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出血性梗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燕;苏闻;盛爱珍;陈海波

    目的应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数据库"分析脑出血性梗死(HI)及相关因素.方法从数据库中选取发病3天以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 487例,分析HI的发生频率和程度.结果发生HI的患者占11%,其中51%为心源性脑血管栓塞患者;心源性脑血管栓塞患者中HI的发生率为28%,其中轻度67%、中度23%、形成血肿10%;高龄、人工瓣膜、入院时病情程度评分是HI的独立相关因素.HI越重,康复效果越差;使用血栓溶解药物的患者虽有HI增多倾向,但多数患者出院时功能障碍较轻.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对脑卒中的诊断、分析和管理,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双侧枕叶出血性梗死一例

    作者:王爽;路子文;刘静怡;王栋;冯加纯;张海宁

    患者 男,61岁,因"间断发热、视物模糊1 个月余"于2016年12月2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受寒后出现发热,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高达39℃,伴有乏力、咳嗽、白痰,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4d后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有黑蒙,无复视、头晕、头痛,恶心及意识障碍,四肢活动未见异常. 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枕叶片状低密度影中伴有高密度影. 于外院治疗后(具体不详)视物模糊较前略好转,因病情好转缓慢,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 否认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外伤手术史及相关家族史.

  • 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作者:赵性泉;王春雪;杨中华;王拥军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50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栓塞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58%),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2%.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0%),特别是大面积的梗死患者(50%).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8%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8%.总死亡率达16%.结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中药等是否与出血性转换有关,尚需要深入研究.

  • 心源性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志忠;黎红华;武强;吴非;徐志鹏;林琅;杨梅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既往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进行分析.结果:心房纤颤84例,占8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21例,占21%;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63例,占63%;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大面积脑梗死76例占76%,合并出血性梗死23例,占23%.结论: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为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约76%为大面积梗死,而且病灶累及多叶,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 自发性低颅压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梗死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妍平;吴立文;卢强;陈琳;崔丽英;沈航

    目的 自发性低颅压(SIH)多以与体位相关的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误诊率高.SIH并发静脉和(或)静脉窦血栓形成非常罕见.方法 我们报道1例SIH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梗死的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自发性低颅压在前,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梗死在后,同时经过检查排除了其他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所以我们考虑SIH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假如SIH患者与体位相关的间断的头痛变成持续性头痛时,应考虑到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结论 因为SIH的患者有形成硬膜下血肿的风险,所以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应谨慎.

  • 合并出血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李妮;慕鸿泽;赵传胜

    对12例经颅脑CT、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颅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预后不良.影像学表现与动脉性出血及肿瘤性出血难以鉴别,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及MRV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除加强脱水降颅压和其他生命支持外,溶栓及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36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

    作者:徐建华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的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源性脑栓塞常见的病因(53%),尤其合并房颤的患者高达81%.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67%),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50%).约83%的患者CT表现为点状或片状的出血性梗死或不伴有占位征像的片状血肿,17%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并伴有占位征像.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5%,总病死率为17%.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的转换.

  • 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

    作者:王万成

    目的:总结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36例脑梗死患者中30例出血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30例脑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8例,占60%,给予脱水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出血,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 早产儿脑损伤和脑性瘫痪

    作者:邵肖梅

    随着NICU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其中10 %左右发生脑性瘫痪(CP),25 %~50 %表现为轻度神经发育障碍,不仅涉及运动,也涉及到认知和行为,从而引起学习障碍.

  • 出血性脑梗死23例CT与临床分析

    作者:李松山;赵发娥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CT和临床检查,对23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HI多见于病情加重或经治疗持续不缓解或癫发作者16例(69.6%),病后1~2周内HI发生率达91.35%,且均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表现分二型: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建议发病后1~2周内进行颅脑CT复查.治疗中应依据影像及病情变化而进行分别治疗.

  • 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及影像研究

    作者:唐铁钰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发病早期HT发生率高,48小时内发生出血性转化40例,其中HI型35例,PH型5例;1周内发生出血性转化50例,其中HI型42例,PH型8例;其余4例发生在2周-1月.(2)根据3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HI型患者转归良好27例(27/43,62.8%),转归不良16例(16/43,37.2%);11例PH型患者均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3)MRI检查显示梗死位于幕上脑实质45例,其中颈内动脉供血区37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8例;小脑出血性脑梗死病灶9例.依据出血灶的形态可分4种:沿脑回走行的"脑回状";直径<1 Cm包括多个孤立存在的点状;只见于1个横断层面形态不规则,直径<2 Cm的斑片状和境界清楚、直径>2 Cm的团状.其中61处(61/69,88.4%)HT病灶位于灰质(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白质出血仅8处(8/69,11.6%).结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自然发生率高,临床转归不良,建议早期开通血管.发病早期HT发生率高,根据血管再通的时间HT亚型的分布显著不同,仔细分析影像表现和正确分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 出血性脑梗死76例临床分析

    作者:扈林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例);(4)脑实质血肿Ⅱ型(9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 出血性梗死 CT 治疗
  • 脑出血性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袁仲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性梗死(HI)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I患者的病例资料,以HI病例为研究组(HI组),同期未合并HI的520例急性脑梗死为对照组(non-HI组),比较两组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HI组的脑栓塞、大面积梗死、抗血栓治疗和高血糖>11.1mmol/L)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HI组(P<0.01);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栓塞、大面积梗死、抗血栓治疗和高血糖>11.1mmol/L)是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45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春月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HT)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HT患者梗死面积、HT发生时间、HT发生时症状、CT表现、MRI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HT发生率为15%,大面积脑梗死占86.7%。多数为出血性梗死(HI),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后2周左右,预后较好,少数为脑实质血肿( PH),好发于1周内,PH﹣2型发生于3天内,多有溶栓史,预后较差。结论 HT患者中心房颤动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占多数,应重点防治预后不良的PH﹣2型,溶栓3天内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早发现PH﹣2并调整治疗,减轻PH﹣2造成的不良转归。

  • 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

    作者:王万成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者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