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

    作者:熊奕;徐金锋;吴瑛;宋红;彭启慧;董发进

    对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07~2005-09我院进行超声造影的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0(38.8±6.3)岁.64例良性病灶包括血管瘤2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9例,局部脂肪缺失18例,局部脂肪变性2例,肝脓肿3例,肝硬化增生结节9例,炎性假瘤1例,肝囊肿1例,所有病例进行了增强CT或MRI检查,除了肝囊肿1例、非均匀脂肪肝16例、肝脏局部脂肪变性2例、血管瘤8例外,余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2方法使用西门子Sequoia 512彩超仪和CPS造影成像软件,机械指数0.17.采用Bracco公司第二代造影剂Sonovue,在59 mg干粉剂中加入生理盐水5 m1,配制成有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混悬液.造影时,经肘前浅静脉弹丸式注入2.4 ml造影剂,尾随5 m1盐水冲洗.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对动态图像进行分析判断.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35例分析

    作者:朱宗爱;罗波

    急性胰腺炎可合并多个脏器的损害.其伴发肝脏损害不但可加重胰腺炎的病情,也可发展成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很快死亡.本文将以我院急性胰腺炎伴肝脏损害35例,分析如下.

  •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误诊1例分析

    作者:葛勤利;杨伟捷;李斌

    对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0岁.主因口干、乏力、头晕、腹胀5个月余而入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疲乏无力、头晕、腹胀等症状,先后去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硬化,给予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 舒适护理对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文萍;陈长英

    2004-07~2005-10我们对经皮肝穿刺活检96例尝试了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肝脏炎性假瘤1例

    作者:葛茂宏;李然金

    1 病例报告男,43岁.以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加重伴发热2 d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 38.5 ℃,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肝区叩击痛. 血WBC 11.3×109/L,N 0.80,肝功能正常,AFP 34 ng/ml(放射免疫法测定).B超示: 左肝内有1.3 cm×1.7 cm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边界清,与前腹壁粘连,拟诊为肝细胞癌. 择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无硬化,第Ⅲ肝段内扪及2 cm×2 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与前腹壁及膈肌粘连,行肝部分切除术.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分析

    作者:顾剑锋;李明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细胞来源的肝脏良性实质占位性病变.我院遇该病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检而得以证实,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婴儿肝组织巨细胞病毒抗原和病理检测

    作者:龚四堂;董永绥;方峰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肝组织CMV的感染及其病理改变.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CMV前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肝组织内检出CMV-IEA20例和CMV-EA均阳性7例,阳性细胞多较集中分布,主要感染细胞为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胀变性或空泡形成,以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坏死;胆道畸形10例肝细胞内淤胆.结论:根据清抗CMV-IgM阳性和临床表现诊断为CMV肝炎与肝组织CMV抗原检测结果基本相符,CMV抗原阳性肝细胞病理改变与CMV抗原阴性者无明显差异.

  • 肝病实验室检测项目与肝病病理过程相结合分类方法的研究

    作者:滕龙

    目的探讨肝病实验检测项目分类方法与肝病病理过程的关系,阐明适合临床使用的分类方法.方法通过复习肝病实验检测项目的主要临床意义与肝病病理过程特征变化的关系及相关名词,根据这些实验检测项目主要临床意义的不同,分别归入与其相关性大的病理改变过程中.结果结束肝病实验室项目长期以来单一使用"肝功能试验”分类的紊乱局面,将这些项目分别归入病原病因学检测、肝损坏检测、肝纤维化检测、肝功能检测、肝肿瘤检测.结论通过肝病实验项目检测并应用本法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肝病病理变化,便于临床选用合适的检测项目诊断肝病和观察肝病疗效.基金基目:本研究为"温州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课题.

  • 急性肝坏死大鼠NO水平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作者:王斌;俞红;周霞秋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中的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用化学药物促进或抑制急性肝坏死大鼠NO的合成,检测其外周血NO及ALT,AST的浓度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①急性肝坏死大鼠血清NO浓度6,12,24,48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μmol/L,90±13,137±31,66±16,44±10 vs 16±6,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ALT,AST也显著升高(ALT,U/L, 698±108,2056±668,858±208,196±34 vs 35±13,P<0.01; AST,U/L,801±94,3575±714,1272±242,175±127 vs 65±22,P<0.01);②用NAME抑制NO合成,降低了急性肝坏死大鼠外周血NO浓度,却显著升高了ALT,AST浓度. ③急性肝坏死大鼠应用NO合成底物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未见NO显著升高,ALT,AST也无显著变化.结论 NO对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坏死大鼠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大鼠免疫性和酒精性肝病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薄爱华;田翠时;薛贵平;杜建华;许永利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病(ILD)和酒精性肝病(ALD)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猪血清注射法,连续8wk致大鼠ILD;饮用酒精200mL@L-1,8 wk致大鼠AL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变化.结果 ILD和ALD组肝细胞膜受损,肝细胞质内脂质包含物明显增多.ILD组肝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膜破损,嵴减少.贮脂细胞数目增加,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ILD组呈现肝纤维化特征.ALD组肝组织大量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水肿;Mallory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并且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两种肝病形态学改变不同,治疗ILD应以抗肝纤维化为主,而治疗ALD应以活血抗炎为主.

