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YAG倍频(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达璟

    目的:探讨YAG(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对26例(27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激光封闭裂孔.结果:一次成功13例(14只眼),二次成功5例,三次成功6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愈率92.6%.结论:YAG倍频(532)激光选择性地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痛苦较小,治愈率较高.

  • 激光联合双眼包扎或戴小孔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作者:刘素美;刘宗明;杨育勇;卢轶;游浩凌

    自1920年Gonin开始,封闭视网膜裂孔一直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原则.目前,除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巩膜扣带术[1].我科2000~2001年利用810-激光联合双眼包扎或戴小孔镜及合适的体位治疗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并发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

    作者:吕林;姜利斌;李永浩

    目的:探讨巩膜外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 procedures,SBP)并发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subretinal and vitreous hemorrhage)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SBP并发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7例患者7只患眼,出血后2~8周经睫状体扁平部巩膜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剥离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切开及清除视网膜下积血,硅油或气体填充等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4~12月(平均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3只患跟(42.9%)术后发生视网膜前纤维增殖,经过了二次增殖膜剥离手术治疗.后随诊7只患眼视网膜均得到良好复位:视力≥0.1者6只眼,占85.7%,好矫正视力为0.4.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清除SBP并发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但血浆成份的不彻底清除而易发生视网膜纤维增殖.

  •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艳琼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并非是与脉络膜的分离.在众多致盲性眼病中占第5位,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视网膜脱离(孔源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非孔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种.

  • 耳脑胶应用于脉络膜撕脱一例

    作者:卢素素;张杰;徐鑫彦;王继兵;孙先勇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被水枪击伤后视物不清9 d于2016年3月7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伤后即感眼痛、流泪、视物不清,立即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疗经过不详,效果欠佳遂转至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左眼视力0.4,矫正视力1.0。右眼眼压2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1 mmHg。右眼角膜透明,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并向颞侧脱位180°,玻璃体腔血性混浊,眼底隐见下方视网膜脱离。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正常。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视网膜各层间形态结构正常。右眼B型超声检查,玻璃体暗区内一弧形强回声光带与视盘或与球壁回声相连。诊断:右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挫伤。入院后给予右眼抗炎及降眼压滴眼液滴眼;并行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除、激光光凝、虹膜周边切除及重水注入手术。手术中可见鼻下方大量片状出血;视网膜下方5点时钟位赤道部一约4个视盘直径大小的马蹄孔;3~7点时钟位脉络膜撕脱合并视网膜锯齿缘截离(图1A),脉络膜与巩膜呈裂隙状开放(图1B),宽约8 mm;5~6点时钟位巩膜暴露。注入重水,压平视网膜,给予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截离处激光光凝后仍见脉络膜撕脱。考虑脉络膜撕脱范围广,常规硅油填充无法完全复位脉络膜并易引起硅油进入脉络膜上腔,参考我院耳脑胶在眼眶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于面神经及脑实质组织无毒性作用,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应用耳脑胶帮助脉络膜撕脱复位。行气液交换后用抽取了耳脑胶的1 ml空针换冲洗针头予黏附撕脱部分脉络膜,靠近脉络膜撕脱处轻挤耳脑胶接触撕脱部位,覆盖撕脱处,变换位置如上操作5次,使耳脑胶完全均匀平铺覆盖撕脱部位。顶压巩膜见脉络膜与巩膜黏附良好(图1C)。然后6点时钟位做虹膜周边切口,注入硅油。手术中补充诊断:右眼外伤性脉络膜撕脱。手术后9 d,右眼视力0.05,矫正视力0.3。角膜透明,晶状体缺如,视网膜平复,下方激光光凝斑可见,下方撕脱脉络膜贴复在位,鼻下方少量片状出血未吸收(图2A)。给予脉血康、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手术后2个月,右眼视力0.05,矫正视力0.6。视网膜、脉络膜贴复在位,鼻下方出血吸收(图2B)。6月6日行右眼硅油取出联合气体注入手术。7月8日行右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悬吊及瞳孔再造手术。手术后脉络膜贴复在位,视网膜平复。10月13日末次随访,右眼视力0.2,矫正视力0.6。眼压15 mmHg。人工晶状体透明在位,视网膜平复,下方脉络膜贴复在位(图2C)。

  • 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气泡的处理

    作者:高磊

    患者男,39岁.因右眼前黑影浮动伴视物遮挡感10 d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后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住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眼前数指,不能矫正.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脱离兔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程程;邓爱军;孙艳;刘菲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视网膜脱离(RD)后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白色家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RD+磷酸盐缓冲液(PBS)组(B组)、RD+ BMSC组(C组),各组均为20只兔.B组、C组兔赤道部视网膜造孔建立RD模型.B组兔视网膜下腔注入PBS 10 μl;C组兔视网膜下腔注入CM-Dil标记的BMSC PBS悬液10μl.A组兔不做任何处理.建模后1、2、4周,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兔视网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1、2、4周时,C组兔视网膜组织中bFGF、BDNF、CNT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时,B组兔视网膜组织中bFGF、CNTF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C组基本相当.2周时,视网膜组织中bFGF、BDNF mRNA相对表达量呈低于A组,CNTF mRNA表达量高于A组;4周时,视网膜组织中bFGF、BDNF、CNTF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A组.结论 视网膜下腔移植BMSC可提高RD模型兔视网膜组织中bFGF、BDNF、CNTF基因表达.

