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纵隔型肺癌的X线诊断

    作者:郑建新

    纵隔型肺癌大都发生于叶支气管粘膜上皮,贴近纵隔,癌肿将部分肺门及淋巴结包裹,形似源于纵隔向肺野内侵入的块状影,文献记载易误诊为纵隔肿瘤[2,4].笔者分析了1997-01~1999-12经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型肺癌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与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 纵隔型肺癌误诊为纵隔恶性淋巴瘤15例分析

    作者:吴进忠;赵鲁豫

    纵隔型肺癌临床上多以纵隔肿块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较少见,与纵隔恶性淋巴瘤表现相似,易误诊[1]。我院1994~1998年收治82例纵隔型肺癌,其中15例经病理证实误诊,误诊率18.3%,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52.4岁。消瘦、乏力5例,头痛、视觉障碍8例,呼吸急促5例,胸闷、胸痛8例,声音嘶哑及干咳各3例,颜面淤血12例,上肢水肿7例,胸部静脉迂曲怒张15例,霍纳征5例,纵隔浊音界增宽15例,上颈深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例。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3例,余均<12×109/L,N<0.80,痰液培养致病菌阳性2例,15例痰涂片查瘤细胞及结核杆菌阴性;全组骨髓象检查均正常;1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外压狭窄,活检及刷检均未查见瘤细胞。15例全部行X线检查均显示纵隔肿瘤,5例合并肺不张,3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10例,4例不强化,6例轻度强化,MRI检查7例,考虑纵隔恶性淋巴瘤。本组误诊时间14d~3个月,1~2个月者9例(占60%)。15例患者均误诊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给予试验性化疗1~2疗程无效。行颈深淋巴结穿刺活检3例,行模拟机定位下肿瘤穿刺活检12例,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10例,小细胞肺癌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

  • 右侧膈疝误诊为纵隔肿瘤1例分析

    作者:张智

    膈疝多继发于外伤,左侧较右侧多见.现将我院右侧膈疝误诊为纵隔肿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9岁.右侧胸背部隐痛0.5 a余,入院前1周到当地医院检查,胸片发现右下心缘旁包块,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 纵隔畸胎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梁海龙;刘吉福;薛文平;裴迎新

    1 病历摘要男,17岁.于2004-04因"感冒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后病情加重,出现昏迷,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前纵隔肿物.经相应治疗后治愈出院.

  • 小儿胸腺增生误诊纵隔肿瘤16例分析

    作者:王鲁峰

    对我院1976-10~2003-10小儿胸腺增生误诊为纵隔肿瘤1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6月龄~9岁,平均6岁.本组均以纵隔肿瘤收(转)入我科.手术探查4例,术中证实无肿块存在,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胸腺组织增生;5例保守治疗(抗生素+ 激素),观察6~8个月后复查X线正侧位片及CT检查,纵隔肿块影明显缩小或消失,随访1~ 2 a未见胸腺增大;另7例经皮穿刺活检及胸腔镜检查确诊为胸腺组织增生,未予特殊治疗出院,随访1~6 a,纵隔肿块阴影消失.

  • 肺癌纵隔转移误诊为食道平滑肌瘤1例分析

    作者:黄波;王晓东;周红丽

    现对肺癌纵隔转移误诊为食道平滑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9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剑突下疼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纤维胃镜示,距门齿38~31 cm处可见隆起性病变,大小约3.0 cm×3.0 cm,近圆形,表面光滑,黏膜下有活动感,诊断为食道隆起性病变(黏膜下平滑肌瘤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主支气管中间段及左主支气管均可见受压改变,但无黏膜破坏.术中见胸内广泛纤维素粘连,可见下叶背段肿物侵袭后胸膜,肿物覆盖肺门与纵隔呈固定状态,无法切除.局部取病理冰冻,回报鳞癌,术后诊断右肺癌纵隔转移.

