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发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多巴转运体PET显像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毛薇;许二赫;张慧;陈彪

    目的 探讨早发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巴胺功能改变和基因突变.方法 选取作者医院收治的10例早发帕金森病患者(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平均(31.4±8.0)岁,平均病程(3.0±0.8)年,无家族史,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巴转运体PET显像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有受累肢体运动迟缓及肌张力增高,6例出现静止性震颤,5例有足部肌张力障碍,4例腱反射活跃,2例腱反射亢进,4例存在日间症状波动.3例伴抑郁.9例患者对多巴丝肼反应良好.8例进行脑多巴胺转运体PET显像(11C-CFTDATPET)检查,1例起病对侧壳核后部DAT降低,7例显示双侧壳核后部DAT降低,其中4例起病对侧DAT降低更为明显.1例parkin基因3、4外显子缺失,PINK1基因外显子1还发生重复突变.1例parkin基因外显子4出现了纯合突变.3例parkin基因外显子3或4发生杂合突变.结论 早发帕金森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纹状体多巴胺功能发生改变,parkin基因和PINK1基因与其发病相关.

  • PINK1基因与帕金森病

    作者:卢翠玲;杨华丹;罗曙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病理特征是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损失和细胞浆出现路易小体.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普遍认为,PD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泛素蛋白酶体系(unfolded protein stress,UPS)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细胞调亡都可能是其发病机制.PD患者大多数以散发型为主,约10%~15%的患者有家族史,但阐明家族性PD的分子机制对于整个P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 PINK1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作者:黄阳;陈洪菊;朱将虎;赵凤艳;屈艺;母得志

    目的 研究PINK1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和PINK1基因敲除型新生小鼠各72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模型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舱中(含8%氧气和92%氮气)2.5 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4 h,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小鼠脑梗死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 MKO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MWT组小鼠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P<0.05);凋亡蛋白CC3表达显著减少(P<0.05).MKO组小鼠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较MWT组减少,进一步检测证实自噬指标LC3Ⅱ/LC3 Ⅰ比值较MWT组降低(P<0.05).结论 敲除PINK1基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PINK1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越存;张玉虎;王丽娟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近年来遗传机制已成为PD发病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而PINK1基因亦被确定为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D的致病基因之一.PINK1基因的突变类型多种多样,其分布亦较为广泛,但突变频率在不同种族中变化很大.PINK1基因突变导致的PD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仅与经典PD患者、DJ-1及parkin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亦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PINK1蛋白功能障碍导致PD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和调节细胞凋亡所介导的.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INK1基因
  • 帕金森病患者PINK 1基因的突变研究

    作者:袁静;刘艺鸣;肖志英;于博

    目的 观察我国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是否存在PINK 1的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探讨基因突变或缺失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同时,通过基因学的研究来探讨PINK 1基因突变与早发型PD及晚发型PD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技术进行PINK 1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 未发现外显子3、4缺失,外显子2缺失3例.DNA测序发现1例家族性PD患者PINK 1基因外显子2中G153A杂合子突变.2例散发PD患者PINK 1基因外显子3中内含子突变.PINK 1基因在早发型和晚发型PD患者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PINK 1基因突变的PD患者初发症状多以震颤为主,症状波动、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症状较严重,其中杂合子突变对PD有何明确意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且PINK 1基因缺失突变在早发型与晚发型PD中可能无区别.

  • PINK1基因多态位点IVS5-5G>A可能增加中国人晚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作者:王枫;陈彪;冯秀丽;邹海强;马敬红;董秀敏;李勇杰

    目的 探讨PINK1基因第5外显子上游调控区IVS5-5G>A多态位点与散发晚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对IVS5-5G>A多态位点是否可能影响 mRNA 剪接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382例散发晚发性PD病例和336名匹配的对照进行了PINK1基因IVS5-5G>A多态与中国汉族人散发晚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基因型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内含子区IVS5-5G>A多态位点位于第5外显子剪接受点区域内,可能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区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PINK1基因IVS5-5G>A多态性与中国人散发晚发性P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OR=1.95, 95%CI:1.29~2.94, P=0.0012).携有A等位基因的纯合子(AA)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2.45, 95%CI:1.27~4.72, P=0.009).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PINK1基因IVS5-5G>A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晚发PD的一个危险因素.

  • 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张海南;廖冰;聂利珞;郭纪锋;王春喻;张学伟;严新翔;唐北沙

    目的 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 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的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方法 ,对30个正常对照和22个中国AREP汉族家系先证者的PINK1基因进行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结果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了PINK1基因第1~8外显子拷贝数分析,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所检测的AREP先证者未发现PINK1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结论 建立了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 .中国人AREP患者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可能罕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