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翟迎九;周丽诺;方铭喜;杨燕萍;薛莉;姚蔚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次皮下注射(MSⅡ)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方案对64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TC、TG、LDL-C、HDL-C、FFA、C-RP、精氨酸刺激试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 结果 治疗达标后两组FPG、2 hPG、TC、TG、LDL-C、FFA、C-RP、HOMA-IR均下降(P<0.05),HOMA-β、快速胰岛素分泌值(Ins2+4+6)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OMA-β、Ins2+4+6的升高与FPG、FFA下降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影响HOMA-β、Ins2+4+6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0). 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IR,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与糖脂代谢的改善及体重密切相关.

  • 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马晓静;吴松华

    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静脉给予精氨酸(arginine,Arg)能刺激胰岛素(INS)、胰高糖素(Glg)释放,并将Arg用于评估糖尿病(DM)患者残存的β细胞功能.近年来临床研究已证实Arg刺激试验能较准确反映β细胞储备功能,故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 非葡萄糖与葡萄糖刺激对不同糖耐量人群β细胞功能的评估

    作者:何扬;王川;黎锋;程桦;严励

    目的 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不同糖耐量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 横断面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NGT FH-)者38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NGT FH+)者32名、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调节受损(IGR FH-)者31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调节受损(IGR FH+)者36例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5例参与本试验,均行精氨酸刺激试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精氨酸刺激后急性C肽反应(ACRARG),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IR0-10)、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结果 ①ACRARG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AIR0-10:T2DM组低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IGR FH+组与IGR F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于NGT FH+及NGT 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GR FH-组低于NGT FH+及NGT 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NGT FH+组低于NGT 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24.3 ~85.1)比69.4(46.1 ~94.8),P<0.05].③△I30/△G30:T2DM组与IGR F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GR FH+组及IGR FH-组均低于NGT FH+及NGT 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或无家族史的IGR及NG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氨酸刺激试验测定的C肽增值不适用于评估糖尿病早期、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时相胰岛功能变化.

  • 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1相分泌功能的价值及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作者:朱小鹏;颜红梅;常薪霞;夏明锋;王柳;卞华;高鑫

    目的: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1相分泌功能的价值及其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及体检中心诊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NT2DM)80例(男性/女性 54/26例),饮食运动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效(LIODT)62例1(男性/女性 79/83例),胰岛素治疗(IT)160例(男性/女性 63/97例)和正常对照(NC)40例(男性/女性 5/35例).采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β细胞1相分泌功能,测定空腹0 min与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时血糖(G)、胰岛素(I)和C肽(CP)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NT2DM组、LIODT组、IT组精氨酸刺激试验中ΔI、ΔI/G和ΔCP/G明显降低(P<0.01).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中,IT组ΔI、ΔCP、ΔI/G、ΔCP/G较NT2DM组、LIODT组明显降低(P<0.01).AIR正常截点为ΔI≥23.09 mU/L.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后,ΔI、ΔI/G、ΔCP/G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HbA1c负相关,ΔI、ΔCP、ΔI/G、ΔCP/G与每日口服降糖药种类及口服降糖药剂量负相关.在已诊断2型糖尿病中(包括LIODT组、IT组),ΔI、ΔCP评判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2.23 mU/L、0.97 ng/mL(P<0.01).结论:精氨酸刺激试验可有效评估胰岛β细胞1相分泌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功能临界值(ΔI≤12.23 mU/L,ΔCP≤0.97 ng/mL)时需行胰岛素治疗.

  •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关系

    作者:马晓静;包玉倩;周健;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探讨不同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的关系.对1 0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GAD-Ab滴度分为3组,其中抗体阳性组(GAD-Ab≥1 U/ml)71例、抗体阴性1组(0

  •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评价

    作者:包玉倩;贾伟平;朱敏;陆俊茜;陈蕾;项坤三

    目的 (1)研究正常糖耐量者应用高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形成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1 PH)(快速相胰岛素分泌),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精氨酸刺激试验中反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的关系;(2)探讨评价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简易方法.方法对28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个体分别进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OGTT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 (1)OGTT 30 min胰岛素、胰岛素净增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与1 PH均无明显相关;(2)OGTT 10 min胰岛素值(r=0.58,P<0.01)及胰岛素净增值(r=0.45,P<0.05)、20 min胰岛素值(r=0.42,P<0.05)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r=0.49,P<0.01),均分别与1 PH显著相关;(3)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与1 PH明显相关(r=0.52,P<0.01).结论 OGTT 10 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20 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以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可作为估测机体快速相胰岛素分泌较为可靠的参数.

