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许连勇;邓小柱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指没有骨折或者脱位的颈部创伤导致的急性颈脊髓损伤.对本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还存在争议 [1,2].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经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后颈脊髓功能恢复的程度.

  • 中医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21例分析

    作者:苏洲

    2004-01~2007-01我院用中药外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早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35例分析

    作者:纪青;黄捷

    目的:探讨早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优越性.方法:对3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患者,根据伤后不同时间手术观察脊髓恢复程度.结果:本组早期手术,尤其24 h以内进行手术者可以明显提高脊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论:早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效果明确,手术时机越早恢复程度越好.

  • 脊髓损伤抢救与护理

    作者:陈英杰

    1 主要症状脊髓损伤由于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体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1].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腰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痪,因肋间肌瘫,胸式呼吸丧失,只依赖腹式呼吸,肺活量减小,呼吸运动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 自体神经干细胞在兔损伤脊髓内存活并分化的实验效果

    作者:代广辉;徐如祥;王峰;姜晓丹;杜谋选;蔡颖谦;邹雨矽

    目的:将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且移植到兔脊髓横断性损伤模型中,观察移植的细胞是否能够存活及分化.方法:兔骨髓基质细胞取自成年兔的股骨或髂骨,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将兔制成脊髓全横断模型.伤后2周将神经干细胞手术方法直视下移植到受损脊髓缺损处,伤后12周将兔行甲醛灌注留取神经干细胞移植处作为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设立脊髓损伤空白对照组(移植后不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移植部位存在大量5-溴-2-脱氧尿苷(bromodeoxy uridine/5-bromo-2-deoxy uridine,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同时,移植组脊髓损伤部位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neuron-specific endase,NSE)、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自体神经干细胞在损伤脊髓内可以存活并能分化为类神经组织细胞

  • 电针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佳年;肖达;雎久红;余爱珍;徐晓庆

    背景: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再生能力低下与损伤局部缺少支持神经元生长的微环境有关.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是否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提高而起作用,目前尚缺少大量分子水平的实验证实数据.目的: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1/2002-0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60±9.52)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只.方法: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作椎板切除.术后2 h,对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后接G6805型电针仪,疏波,0.8 Hz,0.3~0.6 mA,以肌肉有轻微的抖动为宜.1次/d,每次30 min,连续治疗30 d.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自行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和Rivlin方法分别于术后2 h,30 d进行运动功能测定.①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以完全瘫痪,针刺时下肢无反应到正常行走记作0~6分.②改良的Rivlin方法:斜板由两块矩形的合金板通过铰链于一端相连而成,板从水平位置(0°)起绕轴旋转,斜面角度可以测出.将大鼠头朝前,身体纵轴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逐渐增大板与水平间的角度,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 s时,记录这一临界角.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明视野记录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并摄片.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Tarlov评分)、脊髓损伤大鼠斜面测试临界角度(改良的Rivlin方法)、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1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脊髓损伤2 h后,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的Rivlin方法斜面临界角均明显下降;30 d后,两组的改良的Tarlov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电针组的恢复较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0±6.62,27.80±1.10;(35.40±6.62)°,(27.80±1.10)°,P<0.05].②伤后30 d,电针治疗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对照组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明显(28.13±1.64,12.63±1.41,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因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适应证

    作者: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陈雄生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 10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根据治疗方式和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21例)、1~7 d手术组(37例)、8~14 d手术组(37例)、14 d以后手术组(9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改变.结果 3例死亡,104例获得12~2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 运动评分,平均增长值: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 1~7 d手术组(41.85±13.91)高于8~14 d手术组(35.01±13.01)(P<0.05),8~14 d手术组(35.01±13.01)高于14 d以后手术组(26.91±10.05)(P<0.05).结论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应在伤后7 d内进行,尽早手术减压是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MRI提示颈脊髓损伤、间盘损伤、突出者,早期手术可避免因颈椎不稳造成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

    作者:裴少保;方健;王海峰;梅厚东;张迪;蒋传海

    目的 利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评价其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应用的效果.方法 建立T9-T10段大白兔脊髓冲击伤模型,通过Reuter、改良Tarlov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选择脊髓损伤程度相同的4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2 h后对各组分别作空白对照、高压氧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两者联合治疗方面的干预.6周后行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免疫荧光示踪、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Bax、Bcl-2检测凋亡)等检测,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运动学评分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治疗组的相关指标较其他治疗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应用干细胞移植和高压氧治疗均能对脊髓冲击伤产生一定的修复作用,两种治疗措施联合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家兔脊髓损伤后内皮素-1的影响

