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疣状胃炎1 897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国伟;黄跃;李剑英;吴联辉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 89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1 681例(88.6%),其次是胃体胃窦部118例(6.2%).年龄以30~59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理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感染率为61.2%.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应予抗Hp治疗.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镜 Hp
  • 126例胃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乔秀丽;车金玲;岳静;高孝忠;王玉莲

    目的通过对2002年度胃镜检查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及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进行诊断.结果1年中发现胃癌126例,早期胃癌仅3例,112例胃癌做过Hp检查,38例阳性占34%,3.例早期胃癌Hp均阳性,胃癌以50~60岁为高发年龄.结论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原因可能:早期胃癌无症状或症状不特异;病人缺乏早期就诊意识;病人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仅81%,有必要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 胃血色素指数的测定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斌;徐少勇;常青;胡素芳;叶克凤

    目的探讨IHb测定对Hp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测定胃IHb与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80例,行根除治疗后1个月,进行了IHb测定和Hp检测.结果180例患者中,Hp阳性者为102例,阴性者78例,两组间IH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把IHb判定Hp阳性分界值设定为60时,对H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9.22%,特异性为93.59%,诊断准确性91.11%.根除Hp治疗1个月后,根除成功71例中,根除前、后1个月IHb值分别为(65.2±4.7)、(56.7±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根除不成功9例中,根除前、后1个月IHb分别为(64.5±4.6)、(63.6±4.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胃镜检查时,可以迅速而简便测定胃IHb值对Hp感染和除菌诊断是有价值的,值得推广应用;但IHb对诊断Hp感染设定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 Hp菌株cagA、picB基因与胃粘膜IL-8表达、消化性溃疡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沈志祥;赵亮;于皆平;余保平;罗和生

    目的:初步探讨Hp菌株cagA、picB基因表达与胃粘膜IL-8分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技术行Hp培养;PCR扩增技术检测cagA、picB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胃窦部IL-8表达水平.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部粘膜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t=15.52,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中cagA+/picB+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χ2=9.99,P<0.01);cagA+/picB+菌株感染者胃窦粘膜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agA-/picB-菌株感染者(t=5.43,P<0.01).结论:IL-8在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cagA+/picB+菌株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

    作者:陈宏颖;林国伟;尹彤;刘湘云

    目的: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5月~200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295例,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77例,作为残胃组;68例为胆汁返流组;10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E染色按DIXON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积分,同时记录幽门螺杆菌(Helicobetor-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毕-Ⅱ占37.7%,显性返流符合23.2%,非返流组仅为6%.毕-Ⅱ及显性返流组与非返流组的DIXON积分值有显著差异,HP亦少于非返流组,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DIXON胆汁返流积分法可作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指标.HP是否可作为一种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Hp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吴忠祥;贺龙刚;谭达全;周丽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保护作用和对IFN-γ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造模的方法建立Hp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检测半夏泻心汤给药后小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将7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全方组、辛温组、甘温组、苦寒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以幽门螺杆菌悉尼菌株(SS1)灌胃造模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治疗结束后,检测IFN-γ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较空白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方组、辛温组、甘温组、苦寒组、阳性对照组中IFN-γ含量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半夏泻心汤治疗Hp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下调血清中IFN-γ有关.

  •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溃疡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慧高;王隆香

    目的:探讨HP与口腔溃疡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1配对的方法,对127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PCR检测,治疗时分铋制剂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三种分型的患者HP感染率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采用铋制剂和灭滴灵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P参与了口腔内多种溃疡型疾病的形成,抑或是参与、加强了其它因素的致病过程.

    关键词: 口腔溃疡 Hp 相关性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云;伍招娣

    本文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IVF-ET术后发生HP9例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因输卵管盆腔疾患接受IVF-ET术受孕者HP发生率明显增加,加强B超监测,有助于在异位妊娠部位破裂前早期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宫内胚胎继续妊娠机率,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 肝硬化高血氨症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作者:刘晓敏;杨青;唐建光;陆文莉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亦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氨升高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HP)为人类胃黏膜常见感染细菌,HP能产生高度活性的尿素酶,在胃内分解尿素后能产生大量氨.为了解感染HP对肝硬化病人血氨浓度的影响,尤其是HP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降低肝性脑病的死亡率.我们做了以下的临床研究.1 对象与方法

