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杨亚军

    目的 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10例(19眼)术前屈光状态:平均等效球镜(-13.91±0.82)D,平均柱镜度(-1.50±0.25)D.术前裸眼视力0.02 ~0.1,均值:0.05±0.02,术前佳矫正视力0.15~0.8,均值0.48±0.39.术后6月裸眼视力0.3 ~1.2,平均0.83 ±0.52.常规手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100% (19/19)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视力提高1~4行不等.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t=2.3212,P=0.0260).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对矫正高度近视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是有效的.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两种缝线固定法的比较

    作者:张志清;张苑;龙崇德

    目的 比较前房灌注下后房人工晶状体两种缝线固定方法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及偏中心等情况.方法 对中山眼科中心自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24例(24眼)用内路法和外路法两种不同的缝线固定方法行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术前、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与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各组的前房深度、晶体倾斜度和偏中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两种缝线固定方法术后残余屈光不正对视力有明显的影响.(2)两种方法在术后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中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内路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自艳;蒋云昆;杨发斌;张致鳌;付永志

    目的观察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无后囊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15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5.7%,0.3~0.5者42.9%,0.1~0.2者10.7%.<0.1者10.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巩膜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超乳术中后囊破裂行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胡宏伟;成功;唐红霞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在297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其中19眼在术中发现后囊破裂,15眼合并玻璃体脱出而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在19眼中,7眼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睫状沟植入.平均随访6月,裸眼视力≥0.3有19眼,≥0.5有14眼,≥1.0有5眼.8眼出现前房玻璃体渗出.结论在超乳术中,若出现后囊破裂,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作者: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钊;黎海平

    目的 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 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临床应用

    作者:王元贵;柯显培;黄新民;王佐祥;刘运良;黄平;梁曼;王静;郎忠民;李旭庭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充分扩大瞳孔,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9点透明角膜缘用一次性3mm角膜切开刀做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折叠工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出黏弹剂后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在11点或1点处虹膜根部做部分切除.[结果]中、高度近视21例38眼,术前屈光度-4~-22.6D,其中2眼-4D.38眼术后24h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是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角膜损伤小,保留生理性调节,具有可逆性,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适用屈光范围广等优点,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将开辟屈光手术治疗的新前景.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晶体眼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11例随访

    作者:邹莺英;毕宏生;解孝锋

    背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和保留了调节力等优点,是目前富有潜力的屈光手术.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近视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03/2009-01在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1例(18眼),男4例(7眼),女7例(11眼).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3个月),观察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角膜内皮计数及晶体的混浊情况等.结果与结论: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术后散光明显减轻,裸眼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值在全频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及眼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夜间视力降低及眩光的现象.说明短期内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种颇具前途的高度近视矫治方法.

  •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研究

    作者:乔宝笛;陈鹏;帖彪;杜敏

    目的 观察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伴有散光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1例(113眼),进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时间点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术前BCVA为4.98±0.12,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2年BCVA分别为5.04±0.08、5.02±0.09、5.05±0.10、5.04±0.09、5.03±0.11,各个时间点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90,P>0.05).术前UCVA为4.03±0.07,术后各时间点UCVA分别为4.92±0.10、4.96±0.09、4.95±0.12、4.94±0.11、4.94±0.08,术后各个时间点的UCVA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F=6.508,P<0.05).术后屈光度较稳定,散光度均在0.5 D以内;TICL在眼内稳定,术后6个月时106眼(93.8%)旋转小于5°,7眼(6.2%)旋转在5°~10°之间.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散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作者:杨路;陈曦;曾庆森;余腾;田川;胡东瑞;朱雁捷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ICL治疗的23例(46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7d及1、3、6个月以及1~2年对其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效球镜、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73±0.40)较术前(0.075±0.096)明显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987±0.296)较术前(0.625±0.309)也明显提高(t=12.975,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2.18±1.70)D]较术前[(-18.64±5.01)D]显著改善(t=29.083,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和术前预测等效屈光度符合率达93.5%以上.术后眼压平稳,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总体满意度达100%.结论 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稳定、有效、安全及可预测的特性,在适应证和关键技术能得到合理掌握的基础上值得应用.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临床应用