    作者:左文建;任启光

    目的 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脊髓损伤后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用改良Allen法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和脊髓组织ET-1含量;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脊髓组织ET-1-mRNA相对含量.结果 损伤组血液ET-1含量伤后6 h升高,48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6天降至正常水平;伤后第6天脊髓组织ET-1含量以及ET-1mRNA相对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伤后48、72 h及第6天血液ET-1含量与相应时间点损伤组比较明显下降,且伤后第6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伤后第6天脊髓组织ET-1含量以及ET-1mRNA相对含量下降,也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与相应时间应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差异有显著性,后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自血光量子疗法能通过抑制ET-1基因表达降低血液和脊髓组织ET-1含量,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治疗前后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吴效普;刘胜;赵海英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后应用诱发电位对脊髓运动传导功能进行判断的价值和疗效.方法 采用Mag-2磁刺激仪对90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EP检查,分别记录双侧拇短展肌和胫骨前肌,同时检测F波和M波,计算中枢传导时间.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拇短展肌MEP潜伏期为(29.12±13.69)ms,波幅为(0.36±0.34)my;胫骨前肌潜伏期为(41.58±15.87)ms,波幅为(0.45±0.73)my,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完全性瘫痪无MEP信号,不完全性瘫痪者M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MEP潜伏期延长时间与ASIS运动评分呈负相关.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MEP潜伏期为(24.31±13.41 )ms,波幅为(0.98±0.37) mv,胫骨前肌MEP潜伏期为(35.43±18.29)ms,波幅为(0.69±0.58)my,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44例恢复正常,恢复工作;38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恢复不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力大小与MEP异常表现密切相关,MEP检查为判断脊髓运动传导功能状态提供了客观、定量的依据,而SEP则不能反映运动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而且治疗越早越好.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早期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常锐;李金洲;李强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早期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2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甲基强的松龙外科减压组11例在伤后8 h内给予强的松龙,伤后48 h内给与手术减压,地塞米松外科减压组12例伤后地塞米松5 mg加管静滴q8h,48 h内给与手术减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 随访1年甲基强的松龙外科减压组对感觉运动的恢复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外科减压组. 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早期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满意.

  • 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张凯;贾水淼;王明君;朱明生;高振甫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lesion SCL)是指脊髓受到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包括感染、肿瘤、结核、椎间盘突出、血管异常)损伤而引起身体局部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的疾病.其后果严重,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丧失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自1997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收治脊髓损伤患者86例,其中8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实施我们自己制定的系统的康复锻炼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63例分析

    作者:万小明;刘胜才;余南征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外力所致,常伴有脊髓不同程度的受损.本院自1999年1月~2005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6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针刺影响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神经递质的表达

    作者: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

    为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法造成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通过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免疫组化检测,对实验动物进行评价.结果脊髓损伤后ChA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CBS升高;经过电针治疗后,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CBS也下降.电针组与减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合成更多的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加速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的恢复.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雷北平;李干香;胡正超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A组)28例、晚期HBO组(B组)32例及对照组(C组)26例.C组采取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12 h以内辅以HBO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3d以后辅以HBO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患者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MBI、FIM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MBI及FIM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BO能显著改善急性SCI患者脊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独立能力,且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

  • 生长相关蛋白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振鹏;孔抗美;邹延澄;郭天明;林耿春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个月龄Wistar大鼠(96只)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治疗对照组(C组)和电流刺激治疗组(D组).B、C、D组于T9处行脊髓全横断,D组予电针治疗.用Western-blot测定各组损伤段脊髓中Gap-43不同时相点表达量及其变化,以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SCI后Gap-43有少量表达,经过电针治疗后,表达显著增多.[结论]Gap-43是SCI后神经纤维再生的重要因子,电针治疗对其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

    作者:李维汉;陈军;张跃云;罗大光;赵和钦豪;孙渊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MRI检查,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四种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6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9年,平均3.9年.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临床类型.对颈脊髓受压明显者,应尽早采用不类型的手术治疗,对无颈脊髓受压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等非手术治疗,亦具有较好的疗效.

  •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先安;吕国华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spinal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ORS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1995年7月至2002年1月间作者等收治SCIWORSFD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先安;吕国华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spinal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ORS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

  • 成体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前期的研究现状

    作者:朴太奎;王海涛;王劲乐

    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所引起,多见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等.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一百三十万个新增创伤性SCI病例[J].SCI是重要的致残因素,常遗留严重的残疾,包括运动功能丧失(瘫痪)、感觉障碍、膀胱排尿功能紊乱、肌痉挛、关节挛缩、疼痛、褥疮、心理障碍和性功能不全,甚至呼吸障碍等.由于目前针对SCI还没有找到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药物、细胞治疗和康复疗法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还有一些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被有效地证实.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