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误诊为冠心病2例分析

    作者:马向阳;张丽丽;王颖利

    现将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误诊为冠心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 胃食管返流病误诊为冠心病279例分析

    作者:窦丽娟;王素英;吴可林

    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 又称返流性食管炎.常因胸部症状就诊于心血管专业,现就近5 a来所遇误诊27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6-01~2000-12收治胸闷及/或胸痛为主诉患者279例, 男189例,女90例,年龄28~79岁,初诊冠心病、心绞痛276例,怀疑急性心肌梗塞3例.1.2 临床表现均有胸闷、胸痛、胸骨后阻塞感,伴背部不适,常与活动无关,而与坐、卧位有关,尤夜间发作居多.持续时间可长达3~5 h.发作时常因坐起或站起慢走而减轻症状 ,发作前可因进食稀粥、面条、石榴、西红柿、粟子等易产酸食物而诱发.治疗方法:体位:饮食后1 h内勿卧床,夜间可抬高床头5~30度.药物:一类:制酸剂(H 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二类:胃动力药:胃复 安、吗丁啉、普瑞博思;三类: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阿莫西林、黄连素等.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在极短时间内症状缓解.24 h减轻者122例,48 h减轻者38例,72 h 减轻者9例,均于3~5 d后完全缓解.

  • 反流性食管病(炎)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

    作者:李易;韩盛玺

    为了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病(炎)的认识,特对我院1999-01~2000-12 21例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病(炎)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2岁。本组均因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被外院或本院医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给予扩冠等治疗3wk~5个月不等。均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而反酸、恶心、嗳气等表现多不明显。胸骨后疼痛好发于夜间睡眠时,而白天多在饱餐、饮酒后发生,发作频率为每天数次至每月数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0.5h以上,夜间的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比白天明显,给予硝酸酯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检查,17例正常,4例有轻度心肌缺血(胸痛发作与非发作时比较无变化)。有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本组中18例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

  •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孙立勤;于春艳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患者,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子的干预,以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是我们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

  • 某些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原因与教训

    作者:张日华

    由于一些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定位相互重迭,故这些脏器病变难以从疼痛的部位进行鉴别,例如食管病变引起的食管源性胸痛与心绞痛相混淆导致误诊。笔者收集某些消化道疾病被误诊为冠心病的病例6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以冀从中吸取教训。1 误诊为冠心病的消化道疾病1.1 因食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47例王福安[1]报道1例,发作性胸骨后疼痛,ECG示偶发性室早,以心绞痛给予消心痛、心痛定治疗,时好时坏,经详细询问病史已有反酸数月,遂作内窥镜检查,发现食道下端粘膜水肿,线状糜烂,活检证实为炎症,停用消心痛,改用硫糖铝治疗3wk而愈。李德仁[2]报道1例,发作性餐后胸骨后隐痛,ECG示频发性室早呈三联律,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无效,经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上述症状每于饱餐、平卧时加剧,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为食道裂孔疝,后以少食多餐、餐后散步,并配合胃得安等治疗,症状改善,心律失常消失。

  • 心脏转移癌误诊为冠心病

    作者:李党明;杨凯

    1 病例资料女,45岁.以活动后心悸、胸闷2个月,加重1周入院.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外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运动减弱,拟诊为冠心病,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逐渐加重,明显消瘦.1周来休息时出现心悸、气促,不能平卧.既往史:25岁结婚,其夫3年前病故.月经生育史:13(3~5)/(28~30),无痛经史,孕2产1,人工流产1次,停经半年.查体:脉搏100/min,呼吸24/min,血压120/70 mmHg.

  • 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冠心病5例分析

    作者:赵鸿雁;李秀兰;赵新环

    胸痛是诊断冠心病的依据之一,但多种疾病如:胸腹部脏器疾病均可引起胸痛.尤其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痛,用硝酸甘油可缓解,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现将本院6年来反流性食管炎误诊断为冠心病的5例分析如下.

  • 胃食管反流病43例误诊分析

    作者:汤炳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返酸、胸痛等症状,并可致食管炎、食管外组织损伤的疾病.西方国家发病较高,成人每周有1次烧心,返酸症状者达19%.我国对本病研究时间较短,尚缺乏系统流行病学资料,现将我院收治的误诊病例做分析,报告如下.