    作者:王元贵;刘运良;王佐祥;黄平;梁曼;王静;郎忠民;李旭庭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接触人工晶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中、高度近视患者21例38眼,术前屈光度-4.0~-22.6 D,其中2眼-4.0 D.术前充分扩大瞳孔,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9点透明角膜缘用一次性3 mm角膜切开刀做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出黏弹剂后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在11点或1点处虹膜根部做部分切除.结果 38眼术后24 h均达到术前矫正度数的视力.结论 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角膜损伤小,保留生理性调节,具有可逆性、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适用屈光范围广等优点,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开辟了屈光手术治疗的新前景.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作者:田喜林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规律与程度.方法随机对51例5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进行了术前、术后0.5mo及术后6mo的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规性角膜散光.结论多缝线的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在较低水平,且这种散光在6mo内趋向稳定.

  • 无玻璃体眼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

    作者:韩琪;颜华;陈松;赫天耕;许瀛海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玻璃体眼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8例(8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无玻璃体眼行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PC-IOL).术后随访3~56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佳矫正视力,其中≥0.5者1眼,≥1.0者3眼.术中低眼压2眼、眼球塌陷1眼,术后前房积血3眼,玻璃体积血3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黄斑囊样水肿3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经巩膜睫状沟PC-IOL固定术是无玻璃体并伴有眼前段结构紊乱眼恢复视力的补救手术.术中注意稳定眼压,可减少或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作者:李旭青;蔡晓峰;庹瑶;陈康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 L )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IC L植入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5例共计83眼。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术前患者UCVA为0.01~0.05,术后6个月,88.0% UCVA≥0.3,32.5% UCVA≥0.6;85.5%BCVA≥0.3,39.8% BCVA≥0.6。术前患者眼压为(13.1±0.51)mm Hg ,术后为(13.7±0.68)mm Hg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3201±238)/mm2,术后为(3142±254)/mm2,治疗前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 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眼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佐祥;王元贵;梁曼;郎忠民;李淑英

    [目的]研究有晶体眼生理状态下后房型可植入接触人工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充分扩大瞳孔,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9点透明角膜缘用一次性3mm角膜切开刀做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出粘弹剂后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在11点或1点处虹膜根部做部分切除.[结果]中、高度近视21例38眼,术前屈光度-4.0D~-22.6D,其中2眼-4.0D.38眼术后24h均达到术前矫正度数的视力.[结论]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的人工晶体,角膜损伤小,保留生理性调节,具有可逆性,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适用屈光范围广等优点,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开辟了治疗屈光手术新的治疗前景.

  •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25例治疗体会

    作者:黄栋才;李秀伦;曾淑英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5眼)无后囊膜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9个月~3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0%);0.5~0.3者7眼(占28%);0.3~0.1者2眼(占8%);≤0.1者1眼(占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术可以作为无后囊膜眼的人工晶体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彦;王育良;高卫萍;李凯;徐金华

    目的: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21眼高度近视(-9.50~-20.00D)患者表面麻醉下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超过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 (0.82>0.72);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29± 374)/mm2,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16±312)/mm2,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Akreos人工晶状体四襻两点悬吊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伟;程扬;曾水清

    目的:观察采用Akreos人工晶状体四襻两点悬吊术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对于43例43眼需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巩膜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10.4±1.7mo.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4眼(9.30%),0.05~者3例3眼(6.98%),0.1~者10例10眼(23.26%),0.3~者13例13眼(30.23%),≥0.5者13例13眼(30.2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Akreos人工晶状体四襻两点悬吊术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双手旋入法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刚;周和政;孙叙清;罗丰年

    目的讨论应用双手旋入法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对60例(60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采用双手旋入法行1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周内矫正视力≥0.5者56眼占93%.前房出血2眼,瞳孔轻度移位变形4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1眼.结论应用双手旋入法植入人工晶状体安全易行,很少损伤虹膜及后囊膜,提高了手术效率且便于掌握.

  •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静;宋维俭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26例后囊膜缺损的无晶体眼施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 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优于术后裸眼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