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连海燕;宋艳萍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及对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确诊为慢性CSC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方法 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彩色照相及黄斑色素密度(MPO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对比敏感度检查.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2 s,负载系数5%,治疗能量为50%P,根据检查结果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跨出渗漏点约50~100 μm)进行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相关检查.主要指标BCVA、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FT)和对比敏感度、视网膜下液(SRF)吸收率、预后相关因素及黄斑色素密度.结果 治疗1、3、6个月后BCVA分别为0.36±0.15、0.35±0.16、0.32±.021,均较前好转(P均<0.05);CFT分别为(305.56±62.53) μm、(298.29±46.42) μm、(253.81±57.18)μm,均较前下降(P均<0.05);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4.32±1.02、15.68±0.98、17.53 ±1.32,均较前提高(P均<0.0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疗效与病变类型和年龄相关,当病变为点状渗漏其SRF吸收率高为100%,病变为局限性渗漏伴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为72.73%,当病变为弥漫性病变及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低为64.2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无反应组平均年龄高于有反应组(t=-9.23,P=0.001).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所有检查上均未在治疗部位观察到可见光斑.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1、3、6个月MPOD平均值分别为0.15±0.18、0.16±0.05、0.16±0.21 (P均>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对MPOD水平无影响.

  • 中药联合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CSC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夏颖;魏伟;王菁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retinopathy,CSC)的效果.方法 对27例36眼慢性CSC患者,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术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合中药汤剂治疗,随访6~12个月,以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下液隆起高点高度(the height of highest point of subretinal fluid,HPSF)作为疗效指标,观察该法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CVA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内视网膜下液吸收明显.末次随访时,显效22眼(61.11%),有效11眼(30.56%),总有效率91.76%.随访过程中1眼复发,经再次中药联合半量PDT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36眼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联合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有效降低复发率.

  • 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潘秀红

    目的 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力变化、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及脉络膜血管扩张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32例(38只眼)慢性CSC患者,行半量维替泊芬(3 mg/m2)光动力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随访期间进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下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OCT视网膜下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大多数病例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或渗漏减轻,ICGA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或血管扩张减轻.随访期间32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 1/3剂量与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比研究

    作者:徐建锋;莫荔;叶瑞珍;蔡泽煌

    目的 比较1/3剂量与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apathy,CS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就诊的慢性CSC患者50例(50只眼),应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1/3剂量组24例(24只眼),半剂量组26例(26只眼).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3周和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自觉症状、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脉络血管造影(ICGA).随访时若发现CSC复发,两组分别再行相关剂量治疗1次,间隔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OCT等,评价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PDT治疗后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退,眼底黄斑盘状脱离减轻或消退.1/3剂量和半剂量组治疗后痊愈时间分别为(20±5.18)d、(14±4.16)d,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周和1个月后,1/3剂量和半剂量组经FFA检查示渗漏消失分别为14只眼(58.3%)、22只眼(84.6%)和19只眼(79.2%)、24只眼(92.3%),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分别为15只眼(62.5%)、22只眼(84.6%)和20只眼(83.3%)、25只眼(96.2%).3个月后,两组全部患者经FFA检查示渗漏完全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两组患者在视力、FFA和OCT方面均显示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个月时效果达到佳,1个月后至6个月基本稳定.1/3剂量组单次治疗费用约为8000元,而半剂量组单次治疗费用约为9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1/3剂量组复发7例,半剂量组复发l例,均予重复治疗1次(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全身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1/3剂量与半剂量PDT治疗慢性CSC均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短病程,显著提高患者视力.而半剂量PDT的治疗效果可能更加优于1/3剂量.

  • 1/3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贾云琴;宋艳萍

    目的 探讨1/3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造影(IC GA)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诊断为慢性CSC患者23例23只眼,采用1/3剂量维替泊芬及经专用激光裂隙灯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维替泊芬注入8 min后,在吲哚菁绿的引导下激光照射30 s.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3个月;随访期间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23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月后视物变形改善有21只眼,6月后视物变形均有好转.佳矫正视力0.1~0.9,平均0.6.视力明显改善者19只眼,占83%;视力稳定者4只眼,占17%;无视力下降者.OCT检查结果显示,显效18只眼,占78%;有效5只眼,占22%;无神经上皮下积液未吸收或增加者.FFA及ICGA检查结果显示,显效21只眼,占91%;有效2只眼,占9%;无渗漏未改善或加重者.结论 1/3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对照研究来证实.