  • 羊膜匀浆治疗实验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郝玉华;马景学;修贺明

    目的 观察和探讨羊膜匀浆在封闭视网膜裂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A、C为治疗组,B、D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兔.每只兔随机取1只眼进行实验.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造孔,人为造成视网膜脱离,气液交换.治疗组裂孔表面滴加0.1 ml羊膜匀浆,而对照组滴加0.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术毕视网膜复位,20%SFs眼内填充.A、B组于手术后14 d处死动物,C、D组于手术后28 d处死动物,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 手术后14 d,A组视网膜复位6只眼,占60%,B组视网膜复位2只眼,占20%(P=0.021).手术后28 d,C组视网膜复位8只眼,占80%,D组视网膜复位3只眼,占30%(P=0.046).各组之间视网膜复位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出现轻度前节炎症反应,经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炎症于3~5 d消退.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 显示,治疗组应用羊膜后在视网膜裂孔边缘有多层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生,与其下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粘连.对照组视网膜裂孔边缘细胞增生明显减少,视网膜不能和脉络膜形成粘连.电子显微镜检查与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 一致.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提示裂孔边缘增生细胞主要是视网膜胶质细胞.结论 羊膜匀浆有助于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刺激裂孔边缘视网膜胶质细胞增生,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

  • 牵牛花综合征诊断治疗与遗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佘凯芩;张琦;赵培泉

    牵牛花综合征(MGS)眼底典型特征为异常扩大呈漏斗状深凹的视盘,其中央见灰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盘周围一圈隆起的嵴,嵴上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紊乱;数十支纤细的视网膜血管放射状自视盘发出,周边视网膜多存在无灌注区.MG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合并眼部及全身系统异常,常累及颅面部、中枢神经、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等.眼部常见的合并症为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和视网膜脱离(RD).RD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对于明确为孔源性RD的患眼,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或扩大的视盘.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进行全身合并症的排查与干预,发现和治疗眼部并发症,大程度保留患眼残存的视功能.

  •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喜梅;张皙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4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是否伴有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分两组比较手术方式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视力变化. 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两组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复位率为77.9%,非玻璃体手术为25.9%(P<0.001);不完全PVD组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复位率为75.5%,非玻璃体手术治疗为15.0%(P<0.001);用非玻璃体手术治疗完全PVD组复位率为57.1%,不完全PVD组为15.0%(P=0.05).视力进步:完全PVD组为68.6%,不完全PVD组为57.0%(P>0.05). 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巩膜外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眼内气体填充和手术后激光光凝封闭黄斑裂孔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 大鼠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

    作者:卢华;马志中;曹利群;刘敬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RGC)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反应,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在RGC丢失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73只SD大鼠用1%荧光金(FG)经上丘、外侧膝状体逆行标记,healon GV(1.4%透明质酸钠)鼻侧视网膜下注射.10 ng IL-1Ra和500 ng IL-1β抗体随healon GV一同注入视网膜下.对逆行标记后10 d,视网膜脱离后2 h、1、3、5、7、10、20、50、90 d,视网膜脱离10 d复位30 d,视网膜脱离90 d复位20 d,IL-1Ra 和IL-1β抗体视网膜下注入后1 d和10 d取材的视网膜进行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片,进行RGC计数.对照组则在球内注入相应计量healon GV. 结果视网膜脱离后2 h开始有RGC的丢失,1 d时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未脱离区,亦有RGC的丢失.视网膜脱离10 d后复位(早期复位)可停止RGC的丢失,视网膜脱离90 d后复位(晚期复位)可使RGC进一步丢失,后停留在某一水平.IL-1β抗体、IL-1Ra可以减少这种丢失. 结论视网膜脱离状态下,脱离区与未脱离区都有RGC的丢失.早期复位可使RGC的丢失停止,晚期复位可进一步损伤RGC.拮抗IL-1β能减少RGC的丢失,IL-1Ra对RGC有保护作用.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孟丽珠;陈松;赵秉水;李燕;刘蓓;关禹博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TRD)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86例DTRD患者10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散瞳后经间接检眼镜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手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力提高组及未提高组间疾病自然因素及手术后并发症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 87只眼视网膜首次解剖复位成功,占85.29%;15只眼视网膜首次未完全解剖复位,占14.71%.49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且佳矫正视力(BCVA)大于0.05,占48.04%;53只眼手术后视力降低或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仍低于0.05,占51.96%.两组间疾病自然因素比较,是否一期行白内障手术及是否合并视神经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9.274;p=0.022,0.002).两组手术后并发症比较,视网膜脱离(RD)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18,4.079;P=0.003,0.041);手术前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手术后视力的保护性因素(OR=0.270,P=0.034).结论 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二级管激光经巩膜光凝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林;牛彤彤;尹蓉实;郭嘉术;张新玮

