超;马燕霞;赵秀峰;韩丽英;李琴;孟利民;张仁杰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9例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住院患者,分为桡动脉组(213例)与股动脉组(196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96.71% vs 97.44%,P>0.05).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急症PCI治疗STEMI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关绍义;黄光华;李娜;刘美丽;李毅;韩雅玲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 h及12~48 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64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12 h行PPCI,n=747)和B组(发病12~48 h行PPCI,n=117),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KILLIPⅡ级(10.3%比5.0%,P<0.05)及KILLIPⅢ级(5.1%比1.3%,P<0.05)比例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桡动脉入路(92.3%比79.4%,P<0.05)比例高于A组,单支病变(9.4%比16.8%,P<0.05)比例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IMI≤2级血流、TIMI 3级血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为术后无复流(TIMI≤2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发病12~48 h的STEMI患者行PPCI并未明显增加术后TIMI≤2级的发生率,发病12~48 h行PPCI是安全、有效的.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邓宇阳;刘海伟;徐凯;荆全民;王效增;向定成;袁明远;姜铁民;赵仙先;杨丽霞;韩雅玲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887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n=1587)和非糖尿病组(n=729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特点,以及围术期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中,女性,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心肌梗死史,心功能≥Ⅲ级,患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血管病变、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患者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单支血管病变、桡动脉入路、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患者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院内死亡、急/亚急性支架血栓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围术期病死率更高,需要更加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 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继义;李为民;李悦;周立君;杨树森;王岚峰;李竹琴

    目的 比较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4例,在发病12h内,分为易化PCI组(83例)与直接PCI组(121例).易化PCI组先静脉应用肝素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然后尽快行PCI治疗.直接PCI组单纯行PCI治疗.观察介入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 )TIMI血流分级、IRA术前开通率、IRA 术后TIMI Ш级率、IRA术后开通率、术后LVEF值、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并依据开始介入治疗时间对两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易化PCI组介入术前IRA开通率、TIMIШ级血流率、术后LVEF值均明显高于直接PCI组,IRA术后TIMIШ级率、开通率、MACE和出血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直接PCI与易化PCI治疗都有时间依赖性,3h内开始介入治疗再灌注效果好.结论 与直接PCI相比,易化PCI使缺血心肌获得迅速和充分的再灌注,术后心功能改善,而出血事件和MACE未明显增加,相对安全.

  •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戚保桥;俞建华;杨向军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新民;崔海明;杨靖;桂艳萍;王家美;任雨笙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红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直接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和机制。方法诊断符合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组)和对照组,持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T(cTnT)]、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的纵向应变( longitudinal strain,LS)和径向应变( radial strain,RS),记录一般临床资料、症状、心电图变化、住院期间死亡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共入选71例患者,丹红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术后3 d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 CK、CK-MB、cTnT)峰值及治疗14 d后BNP、ET-1比较,丹红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LVEF、LS、RS、ST 段的回落( ST-segment resolution,STR)≥70%的比例,丹红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丹红组有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减少梗死心肌、保留左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发作。这些作用可能与ET-1水平降低有关。

  •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刘忠芬;丛培玲

    目的 评价左旋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按入院先后,选择前壁心肌梗死40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抗凝及抗缺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加用左卡尼汀3.0g/d至术后24h.所有患者均于入院7~10d接受直接经皮冠动脉治疗,研究终点为术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前、术后24h患者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及心肌损伤指标的波动(反弹或反应性升高)及(与入院首日比较)梗死局部室壁僵硬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心绞痛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心肌损伤指标波动(反弹或反应性升高)的发生率低(P<0.05);(与入院首日比较)梗死局部室壁僵硬度改善(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具有抑制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减少梗死心肌延展、改善心肌重构等多重保护作用.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预后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

    作者:谭远远;董淑娟;李静超;余海佳;宋慧慧;杨亚攀;楚英杰

    目的 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方法 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依据术后10 d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62例,非MACEs组6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OR值对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MACEs组年龄、心率、ST段抬高总幅度、平均ST段抬高幅度,以及饮酒、下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Ⅱ~Ⅲ级比率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左室射血分数等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4.45,95%CI:1.65~12.04,P=0.003),入院时心率≤67次/min(OR=3.47,95%CI:1.25~9.63,P=0.017)、ST段拾高总幅度≥1.15 mV (OR=10.08,95%CI:2.64~38.53,P=0.001)、下壁心肌梗死(OR=7.78,95%CI:2.11~28.69,P=0.002)、Killip分级Ⅱ级(OR=4.21,95%CI:2.96~6.32,P<0.001)、Killip分级Ⅲ级(OR=8.38,95%CI:4.56~13.53,P<0.001)是院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结果显示,高风险组院内MACEs发生率(86.54%)高于低风险组(22.37%)(P<0.05).结论 高龄(>60岁)、入院时心率(≤67次/min)、Killip分级Ⅱ~Ⅲ级、下壁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是STEMI患者行pPCI治疗后发生院内MACEs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危重患者、及时行pPCI治疗.

  • 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

    作者:段朝龙;孙敏;王音;杨军录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单纯PCI术,40例)与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PCI术,5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结果、罪犯血管血流变化及术后1周与术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罪犯血管血流0~2级所占比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良好所占比例为60.0%,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远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

  • 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权晓慧;马春艳;马欣;李毓杰;刘秀敏;路轶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予以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凝及抗缺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2周心脏B超检查.结果:左卡尼汀组CK-MB、cTnT及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凝治疗:肝素抑或比伐卢定?

    作者:林星(综述);罗素新(审校)

    对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而言,严重出血事件与患者临床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在抗凝治疗中减少出血并发症与预防缺血事件同等重要。已有大量临床实验证实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比伐卢定在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减少出血事件,尤其是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而言,这一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术中选择肝素还是比伐卢定抗凝仍然是目前争论的热点问题。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抗凝治疗策略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合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可行的抗凝治疗方案的建议。

  • 比伐卢定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飞飞

    比伐卢定是水蛭素类衍生物,通过直接凝血酶而发挥抗凝作用.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以作为普通肝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替代药物应用于非高危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伐卢定是否能够同样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仍在继续研究.

  • 比较桡动脉、股动脉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高红梅;唐永江

    目的:观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23例男性)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的14例纳入经桡动脉PCI组(A组),其余26例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桡动脉搏动弱或Allen试验阴性者纳入经股动脉PCI组(B组).结果:PCI临床成功率100%,PCI操作成功率A组92.9%(13/14),B组92.3%(24/26),P>0.05,无统计学意义.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10.31±4.53min、9.69±5.31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min、59.69±25.18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月A组无手术侧手臂缺血症状,未发生桡动脉闭塞,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B组出现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皮肤破溃感染、3例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