  • 精氨酸刺激试验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晓静;吴松华;项坤三;陆俊茜;陆蔚;丁虹

    目的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能否用于评价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及其判断标准.方法分别检测225人空腹及盐酸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时血糖(PG)、真胰岛素(TI)、C肽(CP)水平的变化,其中正常糖耐量组(NGT)39名、糖耐量受损组(IGT)29例、1型糖尿病组(T1DM)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43例和原诊断2型糖尿病组(PT2DM)103例.结果 (1)NGT组空腹TI/PG显著高于IGT组(P<0.05),但两组的空腹CP/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P/PG在T1DM、NT2DM、PT2DM组显著低于NGT、IGT组(均P<0.01),并且PT2DM组显著低于NT2DM组(P<0.01).(2)精氨酸刺激后T1DM组无快速TI、CP分泌.其余各组在刺激后TI/PG、CP/PG除IGT组与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NT2DM、TP2DM组均显著低于NGT、IGT组(均P<0.01),并且2 min时PT2DM组亦显著低于NT2DM组(均P<0.01).(3)精氨酸刺激后TI/PG、CP/PG的增值及曲线下面积在NGT、NT2DM、PT2DM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1)精氨酸刺激试验可用于判别和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尤其是DM人群β细胞功能的判别.(2)精氨酸刺激后TI/PG值及其峰值/空腹值、TI/PG的增值和曲线下面积均可能作为评价β细胞功能异常的指标,其中以TI/PG的增值和曲线下面积为佳.

  • 精氨酸刺激试验与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对β细胞功能评估的比较

    作者:刘湘茹;程桦;何扬;严励;唐菊英;黎锋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比较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发现精氨酸刺激后C肽于3min达高峰,此峰值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min 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以精氨酸刺激试验3 min C肽是否大于0.6 nmol/L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与GST结果接近),与临床符合情况较好.

  • 评估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选择降糖药物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作者:包玉倩;贾伟平;高鑫;刘伟;邢惠莉;刘志民;盛正妍;胡仁明;宁光;邹大进;冯波;陆俊茜;周健;项坤三

    目的 评价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将32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和低下组,将前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后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格列吡嗪治疗组.结果 (1)各药物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6个月HbA1C控制理想的总体达标率为63.5%.(2)在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罗格列酮治疗后血糖校正后的精氨酸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胰岛素原显著减少(P<0.01),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3)在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组,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治疗后的精氨酸试验的2、4、6 min真胰岛素均值与空腹真胰岛素的差值(△TI)、血糖校正后精氨酸试验的结果(△TI/PG)、AUC及真胰岛素(TI)明显增高(P<0.05或P<0.01),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的△TI/PG与AUC显著增加,而HOMA-IR及胰岛素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 (1)基于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正确评估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2)瑞格列奈及格列吡嗪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及真胰岛素水平.(3)罗格列酮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原的分泌,尚可改善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4)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善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有关.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作者:贾伟平;陆俊茜;高鑫;邢惠莉;刘伟;刘志民;盛正妍;胡仁明;宁光;邹大进;冯波;项坤三

    目的 评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对3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 分为胰岛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来评估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状况.结果 (1)胰岛功能正常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股围、空腹血清真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2)校正性别、年龄、BMI和腰臀比后,胰岛功能正常组的真胰岛素增值(△T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3)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分别占总人数的35.11%、5.02%、29.78%和30.09%.结论 2型糖尿病个体可分为单纯胰岛功能异常、单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异常伴胰岛素抵抗3类,其诊断和治疗需依据此病理生理状态的评估.