  • 血清脂联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洪才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痛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体检时均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脂联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应用SPSS18.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脂联素、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P均<0.0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血清脂联素越低,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性越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脂联素联合检测不仅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预测指标,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阳性检出率,还可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情评估.

  • 心电向量图T环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88例分析

    作者:吕凤真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北京中信公司的心电工作站心电系统,对8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电向量描记,并用9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T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心电向量图以QRS - T夹角增大多见,T环方位异常较少见.冠心病组:心电向量图T环异常符合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电向量图T环对冠心病的诊断较敏感,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心绞痛误诊32例

    作者:吴素琴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我国人口渐趋老龄化,致使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国内大、中型医院冠状脉造影不断开展,诊断水平日益提高,不少资料显示: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然而冠脉造影结果却完全正常.故此,笔者总结了我院近8年以来以心绞痛就诊并且诊断失误的32例,分析如下.

  • U波改变对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凤真;赵爱英

    U波在心电图上较小,因而易被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U波改变与冠心病、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正常U波:U波是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圆钝状的低平波,其方向与T波相同,时限0.10~0.30秒,V2、V3导联可高达0.2~0.3mv,肢体导联波幅低,一般在0.1~0.15mv,额面电轴+ 60°[1],鲁端等报道正常组U波振幅在- 0.02~ 0.12mv[2],U波时限0.17±0.02秒,U波上升支较快,下降支较缓慢,Ta-Ua间期为0.19±0.024秒.U波异常为U波倒置、U波增高、U波低平等,这些改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朱大华;印隆林

    [目的]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造影(CTA)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将其结果与CAG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敏感度为97.06%(33/3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4.29%(33/35).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监测敏感度为100.00%(32/32),特异度为86.96%(20/23),阳性预测值为91.43%(32/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准确性,且心电图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无创伤,更具推广意义.

  • 血清脂联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鹏;刘星;赵延恕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在CHD高危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根据CHD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 A )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 M I )组2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2例,进行冠脉Gensin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血清 APN、MMP‐9水平。【结果】①CHD各组血清APN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三组患者血清APN、MMP‐9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血清APN水平与各组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 P <0.05),血清MMP‐9水平与各组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 P<0.05);②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A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三组患者血清APN、MMP‐9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③血清APN与MMP‐9水平呈负相关( P <0.05)。【结论】APN、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APN、MMP‐9可能对判断CHD严重程度及早期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洪;闾宏伟;桑海强;李丽军;黄志军;阳国平

    目的 探讨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6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收集2 mL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将同一标本同时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三个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单个指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依次为脂蛋白(a)(73.9%)>高敏C反应蛋白(63%)>纤维蛋白原(56.5%),特异性为高敏C反应蛋白(86.5%)>纤维蛋白原(75.7%)>脂蛋白(a)(70.3%).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特异度(91.9%)高于分别应用脂蛋白(a)(70.3%)、纤维蛋白原(75.7%)和高敏C反应蛋白(86.5%)单一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冠心病的发生,这为建立一种集成检测来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勇;闾宏伟;李丽军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6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并分别进行hs-CRP和Lp(a)的测定、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浆hs-CRP和Lp(a)浓度均高于非CHD组(P<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HD患者诊断的特异度(89.2%)高于分别应用hs-CRP(86.5%)或Lp(a)(70.3%)单一指标.结论hs-CRP和Lp(a)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

  •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秀金;钱宝堂;谷青;郝应禄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9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7.6%,准确度为92.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与筛选方法.

  • 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1例分析

    作者:徐爱华

    目的 分析临床肺栓塞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1例临床初诊误诊为冠心病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特点.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诊误诊率,做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吕远;于文敏;周磊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CHD 患者为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3个亚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TC、TG、LDL-C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SAP、AMI各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血脂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冠心病的中西医诊断思维差异认识的比较分析

    作者:黄正新;王召亿;李鑫辉

    目的:比较冠心病中医与西医病名诊断思维的差异性.方法:收治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14例,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中医基本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以及生化检查的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西医分型患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的差异.结果:①21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中,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6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5.70%,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有52例,比例为24.30%;②冠心病分型中隐匿型47例(诊断符合率为55.31%)、心绞痛型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心肌梗死型46例(诊断符合率为69.57%)、心律失常型43例(诊断符合率为60.47%)、猝死型3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与中医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诊断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符合率稍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与中医诊断的符合率具有差异性,现有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如果结合西医的理论化检测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