  • 纵隔巨大畸胎瘤误诊为脓胸1例分析

    作者:张凯;李琳;李成学

    对纵隔巨大畸胎瘤误诊为脓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2岁.主诉咳嗽、发热、胸痛伴不同程度的气促10个月.院前拍摄胸片见左肺中下野呈大片高密实变影.诊断为脓胸,前后10次穿胸,仅有时抽出少量黄色液体.经治疗后,退热,但气促加重.左侧胸壁逐渐隆起,随后转入我院.查体:发育,营养中等.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怒张,气管右移.胸骨上窝可触及3 cm×4 cm肿物,质中,无压痛.左胸壁隆起,叩实,语颤弱,呼吸音消失.心脏无杂音.腹平软.无移动性浊音.肝大右肋下3 cm,剑下5 cm,质中.

  • 上纵隔淋巴瘤误诊为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

    作者:邓高月;陈东红;秦洪真

    1 病例报告女,52岁.主因吞咽梗噎感1.5个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曾在外院检查发现颈部偏左有肿块,考虑为颈部脂肪垫,未作进一步检查.查体:左叶甲状腺可扪及1.0 cm的结节,质中.左胸锁关节上方可扪及4 cm×5 cm肿块,质中,达胸骨后方,边界不清,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提示左叶甲状腺有两个分别为1.1 cm和0.5 cm的结节,其下方探及4.4 cm×3.7 cm×5.2 cm肿块.X线片示颈部气管稍向右移位.CT扫描见左侧甲状腺下部有4 cm×5 cm大小的肿块,达胸骨后,气管向右移位.诊断为胸骨后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

  • 椎管内肿物突入胸腔误诊为纵隔肿瘤1例

    作者:武玉江;宋景仑

    1 病例报告男,52岁.胸背痛5个月,下肢无力2个月,胸闷呼吸困难20 d.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减弱,T10-L1棘突区压痛,叩痛伴有放射感,自耻骨联合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Ⅲ级.

  • 婴幼儿纵隔肿瘤误诊1例

    作者:孟黎辉

    1 病例报告男,4月龄.患儿因阵发性咳嗽、喘憋1个月,加重10 d余收入院.家长自诉1个月前曾有喂西瓜汁后呛咳病史,此后频发咳嗽、喘憋、活动后气促明显,伴口鼻周发青,时有呛奶、呛水,近10 d余症状逐渐加重,无反复发热表现,1个月来体重无增长.查体:t36.9℃,R60次/min,HR135次/min.患儿面色白,口周微绀,呼吸浅速,三凹征(+),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左侧呼吸音明显低于右侧,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不胀,肝肋下2.5 cm质软.化验室检查:WBC10.9×109/L,Hb125g/L,PLT179×109/L,胸透提示:心影明显增大,纵隔向左侧移位,深呼气时纵隔向右摆动.印象:左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断:左支气管异物.请耳鼻喉科行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左支气管口呈关闭状,粘膜无红肿,左支气管口及下段支气管口未见异物,粘膜无肿胀,分泌物少,急行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肿物.

  • 右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泽锋;肖大伟;郑育举

    目的:介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右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病例资料及病理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殊性,CT检查以及病理结果有诊断意义;提倡综合治疗,可望治愈.结论:提高对纵隔原发性性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杨景魁;郑广钧;柴树德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生存已达8~12年.纵隔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困难,良性纵隔血管瘤没有复发、转移及恶性倾向.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无关.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吴明拜;张铸;张力为;伊力亚尔·夏合丁;张昌明;安勇;朱辉;李德生

    目的:探讨2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77年3月1日~2002年11月1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38例.其中胸腺肿瘤104例(43.7%),并发重症肌无力19例,发生危象9例;畸胎类肿瘤39例(16.4%);神经源性肿瘤35例(14.7%);胸内甲状腺肿26例(10.9%);纵隔囊肿17例(7.1%);其他肿瘤1 7例(7.1%).结果:238例中彻底切除231例(97.00%),7例未能彻底切除者,术后给予放疗.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1例(0.4%),237例痊愈.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手术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 CT导向针刺切割活检对纵隔恶性肿瘤诊断意义的探讨

    作者:曹爱红;王绪;杨欣;刘亮;张林泉;张旭东

    为了探讨CT导向经皮针刺切割活检对恶性纵隔病变的诊断意义,2003-10-2007-12随机选择临床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ram)的71例患者,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MD-TECH活检枪和与之配套的活检针进行85次纵隔肿块自动切割活检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经手术(46例)、尸检(3例)与>1年随访(22例)证实:敏感性为94%(30/32),特异性为92%(36/39),准确度为93%(66/7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T导向经皮纵隔病变AC-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8-389

