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内皮细胞微粒为靶点治疗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鸿伟

    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细胞在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一种直径约0.1~1 μm的微粒.目前的研究证实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关键标志,早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内皮功能障碍的关键途径,本文就针对以内皮细胞微粒为治疗靶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 内皮细胞微粒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付书琴;郭燕军;宋春兰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MPs)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00例初治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40例)和非肾炎组(60例),并以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或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EMPs、Th17及IL-17的表达或含量.结果 Th17及IL-17在HSP的肾炎组和非肾炎组均高于对照组,以HSP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肾炎组和非肾炎组的EMP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以HSP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组的Th17、IL-17水平与EMPs水平呈正相关(r=-0.830、0.644,P<0.05).结论 EMPs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EMPs升高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的原因之一.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CD40L、IL-8、内皮微粒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梁文俊;杨水泉;严梓乐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CD40L、IL-8、内皮细胞微粒水平(EMPs)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sCD40L、IL-8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EMPs水平,并分析血清sCD40L、IL-8、和EMPs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sCD40L、IL-8、EMP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EMPs水平与sCD40L、IL-8均呈正相关(r=0.693,0.695,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能明显抑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

  • 内皮细胞微粒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昆

    内皮细胞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受到各种刺激从其表面释放的小囊泡.在冠心病患者中,EMPs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而且又反过来加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冠心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将EMPs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许晓伟;刘亚丽;苏维芳;程光慧;张海洋;徐进芳;孙洋;李雅丽;李新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内皮细胞微粒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老年患者8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此外,低剂量组口服10 mg/d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口服20 mg/d瑞舒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微粒指标值、血脂水平以及副作用等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血液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膜糖蛋白(CD31+/CD42b-EMP)水平分别为(822.63±63.41)μL、(693.57±57.26)μL,较治疗前的(1160.46±174.23)μL、(1192.51±160.45)μL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治疗前后CD31+/CD42b-EMP水平下降程度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2.12±0.23) mmol/L、(1.33±0.27) mmol/L、(1.72±0.53) mmol/L、(4.61±0.51) mmol/L,高剂量组分别为(1.74±0.33) mmol/L、(1.42±0.28) mmol/L、(1.48±0.52) mmol/L、(4.28±0.36) mmol/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同时20 mg/d剂量的治疗效果优于10 mg/d常规剂量,且不会增加老年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

  • 内皮细胞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永光;苏强;曾晓聪;严华;黄军章;符春晖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HUVECs,将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5 cm2的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0、1×102、1×103、1×104、1×105个ml浓度的EMPs进行分组及刺激,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和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s受EMPs刺激,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EMPs的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均P<0.05).结论:EMPs能上调HUVE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EMP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记物,还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微粒变化的探讨

    作者: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焦燕;熊玮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数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获取灌洗液样本,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组12例,对照组20例.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进行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每100 μL灌洗液中以上2种微粒的数目.结果 PMPs数目和EMPs数目在3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ECOPD组2种微粒数目均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P<0.01),而COPD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2种微粒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微粒数目在吸烟组与不吸烟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体表面积与BALF中2种微粒的数目变化无关(P>0.05).结论 在COPD患者中,其BALF中PMPs、EMPs数目是减少的,并且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更明显,BALF中2种微粒数目的减少可能与疾病分期有关.

  • 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PCI术后内皮细胞微粒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仇昌智;陆永光;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微粒(EM Ps)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成功行 PCI术治疗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开始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2周。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PCI术后24 h、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 Ps和血清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两组EMPs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 ,两组EMPs及CRP水平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周,两组患者EMPs及CRP水平均较PCI术前明显下降,且丹参多酚酸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 Ps与 CRP呈明显正相关( r=0.654,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程度。

  •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EMPs及MMP-9的影响

    作者:李红昆;陆永光;严华;黄军章;何东明;仇昌智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治疗后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共12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通心络组(A组,n=65)和常规治疗组(B组,n=63),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及术后7 d抽血检测患者血清EM Ps及M M P‐9。结果与B组相比,A组在治疗7 d后,血清 EM Ps 和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血清EMPs和MMP‐9呈正相关(P<0.01)。结论对于AMI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心络可以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

  •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sICAM-1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sICAM-1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测定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微粒(EMPs)、sICAM-1水平,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单纯糖尿病组(DN0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结果 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和sICAM-1水平对照组、DN0组、DN1组、DN2组依次升高(P<0.05);FMD水平对照组、DN0组、DN1组、DN2组依次下降(P<0.05);2型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和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21),EMPs水平与FMD呈显著的负相关(r=-0.487,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变化对评估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ERK1/2信号通路在内皮微粒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陆永光;符春晖;严华;黄军章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信号通路在内皮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选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细胞,分为EMPs不同浓度作用组、EMPs不同时间作用组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CAM-1和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EMPs作用HUVECs后,ICAM-1 mRNA和其蛋白以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关系(均P<0.01);而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ICAM-1 mRNA和其蛋白以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1).结论:EMPs可诱导HUVECs中ICAM-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 急性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为主方案化疗前后微粒水平的变化

    作者:崔静;朱铁楠;赵永强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为主方案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和组织因子微粒(TF+MP)水平变化.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共1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VDC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方案化疗;其中女性7例,男性8例,中位年龄4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M01例,M11例,M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于诱导化疗前和柔红霉素连续给药3 d后采集外周静脉血8 ml;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EMP和TF+MP水平.结果 柔红霉素给药3 d后患者血浆中位EMP和TF+MP水平高于诱导化疗前(28.94个/μl比10.74个/μl,P=0.001;64.24个/μl比43.80个/μl,P=0.02).结论 以柔红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EMP和TF+MP水平.

32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