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内癌微小浸润的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赵汉学;朱强;荣雪余;肖萍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乳腺导管内癌微小浸润(intraductal carcinoma with microinvasion,DCMI)的声像图改变.方法 使用Philips HDI 3000型超声诊断仪分析8例DCIS或DCMI的声像图,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形态不规则,3例呈椭圆形;边界均不清晰;内部均呈低回声,其中1例伴有囊变;6例伴有点状强回声;病变后方回声均无改变;5例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大体标本均未见有包膜.6例病理诊断为DCMI,2例为DCIS,其中分别有5例和1例伴有粉刺状坏死.结论 DCIS及DCMI在声像图上具有一些特点.

  • 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例

    作者:崔甦夫

    患者女,60岁.右侧乳房乳头间歇性少量血性溢液15天.查体:右侧乳房未见乳头偏向收缩或内陷,挤压乳晕区,可见乳头单孔微量淡粉色液滴,乳晕区未扪及包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ESAOTE BIOMEDICA AU4彩色超声诊断仪,10MHz线阵探头,在右乳距乳头6.0mm处,主输乳管内,可见一纵径2.62mm,横径3.25mm,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形态欠规整,略呈椭圆形,表面不平滑,界限清楚.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能量图均未显示彩色血流.结节有蒂与主输乳管管壁相连,蒂稍粗,宽径1.20mm(如图).用力挤压乳晕区,结节体积略缩小,纵径1.97mm,横径2.38mm,结节回声略增强.彩超诊断:右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 乳房皮下切除与自体组织即刻乳房再造

    作者:刘立刚;张军林;方震;王亮;傅建民;麦沛成

    目的 探索乳房皮下切除与几种方法的乳房再造术,即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等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方法 选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0例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5例,顺乳晕切口活检,病理检查确立诊断后,采用经乳腺切口行乳癌或巨大肿瘤的乳房皮下切除术,若乳癌或良性肿瘤体积较大,另于腋窝部加做顺腋下皱襞的附加切口,以便于取出切除的组织及切除乳腺的腋尾部,同时可以切取腋淋巴结行冰冻切片活检.然后,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即刻行再造乳房,充填乳房切除后的空间,仅以少量的肌皮瓣皮肤修复乳头、乳晕切除后的缺损,并在此转移皮瓣上再造乳头、乳晕.结果 经过多专科协作共完成15例,随访结果良好,无肿瘤复发.此法再造的乳房易与健侧乳房对称,保留了原有乳房皮肤的良好感觉,外观形态自然,再造乳房瘢痕较少,且手术切口瘢痕隐蔽.结论 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前提下,乳房皮下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Ⅰ期完成肿瘤切除和乳房再造术,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治疗进展

    作者:王俊杰;马力文;庄永志;贾廷珍

    乳腺X线照相技术应用之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ma in situ,DCIS)的临床表现为可触及肿块、派杰氏病或血性乳头溢液.1971年Haagensen提出了如果肿物少于一半为浸润成分即为DCIS的诊断.后来DCIS的定义发展为无论肿瘤的大小,只要没有浸润成分.乳腺DCIS占乳腺癌的10%和所有乳腺X线照相诊断乳腺肿瘤的20~30%[1,2].1983年后DCIS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主要归功于乳腺X线照相技术广泛的应用.DCIS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局部治疗手段包括:(1)单纯乳腺切除术;(2)乳腺保守手术(CS)加限定性放疗(RT);(3)乳腺单纯保守手术不加放疗.保守手术加放疗治疗乳腺照像发现的DCIS,5年局部复发率1~10%,10年局部复发率为8~23%.Fowble等[3]报道110例患者中只有1例复发,5年实际复发率为1%,10年局部复发率为15%,5年存活率为98~100%,10年总的生存率为93~94%.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治疗进展

    作者:王俊杰

    乳腺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概率大大提高.手术具有很好的局部控制率,然而大多数患者适于局部切除.全文综述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的作用和地位.

  • 超声及热层析成像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曼曼;李怡璇;李娟娟;吴奇;李凯扬;孙圣荣

    目的:探讨超声和热层析成像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效果,以及不同医院的两种影像学方法之间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病理确诊为DCIS的病人以及同期良性对照病例,并根据入组医院不同分为N1和N2组,分别纳入73、76例病人,收集所有病人的超声及热层析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49例病人中热层析诊断的灵敏度为85.8%、特异度98.75%、准确率为92.6%,均优于超声,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联合热层析检出效能相对于单独热层析检查没有体现显著优势.对于两组间比较,N1组超声诊断灵敏度优于N2组(69.7% vs 44.4%,x2=4.468,P=0.035),而热层析成像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热层析成像在乳腺DCIS疾病中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超声,且不同于超声对于操作者经验与能力的依赖性,热层析成像可以比较客观的做出诊断,为DCIS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辅助性三苯氧胺治疗

    作者:廖宁;吴一龙

    1文献类型治疗2证据水平1b3文献来源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研究进展

    作者:姚立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也称为导管内癌或管内癌,指癌细胞克隆样增生并在乳腺导管管腔内聚集.尚无证据表明可以越过基底膜侵入临近的乳腺基质中.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发展为侵入性导管癌,通常在乳腺X-射线筛查时发现.随乳腺X-射线筛查的逐步推广应用,导管内癌的发病率增长极快,大量群组研究和随机化临床研究的数据已被用于指导性治疗当中.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也使得对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癌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本文介绍了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 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

    作者:刘立刚;武勇进;王亮;方震;陈刚;傅建民;麦沛成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 方法 1997年6月~2002年6月,对11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顺乳晕切口切取肿瘤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保留乳房皮肤的乳晕环形切口行乳腺或巨大肿瘤的乳腺皮下切除术;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即刻再造乳房,充填乳房的内容,仅以少量的肌皮瓣皮肤弥补切除后的乳头乳晕部位.再次手术时在移位后的皮瓣上再造乳头. 结果经多科协作完成了11例手术,随访1个月始至1~6年,效果良好,无肿瘤复发.其再造乳房与健侧乳房对称,保留了原有乳房皮肤的感觉,外观形态自然,瘢痕较少且隐蔽. 结论在严格手术适应证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前提下,此法为一较完善的乳房再造方法.

  • 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邹裷;朱碧荣;李丽

    目的:评价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肿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经门诊乳管镜诊治乳头溢液患者共1709人次,其中诊断为乳腺导管内肿瘤患者123例,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患者105人,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诊断、术后病检及治疗过程。结果:123例患者在乳管镜下见乳腺导管内肿瘤样病变,105人行病变导管及所属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85例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确诊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3例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例确诊为乳腺囊肿等其他良性病变。结论:乳管镜可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内肿瘤,是诊治及手术定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52例疗效临床分析

    作者:关军民;张新疆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有相对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笔者对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2例DCIS患者行保乳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其与同一时期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DCIS组经病理证实的52例DCIS(粉刺型9例,非粉刺型43例),均为女性;年龄28 ~ 56岁,中位年龄41岁.病程2个月至1年,中位时间5个月.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无特异性体征,单纯乳腺肿块28例,乳腺肿块同时伴有乳头溢液14例,单纯乳头溢液无触及肿块6例,临床无症状乳腺钼靶发现细小肿块伴钙化4例.肿块直径大为4 cm.ER阳性且绝经(符合2006乳腺癌诊疗规范绝经定义)的患者共16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