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发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多巴转运体PET显像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毛薇;许二赫;张慧;陈彪

    目的 探讨早发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巴胺功能改变和基因突变.方法 选取作者医院收治的10例早发帕金森病患者(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平均(31.4±8.0)岁,平均病程(3.0±0.8)年,无家族史,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巴转运体PET显像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有受累肢体运动迟缓及肌张力增高,6例出现静止性震颤,5例有足部肌张力障碍,4例腱反射活跃,2例腱反射亢进,4例存在日间症状波动.3例伴抑郁.9例患者对多巴丝肼反应良好.8例进行脑多巴胺转运体PET显像(11C-CFTDATPET)检查,1例起病对侧壳核后部DAT降低,7例显示双侧壳核后部DAT降低,其中4例起病对侧DAT降低更为明显.1例parkin基因3、4外显子缺失,PINK1基因外显子1还发生重复突变.1例parkin基因外显子4出现了纯合突变.3例parkin基因外显子3或4发生杂合突变.结论 早发帕金森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纹状体多巴胺功能发生改变,parkin基因和PINK1基因与其发病相关.

  • 中美法三国学者共同研究发现并更正了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Parkin基因序列

    作者:张宝荣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Parkin基因突变不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年型PD的致病原因,还是散发性早发性青年型PD的重要病因.对Parkin基因正常序列的破译与其功能及其突变后发病机制的研究密切相关,是治疗PD的重要基础.近期,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张宝荣课题组与美法科学家共同研究明确了Parkin基因的正常序列,对之前权威杂志Nature(1998年)所报道的Parkin基因正常序列[1]进行了更正,三国科学家共同署名载文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Mov Disord[2]上.该项目受到了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基金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基金的共同资助.

  • Parkin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倪海峰;江波;周珍;李勇;黄光武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半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54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分析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54例鼻咽癌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0.3430±0.4947,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0052±0.4911,鼻咽癌组织Parkin转录表达明显下调,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级、TNM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arkin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基因作用,Parkin基因转录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临床预后预测指标.

  • Parkin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作者:姜立志;沈丽华;孙翠

    据新流行病学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 PD)发病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约为1.7%,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但目前对于P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老年化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均与PD的发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0%~15%的 PD 患者有家族史〔2〕。家族性PD相关基因见文献〔3〕,家族性PD与基因突变有关,这一发现为疾病的细胞和分子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入口〔4〕。迄今为止,已确定的PD 相关易感基因有α-synuclein、Parkin、UCH-L1、DJ-1、PINK1、LRRK2、ATP13A2及HTRA2,其中Parkin、DJ-1、PINK1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PD相关〔5〕。

  • 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多态性与定向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立宏;高国栋

    目的通过研究帕金森病Parkin基因4、6、7号外显子突变的多态性与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定向手术探索一种新的适应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及TDI-FP技术,对250例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的原发性PD患者进行Parkin基因4、6及7号外显子突变检测,并对所有PD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UPDR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具有Parkin基因突变和不具有Parkin基因突变的PD和患者的手术疗效.250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基础实验部分的阴性对照.结果共发现具有Parkin基因突变(包括缺失突变和点突变)的PD患者118例,其术后UPDRS评分改善率在"开"、"关"状态下分别为57.8%、68.2%,明显高于未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患者在"开"、"关"状态下分别为51.2%、60.0%的改善率,疗效持久.结论Parkin基因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其在家族性与散发性PD中表现出不同的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具有Parkin基因突变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对Parkin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的检测,成为术前选择手术适应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判定指标.

  • Parkin基因启动子区-258T/G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窦霄云;沈岳飞;林慧琼;季米娜;谭建强;华荣;胡启平;方玲;袁志刚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parkin基因启动子区-258T/G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Parkinson's disease,SPD)的相关性及该多态性与PD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PCR-RFLP及DNA测序等技术,分析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在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5.20%:43.33%,x2=6.898,P<0.05,OR=1.61,95%CI:1.13~2.30);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00%:18.33%,x2=7.159,P<0.05,OR=2.75,95%CI:1.31-5.77).同时,TG+GG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2.40%:68.33%,x2=6.551,P<0.05,OR=2.17,95%CI:1.20~3.93).50岁及50岁以上发病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岁以下发病患者各频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rkin基因核心启动子区-258T/G多态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广西地区PD发病风险,且与PD发病年龄成正相关.

  • 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周希雷;贾飞飞;缪雪阳;姜慧;金泰廙;邹焰

    [目的]探讨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Gly284Arg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选工龄在半年以上的职业性锰暴露工人200名和劳动强度相似,但工作环境不接触锰工人94名,按猛累积暴露指数将其分为高、低猛暴露组和对照组.利用沟槽稳定试验和拼板试验进行神经行为改变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高暴露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型工人的划痕长度、拼板试验得分均低于GG型和GC型,而碰撞次数高于GG型和GC型,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暴露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型工人的划痕长度、拼板试验得分均低于GG型和GC型,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基因型工人碰撞次数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3个基因型划痕长度、碰撞次数、拼板试验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更易导致锰引起神经行为改变;携带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基因型的工人是锰损伤的易感者;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G951C突变导致Gly284Arg多态性有可能作为检测锰致神经行为改变以及锰中毒风险评估的指标.

