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骨下肌肌皮瓣和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作者:徐敏;杨熙鸿;郭海鹏;陈伟正;林建英;彭汉伟

    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 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 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且皮瓣完全存活病例24例,均为舌侧缘鳞状细胞癌,未累及舌根,其中T219例,T35例,根据供区不同分为RFF组(n=10)和IHMCF组(n=14);对比两组病例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T-H&N35量表中进食(P=0.005)、语言(P=0.008)、牙齿(P=0.014)、咳嗽(P=0.009)4个领域IHMCF组得分高于RFF组。结论 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RFF良好的替代方法。

  • 游离桡侧前臂皮瓣及桡侧前臂骨皮瓣在头颈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毛驰;俞光岩

    游离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是目前头颈部缺损修复应用广的游离皮瓣,由我国学者杨果凡于1978年早应用于临床[1],因而又被称为中国瓣(Chinese flap).该皮瓣早被应用于四肢瘢痕挛缩的治疗,但很快就被应用到头颈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并成为目前应用多的游离皮瓣,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头颈缺损的修复[2~5].该皮瓣具有许多优点:①皮瓣的解剖恒定,制备简单;②皮瓣的血管口径大,并且和头颈部的受区血管十分匹配,游离移植时血管非常容易吻合成功;③皮瓣的血管蒂长因而很容易到达对侧颈部,避免了静脉移植的必要性;④皮瓣供区远离头颈部受区,允许实施"双组手术";⑤皮瓣薄而质地优良,是修复舌体、口底、颊部、牙龈、咽侧及软腭等各处口腔内缺损的佳选择;⑥为神经感觉性皮瓣,通过吻合皮瓣和受区的感觉神经,可以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⑦还可以携带一片桡骨,形成游离桡侧前臂骨皮瓣,适用于伴有较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口腔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6]

  • 浅静脉及深浅静脉回流对183例前臂皮瓣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石荣华;赵云富;刘渊;吴洋;黄建涛;陈潇卿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用浅静脉回流与深、浅静脉回流对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1-01-2011-11完成的,183例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RFF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皮瓣回流静脉分为2组:深浅静脉回流组(组Ⅰ,85例)、浅静脉回流组(组Ⅱ,98例).分析肿瘤的部位和类型、皮瓣回流静脉的选择、皮瓣成活情况及度瓣危象发生情况.结果:组Ⅰ中皮瓣危象的发生率(8/85)与组Ⅱ中皮瓣危象发生率(6/98)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检验,P=0.40).组Ⅱ中,吻合2条浅静脉和吻合1条浅静脉的病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7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67).单静脉吻合与双静脉吻合的病例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0/11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41).术后组Ⅰ皮瓣存活率96.47%(82/85),组Ⅱ皮瓣存活率为100% (98/98),2组在存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Fisher检验,P=0.0983)术后皮瓣的总成活率为98.36%(180/183).结论:浅静脉回流在解剖上及技术上都是可靠的,单纯吻合一条浅静脉不影响皮瓣存活率.

  • 桡侧前臂皮瓣行舌、口底再造术的护理

    作者:陈青林;沈万琴

    舌癌根治术是口腔颌面的大手术,特别是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可致患者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于2000~2001年对15例舌癌患者采用改良前臂皮瓣移植行舌、口底再造术,并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桡侧前臂皮瓣和舌骨下肌肌皮瓣在半舌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作者:彭汉伟;杨熙鸿;郭海鹏;刘木元;陈伟正;林建英

    目的 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以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为参数评价和对比2组病例术后1年的舌功能状况.结果 RFF 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F组12例发生单纯皮岛坏死1例,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病例术后1年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相近,P值均>0.05.结论 RFF和IHM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术后舌功能良好.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IHM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可替代RFF.

  • 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的供区选择和临床评价

    作者:陈文和;彭汉伟

    目的:探索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原则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01-2012-06期间共行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术39例.根据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程度分为环周/近环周缺损组(A组,23例)和部分缺损组(B组,16例);根据颈部血管状况分为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22例)和颈部血管状况良好组(17例).供区选择主要根据缺损程度和颈部血管状况决定.A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例、胃上提6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空肠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各3例;B组采用舌骨下肌肌皮瓣8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5例.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手术并发症、功能效果和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归.结果: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A组空肠瓣、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坏死各1例,皮瓣坏死均发生在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B组发生咽瘘1例,无皮瓣坏死.全组2例未能经口进食,其余病例无进食障碍;保留喉功能16例均发音良好.全组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5.2%.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供区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程度、颈部血管状况和组织瓣的特性综合分析,个体化应用.个体化下咽及颈段食管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桡侧前臂皮瓣制备技术

    作者:郭海鹏;彭汉伟;杨熙鸿;吴俊东;刘木元;林建英;陈伟正;徐敏

    目的:探讨桡侧前臂皮瓣(RFAFF)的制备技巧,提高其修复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对供区的功能影响.方法:完成35例RFAFF的制作;观察前臂皮瓣的存活率及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失败原因,总结前臂皮瓣制备过程的技术要领.结果:本组均保守治疗,33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静脉血管危象(1例部分表皮脱落,1例表皮坏死).结论:掌握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合理的皮瓣设计是切取前臂皮瓣的必要条件.

  • 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修复前臂皮瓣供区缺损

    作者:高政阳;蒋灿华;陈洁;吴立萌;任辉;龙富强;贺春瑞;翦新春

    目的 探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关闭前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对36例患者行桡侧前臂皮瓣切取后的供区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6岁,皮瓣大小为3.0 cm×5.0 cm~4.0 cm×6.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切口愈合、瘢痕增生及前臂外观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量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计算腕关节失能指数,并与术前对比,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前臂皮瓣切取后产生的供区创面均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顺利关闭而无需植皮.其中5例患者术后因切缘张力过大发生缺血性改变,表皮剥脱后色素丧失,但切口愈合未受影响.术后随访6~12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前臂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及腕关节失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能够直接关闭中小型前臂皮瓣切取后供区缺损,术后外观满意且不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