  • 精氨酸刺激试验中不同时间点胰岛素/血糖增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作用

    作者:王军;常薪霞;张林杉;夏明锋;颜红梅;卞华;高键;高鑫

    目的 了解精氨酸刺激试验中不同时间点胰岛素/血糖增值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以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简易方法.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 730例T2DM患者,在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分别采血测血糖(serum glucose,G)、真胰岛素(insulin,S)和C肽(C-peptide,CP).胰岛素/血糖的增值(△IS/G)作为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标准,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精氨酸刺激后2 min、4 min及6 min胰岛素/血糖的增值(△2IS/G、△4IS/G、△6IS/G)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进一步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不同时间点△IS/G与精氨酸刺激后△IS/G增值的一致性.结果 T2DM患者中精氨酸刺激后每一时间点均与△IS/G呈显著相关(△2IS/G:r=0.889,P<0.01;△4IS/G:r=0.973,P<0.01;△6IS/G:r=0.903,P<0.01),其中精氨酸刺激后△4IS/G与精氨酸刺激后△IS/G相关性强.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精氨酸刺激后△2IS/G、△4IS/G及△6IS/G与平均△IS/G一致性高,且以△4IS/G佳.结论 可以用精氨酸刺激后△4IS/G来评价T2DM胰岛β细胞的第一相胰岛素储备功能.

  • 2型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安全性及血钾变化临床观察

    作者:巫海娣;卞茸文;胡艳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试验前后的血钾变化,并探讨精氨酸对受试者血糖的影响,了解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安全性. 方法 对70例T2DM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同时观察并记录注射精氨酸后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及试验前后血糖、血钾的变化. 结果 静脉快速注射精氨酸后部分患者出现短暂、轻微的口内金属感或舌头短暂发麻、灼热感,但能耐受.所有受试者在注射精氨酸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ΔPG=(0.46±1.13) mmol/L,P>0.05].血胰岛素(INS)水平在注射后显著升高[ΔINS=(1.28±0.73) mmol/L,P<0.05],血钾在注射后显著降低[ΔK=-(0.33±0.25) mmol/L,P<0.01],ΔK与空腹血钾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年龄、肌酐、病程、肾小球滤过率及糖代谢水平均不相关(P>0.05). 结论 对于T2DM患者来说,精氨酸刺激试验是安全的,特别是在高血糖患者中应用有优越性.

  • 短期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影;胡新艳;毛莉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1例有较严重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精氨酸刺激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探讨短期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1时相胰岛索分泌功能以及对血糖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2周后患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升高,患者血糖明显下降.结论:短期强化治疗可以较好恢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 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丹璐;江一鸣;邵一川;干正琦

    目的 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AST)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T2DM患者分为继发磺脲类药物(SU)失效的T2DM组39例和初发T2DM组42例,首日行AST,次日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AST中急性胰岛素反应(AIR<,Arg>)指数、急性C肽反应(ACR<,Arg>)指数反映非葡萄糖刺激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OGTT中30分钟C肽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CP30/△G30)反映葡萄糖刺激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AIR<,Arg>指数、ACR<,Arg>指数、△CP30/△G30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CP30/△G30、HOMA-IS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初发T2DM组患者AIR<,Arg>指数、ACR<,Arg>指数高于继发SU失效的T2DM组患者(P<0.05).结论 AST能较为敏感地评估胰岛β细胞的第一相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研究初探

    作者:张建

    目的 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精氨酸以及精氨酸和葡萄糖的合剂来了解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变化情况,并与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相比较,初步研究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方法 2013年1-12月选取正常糖耐量非肥胖者20例,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分别为OGTT组、20 g组、25 g组、30 g组、30 g+OGTT组.OGTT组行OGTT,分别于口服葡萄糖75 g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20 g组、25 g组、30 g组分别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20、25、30 g,分别于口服精氨酸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30 g +OGTT组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30 g和50%葡萄糖75 g的混合液,分别于口服混合液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口服20、25、30 g精氨酸后,在15、30、45、60、120 min各点血糖稳定,较空腹值无升高或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g+OGTT组较糖耐量试验组降低速度延迟,且高峰浓度低于OGTT组.各组平均空腹胰岛素浓度为(1.97±1.04)mU/L.各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20、25精氨酸后15、30、45、60、120 min各时点胰岛素浓度较空腹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口服30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在45 min时达高值,与空腹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此同一时点,较口服20、25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胰岛素峰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试验组和口服混合液组.30g+OGTT组在15 min时胰岛素即开始明显上升,4例均在60 min时达高峰浓度,在此时点,峰浓度明显高于OG-TT组,120 min胰岛素浓度下降,但仍持续于较高浓度,亦高于同一时点OGTT组.结论 口服30 g精氮酸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30 g精氨酸可以作为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小有效负荷量.