  • 1/3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CSC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邹玉凌;游志鹏

    目的 探讨1/3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远期疗效.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诊断为慢性CSC患者43例45只眼,采用1/3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维替泊芬注入10 min后,在吲哚菁绿的引导下激光照射83 s.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6.7个月,随访期间进行佳矫正视力、OCT、FFA和ICGA检查.结果 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平均0.45,3个月时为0.54,6个月时为0.63,12个月时为0.70;末次随访时佳矫正视力0.2~1.0,平均0.72,42只眼视力得到提高,占93%,其余3只眼视力稳定,无一眼出现视力下降.45只患眼视功能均有改善,视物变形等症状消失或好转.术后OCT、FFA、ICGA检查3个月时显效均在80%以上,术后6个月时100%显效,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病例及PDT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3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价值评价

    作者:陈晓凯

    目的 评价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筛选本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单眼慢性CSC患者62例,进行FD-OCT检查.结果 病眼屈光度-球镜、脉络膜厚度高于健眼,佳校正视力、中心凹神经上皮层低于健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眼佳校正视力与年龄、病程无相关性,与中心凹神经上皮层(r =385)、脉络膜厚度(r=-0.298)呈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脉络膜厚度、0°、90°、180°处距中心凹1.5mm脉络膜厚度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OCT检查慢性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可反映脉络膜、视网膜代谢情况,分析疾病阶段,指导临床治疗.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肖庆;曾军;唐罗生;朱小华;郭小健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CSC患者22例(24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4±0.25.治疗后随诊1、2、6个月时的视力,并行眼底检查、FFA及OCT检查.术后2个月渗漏和视网膜下液均消失者即为治疗成功,反之则认为失败.结果 通过TTT治疗,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FFA示脉络膜渗漏消失者随诊1个月时为17只眼(70.83%);随诊2个月时为21只眼(87.50%);随诊6个月时为23只眼(95.83%);1只眼在随诊6个月时积液持续未吸收.随诊6个月时14只眼(58.33%)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结论 TTT治疗CSC安全且有一定疗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而影响其视力预后.

  • 三分之一剂量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毛新帮;游志鹏;赵菊莲

    目的 探讨1/3剂量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造影(ICGA)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诊断为慢性CSC患者10例10眼,采用1/3剂量维替泊芬及经专用激光裂隙灯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维替泊芬注入8min后,在吲哚菁绿的引导下激光照射30 S.术后随访6~lO个月,平均7.3个月;随访期间进行佳矫正视力、FFA和IC-GA检查.结果 佳矫正视力0.1~0.9.平均0.6.视力明显改善者8只眼,占80%,视力稳定者2只眼,占20%;无1眼视力下降.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显示,显效9眼,占90%;有效1眼,占10%;无渗漏未改善或加重者.结论 1/3剂量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慢性CS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 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对照研究来证实.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中心凹渗漏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廖丹;许立帅;戴乐;杨祯;杨小丽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中心凹渗漏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12例12眼确诊为病灶在黄斑中心凹的慢性CSC患者,均使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进行多点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估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27±0.08) logMAR提高到(0.19 ±0.11) logM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由治疗前的(432.42±134.17)μm下降到(248.75±36.06)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SRF高度由治疗前的(213.58±132.60) μm下降到(17.25±21.90)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末次随访时,6眼的SRF已经完全消失,6眼仍然有SRF的积存,但较治疗前有缓解的趋势.随访6个月,所有患眼均未见视网膜或脉络膜损伤.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中心凹渗漏的慢性CSC安全有效.

  • 半剂量维替泊芬与半能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马为梅;雷晓琴;田芳;周荣乐

    目的 比较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与半能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将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CSC患者42例(42眼)纳入研究.根据患者PDT治疗过程中所接受的药物剂量和激光参数的不同分为半剂量和半能量组.半剂量组22例(22眼)接受半剂量维替泊芬(3 mg· m-2)和标准能量PDT(83 s,50 J·cm-2)治疗.半能量组20例(20眼)接受全剂量维替泊芬(6 mg·m-2)和半能量PDT (42 s,25 J·cm-2)治疗.PDT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完全吸收的比例,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半剂量组患者22眼(100%) SRF完全吸收,半能量患者19例(95%)SRF完全吸收,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半剂量组BCVA提高7.2字母,半能量组BCVA提高6.7个字母,BCVA提高字母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半剂量组CMT为(351±90) μm,治疗后6个月降至(178±55)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能量组CMT治疗前为(322±96) μm,治疗后6个月降至(181±47)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和PDT治疗慢性CSC同样安全有效.

