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

    作者:吴云

    目的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改进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按六西格玛管理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改进复苏室护理工作,对改进前(2012年1-3月)及改进后(2012年6-8月)的患者复苏及护士加班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改进后患者入室-出室平均时间从(96.9±11.3)min缩短至(83.1±10.6) min,护士月平均加班时间从(306.3±43.9) min/月缩短至(102.4±23.7) min/月,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18,9.486;P<0.05).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能提高复苏室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复苏质量.

  • 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对肥胖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后麻醉复苏质量改善临床观察

    作者:李林云;王永梅;孔祥迎

    目的 分析肥胖糖尿病患者行胃旁路手术采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啶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肥胖糖尿病行胃旁路手术患者123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手术采用单一丙泊酚、单一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啶的分别纳入A组、B组、C组,分别为41例,对3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麻醉苏醒与疼痛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麻醉时间3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A组、C组用时较少,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A组少于B组、C组,C组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A组少于B组、C组,C组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症状评分观察,麻醉停止后1 h,B组与C组评分相比A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停止后3 h评分结果C组相对较低,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状态恢复评分,麻醉停止后1 h 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停止后3 h评分结果C组相对较高,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9.51%(8/41)、B组17.07%(7/41)、C组2.44%(1/41),C组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旁路手术中,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给予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啶联合应用,对改善术后麻醉复苏质量有明显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老年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行超前镇痛对复苏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詹如富;蒋润年;翁迪贵

    目的:对超前镇痛对老年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月_2015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前镇痛,对照组患者不接受超前镇痛,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方式、麻醉方式相同。对两组患者麻醉后复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311.15±26.17﹚mL、输液量(2019.32±102.31﹚mL、手术时间(181.92±13.19﹚min等各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309.04±23.26﹚mL,(1974.66±111.19﹚mL,(178.54±12.9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10.64±1.23﹚min、拔管时间(12.88±1.23﹚min略长于对照组(10.18±1.33﹚min,(12.63±1.3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镇静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躁动、呻吟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前镇痛在快通道麻醉中的镇痛效果显著,麻醉后复苏质量较高,减少了苏醒期的不良并发症,安全性高。

  • 听觉刺激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范成云

    目的:研究听觉刺激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术前心理指导,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术前心理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和语音听觉刺激。对两组患者进行Aldrete评分,观察听觉刺激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进入PACU时的Aldrete评分达到(6.1±0.4)分,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评分。在进入PACU后30 min、60 min、90 min后患者的Aldrete评分分别为(7.8±0.7)分、(8.7±0.9)分、(9.3±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听觉刺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复苏质量,对患者复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急诊科心肺复苏注册登记及复苏质量录像分析

    作者:吴霄迪;尹彦斌;姜素文;杨晶;高文卿

    目的:有效记录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析比较医护人员的复苏表现,查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CPR工作提供依据,以提高CPR质量,改善患者存活率。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和录像方法记录急诊科CPR过程,分析CPR10min内无胸外按压时间,安装机械装置、气管内插管和建立静脉通道需要时间,并对影响复苏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注册登记376例心搏骤停(CA)患者,其中男性248例,女性128例;年龄68(53,78)岁;估计CA至开始复苏时间5.0(0.1,20.0)min,≤5min者189例;CA主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45例,占38.6%)。230例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初始可电击心律16例(7.0%),其中心室纤颤(室颤)13例(5.7%),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例(1.3%)。146例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初始可电击心律47例(32.2%),其中室颤40例(27.4%),室速7例(4.8%)。机械胸外按压219例(58.2%)。376例患者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186例(49.5%),复苏成功(ROSC维持≥24h)110例(29.3%),住院治疗99例(26.3%),存活出院40例(10.6%)。146例IHCA患者中ROSC89例(61.0%),复苏成功63例(43.2%),住院治疗56例(38.4%),存活出院29例(19.9%)。230例OHCA患者中ROSC89例(38.7%),接受院前CPR65例(28.3%),复苏成功47例(20.4%),住院治疗43例(18.7%),存活出院11例(4.8%)。53例室颤患者中复苏成功37例(69.8%),存活出院25例(47.2%)。②可用于录像分析的有效病例77例,其中OHCA48例,IHCA29例。从患者就诊至安排到抢救床上延迟时间22(0,33)s,CPR10min内无胸外按压时间41(18,90)s,机械CPR安装时间43(31,69)s,气管插管时间59(35,109)s,建立静脉通道时间112(70,165)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时间、无胸外按压时间对复苏成功率(t1=-3.452、t2=-2.729)、存活出院率(t1=-2.328、t2=-2.736)有明显影响(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CA时间对OHCA患者复苏成功率有显著影响(t=-2.409、P=0.021),无胸外按压时间对IHCA患者复苏成功率、存活出院率有显著影响(t1=-3.412、t2=-2.536,均P<0.05)。结论 CA至开始CPR时间和无胸外按压时间均是影响CA患者能否存活出院的关键因素。为减少无胸外按压时间,IHCA实施CPR时应推迟安装机械复苏装置。

  • 乳腺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术后麻醉复苏质量关系探讨

    作者:郭绍宁;王鹏举;孙广霆;薛曌平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对全麻插管术后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行全麻气管插管乳腺肿瘤切除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者术前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后对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警觉/镇静评分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结果 乳腺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均分为(81.11±12.57)分,属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及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P<0.05或0.01).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术后麻醉复苏质量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乳腺肿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乳腺肿瘤患者给予疾病信息、心理及社会支持,提高患者术后麻醉复苏质量.

