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肝化瘀方药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细胞基因组学影响

    作者:贺云妹;殷飞;姚树坤

    目的 从基因组学水平探讨清肝化瘀方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丙酮预处理对抗癌中药含药血清的基因组学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与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肝癌患者服用清肝化瘀方药前的血清以及服药6周后的含药血清,将服药前后的含药血清用丙酮法进行预处理.将丙酮法预处理的含药血清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通过对基因芯片上的32 050个探针组检测,分析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服药后血清与服药前血清培养的细胞相比:基因表达上调≥2倍的有1 128个,基因表达下调≥2倍的有1 186个,分别占基因总数的3.52%、3.70%.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分类:上调的基因主要与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凋亡有关;下调的基因主要与物质能量代谢、细胞增殖有关,差异表达的基因与抑制细胞生长有关.结论 清肝化瘀方药肝癌患者的含药血清,通过影响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基因的表达,从多靶点发挥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丙酮预处理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凋亡、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较明显.

  • 丹参酮ⅡA对鼠肝星状细胞活化Ca2+效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石萍;王军民;赵京梅;常健;宁贵彩;张贵利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药物血清是否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i)增高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肝纤维化模型丹参酮ⅡA组(8只) 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 40%CCl4 溶液,9 周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15 mg/kg)15 d;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CCl4 溶液,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15 d;正常大鼠丹参酮ⅡA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然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15 mg/kg)15 d;正常对照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15 d.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 10%血清培养 HSCs24 h并负载好 Fluo23P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 HSCs[Ca2+]i.结果 ①经正常大鼠丹参酮ⅡA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酮ⅡA组的血清预处理的 HSCs,其[Ca2+]i荧光强度相对值均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0.05);且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正常大鼠丹参酮ⅡA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酮ⅡA组血清预处理 HSCs后加入 AngⅡ,HSCs[Ca2+]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酮ⅡA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Ca2+]i的升高,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 β-内啡肽及其受体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文爱清;刘良明;胡德耀

    本文通过研究β-内啡肽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β-EP通过何种阿片受体亚型介导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细胞免疫抑制中作用,以期从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角度探讨创伤后免疫紊乱的机制.实验以正常大鼠脾细胞为靶细胞,以代表T细胞免疫功能的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IL-2的分泌及IL-2R的表达为观察指标,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分别用β-EP抗血清、δ、κ高选择性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NTI)、Nor -BNI、及μ相对选择性受体拮抗小剂量naloxone(NAL)为工具药进行研究.实验首先通过测定创伤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血浆β-EP对脾细胞增殖功能、IL-2分泌及IL-2R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休克血浆经β-EP抗血清预处理后对脾细胞功能的作用,以证明β-内啡肽是否直接参与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细胞免疫受抑中的作用.实验第二部分用1-1000 nmol/L的NTI 、 Nor-BNI及1-100 nmol/L NAL体外作用于含休克血浆的脾细胞培养体系,观察脾细胞功能的变化,以探讨β-EP通过何种受体介导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细胞免疫抑制中作用.结果表明: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即刻(0h)至休克后6 h血浆β-EP水平显著升高,休克血浆非常显著地抑制正常大鼠脾细胞功能,休克血浆β-EP含量与脾细胞增殖功能、IL-2分泌及IL-2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β-EP抗血清显著降低休克血浆对脾细胞功能的抑制,结果直接证实了β-EP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抑制中有重要的作用.δ、κ受体拮抗剂NTI、Nor-BNI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逆转休克血浆对脾细胞功能的抑制,小剂量NAL无作用,提示创伤性休克后β-EP可能主要通过与δ、κ受体结合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未观察到与μ受体有关.

  • 不同方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分析

    作者:孙凯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CRP具有调节炎症过程和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正常人血清含量<10mg/L,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PR的合成则在(4~6)h内迅速增加,(36~50)h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 000)倍,其半衰期较短(4~6)h[1].在临床上开展血清CRP的动态观察有益于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胶乳法测定CRP,快速简便,但需血清预处理,56℃灭能30′.我们对同一标本分别改变温度和灭能时间及未灭能直接测定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进行结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