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二聚体及 FDP 检测对骨折患者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 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定量检测在骨折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4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7天进行血浆 dd 及 fdP 的定量检测,观察指标变化。结果124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并发深静脉栓塞组术前术后血浆 dd 及 fdP 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深静脉栓塞组术前术后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并发深静脉栓塞组与未并发深静脉栓塞组相比较,血浆 dd 及 fdP 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浆 dd 及 fdP 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降钙素原和 D-二聚体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价值

    作者:李春梅;周丽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 D-二聚体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2013年52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早期组、严重组和休克组,根据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早期相关指标,包括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患者病情程度评分,观察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病情程度不同的三组中,两种标记物水平和病情程度评分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中两种标记物水平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和 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血症的病情相关,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病情,若同时检测可增加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敏感性。

  • 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选取我院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 d-二聚体和凝血象相关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 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 Pt、aPtt、tt 值均高于观察组的脑梗死患者,但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 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象的检测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血栓前状态并尽快溶栓,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观察,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动态监测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 d-二聚体在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 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脑梗塞的脑血栓形成期 d-二聚体检测水平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h 时 d-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溶栓后48h 时 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溶栓前水平,1周后 d-二聚体含量恢复至正常参考水平。结论动态监测 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对脑梗塞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康复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梗塞 D- 二聚体
  • 血浆D-二聚体与肺栓塞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附223例报告)

    作者:张茜;刘杰

    目的:研究 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Pte)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首次诊断为 Pte 且接受治疗的患者共223例,根据 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低两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血流动力学状态、右心室功能的差异。结果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的住院期间肺栓塞病死发生率高,与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显著差异(P=0.01,0.024)。结论 d-二聚体水平能预测 Pte 的严重程度。

  • 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文金科

    目的:凝血四项及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郑州卷烟厂康复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进行凝血四项和 D-二聚体检测的患者100例,其中被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指标正常的体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凝血四项及 D-二聚体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FIB)浓度较对照组低,D-二聚体(D-Dimer)浓度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进行凝血四项及 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评价肝硬化患者体内凝血状况、预估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霞;温慧;王琪;王瑞萍;许春江

    目的:探讨血浆 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过敏性紫癜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共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HSP 组 D-二聚体和 FD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二聚体和 FDP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判断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

  • 低分子肝素在 D-二聚体增高晚期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晓炜;惠红霞;万一元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肿瘤患者 D-二聚体增高的疗效。方法检测2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血凝及血小板结果,并对血栓标志物 D-二聚体增高的患者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小时注射1次,治疗7~10 d。检测治疗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 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均无血栓疾病发生。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可常规临床应用于晚期肿瘤预防血栓形成。

  •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血黏度及血脂分析

    作者:章文华;马良;陈月红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血黏度及血脂状况,为防治IC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IC患者(观察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各43例,测定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D-二聚体、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观察组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D-二聚体、CHOL、TG、LDL-C、Apo-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黏度及血脂明显异常,血管栓塞风险高,积极改善微循环与合理的调脂治疗,可预防和减缓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及进展。

  • 血浆 D- 二聚体含量与脑卒中类型、病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勇贵;吴瑞枝;陈月琴;李海林

    目的探讨血浆 D- 二聚体与脑卒中类型及病期之间的关系 . 方法运用乳胶颗粒法对 354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 ,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 (P< 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 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可作为观察其病情演变、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

  • D 二聚体联合超敏 C 反应蛋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胡传翠;杨继忠;李自生;李波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 hs-CRP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 D-二聚体和 hs-CRP 水平,同时选择1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 hs-CRP 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和 hs-CRP 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程瑾;叶泉忠;陆炜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一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由于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往往发展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并剖腹探查时才确诊,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现报道如下。

  • 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I比值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武杰;杨鹏麟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钙蛋白I及其比值在鉴别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因胸痛或胸闷至我院急诊确诊为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患者786例,男性534例,女性252例,年龄28~93(64.9±14.0)岁。根据临床诊断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肺栓塞组及主动脉夹层组,比较D-二聚体、肌钙蛋白I及其比值。采用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I/D-二聚体(Rc)、D-二聚体/肌钙蛋白I(Rd)在疾病鉴别中的意义。结果主动脉夹层组D-二聚体(11.13μg/ml)高于STEMI组(0.38μg/ml)、NSTEMI组(0.34μg/ml)及肺栓塞组(3.92μg/ml),肺栓塞组D-二聚体高于STEMI组和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EMI组和NSTEMI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肌钙蛋白I(5.000ng/ml)高于NSTEMI组(3.035 ng/ml)、肺栓塞组(0.030 ng/ml)及主动脉夹层组(0.030 ng/ml),NSTEMI组肌钙蛋白I高于肺栓塞组和主动脉夹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STEMI组>NSTEMI组>肺栓塞组>主动脉夹层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TEMI组<NSTEMI组<肺栓塞组组<主动脉夹层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比较发现,Rc的鉴别效果优于肌钙蛋白I,Rd的鉴别效果优于D-二聚体。结论在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中,采用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I的相互比值可提高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作者:徐颖;钱申贤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监测其中的33例DVT患者治疗后1~3d、7~10d、15d的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 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78.8%。治疗有效组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下降程度与无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5)。年龄<40岁的DVT患者中手术和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患者中肿瘤、内科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卧床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DVT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DVT危险因素是其一级预防的依据。

  • 石知清热汤对中风病(急性脑梗死)火热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研究

    作者:凌孟晖;张用华;林岳镔

    筛选符合要求的脑梗死患者141例,运用计算机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入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予常规中西医治疗同时服用石知清热汤。采用单盲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治疗组治疗14d hsCRP、D-D 低于对照组(P<0.05);FBG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石知清热汤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预期可促进脑梗死恢复,适用于中风病(急性脑梗死)火热证患者。

  • β2-微球蛋白、癌胚抗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昊虹;刘威;黄丽芳;吴丽娜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 MG)、癌胚抗原(CEA)及D-二聚体(D- Dimer)的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245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症组)的血清β2- MG、CEA及D- Dimer含量与2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癌症组的血清β2- MG、CEA及D- Dimer含量均明显增高,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项目检测(<0.05)。结论:血清β2- MG、CEA及D- Dimer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鹏举;李强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与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组(n=32)与小面积脑梗组(n=48),观察两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比较存活与死亡病例入院时相关指标水平,观察 D-二聚体与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组患者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随访半年,死亡患者入院时候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均远高于生存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越差。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