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室起搏部位与比例对心室事件及心功能影响

    作者:王又平;朱中生;徐伟

    目的 观察不同起搏比例的右室间隔部(RVS)和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事件和心功能影响.方法 纳入置入双腔起搏器术满1年的患者96例,按照起搏部位不同分为RVS起搏组(n=48)和RVA起搏组(n=48),利用程控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的打开与关闭,结合患者自身反应,按照心室起搏(VP)比例分为VP≤10%组(16例)、VP11%~89%组(16例)、VP≥90%组(16例).通过心脏彩超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起搏器程控仪询问心室高频事件(VHR)和室性早搏(PVC).结果 RVA起搏比RVS起搏PVC增多,VHR发生率无差异;随VP比例增加,两组VHR和PVC减少,RVA起搏组LVEF下降、LVEDD增大.结论 RVS起搏较RVA起搏可减少PVC、延缓心功能减退;降低VP虽可延缓新功能减退但会造成PVC增加.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影响

    作者:邢雨薇;郑敏;孙素丽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及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4例,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上显示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A组(≥50%)和B组(<50%)各32例,将A组分为A1(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A2(右室心尖部起搏)两个亚组各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及A1,A2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房内径(LA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strain软件测量并比较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室间隔各段及左室中段室间隔各层的心肌应变率。结果 A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78.5±5.1)岁;B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77.1±4.9)岁。A1组共16例,平均(78.8±5.4)岁;A2组共16例,平均(78.0±5.1)岁。A,B两组术前LVEF、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组LVEF下降,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无明显改变(P>0.05),B组LVEF、LVEDD和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年时A组LVEF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2亚组术前LVEF、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LVEDD和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A2亚组LVEF下降,LVEDD和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高于A2亚组,LVEDD和LAD低于A2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1组左室室间隔基底段和中段于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心肌应变率高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左室中段室间隔的内中外3层于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心肌应变率高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更加稳定,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更小。

  • 非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器植入后的起搏比例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任璐;李兴剑;罗伟刚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器(TPM)植入后的起搏比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患者200例,依据右心室起搏比例分为高搏组128例和低搏组72例,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心率(H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房颤发生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或Z检验.结果 高搏组和低搏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6/128)和6.94%(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术前HR、CI和LVEF水平降低,CKMB、TnT和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低搏组患者HR[(62.47±6.51)vs(69.43±7.24)beats/min]、CI[(2.45±0.30)vs(3.86±0.42)L/(min·m2)]和LVEF[(35.12±3.55)%vs(39.94±4.11)%]水平降低,CKMB[(46.87±5.43)vs(38.32±4.16)U/L]、TnT[(86.45±9.05)vs(68.02±7.36)ng/L]和NT-proBNP[(275.12±30.24)vs(228.31±29.57)ng/L]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为7.81%(10/128),低搏组无新发房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45).结论 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后≤50%起搏比例可有效保持患者心功能稳定,有利于避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

  • 永久起搏器植入后起搏比例对三尖瓣返流的影响

    作者:黄启祥;张伟明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后起搏比例对于三尖瓣返流(TR)的影响。方法选择起搏器植入后出现三尖瓣返流(TR)患者55例,将其按照起搏60%为界限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三尖瓣返流(TR)加重的情况。结果起搏比例≥60%组三尖瓣返流(TR)加重情况多于起搏比例<60%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的起搏比例与三尖瓣返流(TR)呈负相关。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调整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关春艳;史晓静;王高频;高航;陶贵周

    为了观察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对心功能,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将植入具有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39例患者分为2组,A组起搏心率55次/分,B组起搏心率65次/分,术后1年内程控获取心房起搏百分比(Ap)、心室起搏百分比(Vp)、高频心房事件发生率(AHRE)、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钠肽(BNP).结果显示,A组相比B组Ap、Vp明显降低,LVEDD、LVEF明显改善,BNP明显降低,LAD、AHRE两组无差异.故对于慢快综合征患者,适当降低起搏频率可明显改善LVEDD、LVEF,使BNP明显降低.

  • 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小婕;陈国方;江隆福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A组,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变化。同时,将A组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者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术后1年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和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3、4.20、6.37,P均<0.05);B组术后1年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3、0.78、1.16,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术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35、1.32,P均>0.05),两组术后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6、4.62,P均<0.05),RVS组术后LAD、LVEDD、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5、0.14、0.48,P均>0.05);而RVA组术后LAD、LVEDD均较术前明显扩大,LVEF较术前明显下降(t分别=2.20、3.13、4.31,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但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 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比例下患者血NT-proBNP的变化

    作者:周国忠;黄文军;钟宏

    目的:通过测定植入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以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比例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起搏治疗的68例患者,其中AAI(R)模式12例,VVI(R)模式32例,DDD(R)模式24例,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获得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3种起搏模式下患者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VVI(R)起搏术前及术后6个月组内比较及与AAI(R)、DDD(R)起搏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显示VVI (R)、DDD(R)模式下,心室起搏比例>50%组与起搏比例<50%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VI (R)起搏模式及较高的心室起搏比例能引起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变化,对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应优先选择AAI(R)或DDD(R)起搏模式。

  • 心脏再同步化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作者:张进;王礼琳;丁立群;张曦;高晓龙;高田;姜玲;范洁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分析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方法 选择26例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佳药物及CRT手术治疗.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16例(药物组),CRT加房室结消融10例(消融组).随访1.2± 0.2年后观察药物组临床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药物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降低(2.0±0.1 vs 3.0±0.2级),6 min步行距离增加(418.9±81.3 mvs 311.5±65.2 m),QRS波时限缩短(138.1±5.6 ms vs 169.6±4.4 ms)及LVEF增加(0.40±0.01 vs 0.23±0.01)、LVEDD减少(61.9±1.6 mm vs 69.0±1.2 mm),药物组起搏比例为0.90±0.04.其疗效与消融组无差异.结论 对于心衰伴房颤患者,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与加房室结消融一样有效.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是药物良好的控制心室率及较高的双心室起搏比例.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调整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红梅;唐树芝;陈劲松;陈进玲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min ,对照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65次/min ,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观察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 ,同时可降低BNP。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的参数调整及预后

    作者:白雪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62例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分,而对照组的起搏心率则设置为65次/分,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实验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同时可降低BNP,可在临床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