  • HP感染的胃肠外表现

    作者:陈仁;范学工

    大量的资料表明,(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亦有密切关系.近年来,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Hp 胃肠外疾病
  • 左氧氟沙星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的比较

    作者:梁艳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与铋剂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四环素、甲硝唑、奥美拉唑)根除HP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证实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且HP检测阳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10 d,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果胶铋、四环素疗程7 d.停用抗生素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0例中,28例Hp根除,根除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23例Hp根除,根除率为76.7%.10日的三联疗法优于7日的四联疗法(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10日疗程的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HP感染的清除率较7日疗程的铋剂四联疗法高,不良反应少,患者顺应性、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

    作者:平丽;贾林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6-12岁)及青春期少年儿童(12-18岁)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儿童疾病检出率为(91.9%),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51.2%)和消化性溃疡多见(31.7%).学龄儿童组疾病检出率(69.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7%),其中学龄儿童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8.7%)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35.0%);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41.2%)显著高于女性患儿(20%);本组儿童HP感染率为24.0%,学龄儿童组感染率(13.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26.3%);不同病因的HP感染率中以消化性溃疡高(46.2%).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和消化性溃疡多见,与HP感染相关,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关键词: 少年儿童 胃镜 Hp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疗效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邓迎朝

    目的:探讨分析三联疗法在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本组7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莫沙比利),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HP的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z;治疗组HP根除率高达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有关的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清除率较高,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Hp 慢性胃炎 治疗
  • 60例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建

    内镜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12年1~6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60例,占胃镜的55.5%,而萎缩性胃炎有26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检查 Hp
  • 疣状胃炎1 351例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作者:舒晴;丁世华;刘俊;李花林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 35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831例(61.5%),其次是胃体胃窦部351例(26%).男性多于女性.病理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感染率为56.2%.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应予抗Hp治疗.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镜 Hp
  • 1996年对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查报告

    作者:金珠;林三仁;雷道年;叶嗣懋;周丽雅;黄雪彪;丁士刚;王润田;沈祖尧;钟尚志;曹世植

    本文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牟平县)成年人群1038人进行了HP感染的检查.每例均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四块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以CLO、WS同时阳性做为判断HP阳性的标准,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高84.66%,其次是十二指肠溃疡:84.21%,胃溃疡:81.25%,慢性浅表性胃炎:62.87%,慢性萎缩性胃炎:58.55%.2.以WS阳性做为判断HP阳性的标准,HP在胃内分布以胃底部阳性率高:61.51%,其次为体小弯:55.66%,窦大弯:51.24%,窦小弯:50.85%,胃底部HP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窦部:P<0.01.3.活检取胃底加体小弯两块组织的HP阳性率接近于取四块组织的HP阳性率.

  • 环氧化酶-2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韩少良;唐槐静;林东昕;邵永孚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它将花生四烯酸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后者参与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功能[1].COX是膜结合蛋白,存在于核膜和微粒体膜[2].目前发现哺乳动物的COX至少有2个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均有表达,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粘膜细胞、调整肾脏血流和控制血小板聚集;而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检测不到[2,3],只有在细胞因子、内毒素、白介素(IL-1)、肿瘤促进剂及癌基因等促分裂剂的刺激下才能在某些细胞内迅速产生[3,4].

  • 健脾除湿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佐朋

    目的 观察应用健脾除湿法治疗脾胃湿熟证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以中药健脾除湿为法,以藿朴夏苓汤为代表;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以枸橼酸铋雷替丁、阿莫西林V钾片、克林霉素为代表,观察藿朴夏苓汤对Hp的根除效果、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应用健脾除湿法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也可提高血清中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及Hp阳性根除率.结论 健脾除湿法对脾胃湿热证型Hp阳性慢性胃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血清中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 3组短程三联方案治疗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蔡德;佘白蓉

    目的:比较3组短程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B方案(兰索拉唑3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500 mg加甲硝唑400 mg,每天2次,1周后再用兰索拉唑30 mg/d,连用4周)为佳治疗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胃镜及临床研究

    作者:于丰彦;周福生;罗琦;黄志新;周正

    目的 通过对29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观察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胃镜观察及HP检查,结果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HP在有,无PHG的肝硬化患者中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肝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出现重度PHG的机会也增多;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与HP感染关系不大.

283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