  • 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梁萍;薄爱华;薛贵平;韩瑞;李海峰;许永利

    目的通过对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为中药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丹参对照组、苦参碱治疗1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后4组大鼠给猪血清ip,7wk以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分别利用丹参注射液和苦参碱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治疗,共4wk. 实验起11wk后处死动物,经心脏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ALT,BUN含量,A/G值,LN,HA含量,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剖腹取肝组织制作光、电镜标本检查.结果实验对照组大鼠血清ALT,BUN,A/G,LN,HA,SOD,MDA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丹参组和苦参碱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光镜下观察:实验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细胞受损,胶原纤维面密度远远大于其他组;而丹参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不明显;丹参和苦参碱组间质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 电镜下观察:丹参和苦参碱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肝细胞变形很少,线粒体膜未见损伤,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形态与正常对照组近似,基质内胶原纤维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抗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 蒙药地格达-4昧汤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玉峰;巴根那;巴图德力根;韩志强;青玉

    目的:观察地格达-4味汤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以护肝片作阳性对照,将蒙药地格达-4味汤和护肝片分别灌胃7天,腹腔注射800mg·kg-1D-GlaN引起小鼠肝损伤,检测血清ALT、AST的变化;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血清ALT、AST显著升高(P<0.01);地格达-4味汤组和护肝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地格达-4味汤和护肝片组较模型组明显为轻.结论:地格达-4味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 肝穿刺活检对诊断小儿肝病的价值(附20例报告)

    作者:戚幼芳;王宗敏

    为探讨肝穿刺活检对诊断小儿肝病的价值,本文观察并分析了20例小儿肝穿刺活检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学特点.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年1月~2000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患儿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个月~14岁,病程1周~5年.20例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5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阳性),其中慢性肝炎(CH)14例,急性轻型肝炎(AH)1例;EB病毒性肝炎1例(4岁儿,血甲、乙、丙、丁、戊抗原均阴性,EB病毒VCA抗体IgM阳性);肝糖元累积症(GSD)2例(6岁、5岁各1例,血甲、丙、丁、戊肝炎免疫及弓形体病、其他风疹、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疮疹病毒(TORCH)均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1例阳性、1例阴性)其他肝病2例(包括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胆道阻塞).1.2 方法行肝穿刺术前先测定凝血酶原、血小板数和出凝血时间等.穿刺获取的肝组织,一部分用10%福尔马林或酒精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Epon包埋作超薄切片,H-600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按1995年全国第五届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

  • 吲哚硒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玲;王华;吴成义;张胜义;魏伟

    目的探讨吲哚硒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吲哚硒(5、10、20 mg/kg)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浆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同时发现吲哚硒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使降低的肝匀浆SOD、GSH-Px酶活性升高.结论吲哚硒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有关.

  • 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冬;李俊;李荣;黄艳;吴芙蓉;陶辉

    目的 研究橙皮苷(HD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20 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8 h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测定不同剂量的橙皮苷对肝损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DN能降低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AST、TNF-α、IFN-γ和IL-1的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NO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HDN对Con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降低IL-1、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与分析

    作者:李英;赵公芳;黄华;柳利明;刘国彬;李未华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5年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ALD以中年女性多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SC的发热症状较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明显,常伴有胆系感染;②实验室检查:AIH表现为球蛋白显著升高,同时AST、ALT及ALP、GGT升高显著,PSC的TB和DB水平高,IgG在AIH、PSC中的浓度与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增高.同时IgA在PSC中浓度与AIH、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ALD,AIH患者ANA阳性检出率为75%,可能存在AIH-PSC重叠综合症,其发生率约占17.6%;③影像学检查:PSC患者100%有肝内、外胆管的僵硬、狭窄、变细或局部扩张;④病理学:共有6例行肝穿刺病理活检,病理结果提出明确诊断者2例(33.3%).结论AL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各有特点,血清免疫学及抗体检测有助于AIH与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ERCP或MRCP有助于PSC的确诊,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 急性CCl4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龚峻梅;朴英杰;陈素云

    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时肝脏中自由基清除剂和细胞因子,粘附分子会发生变化并在此过程中起作用,或促进肝损伤或预防肝损伤.许多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的中、西药物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 TTF-1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艳春;易红梅;钟仁华;贾晓敏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23例正常肝组织、33例肝结节状增生、27例肝腺瘤和6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TTF-1的表达.[结果]TTF-1在正常肝组织、肝结节状增生、肝腺瘤和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为胞浆,其阳性率分别为89.4%(110/123),84.8%(28/33)、85.2%(23/27)、41.1%(28/68);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种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其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06),分化程度越低表达率越低,而在正常肝组织、肝结节状增生和肝腺瘤中的表达较为接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F-1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在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判断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清龙;李永国;杨竹林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慢性肝病[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例肝炎后肝硬化(LC)]和39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3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组织中Bcl-2蛋白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肝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为阴性,慢性肝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5%,且Bcl-2蛋白表达与肝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结论]Bcl-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并对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有意义.

  •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 HMGA2和 CD9表达及意义

    作者:程丹;董卫国;方志雄;成建钊;曾晓波;杨竹林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和慢性肝病(CLDs)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A2( HMGA2)和 CD9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50例 HCC、2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及66例CLDs 穿刺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 EnVision 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其 HMGA2和 CD9水平。[结果]HCC 中 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各类型 CLD(P <0.05或 P <0.01);HCC 中 CD9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各类型 CLD(除肝硬化外,P <0.05或 P <0.01);癌旁组织和 CLDs 中HMGA2表达阳性率随 G 分级和 S 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 <0.05或 P <0.01);癌旁组织和 CLDs 中 CD9表达阳性率随 G 分级和 S 分期的增高而下降(P <0.05)。高+中分化、肿块大径≤5 cm、无肝硬化、无肝内外转移及无癌栓病例 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肿块大径>5 cm、肝硬化、肝内外转移及癌栓病例(P <0.05);高+中分化和无肝内外转移病例 CD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和肝内外转移病例(P<0.05);HCC 中 HMGA2和 CD9表达呈明显不一致(P <0.05)。[结论]HMGA2和 CD9表达水平与HCC 发生、进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及 CLDs 中炎性细胞浸润分级、纤维化分期及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