  • 2型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范心怡;马晓松;陈颖;赵世华;王颜刚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试验结果包括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 AIR )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以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BMI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AIR、AU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年龄、病程、家族史、身高、体质量、BMI、血压、血脂( TG、TC、HDL、LDL )、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AIR、AUC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AIR、AUC的影响因素。结果 AIR、AUC随BMI增加呈增加趋势,校正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后,随HbA1c的增加而减少。 AIR与FINS、BMI、体质量、TG、LDL、血压及HbA1c呈正相关关系( r分别为0.70、0.42、0.33、0.25、0.27、0.19、0.19,P均<0.05);AUC与FINS、BMI、体质量、TG、LDL、血压及HbA1c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0.46、0.35、0.28、0.27、0.19、0.17,P均<0.05)。 FINS、FBG为AIR、AUC的正向影响因素,矫正IR的影响后,FBG为AUC的负向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与患者FINS水平、BMI、血脂、血压及HbA1c水平有关。

  • 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在临床中护理体会

    作者:孙信英

    目的 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对糖尿病患者全程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45例行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及心理开导,试验中、试验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例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而推迟了试验;1例患者因恐慌抽血而拒绝试验;2例患者在试验中、试验后出现了头晕、面部潮红、口舌麻木感,症状轻微,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结论 试验前充分准备,试验中、试验后密切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消除患者的顾虑,确保结果准确性.

  • 非糖刺激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莉文;冯烈;刘华龙;张云

    目的 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在糖尿病病人的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BMI)等不同的情况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成A、B两组及不同亚组,采用自身对照及交叉试验方法,分别测定血糖、精氨酸(Arg)刺激后3 min、胰高血糖素(Glg)刺激后6 min的C肽释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A、B两组注射Arg、Glg后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比较精氨酸刺激后3 min C肽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 min 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正相关(P均<0.05).结论 AST、GST相对于口服糖耐量试验对DM患者是有利的;胰岛β细胞对Arg和Glg这两种非葡萄糖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相似,而且两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良好,对临床合理选用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B-D双向采血针在精氨酸刺激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缪文英;俞玲玲

    精氨酸刺激试验能较准确的反映2型糖尿病β细胞快速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且该试验具有简单,耗时短,重复性好及易于规范等特点[1].

  • 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曙晴;张骆军;李洪彬;王峥骅

    目的: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相分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该试验评估胰岛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方法选择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分1型糖尿病组(T1DM组)12例;2型糖尿病 a组(T2DMa组,病程≤1年)57例;2型糖尿病 b组(T2DMb组,病程>1年)82例。测定三组的空腹0 min与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时血糖(PG)、胰岛素(INS)和C肽(CP),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精氨酸刺激后,三组 PG以及 T1DM组 INS和 CP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0~0.696,P值均>0.05);T2DMa组和 T2DMb组 INS和 CP均在2 min达峰值,且峰值T2DMa组>T2D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45~40.518,P 值均<0.01),4,6 min 逐渐下降,但仍高于0 min。同时组间△INS和△CP的值以 T2DMa组>T2DMb组>T1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2~10.387,P 值均<0.01)。T1DM组△INS和△CP无相关性(r=0.428,P>0.05),T2DMa组和T2DMb组△INS和△CP均呈正相关(r=0.768,0.722,P值均<0.01)。结论精氨酸刺激试验能敏感地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相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INS和△CP均可作为该试验评估胰岛第一相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