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解毒凉血法保留灌肠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的影响

    作者:邱梅;陈晶;周大桥;郑颖俊;贺劲松;陈亮;张来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氨(NH3)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解毒凉血中药200ml保留灌肠,予对照组患者以同剂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5次/周,连续两周,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非常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NH3治疗后下降明显,PTA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关.

  • 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龚钰清;盛国光

    目的 观察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组(治疗组)、血浆置换组(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更有效降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 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86例疗效分析

    作者:黄丽霞;陈华忠;方浩;张友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选择性血浆置换技术对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共计173次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2例患者比较肝炎不同时期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ALT、AST、γ-GT、AKP、TBIL、DBIL、TBA等肝功能指标以及PT、INR、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8.54%,总有效率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31.82%和32.69%(P均<0.05).结论 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疗效更好.

  • 65例温法干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进岗

    目的:探究温法干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证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辨证分型为湿重于热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予以甘露消毒丹治疗作为对照组,予以甘露消毒丹合白术、附片治疗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的黄疸消退和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黄疸消退有效率95.38%,高于对照组72.31%,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的感染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经及时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湿重于热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予以甘露消毒丹合白术、附片治疗,成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系统性治疗措施对乙肝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与分析

    作者:林秋菊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59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益军;谭兰香;马新文

    目的:观察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以常规西药联合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血氨变化及并发症、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4%,对照组为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可降低旱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ALT、AST、TBIL、ET、血氨水平,提高白蛋白含量及生存率,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或P<0.01).结论: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意;贺希

    目的:观察慢重肝患者中医证候与病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疸为病名,湿热脾虚血瘀为基本证型,以湿热证、脾虚证、血瘀证各自中医证候及症状量化表为标准,观察31例患者湿热证候积分、脾虚证候积分、血瘀证候积分及三者总证候积分的差异与慢重肝病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相关分析,慢重肝中医湿热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肝早期患者以湿热证候为主,中晚期患者以血瘀、脾虚证候为重.

  • 通腑凉血解毒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廖振武

    目的:观察通腑凉血解毒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即给予保肝、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等西医综合疗法,加用通腑凉血解毒方药口服;对照组30例仅采取单纯西医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40.0%,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肝功能各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凉血解毒方药配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的疗效.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孙克伟;陈翔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功能.方法:体外培养上述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CD1a的表达,MLR中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L-12、IFNα的能力.结果:阴黄证患者的DC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较阳黄证组下降(P<0.05).其他表面分子,如CD40、HLA-DR、CD1a和CD80,阳黄证与阴黄证两组无明显差异;经TNFα刺激后,上述各表面分子的表达较未加TNFα组均有上调,但阴黄证组CD80、CD86、HLA-DR上调的幅度低于阳黄证组(P<0.05).阴黄证患者组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阳黄证患者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DC刺激后,阴黄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明显低于阳黄证组(P<0.05).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的IL-12和IFNα水平未经TNTα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经TNTα刺激后两组的IL-12和IFNα水平较同组未经TNTα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但阴黄证组上升的幅度低于阳黄证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均存在明显外周血DC功能障碍,运用TNFα激活可提高DC的部分功能,阴黄证患者的外周血DC细胞功能低下较阳黄证患者更为明显.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孙克伟;陈翔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和阴黄证患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方法 体外培养阳黄与阴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CD1a的表达,MLR中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L-12、IFNα的能力.结果 阴黄患者的DC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较阳黄组下降明显(P<0.05).其他表面分子,如CD40、HLA-DR、CD1a和CD80,阳黄与阴黄二者无明显差异;经TNFα刺激后,上述各表面分子的表达均有上调,但阴黄组CD80、CD86、HLA-DR上调的幅度低于阳黄组(P<0.05).阴黄患者组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阳黄患者组为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DC刺激后,阴黄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明显低于阳黄组(P<0.05).阳黄和阴黄患者的IL-12和IFNα水平未经TNTα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经TNTα刺激后两组的IL-12和IFNα水平较同组未经TNTα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但阴黄组上升的幅度低于阳黄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和阴黄患者均存在明显外周血DC功能障碍,运用TNFα激活可提高DC的部分功能,阴黄患者的外周血DC细胞功能低下较阳黄患者更为明显.

  • 氟康唑胶囊联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龚钰清;陈悦;任泽久;汤守斌;朱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时抗真菌治疗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方案连续治疗7 d.治疗组给予每天口服氟康唑胶囊首剂0.4g,以后每次0.2 g,每日3次,同时配合大蒜素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1组单用大蒜素注射液60 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2组单用用氟康唑胶囊首剂0.4 g,以后每次0.2 g,每日3次.对照3组单用氟康唑注射液100 mL(0.2 g)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副作用的综合评价中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氟康唑联合大蒜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案.

  • 单用异甘草酸镁与联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莹;李展翼;胡成;郑玉宝;高志良

    目的 比较单用异甘草酸镁与联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其中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组)48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激素治疗(B组)41例及未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地塞米松(对照组)69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降低AST、TB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MELD评分(P<0.05);异甘草酸镁治疗组与联合激素治疗组相关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联合激素治疗组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几率增大.结论 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达到联合激素治疗同样的疗效,但可避免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

  • 核苷类药物对3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分析

    作者:甄沛林;丁佩佩;何纲;陈晓华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34例为治疗组,历史病例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Ⅳ胶原(Ⅳ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LN、PCⅢ、HA和Ⅳ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组18个月后52.9%(18/34)的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47.0%(16/34)的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35.3%(12/34)的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治疗能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使肝组织炎症明显好转,减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1年的疗效

    作者:何纲;甄沛林;丁佩佩;陈晓华;梁少群;甄月映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 DNA水平、INR、MELD评分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7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INR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INR、HBV DNA水平及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加快肝功能好转,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病情好转后维持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秦荣;朱淑军;王光恺;邓淦林

    目的 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替比夫定组加用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疗程为12 w.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DNA并记录患者症状.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所改善,替比夫定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TBIL、ALT、AST及PTA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重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联合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炎症调节蛋白Tyro3的影响

    作者:甄丽敏;刘卫东;胡可兆;林春暖;孙鹏;徐圣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炎症调节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3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01~2013-06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分成对照组10例及恩替卡韦组19例,其中恩替卡韦组予每日口服恩替卡韦0.5 mg.观察患者的生存率、血清生化学及病毒学等情况,并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Tyro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4周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乙肝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IL-6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7),Tyro3高于对照组(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α浓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 恩替卡韦能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yro3的表达从而下调IL-6等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肝细胞坏死有关.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丁佩佩;甄沛林;何纲;陈晓华;梁少群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探讨

    作者:冯红萍;郭西萍;钟基大;张继红;刘彦威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按后转归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年龄≥50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动态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其荣;梅小平;李健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后外周血谷丙转氨酶(271.41±92.83) U/L、谷草转氨酶(291.51±85.72)U/L、总胆红素(178.13 +40.13)umol/L、直接胆红素(97.38±27.66) umol/L、间接胆红素(80.76±18.89)umol/L、凝血酶原时间(15.20±1.80)s均较治疗前[分别为(374.94±127.10) umol/L,(361.67±112.89)umoL/L,(453.13±69.22)umol/L,( 252.65±46.32) umol/L,(200.48±35.98)umol/L,(26.17±2.62)s]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结论: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 丹参粉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8例临床观察

    作者:姚伟;张光海;米绍平;王晓栋;刘菊容

    目的:探讨中成药丹参粉针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丹参粉针辅助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35.7%,有效14.3%,总有效率50%;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粉针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率,安全有效.

133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