  • 瑞芬太尼、芬太尼对过度肥胖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胜;司马靓杰;郭素香;代志刚;董希玮;刘扬;谢丽萍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于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效果及复苏的影响,探索联合应用两种药物的可行性,并找到较为可行的联合方式.方法 按随机区组设计将实施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是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l组(RF1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2组(RF2组),比较4组患者的全身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麻醉后的复苏质量.结果 麻醉诱导后即刻R组和RF2组在预防插管等刺激所引起的平均动脉压(MA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分别为(63±7) mm Hg(1 mm Hg=0.133 kPa)、(8.8±2.5)pmol/L和(64±9) mm Hg、( 8.5±2.8) pmol/L,与F组(69±10) mm Hg、(10.8±2.6) pmol/L比较降低(P<0.05).麻醉后R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9±1.9)、(12.0±1.7)、(15.4±2.3) min、RF2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6.3±3.4)、(15.7±1.4)、(12.6±1)min和F组(22.7±1.7)、(14.8±1.6)、(30.0±3.8) min相比均较短(P<0.05),R组和RF2组停药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5±0.7)、(3.5±0.8),较F组(2.2±0.8)大(P<0.05)患者清醒程度高,但是R组停药后lh和3h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分别为(5.3±1.0)、(5.3±0.8)较F组(2.3±0.6)和(2.9±0.6)高(P<0.05),RF2组和F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RF2组方式联合应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不仅在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而且复苏质量较好.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东瀛;李波;张模强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地佐辛麻醉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使用纳洛酮剂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给予地佐辛输注维持麻醉。术后高剂量组给予14μg/kg 纳洛酮,低剂量组给予7μg/kg 纳洛酮,对照组仅给予对应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苏醒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镇静/躁动评分(SAS)对患者苏醒后1 min、1 h、2 h 疼痛及镇静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的 MAP 及 HR 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苏醒时、拔管时的 MAP、HR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但在麻醉苏醒时、拔管时,低剂量组患者的 MAP、HR 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患者苏醒各时刻 VAS、SAS 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剂量组患者苏醒各时刻 VAS、SA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0、3.57%、10.71%,χ2=4.169、1.077,均 P <0.05),但高剂量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针对使用地佐辛麻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使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以降低呼吸抑制,同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躁动的情况,推荐使用7μg/kg 的剂量。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应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接受地佐辛麻醉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洛酮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71例、高剂量组71例以及对照组72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予以7μg/kg、14 μg/kg纳洛酮各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前、苏醒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苏醒后不同时间点(1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镇静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患者在苏醒时、拔管时MAP、HR均显著升高(P<0.05);在苏醒时、拔管时,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患者MAP、H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苏醒6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2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苏醒1min、60min时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min、60min时的SAS评分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麻醉术后复苏期低剂量纳洛酮的应用,对MAP、HR影响较小,且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与躁动的情况,提高复苏质量.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复苏质量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邓建军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的复苏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多发伤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心肌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液体输注量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复苏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7,P=0.00),血清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具有较高复苏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并能减少心肌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围术期不同保温措施对新生儿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玲玲;屈美敏;张锡凤;费建;周力

    目的 比较围术期常规保温措施与综合保温措施对新生儿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足月新生儿,将其分为常规保温措施组(C组30例)和综合保温措施组(I组30例).记录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肛温值,同时评估两组低体温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复苏时间及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肛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肛温值I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肛温值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肛温值均降低(P<0.05).I组围术期未发生低体温,而C组术中、术后均发生轻、中度低体温.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PACU复苏时间短于C组(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如舌根后坠、呼吸暂停、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寒战发生率C组高于I组(P<0.05).结论 骶管阻滞联合全麻手术的新生儿对体温变化极为敏感,围术期需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来改善新生儿PACU麻醉复苏质量.

  •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罗耀文;徐明禹;董心童;袁瑞霞;詹美俊;张雪萍

    目的 比较不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方式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P组,S组及C组.所有患者常规静脉诱导后插管,P组,S组,C组分别采用异丙酚、七氟烷、异丙酚复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泵注射瑞芬太尼.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测定手术前1天(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3天(T3)患者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浓度,观察T0,T2,T3时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低氧血症、镇痛不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和C组比较,S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P<0.05),躁动发生率高(P<0.05);T2时点,S组S100β浓度高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C组T1时点S100β浓度高于T0,T2,T3时点(P<0.05),S组T1和T2时点S100β浓度高于T0,T3时点(P<0.05);3组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P组和C组(P<0.05),与S组和C组比较,P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更高(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全麻后恢复快,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损伤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较适合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

  • 加强型喉罩与气管插管对眼科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术后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屠亚君;王清秀

    目的 对比加强型喉罩及气管导管应用于眼科手术对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和术后复苏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全麻条件下行眼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以及喉罩组(FRLMA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10、15分钟的呼吸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并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和拔管前后的MAP、HR水平相比于喉罩组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PIP、Pplateau、Pmean指标相比于喉罩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组麻醉苏醒期间伤口渗血、呛咳及躁动的发生率高于FRLMA组,术毕苏醒时间大于FRL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6.67%,气管插管组为83.33%,喉罩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加强型喉罩行眼科手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的伤口渗血、呛咳和躁动,同时减少了术后苏醒的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