  • 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吴敏;胡竹林;薛黎萍;李云琴;肖丽波

    目的 探讨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激光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CCSC患者25例(33眼),所有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3mg·m-2体表面积的维替泊芬和能量为25 J·cm-2的PDT治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重复进行BCVA、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和OCT检查,治疗后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末次随访时视力改善者31眼、稳定者2眼,佳矫正视力(0.15±0.09) LogMAR,与治疗前的(0.50±0.18) LogM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4,P<0.001);OCT检查示,显效率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5%、84.8%、93.9%和100.0%.CCSC眼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91.53±101.18) μm,与治疗前的(483.21±89.13) μm相比明显降低(t=-3.902,P<0.001),黄斑中心凹下平均脉络膜厚度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治疗后6个月FFA结果显示33眼渗漏病灶均完全消失.未观察到复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PDT治疗对于单纯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的CCSC是有效和安全的.

  •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娟娟;李燕

    目的 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6例(51眼)慢性中浆患者的视力、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观察RPE细胞萎缩轨迹的特点及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慢性中浆患者的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颞侧黄斑区附近不同程度的RPE色素紊乱、RPE萎缩区域大小及形态不一,可见明显的朝向下方的RPE萎缩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RPE细胞萎缩表现为视网膜下不同形态的强荧光区域,为RPE细胞萎缩所致的透见荧光.RPE细胞的萎缩轨迹外观呈不同形态并呈重力依赖性.视力较差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位于RPE萎缩区内,反之,视力较好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未累及.结论 对于渗出较多、黄斑区长期处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状态、渗出病变吸收缓慢甚至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变进展过程中因渗出的浆液导致黄斑区RPE细胞不可逆性萎缩.

  • 阈值下TTT激光治疗CCSC所致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阎静;闫涛;严立

    目的:报告阈值下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在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继发的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持续时间达≥6mo的CCSC患者10例13眼.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给予阈值下TTT激光治疗.通过眼科检查、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治疗前后病损变化情况,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的对比研究.结果:TTT治疗平均(1.23±0.44)次.所有患者随访6mo.治疗前视力0.05~0.4(平均0.16±0.10),治疗后视力0.05~0.8(平均0.35±0.21),视力改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均未显示荧光染料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未见明显脉络膜通透性增加,治疗区域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结论:阈值下TTT对存在持续神经上皮层脱离的CCSC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同时未出现显著并发症.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慢性CSC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曦;刘庆淮;刘肖艺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我们给予6例6眼慢性CSC患者玻璃体腔注射1 25mg/0.05mL IVB治疗.5例患者在第一次注射后3mo接受了第二次相同剂量的注射.注射后1,3,6,12,24mo时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眼压、OCT、眼底荧光素造影(FFA).结果:第一次玻璃体腔注射IVB后,2例患者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吸收,但其中1例在随访至3mo复发;3例患者SRF有小幅度上升或下降;1例患者的SRF先上升后明显下降;再次进行IVB后,3例患者SRF完全吸收,其他的3例患者SRF无明显变化.但是SRF的吸收与视力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治疗前后1,2a患者的视力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无一例出现眼内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B对于治疗慢性CSC患者是安全的,对促进SRF的吸收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结果来看,IVB对于慢性CSC患者的远期视力预后无明显作用.

  • 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姚亮;吕莎莎;刘子瑶;冯海晓;郑玉萍;王建明;王峰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0/2016-05我院门诊确诊的9例9眼慢性CSC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1mo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后第1、2、6mo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OCT、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e angiography,FFA)、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患者9例9眼中,7眼对康柏西普有明显应答,2眼患者无应答.玻璃体腔注药前9眼患者CMT平均值为373.12±72.43μm,康柏西普治疗后1、2、6mo时CMT分别为332.05±67.13、282.24±62.30、225.56±71.08μm,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眼患者治疗前SFCT厚度为422.11±64.82μm,无应答患者治疗前脉络膜厚度低于平均值,分别为353、65μm.9眼患者治疗后1、2、6mo的SFCT分别为391.45±75.24、365.53±63.07、355.40±66.65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与治疗后2、6mo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53±0.32,注射后平均视力为0.6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CSC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降低CMT.玻璃体腔注药后6mo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能是患者是否应答的一个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