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君;陈楠;江静;赵昀;赵超;李小平;魏丽惠;陈忠

    目的 探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并分别采用杂交捕获2代(HC2)和SPR方法行高危型HPV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 (1)以克隆测序结果为金标准,SPR法检测高危型HPV的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法(P<0.05),但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R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NPV)均显著低于HC2(P均<0.05),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ERC基因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检测HPV(P<0.01),两者敏感度、PPV和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PR技术检测HPV基因型特异度高于HC2法,敏感度与HC2相当,有重要的阴性预测价值;选择适当的病例应用SPR和TERC基因检测可辅助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C2方法诊断高级别CIN,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特异度,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路萍萍;孟志云;王敏伟;刘婷;王欣;毕学智;田慧芳;王慧;窦桂芳

    目的 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白蛋白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方法 将人血清白蛋白(HSA)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不同化合物的溶液流经固定于芯片表面的HSA,SPR显示在芯片表面的折射系数变化.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HSA流通池得到的数据减去参比池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结合常数.结果 所有测试药物与固定的HSA可逆结合.紫草素1的平衡结合常数KA为3000 L·mol-1.SPR样品需要量小而且能够自动分析,还可以直接检测小分子(Mr 308~585)结合,使之适用于评价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结论 HSA主要的药物键合位点没有因为被固定到芯片表面而破坏.验证了SPR可以准确简易测定化合物的结合解离.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秋菊

    目的 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在临床上检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方法 运用SPR技术诊断502例宫颈HPV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基因亚型,对比SPR技术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HybriMax)技术检测宫颈各级病变的HPV阳性率情况.结果 SPR技术检测出22种HPV基因亚型,单一感染106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47例(44.34%);多重感染36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16例(44.44%),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单一感染患者中高危感染93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45例(48.39%);中低危感染13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2例(15.38%),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技术和HybriMax技术对比结果显示,2者检测宫颈各级病变的HPV阳性率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技术用于检测HPV感染较为可靠,可和HybriMax技术作为临床检测的主要手段.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作者:孙颖;张阳德

    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2月迎来了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1]!它公布了覆盖人类基因组97%的基因序列,并提示仅有3-4万个基因编码蛋白质.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碱基序列,如何破译全部遗传信息、解码生命的奥秘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任务.结构基因组学正向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过渡,研究重点变为从整体水平上探讨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人类生命现象何以如此复杂多变.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含量

    作者:张梦;蓝晖翔;伍雅婷;张艳红;吕斌

    目的 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痕量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含量.方法 将兔抗BSA抗体标记到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表面,监测BSA与抗体结合后SPR芯片表面的变化,利用SPR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痕量BSA的新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检出限、定量限和佳线性范围的确定,并进行重复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 抗体的标记水平为10 000 RU,对BSA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基于信噪比为3时,BSA的检出限为0.003 ng/ml,基于信噪比为10时,BSA的定量限为0.01 ng/ml,BSA浓度在0.01 ~ 100 ng/ml范围内,与SPR仪响应值的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用建立的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BSA的日内RSD为3.3%~4.6%,日间RSD为3.4%~4.8%,均小于5%; SPR方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测定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icELISA)检测不同浓度BSA含量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已建立了采用SPR技术检测BSA的新方法,可用于痕量BSA的快速检测.

  • 抗KDR单链抗体阻断VEGF/KDR通路的活性研究

    作者:李海鑫;陈治国;陈晨;金海珍;张娟;王旻

    为了阻断VEGF与KDR的结合,抑制VEGF结合KDR后介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实验室已经从全人源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筛选得到几种抗KDR的单链抗体,从中挑选一种亲和力较高的抗体命名为AK506进行周质表达,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可获得纯度为95%的电泳纯抗体,产量可以达到每升发酵液1 mg.经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AK506与KDR胞外区相互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为7.99×10-9 nmol/L.细胞ELISA分析显示,AK506与内皮细胞表面膜受体KDR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采用细胞划痕损伤修复实验和鸡胚尿囊膜实验证明,AK506可以显著抑制内源性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新血管生成,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力.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3(KDR3)血管抑制活性研究

    作者:曹婉璐;张娟;涂孝洁;许卓斌;金海珍;王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人VEGFR2也称为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是VEGF的特定膜受体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剂可以通过阻断VEGF-VEGFR2信号通路来调节重要的抑癌过程.目前尚没有研究VEGFR2胞外3区(KDR3)抑制血管活性的文献.因此,该研究旨在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KDR3,并研究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检测到可溶性表达KDR3与VEGF165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为54 nmol/L.采用划痕损伤修复实验来证明KDR3能够显著抑制EA.hy926细胞的迁移能力.后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表明,KDR3在体内同样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因此,该文初步论证外源性KDR3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滞剂的能力.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执中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SPR技术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保护蛋白质研究及抗癌新药和艾滋病病毒新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铃;蔡巧燕;陈达鑫;林珊;王丽丽;彭军

    目的 通过ProteOn XPR36检测牛磺熊去氧胆酸钠(TUDCA-N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方法 把BSA通过氨基偶联在GLH芯片表面,优化TUDCA-Na与BSA的相互作用条件,获取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解离常数(kd),并通过计算kd/ka的比值,得出二者的平衡常数(KD). 结果 通过优化后,用pH为4的10 mM醋酸钠配制300 nM BSA蛋白,偶联时间为5min,终BSA蛋白的偶联量达11 000 RU左右.TUDCA-Na溶液以100、50、25、12.5、6.25、0M的梯度浓度和BSA发生相互作用,互作的流速为30 μL/min,结合和解离时间分别为80 s和60 s,终选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ka为2.35×104 1/Ms;kd为1.29 1/s. 结论 TUDCA-Na与BSA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者的平衡常数为5.47×10-5M.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