    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采用电凝、冷凝和激光光凝等手段使视网膜裂孔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与脱离的神经纤维层之间形成一种稳固的粘连.由于电凝的并发症较多[1],冷凝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易导致手术后增生的弊端也逐渐显露.90年代中期波长790~840 nm的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光凝开始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2].我们对一组周边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通过透巩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玻璃体后脱离眼的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治疗

    作者:李彬;王晓莉;唐晓蕾;李娜;李建全

    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临床表现为眼前漂浮物或闪光感,而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时则易出现视网膜裂孔,从而增加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

    作者:赵晓辉;邢怡桥;陈樱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瞳孔不易散大,周边囊膜混浊,裂孔检出率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展迅速、严重,手术成功率较低的特点[1].我院近年来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手术后视神经萎缩多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黄欣;赵培泉;徐格致;王文吉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硅油注入手术后视神经萎缩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硅油注入手术后发生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患者年龄、既往史、原发疾病、手术前眼部情况、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取硅油时间及取硅油时眼部情况、硅油乳化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眼视盘边界清晰,色泽变淡者65只眼,苍白者21只眼,色泽变淡且杯盘比明显增大(≥0.6)者11只眼.L0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排除混杂因素后,取硅油时眼压(P=0.022)及视力(P=0.00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硅油注入手术后的慢性眼压升高是发生视神经萎缩的相关因素.

  • 儿童牵牛花综合征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费萍;张琦;许宇;蔡璇;虞思伊;李家恺;金海鹰;亢晓丽;赵培泉

    目的 观察儿童牵牛花综合征(MGS)并发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双目间接检眼镜、眼部B型超声、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眼底照相、头颅磁共振和(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49例MGS并发RD患儿51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27例27只眼,女性22例24只眼.确诊时年龄为出生后1周~13岁,平均年龄(4.2±3.2)岁.RD类型能明确为渗出性RD者33只眼,孔源性RD者3只眼,其余15只眼不能明确RD类型.有20例20只眼合并其他先天性眼部异常.包括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先天性小眼球、脉络膜缺损、虹膜缺损.除并发RD外,还可并发白内障、瞳孔后黏连、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混浊、斜视、眼球震颤.22例22只眼进行了治疗.5例5只轻度渗出性RD眼患儿予口服醋甲唑胺治疗;3例3只眼行视盘周围激光光凝治疗;14例14只眼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14只眼中,6只眼仅MGS并发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3只眼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8只眼伴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行单纯晶状体切除手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0.3±1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有无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 5例口服醋甲唑胺治疗者随访期间病情稳定,RD未加重.3例视盘周围激光光凝治疗者中,2例病情稳定,1例在2次激光光凝治疗后RD范围扩大.行晶状体切除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8只眼中,手术后白内障解除,前房形成、眼压下降.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6只眼中,手术后视网膜平伏.进行治疗的患儿中,10例10只眼配合行视力检查.其中,1只激光光凝治疗眼的视力由治疗前手动提高至治疗后眼前数指,9只眼视力维持不变.未见其他与药物和手术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MGS并发RD早可发生在出生后1周,患儿往往还合并其他先天性眼部异常或眼疾病.定期随访,尽早发现RD,结合患儿病情进行药物、激光光凝或手术治疗,对保存患儿视功能有重要意义.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牵牛花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波;杨嘉嵩;刘华;胡玉章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牵牛花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3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8例(8只眼)牵牛花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随访8个月~2年,观察患者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5例患者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例患者二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例患者二次手术视网膜未复位.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牵牛花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原因分析

    作者:蔡善君;张军军;严密;张明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6只眼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时裂孔大小、数量、位置以及与手术方法、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再脱离持续时间、屈光状态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2次手术前裂孔大小构成比和裂孔部位;配对秩和检验分析PVR分级;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裂孔大小、数量及再脱离持续时间与PVR的关系.结果:视网膜再脱离与第一次手术前裂孔大小构成比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X2=14.104,P<0.005),视网膜再脱离时<1PD裂孔比例增多,而1~3PD裂孔比例减少(X2=13.672,P<0.001,X2=10.630,P<0.001).第2次手术前PVR级别较第1次加重(T=6.7885,P<0.001).第2次手术前裂孔大小、数量、位置与PVR无相关性(rsA=0.069,PA=0.605,rsB=0.137,PB=0.302,A:大小,B:数量).PVR级别与再脱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446,P=0.000).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有新裂孔形成、原裂孔未封闭、遗漏裂孔、PVR形成或发展、术式选择不当.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视网膜脱离5例

    作者:冶省娟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6~2006年我院共收治孕产妇 814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5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1例,孕周33~40+4周.本组5例均为视网膜病变Ⅲ期,而且都是在视力模糊不清以后才做眼底检查.其中两眼视网膜脱离2例,合并有贫血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或子痫,余3例单眼视网膜脱离为重度子痫前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