  • 广西地区一个早发性帕金森病家族Parkin基因的研究

    作者:罗曙光;易祖芳;王进;程道宾;林伟雄;杨华丹;卢翠玲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点突变与一个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家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例临床确诊为EOPD患者及其亲属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将1例患者Parkin基因的1~12号外显子进行测序,对发现有异常的外显子,用斑点杂交、放射显影定性方法检测其亲属相应的外显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囚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在2例患者及2名无临床症状亲属新发现7号外显子同义杂合点突变C869T,但此突变没有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Arg256Arg).

  • 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杨卉;陈生弟;李彪;陆国强

    目的克隆人野生型parkin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rkin,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获得高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方法从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全长cDNA,插入pCR2.1-TA克隆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人野生型parkin基因在PC12细胞中的过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RT-PCR和Western Blot证明经G418筛选得到的转基因PC12细胞克隆中存在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arkin的生物学功能以及park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Parkin蛋白与帕金森病

    作者:张玉虎;唐北沙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parkin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AR-JP)的致病基因,其表达产物parkin蛋白具有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Parkin蛋白可能在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arkin蛋白功能障碍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目前已经鉴定了几种parkin蛋白的底物蛋白,使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和细胞学机理,这对于我们终搞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parkin蛋白新研究进展.

  • Parkin 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宁玉萍;刘焯霖;李宝琴;徐严明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对照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PD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发性PD组(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PD的危险因素,其患PD的危险性较对照组增高1.69倍.

  • 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柳四新;唐北沙;张智博;严新翔

    目的探讨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PD)患者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集6例无血缘相关的家族性PD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突变,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发现1例有第5外显子缺失,其遗传模式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起病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但无异动症.第3、4、6、7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中国家族性PD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第5外显子缺失突变改变.

  • 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的研究

    作者:梁直厚;王涛;孙圣刚;童萼塘;彭海;刘红进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缺失在早发性和晚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在不同亚型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63例PD患者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2~5号外显子,然后行琼脂糖电泳,观察外显子的缺失分布.结果 63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缺失各1例,外显子3缺失2例,这些缺失均出现于早发性PD组.结论 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可能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 原发性震颤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柳四新;唐北沙;张智博;欧阳俊

    目的探讨原发性震颤(ET)患者parkin基因第 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集56例发病年龄<50岁的ET患者外周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是否有parkin基因第 3~7外显子缺失突变,并结合E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ET 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一症状的姿势性震颤,但均未发现parkin基因第 3~7外显子缺失.结论 ET的发生及姿势性震颤可能与parkin 基因第 3~7外显子缺失突变无关.

  • Parkin基因甲基化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江波;倪海峰;周珍;李勇;黄光武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甲基化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5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TW03、HONE1、C666)和1个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54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的Park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并分析鼻咽癌组织中Parkin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RT-PCR检测加入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后CNE1、CNE2中Parkin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去甲基化对Parkin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个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和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甲基化;5个鼻咽癌细胞株和54例鼻咽癌组织中Parkin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0.00%和62.96%;54例鼻咽癌患者中Parkin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因素均无关(均P>0.05).经过5-氮-2-脱氧胞苷处理后,Parkin基因在CNE1、CNE2中转录表达增加,分别从0提高至3.65和2.15.结论 鼻咽癌中Parkin基因甲基化与转录表达密切相关,是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分子生物学辅助诊断的标志物和去甲基化基因治疗的靶点.

  • 早发性和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的检测

    作者:金煜;丁美萍;张宝荣

    目的观察早发性帕金森病(EOP)和迟发性帕金森病(LOP)患者中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EOP17例,LOP27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后提取DNA,PCR扩增parkin基因Exon3、4、5、7,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外显子缺失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点突变.结果17例EOP中存在Exon3和Exon5联合缺失1例,27例LOP中存在Exon5缺失1例.单链构象多态性未发现单链泳动异常.4例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突变1例(25%),40例散发患者中存在parkin突变1例(2.5%).结论无论是EOP还是LOP患者中均可检测到parkin基因突变.

  • 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其功能学的意义

    作者:王涛;梁直厚;孙圣刚;彭海;刘红进;童萼塘

    目的:观察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中parkin基因外显子2~10的缺失分布,探讨parkin基因在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63例患者被分为早发性PD和晚发性PD.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第2~10号外显子,然后行琼脂糖电泳,观察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的分布.结果:63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纯合性缺失各1例,外显子3纯合性缺失2例,这些缺失均出现于早发性PD组.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2~4的纯合性缺失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病1个家系临床特征及parkin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柳四新;郭纪锋;唐北沙;李静;严新翔

    目的 探讨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病(autosorn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家系的临床特征及parki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1个AREP家系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应用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荧光半定量PCR等技术方法进行parkin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 该家系共2例患者,发病年龄轻,分别为22岁和23岁;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症状有波动,呈晨轻暮重,腱反射活跃;对小剂量多巴制剂反应良好.基因突变发现该家系存在parkin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第7号外显子杂合的G859T和第4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其中G859T为新报道的点突变.结论 我国的AREP家系有帕金森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

  • 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作者:王涛;梁直厚;侯晓妹;孙圣刚;童萼塘

    目的观察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中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探讨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PD患者组及对照组各70例.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外显子10,然后行酶切与聚丙烯酰胺电泳,观察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PD患者组与对照组间三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parkin基因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与汉族PD患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 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柳四新;唐北沙;严新翔;沈璐;江泓;杨期明;欧阳珊

    目的探讨中国早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集33例早发性PD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突变,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33例早发性PD患者中发现2例有第7外显子缺失,1例有第5、7外显子联合缺失,发生缺失突变患者起病年龄分别为46、48、5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但无异动症.第3、4、6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中国早发性PD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第5、7外显子缺失突变改变.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