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房室结消融加上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

    作者:华伟;陈刚;张澍;王方正;陈柯萍;陈新

    目的观察了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房室结消融后,植入双心室起搏器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4岁,平均左心室内径(68.5±6.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0.03,所有患者均伴有室内阻滞,平均QRS宽度(157.1±22.3)ms.患者先进行射频导管消融阻断房室结(希氏束),然后进行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在冠状静脉窦造影术后,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至一根心脏静脉,通常是心脏后侧静脉或心脏后静脉内.右心室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然后与双心室起搏器连接.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地消融房室结,植入双心室起搏器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从术前的0.30提高至0.38(P<0.05),二尖瓣返流较术前明显减少,患者临床上心慌、气短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改善Ⅰ级.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双心室同步起搏同样可改善患者心功能.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

    作者:李国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新方法,前者包括他汀类、依普利酮、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增敏剂等;后者包括细胞治疗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本文将这些方法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慢性心力衰竭的CRT治疗

    作者:陶彪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复杂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一种进行性病变,起始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而心力衰竭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因此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脏病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 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小红;孙红芳;辛玉杰;姜红菊;李伟

    脏再同步治疗(CRT)是通过植入右室及左室电极同时起搏左右室,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可改善心力衰竭伴心室失同步患者的心室整体功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矛盾运动及二尖瓣反流.2004年5月-2006年2月,我院对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再同步化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心力衰竭的再同步治疗

    作者:任保军;王悦喜;于赛华

    虽然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不佳,而心脏移植又受到供体的限制.因此,如何提高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拓展其治疗途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起搏器改善心脏机械运动的协调性即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本文就CRT的基础、机制、相关临床实验、适应证、临床思考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

  •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前影像学筛选方法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梅;任自文

    近20 a来,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其总预后仍很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CHF的新方向,使部分CHF患者在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可进一步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逆转心室重构、减少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 双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健;严激;范西真;刘伏元;安春生;朱洁明;单风仙;袁奇;黄向阳

    目的观察双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 双心室起搏中阳极夺获现象的观察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锋;孟伟栋;陈岗;汪芳;庄文燕;孙宝贵

    目的 探究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双心室起搏过程中阳极夺获现象的观察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Medtronic公司 Insync Ⅲ 8042系统置入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66±8岁,扩张型心肌病13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2例.测试时,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程控起搏器左室电极为LV tip+RV proximal ring模式,启动自动阈值测定程序,分别在1,0.4,0.2 ms下从7.5 V逐降左室起搏电压观察有无RV proximal ring阳极夺获现象以及左室起搏阈值并确定安全范围(阳极夺获时起搏电压减去起搏阈值).结果 在1 ms、7.5 V下左室起搏时,有13例均可观察到右室proximal ring阳极夺获现象,在1 ms、5 V起搏时有6例可观察到阳极夺获现象,在0.4 ms、7.5 V时有4例可观察到阳极夺获现象,其他情况下未观察到阳极夺获现象.1 ms脉宽时阳极夺获电压阈值显著高于左室电极阈值,1 ms脉宽时无阳极夺获的安全范围显著小于0.4 ms及0.2 ms时.结论 在Insync Ⅲ 8042系统中,宽脉冲(1 ms)高电压起搏下容易发生阳极夺获,缩短脉宽可以增加无阳极夺获的安全起搏范围.

  • 心电图QRS波群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判断的意义

    作者:何涛;罗园柳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常见而难治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预后差,致残、致死率高,其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心脏的电学与机械重构,可引起房室之间、左右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内的不同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起搏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通过三腔同步化起搏使房室、双室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的不同步得以改善,减少二尖瓣反流,延长左室充盈时间,避免室间矛盾运动,协调左室向心运动,增加心排出量,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虽然CRT对于HF的治疗有诸多益处,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CRT中获益[1].如何正确选择适于CRT的患者,使患者真正获益以及准确评估疗效成为了CRT研究的热点.心电图检测费用低廉、简便易行,它能反映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的心房、心室的电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对CRT起搏的分析及评价.心电图中的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电位变化,许多研究探讨了QRS波群的形态、时限对于CRT的意义,现综述如下.

  •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光哲;郑兴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具有较高住院率和死亡率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模式是基于抗神经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轴途径,这些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有时亦会改善心脏结构异常,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近30%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这种非同步收缩会导致心脏病理生理学改变,加重心力衰竭.因此,心脏起搏技术可能被用于恢复心室同步收缩.近来,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同时,也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恶化的危险.

  •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后备除颤功能的必要性

    作者:张澍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心脏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治疗的进展,心力衰竭患者日趋增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成人心力衰竭患者约有400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 25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