  • 11C-胆碱PET-CT与电视纵隔镜在肺及中纵隔良恶性疾病诊断中价值的研究

    作者:彭忠民;唐步坚;刘奇;刘庆伟;姚树展;孟龙;陈景寒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及电视纵隔镜在中纵隔肿物(包括肿瘤及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在4周内进行CT、11C-胆碱PET-CT及电视纵隔镜检查.应用11C-胆碱作为PET示踪剂,应用标准摄取值(SUV)作为PET检测指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单纯纵隔病灶中,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12例,结核5例,淋巴瘤7例,无典型"结节"的非干酪性肉芽肿3例.非小细胞肺癌或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8例中,有7例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转移(N2或N3),1例纵隔淋巴结病理为反应性增生.根据良恶性分类,CT、11C-胆碱PET-CT及电视纵隔镜对纵隔肿物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51.4%(18/35)、74.3%(26/35)及100%(35/35),电视纵隔镜优于11C-胆碱PET-CT(χ2=22.453,P=0.000).恶性病灶的SUV值6.9(3.2~9.8,n=14)略高于良性病灶4.9(2.9~8.3,n=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电视纵隔镜对中纵隔疾病的诊断仍然是金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11C-胆碱PET-CT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上有一定价值,单纯CT及单纯PET(SUV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误诊.

  • 纵隔镜的诊断价值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王欣;黄植蕃;戎铁华;吴秋良;梁小曼;杨名添;曾灿光;龙浩;林鹏;傅剑华

    目的探讨纵隔镜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41例患者接受了经颈纵隔镜检查术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其中纵隔肿瘤或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12例,临床怀疑为肺部恶性肿瘤3例,肺癌治疗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不明26例.结果 12例纵隔肿瘤或纵隔不明原因的肿大淋巴结经颈纵隔镜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胸腺瘤1例、转移性肺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纵隔淋巴结淋巴滤泡增生1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节病1例和肺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余2例未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3.3%.41例中有 3例临床怀疑为肺部肿瘤,经颈纵隔镜检查1例诊断为结核;2例未能确诊,后经胸腔镜和剖胸探查诊断,1例为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肺炎性假瘤. 26例肺癌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全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无其他合并症.结论纵隔镜对诊断纵隔肿瘤和对肺癌的分期安全准确.

  • 后纵隔良性肿瘤胸腔镜诊断和治疗17例分析

    作者:王辉斌;张振立;王陆军;史建安

    我院2002-04/2008-12应用电视胸腔镜行后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术1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8~67(平均46)岁.经CT测量肿瘤大直径2~7 cm,平均3.8cm.病史10 d~2 a,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术前均进行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和CT检查,了解病变与大血管、神经、椎管等的毗邻关系.部分加作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与相邻椎管的关系,判断是否可行胸腔镜手术切除.

  • 纵隔包虫病误诊为纵隔肿瘤二例

    作者:张军

    1 病例资料[例1] 男,50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纵隔肿瘤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胸廓无畸形,有轻微压痛及叩击痛,双肺听诊无罗音.胸部X线片示纵隔致密阴影,胸部CT及MRI检查考虑纵隔肿瘤.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切开纵隔探查术,见胸腺后方、心脏及主动脉前方有一约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结节,肿物与血管及邻近组织粘连.行肿物穿刺针吸,抽出白色清亮液体,钝性分离肿物,将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

  •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点

    作者:于海光;石洪生

    前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较复杂,部分少见肿瘤如不仔细观察和分析,定性诊断较困难,常发生误诊.本文收集我院1990~2001年CT误诊的前纵隔恶性肿瘤6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附九例误诊报告)

    作者:方寅;曾小兵

    肺隔离症(Pulmonay Sequestration)是肺部先天性异常之一,发病率较低,由于缺乏特征性症状,故临床较易误诊。我院1984年5月~1999年5月共收治12例肺隔离症,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9例误诊,占75%,现报告如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